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应该说是中国农业**电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栏目开播于2001年,主要拍摄制作一些农村带头人、新型致富项目,让观众从中得到启发,传递致富经验。
如果你问这个栏目能不能让人致富呢?不好意思,我可能会回答不能。
首先,要想致富,总要有个项目吧,无论是养殖还是种植,甚至是农业电商,总要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或技术。而《致富经》上介绍的所有项目,都是能复制的吗?肯定不是,至少可复制的成功几率非常非常小。
这个时候肯定有人说:别人能做到,我怎么不可以?
那么你知道他们怎么找的这些农业项目和致富人物?所有我们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农业项目和致富人物,都应该是当地大户或者农业扶持的典型,那些农业部门推荐的更是了。
要么是历经多年坎坷、失败、磨难,终有一日或成功的励志人物。你学的会吗?
要么是背景雄厚、有钱有势,只赔不赚也能笑傲江湖的。你会去学吗?
要么是政府主导、企业入驻,是赔是赚、未来不可预测的。你敢学吗?
其次,拍摄、制作是有套路的。电视拍摄是为了什么?收视率、广告,无非就是赚钱嘛。
所以,编导记者会“避重就轻”,就是我只说好的部分,至于风险呀、投资呀、销路呀等等,我是不会去告诉你的,我只告诉你“他是什么机缘巧合投入这个项目的?”、“受了多少苦头?”、“现在项目的进展有多好”。
还有对记者和拍摄对象都有帮助,记者要求节目好看有趣,收视率会高!拍摄对象要求你把我的项目拍给全国人民看,我就做了宣传!!
不在乎的观众,看了节目会微微一笑,当是取了乐子。最怕的就是当回事的,啥也不懂就去砸钱创业,干啥呢?有钱任性呐!
但是,我们不排斥学习其中的创业精神和拼搏理念,这些精神力量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我也说不上来,或许也有成功的,但少之又少。
三农领域的创业,真的很不容易,绝不是看几期电视节目就能学会的,扎根自己擅长的领域,努力找准突破点,再加上自己的汗水拼搏,再等一个机遇才有可能成功。不过也只是“有可能”而已。
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致富经播出的致富项目可靠吗
一部成功的经典影视剧作品,除了那些主角身上散发出的光环以外,更多的也离不开身边那些配角的锦上添花。
由张国立、邓婕主演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一经播出,立刻红透大江南北。这部剧除了张国立饰演的“皇帝”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之外,剧中配角“三德子”赵亮也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时至今日,《康熙微服私访记》已经播出23年,张国立不仅娶了剧中扮演“宜妃”的邓婕过上幸福生活,还成为了国家一级演员。
而“三德子”赵亮则是娶了小16岁嫩模娇妻生下两个儿子,并且在山林隐居养鸡过起了“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三德子”赵亮说起赵亮这个名字很多人会陌生,但提到他的代称“三德子”想必是家喻户晓,甚至盖过他的本名。低个头、圆脸、眯缝眼、微笑时嘴角两边会浮现出淡淡的酒窝,这是赵亮给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
1969年的炎炎夏日,赵亮在父母的期待中呱呱降生,其父母都工作于文工团,所以他从小就受著文艺的熏陶。受家庭的影响,赵亮在10岁那年就开始接触拍戏,出演了擦皮鞋的小男孩儿,从此在他心中也种下了一颗演员梦。怀揣这颗梦想赵亮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当兵的那些日子他就展现出了超高的文艺天赋,话剧、小品、只要有表演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
光阴似箭,当兵的日子结束后,他俨然选择了进娱乐圈发展,27岁那年他主演《山城棒棒军》,饰演毛子一角,开始为人所知。次年,他紧接著出演了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但并没有溅起太大的水花。直到他后来出演《风流才子纪晓岚》,以及接连出演《康熙微服私访记》第3、4部,继续饰演“三德子”才名声大噪。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让更多导演开始在他身上挖掘其他潜力,以至于有了后来《二号交通站》、《你幸福我快乐》、《苦菜花》等优秀作品。演艺事业蒸蒸日上,在感情上他更是令人羡慕不已。
娶小16岁嫩模生两个儿子赵亮不仅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成就,在婚姻感情上也是活成了人人羡慕的生活。
他的妻子是获得新丝路模特大赛“神州国旅最佳才艺奖”的胡敬,出生于1985年的她,无论是长相还是身材都是女中翘楚。
赵亮和胡敬相识于一场聚会,在朋友的介绍下两人聊得非常投缘,最初的两人因为相差16岁,并没有恋爱结婚的想法。
但随著时间的推移,两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逐渐的两人开始产生感情,在胡敬的一次生日宴会上两人从朋友变成了情侣。
