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业信息首页 频道列表

鹌鹑雏鸟的养殖技术,详细点

2023-05-19 06:135220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一、 鹌鹑的育雏

  鹌鹑各阶段的划分,国内尚无统一标准。根据其生理特性,大至可分为:1-15日龄为雏鹑,15-40日龄仔鹑,40日龄以后为成鹑。鹌鹑的育雏是指1-15日龄的饲养管理。 鹌鹑的育雏阶段生长发育迅速,羽毛脱换、生长速度很快。初生重平均7-8克,1周龄时可达20-23克,平均日增重186克左右,料重比14:1左右。2周龄时可达40-42克,料重比2:1左右。其羽毛的生长是伴随体重的增长而显示的。一般1周龄时雏鹑体表的初级羽开始着生,主翼羽毛变粗,尾羽开始萌发。4月龄雏鹑的主翼羽毛色呈芝麻状。10日龄的雏鹑除腹部外,全身各处不易见到胎毛。15日龄时,雏鹑的胎毛逐步变成初级羽。30日龄时,家鹑的羽毛能换成永久羽,但脸颊下颌部的羽毛要到60日龄方能长好。

  (一) 育雏前准备工作 育雏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食槽、水槽及育雏室的清洗与消毒,饲料、药物及用具准备,保温设备及试温。从外地购进时,还需考虑购进量及运输设备等。其各项准备工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考其它禽类。

  (二) 雏鹌鹑的饲养管理

  1、保温。雏鹌鹑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同时,幼雏个体很小,相对体表面积较大,散热量较成鸡多,所以雏鹑对温度非常敏感。保温条件比雏鸡要求更为严格。 育雏时在头三天内中心温度应达到38-40℃,在第一周内逐渐降至35-33℃,第二周32-29℃,第三周为28-25℃,第四周为24-21℃。育雏器内温度和室温相同时,即可脱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为宜。温度掌握不仅仅依靠温度计,更主要的是观察雏鹑的状态,看鹑施温。同时,还应注意天气变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阴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2、饮水。雏鹑经过长途运输或在孵化器内呆的时间过长,增丧失不少水分,应及时供给温水,使雏鹑恢复精神,否则会使雏鹑绒毛发脆,影响健康。长时间不供水,会使雏鹑遇水暴饮,甚至弄湿羽毛,引起受凉,产生拉稀。第一天宜饮用5%葡萄糖水溶液,第二天饮005%的高锰酸钾水,以后每周饮高锰酸钾水一次。随着日龄的增长,饮水量增加,可改用水槽喂水。使用水槽时,上面最好加盖网罩,以免雏鹑落入淹死。

  3、喂料。雏鹑生长发育迅速,所需饲料营养要求高。其营养标准可参见总论中的营养标准,可供参考的配方有:

  配方一:饲料名称:玉米 豆饼 鱼粉 糠麸 叶粉 骨粉 所含比例:54 25 15 35 15 10

  配方二:饮料名称:玉米 豆饼 鱼粉 麸 骨粉 所含比例:54 25 15 45 10 (配方一和配方二均需添加适量添加剂)

  雏鹑一般要求24-30小时内开食。开食料采用混合饲料,也可采用玉米粉等单一料,放入饲料盘。一般均采用昼夜自由采食,须保持不断水,不断料。也有采用定时定量喂饲,原则上早、中、晚和夜间共4次。但应看具体情况而定。

  4、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成活率降低,小雏生长缓慢,长势不一;密度过小,加大育雏成本,不利保温。因此,应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面积第一周龄130只左右,第二周龄100只左右,冬季密度可适当增大,夏季则相应减少。同时,应结合鹌鹑的大小,结合分群适当调整密度。

  5、光照。育雏期间的合理光照,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光线不足,会推迟开产时间。保温期间,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脱温后,光照时间也不能低于14小时。光的颜色以中间光色为宜,红光虽使鹌鹑安静,但性成熟略有推迟。

  6、辅料。育雏器内的辅料最理想的是麻袋片,也可采用粗布片。由于刚孵出的雏鹑腿脚软弱无力,在光滑的辅料上行走时,易造成"一"字腿,时间一长,就不会站立而残废。因此辅料禁用报纸或塑料。辅料3-5天后即可删除。

  7、日常管理。育雏的日常工作要细致、耐心,加强卫生管理。经常观察雏鹑精神状态。按时投料、换水、清扫地面及清扫粪便,保持清洁。其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几点:

