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人工养殖黄花鱼有激素,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人工饲养鱼都是含激素的,一是增加鱼类的抵抗能力,二是刺激鱼类的生长速度。
饲养的鱼喂的饲料基本上含有激素,野生的鱼如果不受环境污染,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相比人工养殖的鱼更有营养。野生的鱼有比较自然的环境去生长,所以它自身所吸收的营养成份比饲养鱼更多。身体机能比饲养鱼更健康更活越,所以野生鱼要比饲养鱼肉鲜嫩许多。
挑选黄花鱼的技巧
1看鱼嘴
黄花鱼的嘴圆润饱满的,如果大家看到比较尖的鱼嘴,那么这条一定是假的黄花鱼了。
2看宽窄
黄花鱼的身体比较宽,如果大家在黄花鱼堆中明显发现身体窄的鱼,那么这一条窄鱼就是冒充的了,大家一定要仔细辨别。
3看鱼鳞
黄花鱼的鱼鳞是圆形的,大家可以仔细对比鱼鳞的形状来找出真正的黄花鱼。
4看鱼眼
新鲜的黄花鱼的眼球比较的饱满,眼角膜光滑透亮。而不新鲜的黄花鱼的眼角膜变得有些皱。
5按压鱼身
新鲜的黄花鱼的鱼肉是有弹性的,我们用手轻轻地压一下身体,凹陷处能够恢复原样。反之,不新鲜的黄花鱼按压后就不能反弹到原始的样子了。
野生黄花鱼与养殖的黄花鱼有什么区别
小黄鱼是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一种,一般不容易人工养殖,因为其生长的环境比较特殊。但是现在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那么,小黄鱼可以养殖吗?小黄鱼能人工养殖吗?
小黄鱼可以养殖吗
养殖的小黄鱼和养殖的鲫鱼一样体肥身大但不好吃很腥。
黄鱼属于深海鱼之一。深海鱼的概念是是生活在水深在2000到10000米左右的海域的鱼类。在我国,大,小黄鱼和带鱼是我国三大深海鱼产品。
黄鱼生活在大致2500米以下的深海区域,带鱼则生活在海平面下2000米以下的深海区域。在世界范围内,深海鱼的品种主要有老虎斑、青斑、粉斑、加力鱼、马加鱼、红利鱼,石斑,芝麻斑、海虎斑、油斑、青斑、东星斑等鱼类。
小黄鱼怎么养殖
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同真鲷、妒鱼等相比,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特点。因此投饵要慢。高温期间生长最快。为保持商品鱼金**的天然体色。养殖后期需在网箱上加盖遮阴物控制光线。最佳生长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5毫升/升以上,pH80。
小黄鱼的生长环境
小黄鱼,又名小黄花鱼。小黄花鱼,生活习性是冬季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主要以糠虾、毛虾以及小型鱼类为食物,秋末返回深海。一般小黄鱼产卵场在沿岸海区水深10~25米,越冬场一般为40~80米,鱼群有明显的垂直移动现象,黄昏时上升,黎明下降,白昼栖息于底层或近底层。
小黄鱼体小而鳞片大,嘴尖。主要分布在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产地在中国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二者和带鱼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海产。
大黄鱼的人工养殖
一般休渔期野生黄鱼比较少,人工养殖黄鱼与野生大黄鱼在外形和口感上相差很大。从外观上看野生大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因为生存环境的关系,野生黄鱼的嘴巴、眼圈会显得大一些,鳞片粗大,肉质排列也相对比较紧密,吃起来有嚼头,口味鲜美。而人工养殖大黄鱼由于生活在网箱里比较悠闲,缺少锻炼,体形较肥,鱼肚较鼓胀,肤色暗黄或灰白,鱼唇颜色淡。另外,野生大黄鱼的鳍一般干净而完整,鳍形较长,而且从海里捕捞上来时,由于气压减低引起鱼鳔爆破而毙命,不大有痛苦挣扎过程。身上的鱼鳞、鱼鳍不会留下充血的痕迹。那些鳍看上去有点红、有点破损,鳍形较短;鱼身上有红点、伤痕的,可以肯定是养殖的。因为人工养殖大黄鱼一般被关在网箱里养,在狭小的空间里游动时容易撞伤。目前有些深海养殖大黄鱼和野生的大黄鱼外表有些相似,但吃起来肉质有点松软,口味不如野生的纯正。