2009年,赵亮牵手小16岁嫩模胡敬迈入神圣的婚姻殿堂,当时证婚人还逗趣的说道:“这么丑的孩子,居然娶了个这么漂亮的老婆。”为了让赵亮安心打拼事业,胡敬也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且在婚后不久,胡敬便为其先后生下大儿子赵国志,以及小儿子赵国宇。
也是因为孩子,赵亮改变了后半生的轨迹,究其原因是他的两个孩子患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住进了医院。而那段时间恰巧有朋友建议他到地震时帮扶过的汶川贫困县,既给自己寻找商机,又能帮当地贫困户做好事。于是他萌生了去山林养鸡的想法,没有任何养殖经验的赵亮说干就干,从此踏上隐居山林养鸡的生活。
隐居山林养鸡成人生赢家2016年,赵亮在汶川县深山承包了一千多亩地养土鸡办鸡场,这对于一窍不通的他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想要成功就要克服千难万险,为了搞好养殖业,他们一家四口全部搬到了山林“隐居”大山创业养鸡。
为了搞好养鸡事业,赵亮将自己这些年拍戏挣来的所有积蓄投了进去,并且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做事业。对于赵亮的行为,妻子不解:“我当时很不支持这件事,不明白为什么要养鸡。”隔行如隔山,面对妻子的不解和家人的不解,他依然决定不放弃这条路。在养鸡这条路上,毫无经验的赵亮寻找懂行的人寻求宝贵经验,硬是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摸索出养鸡之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著时间的流逝赵亮养鸡越来越有经验,曾经养鸡总数高达10万只,还登上了央视农业频道《致富经》特别报道。不仅如此,他养的鸡已经达到了欧盟标准,还可以出口外国,并且带富了当地一批农民。历经种种困难,赵亮也终获成功,甚至他还得意的说:“张国立、张铁林两位‘皇上’都吃过我养的鸡,不是普通好吃,是非常好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远离喧嚣,过著“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有很多明星也是如此。如今51岁的“三德子”赵亮,过起了“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远居深山养鸡,娶嫩模娇妻生活甜美,一家四口生活美满,简直活成了人生赢家。
结语:在赵亮的身上我看到了毅力和坚持,其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向他学习,决定的事情就要勇敢去做。梦想的路上会有很多绊脚石,但请别放弃,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将石头挪开,最终奔向胜利。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所以有梦想就要用行动去追求。
他是亿万观众心里的三德子,如今在山上养鸡,卖的鸡要提前预定
事情和人物肯定都是真的,只是电视节目为了可看性和收视率的需要,自然有一点夸大,编导会有选择的做出一些偏重。总的来说,参考性是有的,但是不能照搬主人公的成功经验。致富经这个栏目主要倡导的是一种创业理想和经营理念,我们要关注的也是成功人士的理念、毅力、智慧等等,而不是他的项目。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
在众多古装戏中,太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虽不如主角光鲜,但总能带给人很多笑点,三德子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虽然《康熙微服私访记》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人们对三德子依然记忆犹新。最近,他偶尔在街边店客串了下厨师,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谁知马上被人认出,还上了热搜。
很多人纷纷询问,三德子如今干嘛去了?知情人士马上透露,人家现在都成养鸡大户了。
很多人听了又说,演员做生意,有很多天然优势,但你了解了三德子的创业故事后,会发现演员创业也并不是我们想得那么简单。
年少有志 出道就红
三德子本名赵亮,1969年出生于成都,父亲是歌舞团演员。因为小时候经常看父亲演出,他慢慢也喜欢上了表演。
10岁时,他开始登台参演话剧,饰演一个擦皮鞋的小孩,从此对演出的兴趣越来越浓。
但父亲不支持他,因为深知演员的辛苦,希望儿子将来踏实工作,过平淡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赵亮的相貌一般,皮肤有些黑,鼻子小眼睛也小,很难当上主演。
小时候,赵亮家里一直很穷,他也很懂事,凡事总让着弟弟。
有一次,弟弟很想吃香蕉,赵亮刚好有一点零用钱,便买了一点给弟弟,并说自己不喜欢吃。弟弟接过香蕉,几口就吃完了,然后把香蕉皮递给赵亮去丢。
赵亮接过香蕉皮,走到垃圾桶旁边,悄悄吃了香蕉皮上剩下的一点果肉。母亲刚好看到了这一幕,当时就心疼得红了眼。
但是不管现实条件如何,赵亮想当演员的决心都没有改变。读高中时,他跟同学关系都很好,只要有文艺表演,大小都是由他搞定。
长大后的赵亮,明白自己颜值不高,所以想当兵谋条出路。高二时,他顺利接到了入伍通知书,拿到军装的那一刻,他决定拍张照片做纪念。