  (1)每天早晨,要观察鹌鹑的动态,如精神状态是否良好,采食、饮水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

  (2)承粪盘每日清扫1-2次,饮水器每天清洗1-2次。

  (3)每天日落后开灯,掌握照明时间。

  (4)经常检查育雏箱内的温度、湿度、通风是否正常。临睡前,一定要检查一次温度是否适宜。

  (5)观察雏鹑粪便情况,正常粪便较干燥,呈螺旋状。粪便颜色、稀稠与饲料有关。喂鱼粉多时呈黄褐色,喂青料时呈褐色且较稀,均属正常。如发现粪便呈红色、白色便须检查。

  (6)及时淘汰生长育不良的弱雏。

  (7)发现病雏,及时隔离,死雏及时剖检。

  (8)在1周龄和2周龄时,抽样称重,与标准体重对照。

  二、 青年种鹑的饲养管理

  仔鹑即指15-40日龄期间的阶段。这一阶段生长强度大,尤以骨骼、肌肉、消化系统与生殖系统为快。其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其标准本重和正常的性成熟期,同时要进行严格的选择及免疫工作。

  (一) 青年种鹑的饲养 仔鹑的营养需要可参考总论介绍的饲养标准,可供参考的配方为:玉米56%、麸皮39%、豆饼24%、鱼粉13%、干草粉1%、骨粉15%、食盐03%、添加剂03%。但作为种用或蛋用鹌鹑应进行适当的限制饲养,可通过控制采食量或蛋白质水平来进行,以免鹌鹑过肥,过早成熟。仔鹑这一期间增重较快,3周龄时达62克,4周龄时达84克,5周龄时1095,6周龄时123克。料重比自第三周龄至第六周龄分别为27:1,32:1,36:1,43:1。

  (二) 青年种鹑的管理 仔鹑的饲养期间需适当"减光",不需育雏期那长的光照时间,只须保持10-12小时的自然光照即可。在自然光照时间较长的季节,甚至需要把窗户遮上,继续使光线保持在规定时间内。

  仔鹑的饲养期间应定期称重,做为限制饲料程度的根据。在40日龄时,大约已有2%的鹌鹑开产,但大多数均需在45-55日龄开产。因此在之前,必须做好各种预防、驱虫等工作。并应及明转群。转群前应准备好成鹑舍、成鹑饲料等各种准备工作。转群时动作需轻,环境需保持安静。

  一般1月龄左右的鹌鹑从外貌上可判别雌雄,可采用公母分开饲养,除种用公鹑外,其余公鹑与质量差的母鹑均可转入育肥笼,进行育肥上市。

  三、 成鹑的饲养管理 成鹑一般指40日龄以后的鹌鹑,其饲养目的是获得优质高产的种蛋、种雏及食用蛋。成鹑因生产目的不同可区分为种用鹑和蛋用鹑,二者除配种技术、笼具规格、饲养密度、饲养标准等有所不同外,其它日常管理基本相似。

  (一) 种鹑的选择 种鹑选择时,要求种鹑目光有神,姿容优美,羽毛光泽,肌肉丰满,皮薄腹软,头小而圆,嘴短颈细而长。同时,对雌鹑内及公鹑各有要求:

  1、雌鹑。

  (1)体格健壮,活泼好动,食量较大,无疾病。

  (2)产蛋力强,年产蛋率蛋用鹑应达80%以上,肉用型的也应在75%以上。月产蛋量24-27枚以上者。

  (3)体格大。成熟雌鹑体重130-150克为宜。腹部容积大,耻骨间有两指宽,耻滑顶端与胸骨顶端有三指宽,产蛋力则高。这种检查方法仅对母鹑第一产蛋年可行,母鹑年龄越大,腹冲容积越大,但其产蛋量却越小。

  选择产蛋力时,一般不等到一年产蛋之后再行选择,可以统计开产后3个月的平均产蛋率和日产蛋量,符合上述要求即可选择。

  2、雄鹑。公鹑品质的好坏对后代的影响很大。要求公鹑叫声宏亮,稍长而连续。体壮胸宽,体重在110-130克之间。选择时主要观察肛门,应呈深红色,隆起,手按则出现白色泡沫,此是已发情,一般公鹑到50日龄会出现这种现象。公鹑爪应能完全伸开,以免交配时滑下,影响交配,降低受精率。

