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马鹿周身是宝,因鹿茸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贵的滋补品。那么,如何饲养马鹿就是养殖户该知道的问题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马鹿的饲养方法。
一、成年马鹿饲喂方法
喂饲时间应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但应保持相对稳定。喂饲顺序,圈养马鹿应先喂精料,后喂粗料,中间饮水。喂前要打扫圈内卫生。喂饲次数以每日3次为宜,冬季则以白天两次、夜间1次为好。放牧的鹿群,在归牧后补饲精料,冬季夜间补饲一次。
由于公鹿的生茸、配种和母鹿的怀孕、哺乳,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时期对营养需要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需经常更换饲料。更换时,必须逐渐改变。要有3天~5天的过渡时间,以防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和营养失调。
二、仔鹿的饲养技术要点1、设立产仔圈
在母鹿临产前应先设产仔圈。圈内应能避雨,护栏要疏密适度,以仔鹿能通过、母鹿不能进出为宜,便于仔鹿活动和休息。
2、早吃初乳初生仔鹿成活的关键是使仔鹿尽早吃到初乳。仔鹿生后几十分钟就能站立,并吸吮母鹿乳头。母性不强和初生母鹿所产仔鹿,以及难产所获的仔鹿,可找产仔不久、且母性强的母鹿代乳,或用消毒过的羊、牛奶进行人工哺乳。
3、仔鹿的饲喂仔鹿出生后,5天~7天开始采食,需准备一些新鲜的枝叶,以豆科植物为好。10天后要设食槽,定时投放少量的精料和青绿饲料。初离乳仔鹿应尽量供给习惯采食的饲料种类,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更换。饲料应易于消化,营养上尽可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随着仔鹿日龄的增长,要渐渐减少饲喂次数,增加每次的喂量。粗饲料要喂足,精料每天控制在650克~750克之间,每次喂食时,应多抚摸、呼唤仔鹿进行驯化。
鹿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养殖
(1)建筑鹿舍要坚固,因鹿性野,一般围墙筑高2米,舍地面积每头鹿得10平方米。建筑材料要因地制宜。 (2)养好公鹿十分重要。饲养公鹿可分生茸前期(2~4月)与生茸期5~8月。配种期(9~11月)与配种恢复期(12~1月)两个阶段,2月过后气温回升日照增长,为了满足公鹿生茸的生理需要,应逐渐增加精料,可喂给混合精料1~125千克,以后每5天增加70~80克,到5月初增到2千克。饲料中富含蛋白质的豆类料应占50%~60%,食盐、贝壳粉等矿物质饲料每天15~20克,有条件的可喂些畜用生长素之类的添加剂。粗饲料做到质量好数量足,吃得饱不浪费。7月锯完头茬茸的非种用公鹿应减少精料50%~60%,以免配种期激烈的顶撞,配种用的公鹿因性的冲动变得兴奋好斗,食欲相反减退,要注意管理减少损伤。(3)饲料要尽量作到多样化。多给青绿料与块根饲料,混合饲料每天05~075千克。配种期之后公鹿营养下降,加之天气转冷,要注意鹿舍保温,饮温水。粗料要充足、混合精饲料每天1千克左右,否则有不同程度影响鹿的越冬体壮。(4)要选择产茸量高,体质好而遗传性能佳的公鹿作种,配种方法采用一公多母,可配20~30头母鹿。受胎率高达90%以上。母鹿发情周期17~21天,发情持续期8~16小时,妊娠期224~231天。5~6月是母鹿产仔期,每胎产一仔,产双胎的罕见。(5)产仔期要保持圈舍清洁,在棚舍边角处放些干草供仔鹿休息。仔鹿哺乳期为两个月,半年时间性成熟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是鹿科的成员,分布于东亚。范围从西伯利亚到韩国、中国东部和越南;在日本和台湾等西太平洋岛屿也有分布。体长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雌鹿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臀斑白色。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每胎1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点。主要分布于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现仅存于吉林、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甘肃、台湾和广西的零星山林中。国外的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和越南也有。
仔鹿的养殖技术介绍?