去照相馆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位公安人员,刚巧是个退伍军人,看赵亮穿军装松松垮垮,一点不像个士兵,于是叫住了他,当场让他稍息立正站军姿。
赵亮当然做得不达标,这位公安就把他带到了派出所,17岁的赵亮便在入伍前被抓了。
那时候手机电话还未普及,家里也没有BB机,赵亮的同学只好一路小跑到他家,通知了他爸爸。
父亲拿着他的入伍通知书,才证明了他真的是入伍新兵。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赵亮长得确实缺那么点正气。
入伍之后,赵亮仍然不忘演员梦,每次看文艺演出都两眼冒光,后来努力考取了解放军艺术学校。颜值不高的他,完全靠才华通过了所有专业培训,终于成了一名专业演员。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走上了父亲的老路。赵亮比较聪明,他知道自己的戏路,决定从喜剧入手打响自己的名字。
由于长相太普通,不太符合大众审美,他只能接到一些小角色,但赵亮没有放弃,不管什么角色他都认真钻研,珍惜每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正是这种敬业精神,他等来了自己的机会。1994年赵亮获得《八哥来信》的参演机会,自此进入了 娱乐 圈。1996年,27岁的他开始主演电视剧《山城棒棒军》。
棒棒是重庆对临时搬运工的称呼,常年的工作是做挑夫。赵亮虽然经常见到他们,但对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还是不了解。
为了演好棒棒,他亲自到市场体验生活。演出的时候,为了体现棒棒的辛苦,他让工作人员把担子里的分量加足,弄得肩膀都是勒痕。
只可惜,因为方言原因,这部剧只在川渝地区有些知名度,但这部剧让张国立看上了赵亮,便邀请他出演《康熙微服私访记》。
因为剧中的三德子,赵亮一炮走红,到了第二部剧时,赵亮因为军队工作走不开,换了演员,结果观众不依,所以第三、四部就还是由他饰演。
喜迎娇妻 转型经商
因为三德子在观众中的印象太过深刻,导致他在观众心中的角色定格成了太监。这就给他带来了一个麻烦,他以后的戏路大大受到了限制。
那时的赵亮单身一人,没啥负担,一心只想演好戏,没想到,无意中遇到了比自己小16岁的美娇新娘。
有一天,赵亮陪朋友去相亲,对方也带了一个女孩子来相亲,这个女孩子就是胡敬。结果,那一对相亲的人没成功,赵亮和胡敬却好上了。
胡敬是模特,见惯了各式各样的男人,唯独赵亮的憨厚老实,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觉得赵亮虽然很笨,骨子里却有一股难得的韧性。
2008年,赵亮和胡敬结婚。也是那一年,汶川爆发地震时,赵亮到四川慰问演出,决定为四川做点什么。
一开始,他选择了影视投资,还把房子都抵押了拍戏,可三部戏亏了两部,还有一部刚好保本,血本无归的他只好另辟蹊径。
接着,他又开始养兔子,结果又遇到了一场地震,养殖场一夜成为废墟,他心如刀割,妻子在旁边安慰他,没关系,我们重新开始。
这句话,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让赵亮沉静的心开始复然。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他在废墟上重建养殖场,这一次,他不再养兔子了,开始转为养鸡,并且把拍戏赚来的钱全部投进了养鸡场。
2011年,赵亮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银杏乡买了1000亩地。2014年,赵亮在山上建了养殖基地,请当地人跟他一起上山养鸡。
但家人不理解,妈妈说他,要吃鸡找农民买几只就是了,好好地演戏,干嘛去养鸡。
其实最初胡敬也不赞成养鸡,两人还经常爆发冷战。因为赵亮一心钻研养鸡技术,难免疏忽了胡敬。
胡敬就跟他说,你什么时候放下你的鸡来找我呀。
不过,胡敬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说得很硬,内心还是支持他,最后还是变成了他的贤内助。
但养鸡真不是一件容易事,特别是在山上养鸡。
据说,从底下到山上最初没有路,上山虽然只有4公里,靠两只脚走上去也很难,可他有时候一天要走四趟。
赵亮实在受不了,只好自掏腰包,用两年时间修好了路。谁知到了2017年7月,一场特大泥石流爆发,不仅毁了路,也毁了山上的营地,赵亮的损失又超过了100万元。
在那场泥石流中,刚修好的路被冲毁了4次,但七八百斤粮食要拉上去,不仅鸡要吃,山上的人也要吃饭。事过之后,他只能想办法再次修路。
但路修好了,养鸡致富的路却依然布满泥泞,因为不懂,赵亮最初闹了很多笑话。
他觉得鸡应该跟人一样,一夫一妻制最和谐,于是买了200只公鸡,200只母鸡,结果公鸡母鸡每天出双入对,快活得像神仙,就是不下蛋。
后来他才知道,最好的养鸡比例是1:10,养少量的公鸡,母鸡才有时间下蛋。
那时候,只要不演戏,赵亮就上山养鸡,谁知第一批买了500只鸡,死了100多只,他接着再买,还是经常死。
赵亮以为是禽流感,请教了专家才知道,那是鸡感冒了,他研究了很长时间,才把鸡的这种病治好。
当地的农民见他的鸡经常死,都不看好他。朋友们断言他80%会失败,赵亮却跟鸡脚较上了劲儿,没事都泡在鸡窝里。
那时候,赵亮经常对自己说:
“一定要把这只鸡弄明白了,这只鸡弄不明白,别的事就都弄不明白,把鸡弄明白了再说鱼的事,鸡这点事儿都弄不明白,还是什么三德子公公,拉倒吧。”
分工合作 坚守品质
那赵亮是怎么把鸡弄明白了呢?
有一次,赵亮去参加电视节目的开机仪式,遇到了当地的养鸡大户王垚,他有十多年的养鸡经验。
王垚看他给鸡拉赞助,就问他,赵亮老师,你也有鸡吗?
