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直莲藻类对养殖海蜇没有危害,海蜇主要以水体中浮游动物、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
1、池塘选择
面积5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最好附近有淡水水源以便调控水体盐度,池水水深在15-20m为宜,且应在岸边水深05m处设置围网,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2、清塘消毒
池塘经过彻底清淤后,冬春季干池,曝晒。池塘消毒前经过2次浸泡,每次池塘进水7-10天后排干。放苗前3O天清塘,用生石灰lOO-120kg/亩或漂白粉1O-20kg/亩,以杀灭残留的致病因子。
3、水质调控
池塘进水应在放苗前10天结束,进、排水口应设置40-60目的围网。
解毒肥水,放苗前全池泼洒“绿水解毒安”每瓶3-5亩或“氨基酸解霸”每桶5-8亩,第二天使用“肥水膏”+“贝蜇乐”或“生物酵素肥”+“肥水精华素”每亩500-1000g,促进硅藻和小球藻繁殖,透明度维持在40-50cm,pH维持在80即可放苗。
放苗前,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浮游生物量等。海蜇养殖水温的适应范围是15-35℃,水温的最适范围是22-28℃;盐度的适应范围是8-38‰,最适范围是18-25‰;pH适应范围78-85,最适pH为79-83;水体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为宜;溶解氧4mg/L以上。
4、放苗
苗种选择:苗种选择体态较好、游姿舒展、个体活跃、大小均匀的个体,伞经一般在15cm以上,最好5-8cm,活力强,色呈浅红色或金**。
放苗时间:应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以防止阳光直射。苗种运输到池塘边时,打开袋口,自然适应 10分钟-20分钟后慢慢将蜇苗放人池塘,切忌在大风天气、下风口或岸边浅水区投放,以避免幼苗冲上岸边致死。
放苗密度:伞经5-8cm的苗40-80只/亩,伞径15-2cm以上的苗500-800只/亩。
放苗后全池泼洒“低聚糖863”或“激活”每袋2亩提高苗的成活率和活力,促使蜇苗快速生长。
5、海蜇各阶段养殖注意事项
(1)幼蜇入池选择规格在2cm左右、健康无畸形、活力好的幼蜇,在天气晴朗、无风、水温在19℃左右时人池,放苗后全池泼洒“低聚糖863”或“激活”每袋2亩,这样幼体适应环境快,存活有保证。
(2)15天的海蜇形状似鸡蛋大小,伞径在7-8cm,多在上风处聚集,在傍晚浮上水面。在水中游动时,触须伸展,伞动频率高,有力,不间断摄食小型浮游生物,食量很大,体重在60g左右。在放苗15天内,定期泼洒“肥水膏”或“贝蜇乐”每亩500-1000g,水质不宜过肥,保证水中生物饵料充足。
(3)30天的海蜇伞径在15cm左右,基本上全池可见,此时是海蜇增重速度加快期,体重在1000g以上,体色有白色、深红色、紫红色3种。适当添加辅助饵料或自己发酵饵料(豆粕50斤,麦麸30斤,玉米粉10斤,“水产诱食酵母”5袋,“强效EM”2瓶,水40斤混合发酵三天,有酸香味即可)促进海蜇快速增长。定期使用“绿水解毒安”或“速调107”每瓶3-5亩稳定pH,定期使用“底巧”+“底生氧”或“底速安”配合“臭氧水安”每袋2-4亩改善底质,促进蛏子、对虾健康生长。
(4)45天的海蜇伞径在28cm以上,伞动频率舒缓,体重约4000g,全池可见,上风处居多,惊动后快速下潜。这一阶段除满足前面的条件外,还应及时补充新鲜海水。管理人员巡池时,用长竿将触网的海蜇轻轻推离网边,以免海蜇磨伤伞头,影响销售。
(5)60天的海蜇伞径在35cm以上,伞动频率缓慢,体重在8000g以上即收获,或根据客户要求规格及时收获。
海蜇养殖重金属超标有影响吗
辽宁地区“蜇,虾,鱼,贝”套养模式已发展多年,趋于稳定,收益良好;其中海蜇收益在全年收益中占主要部分,特别是在小人仙养殖困难的地区占比更多;因此,您一年的辛劳是满载而归,还是差强人意,就看接下来的六、七、八月份的生长旺季能否为您的海蜇“加油打气”。
海蜇养殖,无非于“吃,住”两方面,想要海蜇长得快,必须从这两方面下手
一、吃
提到“吃”,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海蜇的食性:海蜇是滤食性腔肠动物,以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为食,也就是我们说的小虫;二三斤以上的海蜇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游动摄食,而且摄食量非常大,比放苗初期要大的多,想要海蜇长的快,必须要让它吃饱,所以我们能否保持池塘中浮游动物的存塘量,就是关键!我们可以从肥水和投喂这两方面下手;
1、肥水
肥水的目的是想要养殖水体保持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往适宜海蜇生长的方向肥,而不是为了肥水而肥水,或者为了省钱而肥水;利洋的两种产品“肥水肽”,“藻安生”,专为肥出好水而生,肥出的水特别适合海蜇生长!