一、定义:
鹿科(Cervidae)哺乳纲,偶蹄目。体型大小不等,为有角的反刍类。
二、特征:
其特征是生有实心的分叉的角。眼窝凹陷,有颜面腺;有足腺;肝无胆囊大多数种类普遍具有的特点是:四肢细长、尾巴较短,雄性体性,大于雌性。通常雄的有角,有的种类雌雄都有角或都无角;腿细长,善奔跑。多数种类具角而无上犬齿。但无角种类(如獐)的上犬齿则特别大,呈獠牙状,可作为武器。足4趾,第3和第4趾发达,支撑身体重量,第2和5趾退化变小。雌鹿有2对乳头。胃4室,反刍。牙齿32~34枚。
大多数种类毛色深暗,从黑色、棕色、**、深红色至淡**不等。但驯鹿会出现白色的个体。毛色冬深夏浅,多数幼鹿有白色斑点。有的种类(如梅花鹿和豚鹿)成体也有斑。
三、饲养:
鹿对人类长久以来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是鹿并不像绵羊、山羊、猪和牛等动物那么容易驯养,因此鹿的来源主要是通过猎取。
养鹿场所的建造方法与要求(鹿养殖技术要点)
鹿在小时候养殖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养殖好仔鹿呢,关键还是在掌握技术和方法,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仔鹿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才能养好仔鹿
夏季正是母鹿的生产时期,科学养好哺乳母鹿和离乳仔鹿有助于提高养鹿的经济效益。
产后饲管要精心
母鹿分娩期间应有专人值班守护。仔鹿产下后,应将其身上的黏液擦乾,并让其尽快吃上初乳,然后剪耳号,定时将其放回母鹿群吃乳。在母鹿哺乳期间应避免有特殊气味的东西如酒精、香皂等触及仔鹿,否则母鹿会嫌其有异味而拒绝哺乳。
人工哺乳要及时
如果母鹿分娩后死亡或者乳汁不足,必须进行人工哺乳。通常用新鲜的牛乳或山羊乳代替母乳饲喂仔鹿,若不得不用奶粉,须将奶粉冲泡的浓度提高,以满足新股长发育的需要。人工哺乳的时间、次数和哺乳量应根据仔鹿的日龄、初生重和发育情况而定。在无经验、无标准的情况下,仔鹿的人工哺乳量可参照犊牛的人工哺乳量,并做好乳汁、乳具的消毒工作,防止乳中出现细菌和发生酸败。
补喂饲料要渐进
仔鹿30日龄后可喂鲜嫩多汁的饲料,并逐步补喂精料。可将高粱炒香后粉碎,加上煮熟的玉米、大豆,混拌均匀后喂鹿。饲料的投喂量要由少到多,待仔鹿断乳分群前达到每日每只500克。青粗饲料要切碎再喂。实际上,仔鹿20~30日龄时就开始觅食一些嫩绿的草叶,但此时仔鹿的营养来源仍要以乳为主。当仔鹿体重达到25公斤时便可以离乳,转为人工喂养。
仔鹿分栏莫过急
仔鹿分栏时可在相邻两圈的中间设一道过门,先将母鹿、仔鹿全部赶入其中一个圈内,4~5天后将母鹿定时赶入另一个圈。母子分开的时间由最初的每次1~3小时逐渐延长,中午及晚间将过门开启,让仔鹿吃奶。在此期间要增加人、鹿的接触机会,在投料和给水时可配以口哨,使仔鹿性情稳定并建立条件反射。
离乳之后慎管理
仔鹿离乳后要根据其性别、体质、个体等分群饲养。仔鹿离开母鹿后常鸣叫不止,精神状态、食欲都受到影响,饲养员要耐心护理。仔鹿食量小、消化快,要增加饲喂次数,离乳半个月内一日可喂4~5次,夜间补饲一次青粗饲料,以后逐步达到日喂3次。饮水要清洁、充足。另外,还要注意在其日粮中加入食盐、骨粉等矿物质,补喂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新增剂,以防仔鹿发生佝偻病、软骨症等。
养鹿之仔鹿的人工哺乳
每年的生产季节,总有部分初生仔鹿被母鹿遗弃,或弱仔吃不到母乳,人工哺乳是救活这些仔鹿的唯一方法。
1场所仔鹿人工哺乳室要求宽敞明亮,阳光充足,清洁干燥,保温15℃以上,每鹿占地1~2平方米,有适当的运动场。
2用具如桶、婴儿用奶瓶、奶嘴、奶盆、火炉或电炉、毛刷、温度计、铝锅、初乳、常乳、奶粉、毛巾、肥皂等等。