赵亮说,我养的鸡可把我愁死了。王垚说,没什么可愁的,我们交流一下就好了。
和王垚交流后,赵亮才知道,鸡圈需要铺设发酵床,这样就不会有臭味,更卫生,鸡就不容易生病。
他还听王垚说,为了不打抗生素,他每个月给鸡吃3天中药,由大巴山里野生的鱼腥草、车前草、过路黄等熬制而成;包括公鸡和母鸡的比例,王垚也跟他讲了。
两人越谈越投机,后来一拍即合,一起合作,一人负责技术,一人负责宣传,赵亮从此有了好搭档,生意开始走上正轨。
赵亮虽然不懂技术,但是外销的法子很多,第一批鸡,他在朋友圈一吆喝,马上就卖光了,连自己家留的鸡也没剩下。
2016年,赵亮和王垚正式成立了合作社,鸡的数量从几百增加到了几万只,光靠赵亮的人脉就消化不了了。
加上他们养的鸡都是10个月以上,成本很高,鸡的定价为298元一只,销售就成了难题。
很多人跟赵亮建议,鸡不见得一定要养10个月,这样价格可以降,降下来销售就不会那么难,可赵亮坚决不干。
他觉得时间骗不了人,养一年的、养半年的和养三个月的鸡确实有很大的区别。
因为最初养鸡时,厨师就告诉他,真正好吃的鸡要9到10个月,月份足不足,看鸡爪和指甲就知道了。
市场上的鸡,4个爪子是超过半年以上的,在4个爪子以外,后面还有一个爪子,就是10个月以上的。
这个爪子就跟男人的胡子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才能长出来,时间不够,鸡是肯定没有,你想找个道具粘也粘不上去。
此外,放养的鸡经常刨地,指甲就很锋利,而圈养的鸡就不一样了。
他听了后非常有感触,就如当年他演棒棒,担子是空的还是满的,看肩上的勒痕就知道。
演戏有演戏的道,赚钱也有赚钱的道。
他当初决定养鸡,就是为了给朋友和家人提供好的鸡肉,所以一开始就定下规矩,必须坚守鸡的好品质。
这种品质在演《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时候也有过感触,有段情节他一直记得很深。
宫中管茶叶的太监给皇上喝茶,从不拿最好的茶,三德子很奇怪,问他为什么。
他说,好茶只能是我们自己喝,如果让万岁爷喝了,他就知道了什么叫好东西,可好东西很少,他一喝就没了,他要再喝怎么办?
后来他知道,皇上其实有感受,有次拿了好茶到宜妃房间,对他说,你来喝一喝这个茶,宜妃一喝,哎呀,这个茶真好啊。
皇上说了一句,好东西不用你告诉别人。皇上的这句,他一直记在心里,他相信,只要他养的鸡好,大家吃得好,就不用他告诉别人了。
还有一个演戏的环节,他也记得很深,并以此缓解了销售的压力,那是《山城棒棒军》里的毛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毛子是个喜剧人物,走路时一不小心掉水道去了,原来有人把井盖偷了,他爬起来就说,谁偷井盖呀,你提前给我宣布一下,你得跟我说一声啊。
毛子遇到啥事都会说,你得提前跟我宣布一下,这句话,最后就成了赵亮的口头禅。
他说, 你想要鸡,你要提前给我宣布一下,你得跟我提前打个招呼,这叫以销定产 ,就是说,你要吃鸡,你得提前预定,我才给你养,我绝不会养1万只等着你来买。
所以,他卖鸡实行会员制,一年前定好的会员,年底折扣高。绿壳蛋也是这样,外面售价一枚6元钱,会员买便宜很多,这就是以销定产。
赵亮养的是原生态绿色 健康 的土鸡,营养价值高,最初没多少人知道,后来,他亲自拍广告,还把鸡蛋送给 娱乐 圈的明星朋友,请他们帮忙做宣传。
最终,三德子养鸡变成了一件大事,他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农业频道,成为了拥有1000亩地上万只鸡的乡村企业家。
结语
赵亮如今经常说,自己是 演艺圈里最会养鸡的,养鸡圈里最会演戏的 ,如果将来导演让他去演养殖户,基本就不用看剧本,一演就好了。
很多人眼里的赵亮是,圆脸小眼睛,笑起来有淡淡的酒窝浮现,脖子一缩,双下巴立刻显露,典型的公公像。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外表不怎么帅,个子不怎么高的重庆男演员,没能成为影视剧中的大男主,却在生活中成了实打实的大赢家。
如今,他一年养殖13万只鸡,扶贫288户农民,而且还很低调,家里虽然有豪车,但是他经常骑着小电驴出行。
从开始养鸡到现在,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赵亮在银幕上出现得越来越少,他的鸡却养得越来越好。
做演员的时候,他颜值不高,靠勤奋依然可以成名,养鸡的时候,不懂技术,靠死磕同样可以成功,关键是,无聊做演员还是做养鸡,他都坚持做到最好。
对于有个有原则、有恒心的人来说,没什么事做不成,心至一处,无事不成!
参考资料:
[致富经]“三德子”赵亮养鸡,一个演员的财富真相!