  (二) 公母配比及利用年限 根据育种或生产的需要,鹌鹑的公母配比有所差异。可选用单配(1♂:1♀)或轮配(♂1:♀4),小群配种(♂2:♀5-7),大群配种(♂10:♀30)。雄、雌配比是保证种卵受精率的关键措施之一。雄性的数量不足,受精率下降;雄鹑数量过多,会增加不必要的开支,甚至公鹑之间会相互争配而干扰鹑群。

  鹌鹑的利用年限,公鹑与产蛋鹑仅为一年,种母鹑则以05-2年不等,主要取决于产蛋量、蛋重、受精率以及经济效益、育种价值等而定。一般情况下,第二个产蛋生物学年度的产蛋量要下降15%-20%,所以应及时补充新鹑。种母鹑由于产蛋初期的蛋重小,受精率低,而产蛋后期又因蛋壳质量下降,孵化率低,这两个时间所产的种蛋均不列入孵化用蛋。在生产实践中对蛋用型种鹑仅用8-10个月的采种时间;对肉型母鹑的采种时间则更短些,仅为6-8个月。

  (三) 母鹑的产蛋规律 母鹑群一般40日龄左右就开始产蛋,一般一个月以后即可达到产蛋高峰,且产蛋高峰期长。其当天产蛋时间的分布规律,产蛋时间主要集中在午后至晚上8时前,而以午后3-4时为产蛋数量最多。

  (四) 成鹑的饲料与饲喂 产蛋鹑必须使用全价饲料,其营养需要要参考总论中的营养标准。鹌鹑对饲料的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对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要求更高。据试验,日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没有满足产蛋鹌鹑的营养需要以前,日粮粗蛋白水平从16%开始每提高1%,其产蛋率可以提高26%,饲料转化率可提高47%。 也有报道,在饲料中适当添加酵母粉(0 5%-1%),可以提高鹌鹑的产蛋率5%左右。在鹌鹑产蛋后期日粮中适当添加颗粒状石灰石(颗粒直径为20毫米),不但可以提高蛋壳质量,对提高产蛋率也有明显效果。

  产蛋鹑每只每天采料20-24克左右,饮水45毫升左右,排粪27克左右,但随产蛋量、季节等因素而改变。饲料形状有粉料、糊料、粒料等,它们各有优缺点。据报道,在同等情况下,喂糊料组产蛋率比粉料组高出1%-2%。但糊料添加不方便,且易变质。

  增加饲喂次数对产蛋率也有较大影响,即便是槽内有水,有料,也应经常匀料或添加一些新料,每天4-5次。

  另据试验,鹌鹑在产蛋期间投用痢特灵和磺胺类药,可使产蛋率下降15%左右,这种下降需要停药后5-10天才能恢复。因此,在产蛋期间一定要减少用药或尽量不用,产蛋高峰期万需如此。

  (五)成鹑的管理

  1、舍温。舍内的适宜温度,是促使高产、稳产的关键。一般要求控制在18-24℃之间,低于15℃时会影响产蛋,低于10℃时,则停止产蛋,过低则造成死亡。解决的办法是增加饲养密度、增加保温设备。夏天舍内温度高于35℃时,会出现采食量减少,张嘴呼吸,产蛋下降。应降低饲养密度,增加舍内通风等。

  2、光照。光照有两个作用,一是为鹌鹑采食照明,二是通过眼睛刺激鹌鹑脑垂体,增加激素分泌,从而促进性的发能和产蛋。鹌鹑初期和产蛋高峰期光照应达15-16小时,后期可延长至17小时。光照强度以10Lux为宜。灯泡位置放置时,应注意重叠式笼子的底层笼的光照。

  3、保持环境安静。鹌鹑胆小怕惊,很容易出现惊群现象,表现为笼内奔跑、跳跃和起飞。如饲养员工作时动作过于粗暴,过往车辆及陌生人的接近等都会引起惊群、产蛋率下降及畸形蛋增加。 据报道,有人曾把鹌鹑放入笼外,然后再抓进去作为一种应激,发现这种应激导致鹌鹑产蛋率下降,而且恢复较慢,需5-15天。

  4、日常管理。饲养产蛋鹑日常工作应包括清洁卫生和日常记录。食槽、水槽每天清洗一次,每天清粪1-2次。门口设消毒池,舍内应有消毒盆。防止鼠、鸟等的侵扰,日常记录应包括舍鹑数、产蛋数、采食量、死亡数、淘汰数、天气情况、值班人员等。