野生黄鱼也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之分,他们之间并不仅仅以个头大小来区别,一般来说大黄鱼能长到50多公分,小黄鱼只能长到20多公分,也有顾客把个头小的大黄鱼当做小黄鱼,其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尾巴、鳞片和上下颌,小黄鱼尾短粗,鳞片大,大黄鱼尾细长,鳞片略小。大黄鱼的下颌稍微有点突出,而小黄鱼的上、下颌基本相平。
怎样区分野生和人工养殖大黄鱼
大黄鱼的成鱼养殖,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养殖模式,均取得明显效果与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里介绍大黄鱼的网箱成鱼养殖。
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网箱的规格与网目大小随着鱼种的长大而改变。养成网箱的深度,一般在35米~40米间,网眼大小在20毫米~60毫米间。为避免鱼体擦伤,网衣材料选择质地较软的结节网片为好。
鱼种放养
1.鱼种的选择
放养的鱼种应选择体型匀称、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同一网箱中放养的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计划当年达到400克以上规格的网箱,放养的鱼种规格要在100克左右。
2.鱼种的运输
鱼种的运输方法有活水船、活水车、鱼篓、水箱、塑料袋充氧等多种方法。而作为生产性的批量长途运输,以活水船运输为佳。运输鱼种一般在水温降到18℃~16℃时的秋末,或水温上升至13℃以上时的春季进行为好。发病期间或饱食后的鱼种不得启运。活水船运输要选择暖和且风小的天气进行。运输时间超过24小时以上的活水船运输参考密度为500尾/立方米(规格75克),即40千克/立方米左右。以其他水体运输的密度,要比活水船运输密度小得多。
3.鱼种的放养
流急海区的网箱,鱼种放养应选择在小潮水期间。鱼种运达网箱区后,可结合捞鱼装桶与倒进网箱的时间间隙,用高浓度的抗菌素和加入适量福尔马林的淡水溶液对鱼种进行浸泡消毒。使用封闭式水体运送鱼种的,在入箱时,要避免水温等条件的突变。可以采用在运送水体中加入网箱区海水的办法进行短暂的过渡处理。鱼种的放养密度根据网箱内水流畅通情况及鱼种的规格来决定。参考密度为75克大小的为25尾/立方米左右,收获前的密度为12尾/立方米~14尾/立方米,即6千克/立方米~7千克/立方米。
饲料投喂
1.饲料的种类与加工
大黄鱼养成阶段的饲料一般以冰冻鲐鱼参鱼为主,辅以粉状配合饲料,经加工后投喂。加工方法:一是用刀或切肉机将鲐鱼参鱼切成适口的鱼肉块。该方法加工方便,在水中不易溃散,缺点是不便于添加添加剂,营养较单一;二是把冰冻鱼绞成肉糜,并拌成粘性强的团状饲料,用手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投入网箱中。该方法可以混入部分粉状配合饲料,或其他鱼、贝肉等饲料,也便于添加维生素等,营养全面。大黄鱼为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需求较高。据初步试验,养成阶段的人工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以在45%左右为宜,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应控制在5%左右。
冰冻鲐鱼参在解冻过程中很容易氧化,颜色变深、肉质松软,质量明显下降。为此,在加工前,宜以机械办法,把冻鱼敲散,然后用海水稍加浸泡,让饲料鱼表面解冻即可,沥干水即可进行加工。用这种办法加工的鱼糜颜色较浅、鲜度较好。鲐鱼参鱼不宜用长时间浸泡或阳光热量来解冻。
高温期,全部用粉状配合饲料或浮水性膨化饲料喂鱼效果也不错,粉状配合饲料与浮水性膨化饲料交替使用效果更好。使用浮水性膨化饲料时,应先把饲料在1∶15的淡水中浸泡20分钟~30分钟,使饲料完全吸水后投喂。
全人工配合饲料