“三德子”赵亮,搞副业养鸡赚上亿,娶小16岁模特娇妻成赢家
50岁“三德子”近况曝光,娶小15岁模特娇妻,今靠养鸡身价过亿
赵亮:从“三德子”到养鸡专业户,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
致富经2017北方养殖什么前景好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
创业是成功的过程,成功也是一辈子的过程,看看那些回乡养殖的事迹,学习他们的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这里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一
瓦缸养殖青蟹前景好年入500万 辞职养青蟹年入500多万
核心提示
齐肩的头发,合身的连衣裙,姣好的面容,面前的曾上玲俨然一名大美女。看着这么一个大美女,很难把她和比手掌还大的青蟹联系到一起。实际上,曾上玲是防城港市利用红树林空隙放置瓦缸养殖青蟹的首创人。一个女子成为当地养殖的标杆,这背后肯定有故事,也有不一样的创业心得。
无意
聚会上听到青蟹养殖
曾上玲的老家坐落于广西防城北部湾茅尾海域边上的一个小山村。早年间她曾是防城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单位经济效益不好,1997年夏天,曾上玲辞职下海了。“就是不甘心呗。”曾上玲说。 辞职后的最初几年,曾上玲尝试做过一些小本生意,但本小利薄,时赚时蚀,生活仍入不敷出。
辞职后的最初几年,曾上玲只是做一些小本生意,时赚时赔,生活入不敷出。海边人常说靠海吃海,小本生意不起色,曾上玲就跟别人干起了养殖。鳁鱼、鳄鱼、龟、鳖,只要想得到的,曾上玲都养过了。可作坊式的养殖,规模小,成本大,利润低,曾上玲的生意总是难以为继。
为什么养了这么多却养不好呢曾上玲百思不得其解。正当她发愁的时候,她发现提倡吃生态食品、绿色食物的声音越来越多了,一时间她恍然大悟,“也许是海水养殖过分依赖饲料和药物了。”过后,曾上玲看准了一条路——生态养殖。
俗话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3年秋,曾上玲在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中,无意中听到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有原生态养殖青蟹的养殖场。朋友们随口说说就过了,可曾上玲却放在了心上。没多久,曾上玲便约朋友专程前往浙江、福建参观,他们看到了一家养殖场利用红树林空隙用水泥铸缸养殖青蟹。
曾上玲意识到这种方法很适合地处沿海、红树林面积分布广的防城港市,而且发展青蟹养殖非常有养殖前景。红树林为沿海海域多种鱼类和附生物提供了丰富饵料和栖息地,在红树林里养殖青蟹,可以充分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内的小型鱼、虾、蟹、贝等低值海洋生态资源作为饵料,加快青蟹的生长;同时,养殖环境也非常清洁,是一种纯天然的养殖方法,能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最后是成活率较高,一缸一蟹的方法养殖,避免了青蟹自相残杀,有利于病害的防治。这不正是她多年苦苦寻求的生态海水养殖方法吗曾上玲为此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有心
摸索出养青蟹的门道
这一次养殖,曾上玲不是匆忙开始,而是做足了功课。
参观回来后,曾上玲先是沿着北部湾海岸线所有的红树林滩涂进行详细考察,整整走了3个月。此外,曾上玲请了好几个专家,对利用红树林空隙用水泥铸缸养殖青蟹的方法进行反复论证。用水泥铸缸被推翻了,因为成本大。用塑料桶养殖呢也被专家否定,因为会污染环境,与创业的初衷背道而驰。那段时间曾上玲可谓心力交瘁。
细心的曾上玲还请有关专家对利用红树林空隙用水泥铸缸养殖青蟹的方法进行反复论证,发现此法有两个弊病:一是用水泥铸缸,需要大量的水泥、砂等材料和人工投入,加大了成本;二是水泥缸经海水侵蚀后容易损坏,损坏后淤塞海域,将来清理需要花费相当一笔资金。于是,她改用塑料桶养殖,但经海水浸泡后的塑料桶硬化、发臭,污染环境,与自己发展绿色生态养殖的初衷背道而驰。
用瓦缸养殖行不行抱着再试一试的想法,曾上玲再次咨询了专家,在得到专家的肯定和认可后,曾上玲立刻着手,亲自设计瓦缸并送到陶瓷厂定做。
3000只瓦缸,每个瓦缸放1只蟹苗。在最初的3个月里,曾上玲几乎每天都和青蟹呆在一起,一遇到问题就请教专家。“涨潮的时候才能喂食,提前喂了青蟹不吃,食物留在缸里就容易滋生细菌。”现在曾上玲说起养蟹头头是道,但这些经验都是一次次摸索和总结出来的。
当第一批青蟹80%成活上市的时候,曾上玲知道,自己终于成功了。
心得
抓住机会并坚持到底
按规划,每亩红树林放置瓦缸600个,3万多个瓦缸仅占红树林面积50多亩,仍有250亩红树林闲置。为扩大规模,2009年夏,曾上玲想出一个大胆的办法———成立合作社,成员侧重倾向当地村民尤其是妇女。经过将近一年的挨家逐户上门、反复向村民宣传红树林瓦缸养殖青蟹的发展前景,终于打消了村民的顾虑。2010年初,江山乡潭西村共有29名村民(其中妇女14人)加入合作社,正式取名为“防城区江山乡润丰绿色生态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到2010年6月,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6名,共筹集资金6288万元。目前,合作社青蟹养殖已发展到5万多个瓦缸,养殖面积扩至90亩。
如今的曾上玲,已经成为防城港市当地养蟹的女强人,年总收入500多万元;她还通过“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当地一大批农户从事青蟹养殖,户均年收入七八万元。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故事,曾上玲还是挺感慨。“其实身边有很多商机,有些信息别人随口说说,过了就过了,我就没把它放过。”曾上玲说,女性想创业,不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要做生意场上的有心人。“发现机会很容易的,抓住并坚持做就很难。认准目标、克服困难,成功其实没有那么难”。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二残疾人养殖獭兔致富年收入40万
王学成虽是一名残疾人,但他凭借超人的毅力开创了自己的獭兔养殖事业,同时还带动周边的不少乡亲共同致富。王学成从没想到过,獭兔竟然让他实现了从一贫如洗到家产百万的涅槃新生。他的人生犹如一篇童话,我们从他的成功史中,可以看出努力劳动的伟大价值。
王学成,今年四十岁出头,初中文化,右手残疾,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皇甫村人,人称“獭兔王”。他靠养殖獭兔致富,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收入40万多元。2011年,王学成荣获安徽省残联表彰的“安徽省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和“安徽省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回首我的创业之路,个人奋斗和政府扶持是我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近日,王学成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对于伺弄庄稼的农民来说,没了右手手指,干活的难度不言而喻,况且我妻子也是个残疾人。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靠种几亩薄地度日,日子过得很艰难。”