  四、 肉用鹑的饲养管理 肉用鹑是指供肉食之用的鹌鹑,它主要包括肉用型的仔鹑,肉用与蛋用杂交的仔鹑,甚至包括需要肥育上市的蛋用鹑。肉用鹑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最佳的增重饲料报酬,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一) 合理饲喂 肉用鹑在前三周一般采用育雏期间的饲料营养,后期应适当增加能量含量。一般为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饲料更换时,为了做到饲料变化合理及不致对生长引起短暂的影响,最好在更换时前三天喂两份育雏料、一份育成料的混合料,然后在另外三天再饲喂一份育雏料、两份育肥料,最后过渡到育肥料。野生鹌鹑的脂肪无色素而呈淡白色,但其脂肪颜色易受饲料影响而变成**脂肪。据报道,可通过饲料添加自然色素或合成色素来改变鹌鹑脂肪颜色以迎合市场需要。

  (二) 合理温度、光照、密度 肉用鹌鹑的保温与育雏鹑的保温相似,主要是"看鹑施温"。温度过低,会增加采食,降低饲料报酬。肉用鹑的光照宜采用暗光,光线太强易产生啄癖、惊群等现象。饲养密度可适当比种用、蛋用鹑略高。

  (三) 合理分群 肉用鹑一般都采用公母分群饲养。如果初生时难以鉴别,1月龄后仍需按公母、大小、强弱分群饲养育肥。公母同笼饲养公产生交尾现象,引起骚动。分群饲养还能提高上市时的整齐度,降低残次率,提高料重比。

饲养鹌鹑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具体要怎么养?

鹌鹑别称鹑鸟、奔鹑等,为雉科鹌鹑属候鸟,肉嫩肥实,较鸡蛋营养的成分高,养殖鹌鹑具有管理方便、容易饲养的特点,值得大力推广,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鹌鹑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

1、鹑舍的建造要求

建造鹑舍光线要微暗,夏季通风要良好,要防止狗、猫、鼠等危害。必须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鹑的产蛋率。饲养室内放置育雏笼、肥育笼、种鹑笼及安排孵化间。

饲养笼可用竹木,也可用铁制成。笼子底部应制成网状,网孔大小以鹌鹑粪便能漏下为宜,间距大致为12cm,网底后高前低,稍带倾斜度,便于母鹌产蛋后滚出。

2、鹌鹑的饲料

鹌鹑的饲料,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一般由豆饼、鱼粉、玉米面、麦麸、米糠、苜蓿草、白菜、胡罗卜、骨粉、碳酸钙、食盐等组成。

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饲料要相对稳定,如需交换要逐渐过度。

3、鹌鹑如何喂料

鹌鹑喂料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喂干料,另设饮水设备。另一种是喂湿料,喂湿料时干料和水比例是夏季1:3、冬季1:2、春季1:25。每天喂4次,作到定时、定量、定质供应。

9~10周龄的鹌鹑,要做到能吃多少就给多少的饲养方法。

4、养殖鹌鹑的日常管理

①分群

雄鹑和雌鹑最好分群饲养,使之定时配种,这样提高种蛋的受精率。若不便分群亦可混合喂养。混养时雄鹑和雌鹑之比为1:3。除留下配种的鹌鹑外,其余雄鹑作肉鹑处理。

②密度

在饲养管理上要注意饲养密度,幼鹑平养密度为100只/1周龄/平米,85只/2周龄/平米,70只/3周龄/平米,50只/4周龄/平米。

③环境

养殖鹌鹑的周边环境要安静,如果受惊忧,会影响母鹑产蛋。

鹌鹑的养殖办法鹌鹑怎么养殖

鹌鹑生长快、成熟早、繁殖力强等特点。鹌鹑的肉、蛋营养丰富。饲养鹌鹑是一项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养殖项目。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场舍和设备

鹌鹑舍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鹌鹑笼一般采用重叠式笼,其规格长100厘米、宽2厘米、高150厘米,共分6层,每层之间有承粪板接纳粪便。产蛋笼可采用多层单只笼。食槽由于鹌鹑的大小和饲养方式不同,所以食槽的设计也应各有不同。食槽可用木板、竹子、镀锌铁板及塑料制成,食槽制作必须平整光滑,既便于鹌鹑采食,又不浪费饲料,同时还便于消毒。水槽目前使用较多的饮水器有塔式真空饮水器、长条形饮水槽和连续式自动给水槽。育维箱长90厘米、宽45厘米、高25厘米,箱脚高20厘米。出壳至30日龄鹌鹑可在此笼内饲养。产蛋笼供产蛋和配种用,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5厘米,笼分大小格,大格养母鹌鹑,小格养公鹌鹑。育肥箱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15厘米,每箱养20~30只鹌鹑,专供饲养肉鹌鹑用。(2)饲料配方