由于在饲养过程头尾大量冰冻杂鱼,造成了大量的饵料污染,并随之带来大黄鱼病害频繁的问题,2012年借鉴大口黑鲈的研究成果,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农好饲料有限公司试制出大黄鱼全价配合饲料,并在宁德进行了生产性养殖试验得出:配合饲料能完全替代冰杂鱼;同时经配合饲料养殖的产品与用冰杂鱼养殖的产品相比较具有色泽与风味上的明显优势,可与当地采用大网箱养殖(半野生)的产品相媲美。配合饲料饲养大黄鱼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饵料污染而带来的大黄鱼病害频繁的问题,对大黄鱼产业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投喂技术
大黄鱼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上与傍晚各投喂1次;越冬期间(水温10℃~15℃)一般每天投喂1次;阴雨天气时,可隔天1次。
当天的投喂量主要根据前一天的摄食情况,以及当天的天气、水色、潮流变化、养殖鱼有无移箱等情况来决定。湿性饲料日投饵率在高温季节(水温29℃以上)约为存塘鱼重的5%,高的达6%~8%,越冬期间在1%以内。
大黄鱼养成阶段,经加工的冰鲜饲料的饲料系数略高于5。
在投喂前及投喂中,要尽量避免人员的来回走动,否则将影响大黄鱼的摄食。
管理操作
大黄鱼网箱养成阶段的管理操作,基本上同鱼种培育阶段。但应强调,养成阶段生长最快的是在高温期间,这时也是网箱上最容易附生植物附着物的季节。要经常换洗网箱,一般每隔30天左右换洗1次。结合换洗网箱,对网箱中的养殖鱼进行挑出大与小规格的、留下中等规格的选别工作,并进行抗菌素、淡水溶液等浸泡消毒。
为保持大黄鱼商品鱼的金黄天然体色,在养成后期,网箱上最好加盖遮阴布幕。在水流不畅、水质肥沃的连片网箱养殖区,要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检查鱼的动态,尤其是闷热天气,特别注意凌晨的巡视工作,防止缺氧死鱼。
病害的防治
一、病害症状
部分鱼体表有白点,并扩展成白斑块,有的鱼体整个尾鳍溃烂,眼睛变白,似白内障症状,严重者,眼球红肿充血突出或脱落,体表肌肉溃疡,头部磨损呈蜂窝状裸露,充血发炎,病鱼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磨擦网衣使鳞片脱落,造成继发性感染,食欲减退,有的呆滞于水面,体力衰弱,游动迟缓,陆续死亡。
二、病原诊断及特征
刮取病鱼白斑部位的鳞片、鳞条及粘液,用解剖镜(5×10)观察,发现有不断蠕动的虫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前端两侧各具一吸盘,后端有一固着器,有3对中央大钩、8对边缘小钩,口在前吸盘之后,不断吞食,下接咽及2条树枝状肠,在口的前方两侧有2对眼点,外观虫体为半透明状,其形态特征酷似本尼登虫,同时,还将病鱼放在桶中用淡水进行浸浴观察,浸浴2分钟~3分钟,发现有大量虫体从病鱼体表脱落,变白,故确诊为本尼登虫所致。
本尼登虫,属于多钩亚纲,分室目,分室科。虫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长度一般为54毫米~66毫米,最长者可达116毫米,宽度一般为31毫米~39毫米。身体前部稍突出,前端两侧各有1个前吸盘。身体后端有1个卵圆形的后吸盘,后吸盘比前吸盘大得多,其边缘及其内面的缘膜边缘有8对小缺口,有边缘小钩7对,中央有2对锚钩和1对附属片。口在前吸盘的后缘,口下为咽喉。从咽向后有2对黑色眼点。生殖系统有2个精巢,一般位于身体中央,在咽下有前列腺储囊和交配器;卵巢1个,卵黄腺布满体内,卵黄之前有卵黄储囊。
三、防治措施
1.用淡水加入20ppm痢特灵浸浴病鱼5分钟~10分钟,并在浸浴过程中充气,观察鱼的承受情况,若发现鱼有翻倒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捞出放入网箱进行恢复。此法可有效杀死本尼登虫,但难以杀死虫卵,为了巩固疗效,用药后隔5天~7天,还需再进行一次药浴,避免大水体中的本尼登虫再度寄生。此法用来防治大黄鱼本尼登虫病,安全可靠,但操作麻烦,鱼体易损伤。