王学成也曾想外出打工,但多因手有残疾而吃“闭门羹”。但是,他不甘心一直贫穷下去,因为他要养家糊口。此后,他处处留心适合自己的谋生门路。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命运多舛的王学成有了转机。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王学成在报上看到了獭兔养殖的信息,他觉得比较适合自己,因为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有销路。更重要的是,当地饲料资源丰富,比如花生秧、花生壳、玉米秸等都是獭兔喜爱的饲料。他心里清楚,养殖业虽然风险较大,但要想养殖成功,必须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养殖獭兔技术,他先后前往南京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拜师取经,并到外地毛皮市场考察。凭借着较强的领悟能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王学成很快就掌握了该项技术。
尽管如此,但王学成的獭兔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王学成东借西凑6万多元,从河北省引进400只兔种,但是没有多久獭兔患病,死的只剩下100多只,损失惨重。投入的钱几乎全打水漂了,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无绝人之路。滁州市、南谯区残联知悉王学成的遭遇后,迅速启动“千元工程”资金扶持他继续养殖,使他当年就获得了养殖成功并实现了赢利。经过几年努力,王学成的獭兔养殖初具规模,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销售獭兔2万只以上,年收入40万多元,成了皖东首屈一指的獭兔养殖专家。
王学成致富以后,因他深知残疾人之苦,便想方设法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2009年,在王学成的带动下,本村和相邻几个村20多户村民开始从事獭兔养殖,他主动向他们提供种兔,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和他自己研制的饲养配方,大部分养殖户当年就有了赢利。村民刘恩柱便是受帮助的一员。在王学成手把手的指导下,当年,刘恩柱家养殖獭兔收入便超过了1万元,2010年突破2万元。2万元并不是个大数目,但对于刘恩柱来说可谓天文数字了。“他到我家来了几十趟,一口水都没有喝过。”提起王学成,刘恩柱夫妇俩眼角溢出了泪花。
为了带动更多的家庭养殖獭兔,2009年底,在南谯区残联和章广镇政府的支持下,王学成在镇政府举办了獭兔养殖培训班。王学成在培训班上承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如遇到难题,电话联系,随叫随到,并且免费上门收购商品兔。王学成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10年12月21日,王学成接到养殖户的求助电话,他二话没说,便骑着摩托车去了。由于积雪路滑,在返回的路上,王学成连人带车摔倒在路旁的沟里,昏迷不醒,幸亏过路的老乡发现了他,连忙把他送到镇卫生院,他的头被缝了六针。“只要能让乡邻过上好日子,我吃点苦、吃点亏、受点累,心甘情愿。”王学成笑着说。
与此同时,为了形成规模化养殖,扩大獭兔销售市场,2009年3月,王学成登记成立了“滁州市金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于同年12月注册了“皇甫辉”牌商标,合作社对成员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饲养配方、统一饲养管理模式、统一销售。目前合作成员发展定远、凤阳、明光、来安、南谯等县、市、区62户社员,其中残疾人家庭32户。王学成以科学的管理、优良的品种、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养殖户和客户的好评。目前,该合作社年销售獭兔10万只,销售额700余万元,利润300万元。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三大学生养殖蚯蚓收入百万
不做城里人,回乡当农民。现年28岁的刘军,2011年7月从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在城里高薪就职的机会,毅然回到信丰老家,在嘉定镇龙舌村养起了蚯蚓。经过几年的打拼,刘军不仅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还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无害化处理过的猪粪养殖蚯蚓改良土壤,使原本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转化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凭着在一项目上的突破,刘军夺得了2013年第二届“赢在江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冠军。
不顾劝说 放弃高薪回乡养殖蚯蚓
3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信丰县嘉定镇龙舌村一处叫阿厦塘的山坳里,刘军的信丰县归根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就在这里。近百亩集中连片的土地上,一畦畦标准的蚯蚓床整齐有序。刘军正手持锄头,和工人一起翻垄挖收蚯蚓。
刘军说,这种蚯蚓名叫“大平2号”,不仅可以用来喂养泥鳅、鳗鱼、甲鱼、石蛙等,还可药用,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此外,这种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每月可挖收一次,市场价位根据季节需求而定,一般为每公斤16元到30元不等。目前,仅蚯蚓养殖,刘军的年收入达百万元。
3年前,刘军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养起了蚯蚓,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另类。父母好不容易供他读完大学,当然希望他能留在城里工作,而自己却不顾父母及亲友的劝说,放弃了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最终回到老家承包土地养殖蚯蚓。一时间,父母骂他是不孝儿。左邻右舍也对他冷嘲热讽:“一个大学研究生,好不容易丢下锄头到城里生活,现在又回乡下当农民,这书不就白念了!”