玉米12%、麸皮5%、甘薯叶粉3%、骨粉1%,另加食盐0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量。雏鹌鹑的饲料配方玉米52%、豆饼27%、进口鱼粉适量。产蛋鹌鹑的饲料配方玉米42%、豆饼33%、进口鱼粉1%、麸皮7%、草粉3%、骨粉35%、食盐05%,另外添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适量。

(3)幼鹌鹑的饲养管理

①1~3日龄温度为36~38℃,4~10日龄温度为35~36℃,11~20日龄温度32~34℃,21~30日龄温度为26~28℃。温度适宜时,维鹌鹑在热源附近均匀分布,采食正常。如果舍内温度较低,可在育雏箱的每层设2~3个灯泡,或在室内增设煤炉升温。

②开食前先喂饮01%的高锰酸钾水,促进胎粪排出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最初1~2天每天喂饮温开水。出壳后10小时即可开食,用煮熟捣细的蛋黄加玉米粉或混合料撒在报纸上让其啄食。100只雏鹌鹑每次喂4个蛋黄,连喂5天,以后可直接用配合饲料饲喂。通常1只鹌鹑从开食到产蛋约需饲料05千克。

(4)产蛋鹌鹑的饲养管理

①笼养产蛋鹌鹑,每层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饲养蛋鹌鹑6~8只、公鹌鹑2~3只。如果生产商品蛋可不分单元,只分层饲养,每平方米饲养20~30只。

②饲料拌湿饲喂,料水比1:(15~18)。少喂勤添,每日喂4~5次,产蛋高峰期再加喂1次。也可以不限次数,让其自由采食。蛋鹌鹑每只每日的饲喂量为20~25克,如加喂青料,可以减少饲料喂量。喂料时按饲喂量的5%加入砂粒以助消化。

③防止惊群要消除各种应激因素,保持环境安静。蛋鹌鹑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0~22℃,相对湿度为50%~55%。

④舍内应有通风装置,以便及时排出室内氨气及其他有害气体,并可调节温度与湿度。光照控制在14~16小时有利于提高产蛋量。及时收蛋,防止兽害,搞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

(5)疾病防治

鹌鹑是一种抗病力较强的禽类,但由于密集饲养,如果环境不良或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引发某些疾病。饲养鹌鹑者最好不要再饲养其他禽类,以杜绝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要搞好疫苗注射,7~10日龄用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滴鼻、点眼,30日龄以后重复用Ⅱ系疫苗进行免疫。其他疾病如禽霍乱、白痢、球虫、鹑痘等的防治,重点做好预防接种和预防性投药工作,发现病状及时治疗。

鹌鹑的养殖方法 鹌鹑养殖技术介绍

1、鹑舍:建造鹑舍光线要微暗,夏季通风要良好,要防止狗、猫、鼠等危害。必须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鹑的产蛋率。饲养室内放置育雏笼、肥育笼、种鹑笼及安排孵化间。饲养笼可用竹木,也可用铁制成。笼子底部应制成网状,网孔大小以鹌鹑粪便能漏下为宜,间距大致为12cm,网底后高前低,稍带倾斜度,便于母鹌产蛋后滚出。

2、饲料:鹌鹑的饲料,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一般由豆饼、鱼粉、玉米面、麦麸、米糠、苜蓿草、白菜、胡罗卜、骨粉、碳酸钙、食盐等组成。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饲料要相对稳定,如需交换要逐渐过度。

3、喂料:鹌鹑喂料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喂干料,另设饮水设备。另一种是喂湿料,喂湿料时干料和水比例是夏季1:3、冬季1:2、春季1:25。每天喂4次,作到定时、定量、定质供应。9~10周龄的鹌鹑,要做到“能吃多少就给多少”的饲养方法。

4、分群:雄鹑和雌鹑最好分群饲养,使之定时配种,这样提高种蛋的受精率。若不便分群亦可混合喂养。混养时雄鹑和雌鹑之比为1:3。除留下配种的鹌鹑外,其余雄鹑作肉鹑处理。

