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的养殖适合的饲料和病害防治方法是什么?
鲟鱼是口下位,故适于食用沉性颗粒饲料。饲料粒径因鱼个体大小而异。与一般淡水鱼相比,其对蛋白含量要求较高。苗种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应在50%以上,并适当增加鱼油含量。成鱼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也应保持在40%以上,并适量加入维生素等,保持营养均衡。我国南方地区也有使用鳗鱼饲料喂养鲟鱼者,但据反映长期投喂会使鲟鱼身体过于短胖,不利于进一步长大。
在病害防治方面,由于鲟鱼个体大,多数具有骨板,自然敌害少。又由于尚未有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历史,故人工养殖带来的流行性、爆发性疾病比一般养殖品种要少得多,国内外无论在有关鱼病报道还是在治疗方法上的文献都很少。有文章称其如饲养得当,是一种“不知鱼病的鱼种”。其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大多由水质恶化引起,故“水产养殖,养水为本”用在鲟鱼养殖上极为确切,这也是迄今多数人坚持采用流水养殖鲟鱼的主要原因。
但在水温低和水质差的条件下,仍会发生细菌病,因此应经常洗刷池子,并定期用鲟鱼消毒剂消毒。
可能的细菌病有:
1)细菌性肠炎,表现为肛门红肿,镜检肠道有粘液,严重时发生死亡,可在饲料中添加鲟鱼康制成药饵进行治疗。
2)吻下端和嘴四周红肿,严重时发生死亡,一般由细菌引起,可投鲟鱼康药饵,同时用强氯多鲟鱼专用消毒剂进行药浴。
3)越冬期间,由于水温低,可能出现鱼体发白和霉菌病,为预防此病,可在越冬前投喂加有安特鲟鱼免疫剂的饲料。如有疾病发生,可用强氯多鲟鱼专用消毒剂进行药浴。
在所有药物的使用上,一定要坚持首先用少量鱼做毒性试验,以免因药物的毒副作用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鲟龙鱼如何养 鲟龙鱼怎么养
1 杂交鲟的苗种培育
1 苗种池
水泥池,椭圆形,四面无死角,抹光。鱼苗池用塑料薄膜贴面底,鱼种池用瓷砖贴面底,以免擦伤鱼体,且塑料薄膜要平整。有的生产单位就曾出现过由于塑料薄膜不平整造成鱼苗钻进缝隙而死亡的现象。鱼苗池一口,面积6平方米;鱼种池5口,每口面积9平方米。
2 苗种池的供排水
苗种池的供水采用多孔喷头式注水方式,这种方式既可给苗种池供水,又可以起到增氧作用。排水及水位调节采用塑料管,固定管口高度来控制水位。鱼苗阶段水位控制在40厘米左右,鱼体长到5厘米以上,水位控制在70厘米左右。
3 开口期的饲养管理
饲料:我们使用水蚯蚓作为杂交鲟的开口期饲料,开始时将水蚯蚓则切碎成小段,用干净水清洗几次至无污液时再投喂,待鱼苗长到2厘米以上时再用整条水蚯蚓投喂。
温度及水位控制: 刚引进的杂交鲟鱼苗体质弱,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为了避免温度的骤然变化而造成应急反应,水温应控制在20℃左右,水位控制在40厘米左右。
投喂管理:由于开口期鱼苗体质弱,摄食能力不强,应加大投喂强度及次数。初期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100%,以后随着色体的长大,日投喂量可以降至鱼体重的40%-50%。
4 配合饲料驯化
经过10天左右开口期的精心培育,杂交鲟鱼苗规格达到4—5厘米时,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驯化饲料使用仔蟹料,开始时做成直径 0.3—0.5毫米的软颗粒饲料,加入适量的猪肝、豆油及微量元素,增加鱼苗对饲料的摄食效果和吸收利用。
2 杂交鲟的成鱼养殖1 水源条件
鲟鱼养殖场位7l脑海市童燎水库坝下,利用空闲的鳗池改建而成。水库水质清洁,无污染,为饮用水水源,比较适合杂交鲟的养殖。
2 鱼池
利用空闲的幼鳗池改造而成。长方形,水深0.1-1米,每口面积50—80平方米。进水口与整个养鳗池的供水沟相通,有闸门控制供水量;排水口也与养鳗池的排水沟相通;水位采用控制硬塑料管管口高度来调节水位高度。进排水及水位控制非常方便。
3 饲料
鱼种规格在20厘米以下时,用幼鳗饲料做成颗粒饲料投喂;鱼种规格达到20厘米以上时,用成鳗饲料做成颗粒饲料投喂。投喂次数及投喂量视鱼的吃食情况而定,鱼种阶段投喂次数一般5-8次/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30%;成鱼阶段投喂次数一般2-4次/天,投喂量为体重的5%。10%。
1、养殖准备。在养殖鲟鱼之前就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鲟鱼它是一种温水鱼,所以它对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养殖场地的,面积不能低于五亩,最好是六到九亩为宜,其次就是池水要较深,并且水质要干净无污染,养殖场附近的交通比较便利,在养殖场内要设有专门的饲料台,还有就是要准备好增氧剂或者是供氧设备。
2、池塘条件。因为鲟鱼成年后的体型非常大,所以养殖鲟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也需要比较大,池塘中需要有较深的水,保证充足的水源,水质干净清澈没有污染。池塘应该尽量远离居民区、工厂以及交通要道等嘈杂吵闹的地方。
3、清塘消毒。在放苗前15天的时候,将池塘的水进20cm左右,用生石灰兑水然后将其全池泼洒,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消毒,消灭水中的有毒物质。然后将池塘浸泡三天左右将池水排出去,然后再用水量池底浸泡,在进出水口用目筛绢对其进行过滤。
4、苗种放养。放养鱼苗的时候要选择没有病害、健康的鲟鱼苗种,最好是在20cm以上,养殖密度一般是在500尾每亩。在放养的时候要考虑水温是否适宜,还要考虑鲟鱼成年后的上市时间,如果苗种需要运输的话在运输前2天左右就应该停止对苗种的投喂。放苗前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苗。正常放苗时,不要先把运抵的苗种袋解开,应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放入池塘中。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连鱼带水倒入一个大桶中保持连续充气,然后在桶中放入食盐,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5、喂饲料。鲟鱼为温和的肉食鱼类,以水生昆虫、底栖动物以及小鱼虾为食,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经驯化的鲟鱼苗种及成鱼均可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40~45%,粒径在06毫米至1毫米之间,日投饵率为6~8%。饲料以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蚕蛹、各类油饼、米糠、麸皮等等组织。还可以投喂蚯蚓、蛆虫、小昆虫、动物内脏等等。当体重达到5克左右时的幼苗,饲料粒径为1~15毫米,体重达到10~30克时的幼苗,饲料粒径为3~35毫米。50~100克时大苗,饲料粒径为5~10毫米。
6、要经常观察池塘中鲟鱼的生长情况,每天至少早中晚三次,特别注意在夜间与清晨的巡查,注意各个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它们出现缺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