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1 、提案第 20170047 号标  题: 关于促进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提案提 出 人: 李添鸿办理类型: 承办承办单位: 农业局内  容: 好山好水是我市最具竞争优势的资源,据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唱好山歌、念好水经”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我市优质水资源发展优质高效的水产养殖业,是践行“念好水经”的具体行动。 一、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基本情况 我市发展水产养殖业不但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且有发展水产养殖的基础,潜力巨大。据统计,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为4.48万吨,渔业总产值为4.59亿元。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水库(必须是非饮用水源区)、池塘养殖草鱼、鲢鱼、鳙鱼以及青鱼“四大家鱼”为主,兼顾鲤鱼鲫鱼,占80%;地方特色品种有甲鱼、鳜鱼(桂花鱼)、光倒刺鲃、鲶鱼、银鱼、胜斑、岩原鲤、娃娃鱼等,占20%。 二、我市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困难 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设施老化、质量安全事件以及水产加工能力低等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1、规模化不高。水产养殖“低、小、散”粗放经营现象普遍存在,集约化程度低、总体效益低、渔业产能不足、渔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齐、配套服务水平低,离渔业标准化有较大距离。由于水产养殖户达不到规模化、标准化,造成我市水产品市场供应量不足,从而衍生万绿湖“吊水瘦身”鱼排现象。目前,我市没有一家上档次的市级以上良种繁育场;没有一家完善的大型专业水产批发市场;没有一家有较强生产能力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加工流通都处于规模小、档次低的水平。 2、专业化程度不高。区域性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够合理,渔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程度低。渔业企业普遍实力弱,上规模的渔业基地覆盖面小,龙头企业效益不明显、带动能力弱,缺乏产供销一条龙、加工贸一体化的渔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联结市场与养殖户的中介服务组织。 3、水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合力,不利于长远发展。 (二)科技服务水平偏低。 科技水平薄弱,留不住水产管理研发人才。我市渔业科技人才严重紧缺,水产专业科班出身人才较少,高层次和高级职称人才稀缺,技术力量储备严重不足,尚未设立水产研究所或水产协会。渔业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力量薄弱,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不高,经费不足,技术服务开展不够全面的问题。科技服务水平低,难以适应水产科技的推广和渔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对渔业发展面临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形势等方面内容研究滞后。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还存在联合监管力度不够、市场准入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水产品质量溯源未能真正付诸于行动,初级生产环节产品检验、监测体系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 (三)产业扶持力度不够。 1、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对水产养殖业形成有效扶持,随着社会发展,水产养殖业受空间土地资源限制明显,提高养殖单产水平,推广健康养殖需要已刻不容缓。我市投入渔业发展资金极少,财政无安排扶持渔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在渔业生产中,要扩大规模或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需资金较多,而省扶持的资金十分有限。目前,我市金融机构对贷款抵押物严格把控,渔业贷款困难,渔业企业和广大养殖户普遍存在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投入不足的问题,造成发展缓慢、效益低下的恶性循环局面。 2、风险防范扶持缺失,生产者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由于我市尚无水产养殖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未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建  议: 三、加快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产业化发展。 1、加快建设一批渔业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议政府大力抓好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一是对连片养殖面积100亩以上渔业企业、合作社进行筛选,每年确定5个渔业标准化养殖基地,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渔业标准化建设水平。二是加快水库、山塘及池塘标准化改造步伐,按照“小改大、浅改深、低改高、水泥护坡”达标,排灌增氧系统设备配套,场地道路硬底化标准。三是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2、积极探索推广集装箱养鱼技术。建议政府加大与华大基因合作的力度,鼓励全市渔业养殖户采用集装箱集约节地节水养鱼(该养殖技术每箱产鱼约4吨),为全市提供足量的水产品,以致于逐步消除外来鱼进驻万绿湖“吊水模式”,并实现以质以量逐步消除万绿湖鱼排长期以来的渔业污染问题,同时也可为水产订单产业、水产期货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3、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水产品。充分发挥我市优质水资源优势,打造万绿湖、东江河鲜水产品品牌。针对我市山区渔业特点,充分发挥我市水库山塘多、水面大、冷热水资源丰富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创建特色品牌,形成规模经济。 4、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按照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我市水质清新、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渔业、绿色渔业,尤其是休闲渔业,实现三产融合。 (二)加强产业服务。建议政府加大对初级水产品的监管力度,抓住源头,大力推行“企业+基地+渔户”生产模式,通过基地带动周边养殖场标准化生产。同时鼓励大型水产企业建设原料示范基地,从种苗、饲料、鱼药以及环境保护提供规范化示范。如果政府监管措施不到位,只由企业承担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不合理的,极不利于生产发展。在质量监管上,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农牧渔、卫生、质检、食监等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能,避免空挡或交叉。强化水产品质量标准化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既要帮生产者搞好质量安全认证,更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机制,设立市场准入硬性机制,真正给通过认证的生产者带来“优质优价”的竞争优势,提升产量质量档次和品牌效应。加强行业管理和引导,快刀斩乱麻,避免低价竞销,维护我市水产养殖业整体现象。 (三)强化科技支撑。改变“人放天养”的传统自然养殖模式,由粗放型升级到集约化养殖。建议政府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筹建水产研究所,健全推广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以及强化服务。加快发展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鼓励渔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建技术团队,培养渔业技术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技能,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渔业发展的贡献率。 (四)加大产业扶持。一是建议政府要出台引导作用强、扶持力度大的水产养殖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立足市、县水产养殖业布局与规划,以主导产品为中心,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养殖、强化竞争。二是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争取金融贷款支持,放宽贷款的限制提高贷款额度。建议政府在每年科技项目和其他投资项目中,有计划优先安排一定数量项目支持水产养殖业。三是强化产业风险保障措施。拓宽农业保险覆盖领域,积极探索政策性水产品保险模式(如中山针对南美白对虾这个主体产业推出的保险),化解灾害损失,创造良好生产环境。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