5、密度:在饲养管理上要注意饲养密度,幼鹑平养密度为100只/1周龄/平米,85只/2周龄/平米,70只/3周龄/平米,50只/4周龄/平米。

6、环境:养殖鹌鹑的周边环境要安静,如果受惊忧,会影响母鹑产蛋。

1、建筑笼舍

用笼舍法养鹌鹑效果好,可采取竹木结构建筑,笼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搭架分层饲养。笼舍要设在清静通风、向阳、光线好而保温的房屋安置,注意调节温度,保持冬暖夏凉,严格控制畜禽(狗、猫、鸡等)出入或人为骚扰。

饲养密度按笼舍单层计算,每平方米可养雏鹑100~150只或成年鹌鹑60只左右。鹌鹑笼舍内要配置料槽、饮水器;必须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

2、配好饲料

鹌鹑的饲料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要保持一定的蛋白质,适口性良好,不能随意变换,以防减食,影响产量。

一般饲料配方是:玉米50%,豆饼8%,菜籽饼37%,麦麸29%,鱼粉6%、粗糠15%,骨粉15%,食盐03%,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等。

3、日常管护

要勤扫笼舍,清除粪便(每天要清除粪便一次,至少两天一次),防止潮湿、污染,经常刷洗槽具,保持干燥卫生。

4、配种繁殖

春季配种在3~5月,秋季在9~11月,公母鹌鹑搭配1:4;一般每只公鹌鹑一天交配一只母鹌鹑,如果过多交配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配种时将公鹌鹑放到母鹌鹑的笼里,自行交配,配后再捉出公鹌鹑。

5、抓住育雏关

鹌鹑蛋只需17天就孵化出小鹌鹑。刚出壳的雏鹑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要注意保温。出壳1~2天,笼舍温度要保持在35~38℃,以加速腹内吸收蛋黄,收脐良好。以后每天降温05℃,一直降至25℃左右时即保持恒温,另外要适时给鹌鹑开食。

出壳1天后,要喂些蒸熟蛋黄和碎玉米。一周后饲喂混合饲料,一天喂5~6次(包括夜间2次)。饲料要拌湿,用手捏能成团而又松散为宜,还应勤喂些冷开水。一般养50天成熟,开始产蛋。

6、强制换羽

如利用第2个产蛋周期,需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实施方法是:停料4~7天、黑暗,迫使产蛋鹑迅速停产,接着脱落羽毛,然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复产蛋。从停饲到恢复开产仅需20天。必须淘汰病、弱个体,饮水不可中断。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十姐妹雏鸟一个月分笼可以吗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十姐妹雏鸟一个月分笼是可以的。十姐妹鸟的小鸟从出壳到自食分笼大约需要30天-60天的时间。育雏时间的长短要看十姐妹鸟的哺喂的性能,雏鸟多少及饲料的搭配。无羽期以精饲料为主,针羽期要合理搭配添加各种添加剂,保

0评论2023-06-10446

乌鸫雏鸟要怎么养?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乌鸫雏鸟,喂豆制品如白豆腐干或白豆腐皮,切成适口小块用竹签挑着喂;最好再加新鲜肉沫拌粉料(如点额粉、雏鸡料搓的20%的熟鸡蛋黄等调成稠粥状,用竹蓖挑着喂。10月份幼乌鸫已换成鸟羽衣,是学口的好时期,应开始遛

0评论2023-06-07457

鹦鹉雏鸟喂养教程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饲养鹦鹉雏鸟时,需在笼内准备水盆并放入饮用水,让它进行饮用,它也能在水盆中进行沐浴。饲鹦鹉雏鸟时可使用针管放入牛奶,一般雏鸟在接触到针管后就会主动进食。饲养鹦鹉雏鸟是还需保证饲养环境的干净卫生,并定期对笼

0评论2023-06-04185

雏鸟怎么喂养?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雏鸟要根据鸟的种类来喂养:1、素食性雏鸟:可以将五谷杂粮粉用水冲开化成糊状,适当的加点蛋黄。然后用小棍或者不带针的针管将泡软的食物送进鸟嘴中。若雏鸟精神不佳,可先喂点葡萄糖水。2、肉食性雏鸟:准备鲜肉、面包虫,将鲜肉做成肉糜、面包虫切成段。然后进行投喂。3、杂食性雏鸟:杂食性鸟儿两种食物都能吃。先给素食鸟儿吃的食物,大型的雏鸟还可天肉糜吃。雏鸟喂养要点由于雏鸟的嗉囊大,可贮存食物,所以一天喂食三至四餐即可,而且要定时定量,食物的浓稠大概像玉米浓汤或是米浆即可,如果喂食时间