刘军没有被困难和流言吓倒,而是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在家乡广袤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重大突破 稀土尾砂地变废为宝
刘军说,在中国,养殖蚯蚓的人不少,尤其是北方,几十年前就有人开始养殖蚯蚓。在大学时,他研究的课题就跟这有关。
2010年暑假,刘军获悉信丰生猪养殖规模大,每天所产生的猪粪有几千吨,而这些猪粪除了部分用于果园、菜园、稻田作肥料外,大多被排在山涧河道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污染。既然有这么多的猪粪,何不把它利用起来养殖蚯蚓
返回学校后,刘军开始着手相关研究,成功掌握了猪粪无害化处理技术。2011年7月,返回家乡的刘军,把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猪粪用来饲养蚯蚓,结果取得成功。经不断摸索和技术改进,刘军用猪粪养殖蚯蚓,亩产量可达3500公斤,比国内其他用牛粪养殖蚯蚓的产量高出近一倍。刘军所掌握的这项技术,一举攻破了“猪粪难以养殖蚯蚓”这一课题。而更让刘军感到欣喜的是,用猪粪养殖过蚯蚓的土地,土质变得暗黑,异常肥沃松软。刘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当地的一些稀土尾砂地。当年冬,刘军租赁了嘉定镇龙舌村阿夏塘一块100多亩的稀土尾砂地进行实验。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原本几十亩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现已成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从此,刘军把技术示范基地设在这里,昔日这块超百亩的稀土尾砂地在逐步消失,而今成为了一处“聚宝盆”。刘军这一治理稀土尾砂地的办法,得到了赣州市矿管、水土等部门的高度赞扬。
今年1月,在第二届“赢在江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总决赛中,刘军的“用猪粪来养蚯蚓,再用蚯蚓来改善土质”创业项目,征服了在场评委,从入围决赛的1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并赢得10万元创业奖金。
自行钻研 脐橙专用肥将投放使用
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研发的多个创业项目获得成功,江西、山东、广东、湖南、河南等地的多所农业大学,邀请刘军前往授课,介绍返乡创业的成功经验及课题交流。刘军两名学弟,大学毕业后也慕名前来,辅助刘军一起研发新的项目。
一些信丰本地及周边的菜农、果农、苗农都纷纷前往刘军的养殖基地,收购他养殖蚯蚓后的猪粪。刘军开始思量,赣南是脐橙之乡,但目前仍没有专供脐橙使用的肥料。于是,刘军经过配方改良,研发出了脐橙专用肥。目前,该专用肥项目的研发,已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专家的评审。为了使该专用肥能尽快生产投入使用,刘军目前正在基地内建设一个2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并与信丰当地一家大型果业公司达成协议,创办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招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成立创业团队,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
刘军透露,目前,国内已有多所农业大学的老师向他引荐人才,其中有不少大学生已签订了工作意向。刘军说,创业基地建成后,脐橙专用肥很快会生产出来,并投放到市场。
心怀梦想 搭平台携乡亲共同致富
刘军成功创业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致富经》专栏的关注。3月2日,该专栏派出两名记者,从刘军就读的山东农业大学开始拍摄,一路南下,经南昌、吉安等地寻访客户,最终到达信丰,直至3月18日结束行程返回北京。全程采访,详细记录了刘军返乡创业的创业故事。
刘军说,返乡创业的想法,在大学时期就有了,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近两年来,刘军在创业打拼的同时,没有忘记帮助当地乡亲。附近村民在种养殖方面遇到了什么问题,只要找到他,刘军都会提供无偿帮助。无法指导解决的,他就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联系有关专家前来指导。
2011年,刘军种植象草饲养蝗虫取得成功,经本报报道后,不少省内外的农户打电话或慕名前来,找到刘军咨询饲养技术,他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大家。与此同时,刘军的生态科技示范基地招聘了不少当地的中老年人及妇女任员工,每月工资两三千元,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刘军表示,自己返乡创业,当时就认准了一个理:“身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摆放好自己的位置,不管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特别是《若干意见》出台后,中央给了赣南老区人民许多优惠政策,这让他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四鹌鹁养殖致富养成赚钱“一条龙”
核心提示:用诚信赢得客户和市场,组织大量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提高产品质量共同闯市场。
致富项目:鹌鹑养殖
案例地点:焦作市武陟县
致富人物:亢希坤
适合人群:普通投资者所需场地:固定养殖场地
鹌鹑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小鸟,享有“天上飞禽数鹌鹑,地上走兽数狗肉”的美名,清炖或者油炸烧烤都是难得的美味,产下的鹌鹑蛋一天一个,营养价值可以和鸡蛋相媲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焦作武陟县冯李村的村民就开始养殖鹌鹑,如今,村里男女老少都掌握了这门养殖技术,由此而形成的鹌鹑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养殖户:每天的孵化量就是3万只左右。