2.用编织布加工成网箱套,治疗鱼病时将其套在养鱼网箱外,进行消毒、治疗,加入 300ppm~400ppm福尔马林+20ppm痢特灵,浸浴病鱼20分钟~30分钟。或等平潮时,不用编织袋,只需提起网箱,水深05米~1米,用上述剂量两种药物配合泼洒,保持药浴浓度20分钟~30分钟,在浸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鱼体有无异常现象。此法优点是可不必搬动鱼体,应激反应小。
3.用“长效菌毒清粉剂”(三氯异氰尿酸)加海水充分稀释溶解后均匀泼洒。用药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鱼群上浮时使用,最好能选择在平潮时间施药,因平潮时水流缓慢,药效保持时间长,流失慢。每口网箱(26米×36米)用药10克~15克,早晚各泼洒一次,病轻者一天可只泼洒1次,连续用药5天~7天,用药时可不必提起网箱。此法最为简便,治疗效果较好,但此药为强氯剂,剂量要掌握妥当,泼洒时要注意均匀。
四、预防措施
1.适时换网高温期一般5天~10天换网一次,及时消除粘附在网衣上的本尼登虫卵,从而降低水中幼虫密度。
2.药物挂袋在本尼登虫鱼病流行季节(6月~10月)之前,可用药物在网箱四角形成一个消毒区,每口网箱挂“长效菌毒清”片剂(三氯异氰尿酸)5片~6 片,挂袋深度50厘米~60厘米,可清除水体中的本尼登虫及其它致病菌、病原体,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达到预防目的。
内脏白点病治疗方案
症状表现为:患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仅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继而离群上浮水面,独游或静止于网箱底部,体质较弱者不久即死亡,体表几乎看不出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加重,部分鱼体表出现了白色或淡**斑点。体表有损伤并溃疡,出血发红,尾鳍和下巴也有出血、发红,随后死亡量逐渐增多,解剖观察,病鱼内脏有明显的病变并伴有腹水、肝、脾、肾等内脏稍有肿大,而且布满大量形状不规则近似球形的白色或淡**结节,以脾脏最为明显,这些白点是由菌落外包一层纤维组织形成的,肾脏白点很多时呈贫血状态,脾脏白点很多时肿胀且带暗红色,将白色结节内含物作涂片,镜检,发现大量短或细长状菌体,为杀鱼巴斯德氏菌和诺卡氏菌。对于以上症状的治疗方案,经过下白石本斗坑和青山渔排上大批量鱼用药后实践证明,以下三个方案疗效独特。
方案一:每公斤鲜料拌:氟星4g+强力霉素4g+肝速宁5g+水产专用多维B6g,连用3餐,一般用于150g以上的鱼。
方案二:每公斤鲜料拌:金品嘉菌敌一号8g+氨苄西林3g+肝速宁5g+水产专用VC5g,连用2-3餐,该方案适用于各种规格的鱼。
方案三:每公斤鲜料拌:金品喘痢嘉5g+肝速宁5g+水产专用VC6g,连用2-3餐,该方案对150g以下的鱼效果非常明显。一般用药一餐后死亡量就下降1/3至1/2。
1、鱼鳞不同
养殖的黄花鱼,鱼鳞比较不规整。反之野生的黄花鱼,除了身材修长,鱼鳞也很整齐,顺畅。
2、表面颜色有差异
相对养殖的大黄鱼,野生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
3、外观不同
野生鱼的嘴巴、眼圈会显得大一些,鳞片粗大,尾巴上的鳍比养殖的要长要宽;养殖的黄鱼常年生活在网箱之中,空间有限,鱼鳍尾巴较短,身材比较臃肿。野生的长时间在大海中回游,鱼鳍,身材会变得比较修长。
扩展资料:
大黄鱼的生活习性介绍:
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
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
产卵鱼群怕强光,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下沉。
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着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燐虾等浮游动物。
-大黄鱼 (鱼类的一种)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