0评论2023-05-11240

画眉雏鸟喂料配方,画眉鸟食最佳配制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摘要春季配方:主要给画眉鸟提兴,为避免上火需要将绿豆粉的配比提高,而且要多喂食活虫。夏季配方:由于天气炎热,可将鸡肉替换掉牛肉,起到降火作用,还能为秋季换毛储备营养。秋季配方:秋季是换毛阶段,需给画眉鸟催性和补充体力,要增加脂肪含量。冬季配方:需增加油性料帮助越冬。主要根据季节特征来调整配方比例 一、春季配方1、豌豆粉为0.1斤、黄豆粉为0.2斤、胡豆粉为0.2斤、山楂为0.2斤、山药为0.2斤、牛肉为0.3斤、绿豆粉

0评论2023-04-21340

鹩哥雏鸟喂什么最好,鹩哥雏鸟几个月转喉学语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挑选鹩哥雏鸟:一般选择首先要看鸟的大小(尽管都是雏鸟),雏鸟是一天一个样,我们姑且把它们分成20天以内和20天以后的。因为20天以内的鸟,只会找食吃,只要一伸手或一拍笼(响动),全都张嘴要食,很难判断。20天以后的鸟,采用上述办法可能会有一些帮助。wwW.peiXunjia.coM我一般不主张买睁眼前(7~8天)的鸟,此时的鸟,喂养要求高,容易夭折,没有充分的经验,最好不要选择。但这种鸟一旦喂好、喂活,不管是教说话,还是调教防飞,都要胜于其他天数的鸟,这是其优势。我一般主

0评论2023-04-13264

这四点是鹦鹉幼鸟饲养方法的关键。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温度要求:1-14日龄雏鸟适当温度为36.5-34度,从15日龄到初羽成长时为32-30度,初羽成长到断奶阶段尽量保持28度左右。喂食要求:尽量喂食奶粉,喂食温度控制在38-40度。生长环境要求:可选择纸箱、塑料整理箱或塑料水箱。光照要求:使用专业的保温箱,还可利用陶瓷或磨砂灯泡。 一、温度要求1-14日龄的雏鸟适当温度为36.5-34度,从15日龄到初羽成长时适当温度为32-30度,待初羽长成到断奶阶段应尽量维持饲养环境保持在28度

0评论2023-04-10274

手养珍珠鸟雏鸟如何喂食,手养牡丹雏鸟喂食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鸟窝:用纸箱或塑料箱搭建小窝,后期换成鸟笼喂养。喂食:素食性雏鸟主要喂食五谷杂粮粉;肉食性雏鸟主要喂食生肉糜和面包虫;杂食性雏鸟,两类食物均可喂食。温度:夜晚在鸟窝上覆盖布料进行保温,避免雏鸟冻死。 一、鸟窝用纸箱或塑料箱给雏鸟搭建一个小窝,底部铺一层羽毛或棉花,保证鸟窝的保温性能。如果知道是什么品种的小鸟,后期也可以换成专用笼子喂养。二、喂食1、素食性的雏鸟:用温开水混合五谷杂粮粉,搅拌成糊状,适当加入蛋黄或者是啤酒酵母粉,然后用小

0评论2023-04-10214

灰背伯劳和棕背伯劳谁叫得好听,灰背伯劳和棕背伯劳雏鸟的区别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棕背伯劳公的头顶黑带较厚,翅膀上的白羽是亮白的;母的黑带较少,翅膀上的白羽是暗白的。从叫声上来区分,公的清亮一点;母的压嗓子一点。棕背伯劳是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是一种很常见的留鸟。它在中国有4大亚种,分别为棕背伯劳台湾亚种、棕背伯劳海南亚种、棕背伯劳指名亚种和棕背伯劳西南亚种。 一、如何区分棕背伯劳的公母棕背伯劳公的头顶黑带较厚,翅膀上的白羽是亮白的;母的黑带较少,翅膀上的白羽是暗白的。听叫声的话公的清亮一点;母的压嗓子一点。二、棕背

0评论2023-04-0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