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菌包家庭养殖方法
蘑菇菌包家庭养殖方法如下:
一、选好地方搁置蘑菇
培育蘑菇尽量筛选家中相对阴暗一些的角落,而且还要保证能够勤通风,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准备些土壤来栽种,这样它们中丰富的有机质等可为菌包提供多种的微量元素,刺激其一茬接着一茬地长出新的蘑菇。
二、盆土消毒
种植蘑菇菌包时,使用多孔花盆作为器皿,并选择疏松透气的营养土作为基土,并对盆土暴晒消毒。
三、处理下菌包
通常售卖的菌包都是使用塑料袋或者保鲜膜密封好的,这样我们带回家之后若是不想要将其栽种到花盆中,就需要将菌包的上方打开,或者从侧面来开上一条缝隙,方便菌包从中长出小蘑菇。
若是移栽到准备好的基质土中,大家则需去掉外部的所有包装,然后将其搁置到花盆土中间部分,喷洒上适量的水分就可以搁置在合适的角落,坐等小蘑菇长大了。
四、栽种菌棒
将蘑菇菌包外侧的塑料膜去除,然后从中间掰成两半,将剖面朝上,埋入事先准备好的盆土中,再将剩余的一半菌棒掰成碎块,填入菌棒和土壤之间的缝隙里,最后向上方覆盖一层薄土即可。
五、喷水保湿
蘑菇喜湿喜温暖,在养殖期间要每天向土面喷洒一次水分,保持环境的潮湿,促使菌菇长出,而且养殖温度不宜高于20度,以免蘑菇受热生长不良,无法顺利出菇。
蘑菇 养殖技术?
1、食用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碳素、氮素、矿质元素和生长素是食用菌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木材、木屑等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食用菌需要的碳素营养;麦麸、米糠、豆饼粉、玉米粉、尿素等含有丰富的氮素,是食用菌需要的氮素营养。
在配制培养料时,必须注意碳素与氮素的比例。食用菌还需要微量的磷、钙、镁、钾、锌、钼等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一般在栽培料中就有。另外,食用菌生长发育中还需要一定量的生长素,如维生素B1、B2、B6等,在马铃薯、米糠等物中含量较多。
2、食用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必须注意不同的食用菌所要求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同一种食用菌的不同品种要求的温度也不一样。而且,一个品种的不同生育阶段要求的温度也不一样。
3、食用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在菌丝培养期间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不高,主要是在出菇期间要求80%~90%的高湿环境。因此,出菇期间要注意勤喷水,以增加栽培场所的空气相对湿度,满足子实体生长的需要。
4、栽培场所要求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这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经常注意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在通风换气时务必注意温度变化和对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科学管理,协调统一,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5食用菌对光线需要是比较特殊的在发菌期间多数不需要光线,适宜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而在出菇时期却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如此时没有适量的散射光,就不能出菇或发生畸形菇。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山洞、防空洞、菜窖等。
食用菌栽培技术
如何种植蘑菇x0d现在由于食用菌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从事生产的农户越来越多。究竟怎样才能种植好食用菌,记者采访了有关农业专家。x0d食用菌是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是三分栽培七分管理,要用科学的态度来指导发展食用菌,没有成熟、过硬的技术,想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肯定不行。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食用菌的经济效益,降低市场风险,一是选择营养价值高、无霉烂的原料作为栽培食用菌的营养料。二是适时栽培。如果夏季栽培秋冬季品种肯定不行,冬季栽培夏季品种同样不行,迟栽也不行。三是选择优质、高产的菌种。俗话说“好种出好苗”,没有好的菌种就达不到好的产量。四是提高产品质量。做到适时采摘。食用菌生长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后期大量的孢子已经分生、老化,重量和品质都会下降。据了解,市场上最常见的平菇,大部分采收都在后期,同时有些从事食用菌销售的商贩还加些水,但消费者对此不清楚,买回去后烹饪,出现大量的水,一点鲜味也没有,逐渐地消费者对这种产品就不再购买。还要注意增加室内通风和湿度,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环境。x0d发展一个产品要了解和掌握其市场信息,不能凭空想象。要了解市场上哪一种品种今年会走俏,哪一种品种适合在当地销售,投入有多大、产生的效益如何、技术能不能接受等。靠“自产自销”的思路来发展食用菌是不行的,可以考虑找一家有实力、技术过硬、信誉度好、可靠的单位与其联手或签约合同,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单位来销售。必须采取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方式来发展食用菌,由公司提供技术、新品种和市场,通过基地来生产,跟销售方签订合同,带动农民一家一户生产,才能把食用菌生产风险降到最低x0d如何用牛粪种植蘑菇,及如何发酵,及如何选种子?x0d答:双孢蘑菇牛粪、锯末堆料发酵制种x0dx0d传统的双孢菇制种技术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丝不易长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种易老化2000年夏季,我们采用了牛粪、锯末堆料发酵技术进行双孢菇制种,制母种的成功率达99.9%,制原种的成功率达98.1%.制栽培种的成功率93.2%。x0d制种方法如下:牛粪、锯末的发酵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发酵完后晒干备用,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x0d(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x0d(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配制培养基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
食用菌栽培技术:
1、栽培基质
食用菌和普通作物不一样,栽培它的基质不是土壤,而是培养料,例如秸秆、木屑、禽畜粪便等等。一般来说,食用菌的养殖程序是一样的,从培养料的配制开始,接着灭菌发酵、接种发菌、出菇、收获。
2、代料栽培
代料栽培分为生料、熟料和发酵料三种。生料是按照配方将培养料加水拌匀后直接栽培。熟料是生料操作之后经过灭菌消毒、装袋后再使用栽培。发酵料在灭菌消毒后,还得经过腐熟培养再使用的料。
3、养护环境
食用菌的栽培环境,应当保持在24~27℃的温度最为适宜,低于5℃,食用菌的生长速率就比较慢。干燥的环境下,菌丝体的定植不良,整体发育也会受限,因此要多多浇水喷水保湿,保持适度在40%~50%之间。
4、成熟收获
大部分的食用菌菇在成熟之后,需要根据养料和培养基质的干湿程度、出菇的密度和子实体的不同生长发育期灵活喷水保湿。覆土后15天出现菇蕾,到20天的时候就可以采收菌菇了。及时采收,也许能在15~20天后再成熟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