2、投喂
海蜇的“主食”小虫以水体中的藻类及其他微生物为食,藻类可以从肥水的方面来解决,像微生物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投喂一些有益菌来促进池塘浮游动物的繁殖生长;利洋的两种产品“利饵多”,“利菌多”,是优质的生物活性蛋白,在培养浮游动物方面效果突出。
二、住
提到“住”,我们都知道,养海蜇就是养水和养底,外界的影响因素我们不能控制,但是只要我们可以把池塘中的水质和底质调节好,就可以有效抵御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或者将外界的影响降到最低,使海蜇一直处于一个良好,平稳的环境下生长。
1、养水
随着养殖的进行,外海污染水体的换入,空气中酸性污染雨水的滴入,池塘水体中的生物老化死亡,投料污染及残饵粪便等各种因素都在加剧着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水产养殖不可逆转的损失,所以定期处理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就显得很有必要!利洋两种产品“碧水安”,“优肽”在处理水体有毒有害物质方面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2、养底
辽宁地区养殖已进行多年,严格来说,已不存在新底,好底,不论是清圈还是推圈,都只是暂时性的改良底质,所以,改底已经不再是养殖中后期的事儿,必须要从现在就重视起来,将底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利洋的两种产品“福地安”,“底加氧”,成分足,效果好,您值得拥有!
购买商品,请认准利洋商标,谨防假冒!
影响海蜇快速生长的五种外界因素分别是什么?
重金属超标的劣质肥水产品会严重损害海蜇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如果海蛰的水质条件差,造成海蛰水环境中毒,海蛰的成活率会降低,个体也小,养殖就会产量低效益差,赚的钱就少了
海蜇有没有内陆养殖场
利用沿海池塘养殖海蜇,在渤海湾滨州沿海,已成为继海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后的又一大亮点。我们经过二三年的反复试验养殖,发现五种外界因素对海蜇生长至关重要。
一、饵料生物的丰欠海蜇的生长离不开饵料。因海蜇只摄食活的浮游生物,如:桡足类、枝角类、小型甲壳类及部分有机碎屑,尤其喜爱轮虫和卤虫。在平时的养殖中,人们主要是通过换水和人工施肥来维持水中饵料生物的量,以促进海蜇的快速生长。养殖前期,池塘内浮游生物充足,基础饵料较好,稚蜇摄食量低,海蜇的饵料不成问题。但当伞径长到10厘米左右,因其贪食性强,昼夜摄食,摄食量大,池塘内浮游生物的数量已不能满足生长需要。此时,我们一方面在养成池塘内一角专门用筛绢网围成桡足类培养池,对其施肥、人工管理,及时把桡足类捕捞到养成池,发现海蜇又开始生长。另一方面我们收购或采捕天然轮虫、卤虫或枝角类,进行活体投喂,效果也非常明显,海蜇迅速恢复生长。可见池塘内饵料生物的存池量,对海蜇的快速生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池塘的进排水养蜇先养水,水体要保持“肥、活、嫩、爽”,就必须经常进排水,为海蜇的生长提供理想的生活环境。一方面,通过进排水,可以补充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保证有充足的饵料生物。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试验发现,经常性的缓进、缓排,在保证水体肥活嫩爽的基础上,对海蜇的生长还会起到刺激、促进作用。2003年,我们把试验池塘选在无棣县东风港沿海一带,当时由于潮位较高,小潮汛难以进水,最长的一次10天没有进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通过人工方法投喂新鲜轮虫、卤虫,但海蜇进食未曾增加,几乎看不出生长,可最后一经换水,换水量并不是很大,温度、盐度、透明度等各项指标也几乎都未改变,但海蜇却快速恢复生长,可见适当的缓进、缓排对海蜇的生长可能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水体的理化因子任何生物的生存、生长都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海蜇也不例外,对温度、盐度、pH值、溶氧、氨氮等都有要求,在适应的条件下可以存活,但适宜的环境里却能快速生长,只有当水温在18~28℃、盐度18‰~28‰、pH值75~85、溶氧≥15毫克/升时,海蜇活跃,摄食量增大,生长迅猛。
四、水体盐度的高低在盐度12‰~35‰的范围内,海蜇均能正常生长,而在18‰~25‰的盐度内却生长迅速。我们通过多组对比试验发现,在外界环境条件不变时,盐度与生长速度大体成反比,也就是说当在适宜的范围内,随着盐度的降低,海蜇生长速度会加大,因此养殖海蜇时,应经常性的通过注入淡水,以降低池水盐度,来提高海蜇的生长速度。
五、初级生产力专家多次论证的结果,海蜇生长全过程中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有六项指标,它们是初级生产力、光照强度、盐度、透明度和浮游生物,其中初级生产力是影响海蜇生长的重要因素。在海蜇的生长过程中极易发生溃烂病,特别是我们渤海湾地区,其重要因素便是初级生产力的不足。 。
有。海蜇目前在内陆地区也有养殖场,但规模较小,主要在一些水产养殖专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示范园区中进行。海蜇的养殖需要一定的场地和水质环境,以及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如果能掌握好养殖技术,内陆地区也可以进行海蜇的养殖。但是由于内陆地区水质、气候等条件与海洋环境不同,海蜇在内陆养殖中的品质和产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