收购商:一天能收6000多斤到8000来斤。
而说起冯李村的鹌鹑产业,就不能不提亢希坤,1998年,亢希坤第一批精心饲养的3000只鹌鹑出笼了。
亢希坤:养下来当时行情也不错,赚了有七八千块钱,当时养下来咱也有个想法。
1998年,一些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村里源源不断地高价收购“青年”鹌鹑。随着“青年”鹌鹑的热销,幼年鹌鹑的价格也一路走高,冯李村的鹌鹑养殖迎来了一次热潮。搞鹌鹑孵化成了当时最赚钱的生意,这让亢希坤看到了发财的机会。
亢希坤:当时天天有人来这里拉这个青年鸟,一天要走一二十万只,就琢磨着他天天来拉大的,小的肯定好卖,就想着去孵鹌鹑。
孵化鹌鹑要比养鹌鹑投资大、技术要求也高,为了赶上这发财快车,亢希坤把全部家底拿出来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室。
亢希坤:结果呢,出了一批不成,出了一批不成,7、8批都不成功,当时的损失大概要有2万多。
亢希坤弄不明白,这被冯李村人称为看家本领的鹌鹑孵化技术,咋就成了砸饭碗的倒霉事呢。
亢希坤:烂塑料纸把那个拔气筒给盖着了,导致一氧化碳回流,导致鹌鹑都中毒死亡。
第一批鹌鹁苗终于孵化成功了,亢希坤指望着赶紧卖几批鹌鹑苗,把孵化鹌鹑的损失捞回来,然而市场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冷水。
亢希坤:汝燃那些拉乌的,不来收乌了,出来的小鸟5分钱一只都没人要了。
亢希坤血本无归,只有靠练就的养殖和孵化技术吃饭了,正愁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宗大生意找上了门。
亢希坤:由于住的离公路近,正好碰见有几个人下车,下车他们问这儿是不是养鹌鹑。遇见这几个淇县人是我事业的转折点。
1998年在鹤壁淇县有很多养猪、养鸡的专业户也赔了钱,闲置了大量的养猪场、养鸡场,淇县人听说鹌鹑的行情不错,便慕名来到冯李村取经,出于对亢希坤的人品和技术的认可,考察之后不久,他们便邀请亢希坤到淇县洽谈合作。
亢希坤:疾病该怎么防治,规模多大,我都认真的进行现场指导,淇县养殖户都成功了。
随后的几个月里,亢希坤往返于淇县和武陟之间,帮助淇县人养鹌鹑,并且把村里没有销路的鹌鹑苗拉到那里销售,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亢希坤:因为数量相"-3大,一只鸟虽说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一家一家都是万把只,这大概有两三月,把我那个外债还清了。这算是我第二次起步。并且,这正没出路的东西咱把它卖出去了,当时村里边人对咱评价相当不错。
这时,淇县养殖户的种苗供应几乎成了亢希坤的独门生意,供应给人家的种苗如何保证质量也成了他经常头疼的问题。
亢希坤:这些青年鸟,他们喂的参差不齐,该预防的没给人家预防,这导致人家没喂多长时间,人家鹌鹑的犯病发病是相当的高,提起鹌鹑都害怕,这时我发现这些问题后,决定自己重新搞孵化。‘
苗子好,养出来的鹌鹑才能好,才能培养自己的回头客,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这是在二次孵化中亢希坤认准的道理。
亢希坤:当时20多天都没有脱这个衬衣,可以说就在那地上躺着,半个小时左右那就得起一次,看看,直到最后鹌鹑孵化成功。因为出现过煤气那个事了,对这个是相当注意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孵出的鹌鹑苗很争气,不但平平安安地顺利出壳,还给亢希坤挣到了一块在市场上立足的金字招牌。
养殖户:后起之秀,把这个东西搞进化了。亢希坤这个种苗啊,既健康,种苗成活率高,销路也好。
通过口碑相传,2002年起,亢希坤的鹌鹑苗开始远销到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但这出壳才几十天的小东西能不能经受住长途运输的考验,亢希坤不敢有一点的疏忽大意,可就是这样在一次去甘肃的送货途中,意外还是发生了。
亢希坤:司机可能是困了,跟人家追尾了,车撞着人家车大概有20公分宽,当时那个大灯碗,扎到我腿上,当时那个骨屑都出来了,医生叫我看。
卡车在异乡的公路上停下来,人受了伤,鹌鹁苗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这次送货几乎注定是一个人财两空的结局。
亢希坤:因为你这是张嘴儿东西,你装到车上,在地上不走,它不吃不喝,持续的时间长,这是个鸟,一车装得多,温度高,持续时间一长,它直接都死了。叫司机在当地租了个车,倒车,把我抬到车上,又出发了,当时感动的司机当场都在那儿哭了。
爱拼才会赢,凭着一股子冲劲儿,亢希坤赢得了市场,打过交道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但分散的养殖户鹌鹑蛋往哪里销,生产期过后该淘汰的鹌鹑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解决,自己的生意还是做不大。这时候,亢希坤就想着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和自己建立的销售网络进行资源整合,从供应种苗,供应饲料,组织防疫,到回收鹌鹑蛋,再到组织青年鸟和淘汰鸟外销,他在养殖户和市场之间搞起了一条龙服务。
亢希坤:我走这个模式,把这个鹌鹑蛋从外边回过来,每天大概有万把斤,货源有一定的保障,比较平稳,信誉度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下边给咱喂鸟的人、客户也越来越多,截止到今天,我下边发展有100多万只鹌鹑。
这种双赢的做法让亢希坤的鹌鹑生意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个曾经赔得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如今成了在村里举足轻重的产销大户。
兔子是典型的节粮型食草动物,有着悠久的饲养历史,具有投资少、占地小、饲料来源广、见效快等特点。近几年来,肉兔的饲养发展得很快,已经成为了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兔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肉兔可以平养,也可立体饲养;既可在室内养,也可在室外养;可在地上养,也可在地下或在房顶上养。小规模家庭饲养可利用庭院或闲房旧舍,一般家庭的院落可容纳基础母兔30只左右的规模。养兔没有重体力劳动,老人和妇女都能搞。兔子喜欢夜间活动,因此,养兔与种地需要的劳力不形成矛盾。农民完全可以利用工余时间,在不误农活的情况下饲养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