3初乳的重要性初乳是动物分娩后3天内的奶。初乳含有丰富的球蛋白、白蛋白、免疫物质、酶、维生素、溶菌酶等。初生仔鹿通过初乳获得免疫,能抵抗传染病的侵袭,并且初乳含有镁盐,能促进胎便排出。人工哺乳仔鹿如不喂初乳,成活率仅10%,如喂给初乳成活率可达97%。养鹿场在产仔期到来之前,就应备好牛羊等家畜的初乳。用口杯、塑料碗或食品袋,50毫升一份在冰箱中冻存备用,如没有准备家畜的初乳,可取鹿的初乳。
用眼乃宁麻倒弃仔母鹿,用清洁的溼毛巾擦净 。用50~100毫升金属注射器的玻璃管,一端纳进活塞,调节好松紧度,一端罩在母鹿 上,往回抽活塞,初乳被抽出,然后往回送活塞1~2厘米,由 上取下玻璃管,将初乳倒入消毒过的奶瓶内,可直接喂仔鹿,也可冻存。
初乳为黄红色,较粘稠,加热到60℃凝固。冻乳可在温水中加温,最好现取现喂,母鹿一次可抽初乳50~80毫升,最多能抽300毫升。
4方法用毛巾擦干仔鹿身上的黏液,在哺乳室内喂给初乳,仔鹿自己能吸更好,不能吸则灌喂,喂奶人蹲在地上,将仔鹿扶在两腿间,一手张开鹿嘴,一手将奶瓶由一侧嘴角塞入奶嘴,挤奶于口腔,仔鹿就会有吮奶动作。经过2~3次 后,仔鹿就会自己吃。如第一次用奶盆喂奶成功,以后就经常用奶盆喂奶,比奶瓶方便。喂奶时要用手指或棉球磨擦 区, 排胎便。
人工哺乳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卫生条件,所以哺乳用具每天用开水煮沸消毒一次,哺乳室用热碱水或菌毒杀等消毒,垫草经常更新和晾晒。
5哺乳次数和哺乳量第一个月每天哺乳4次,即5点30分、9点30分、14点30分、20点30分各哺乳一次,一个月后改为3次,60天两次,75天断乳。
哺乳量至关重要,乳量不足会影响发育;乳量过多、消化不好易患胃肠病。梅花仔鹿哺乳量是:1~3天每天700~900毫升,4~10天每天900~1100毫升,10~20天每天1100~1300毫升,20~30天每天1300~1500毫升,30~45天每天1100~1250毫升,46~60天每天1150~1200毫升,61~70天每天600~700毫升,71天后每天300毫升。
奶的温度过去强调在37℃~38℃,实践证明奶温并不重要,喂37℃~38℃温奶、3℃~4℃低温奶、10℃~20℃中温奶均可。常喂同种温度的奶使仔鹿习惯就行,但凉奶仔鹿不愿吃,温奶仔鹿吃得快。
6人工哺乳仔鹿人工哺乳仔鹿一周龄时应设立水槽,使其自由饮水。15日龄时开始喂给鲜嫩的树叶、菜叶等锻炼采食能力和胃肠功能。20日龄开始应喂给少许精料,如玉米面30%~40%、豆饼面30%~40%、麸皮10%~20%、食盐05%、骨粉01%做成溼料或制成窝头,每日喂3次,给量不限,30分钟后将剩料撤出。每天可将仔鹿领到户外活动,最好到草地上放牧。
养殖鹿提高仔鹿成活率的技术
仔鹿成活率是鹿群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对宁安农场5个鹿场调查,仔鹿成活率高可达75%以上,低年还不足60%,平均水平为65%左右。现将调查材料分类统计,找出影响仔鹿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影响仔鹿成活的主要原因
因难产造成仔鹿的死亡,占产仔总数的41%,占仔鹿死亡数的22%。多因延误助产时机或助产技术不良使仔鹿死亡。
死因不明,占产仔总数的35%,占仔鹿死亡数的218。这里指在死亡记录中无法查到确认的死因,或因管理不善,或因技术水平不到位,故难以判定。
因弱胎、畸型引起的死亡,占产仔总数的3%,占鹿死亡数的171%。弱胎、畸型仔鹿几乎全部死亡。主要是母鹿的妊娠期营养不良,患病或遗传因素所致。
因母鹿恶癖致仔鹿死亡,占产仔总数的29%,占仔鹿死亡总数的161%,主要由于母鹿对仔鹿扒、咬、或拒绝哺乳等不良行为导致仔鹿死亡。
仔鹿患“三炎”死亡,仔鹿的脐带炎、肺炎、胃肠炎是常发病,虽经积极治疗,不免仍有死亡。死亡率占产仔总数的23%,占仔鹿死亡数的124%。
因意外伤害死亡,占产仔总数的18%,占仔鹿死亡数的93%。主要指仔鹿被踩、夹、撞、淹等意外事故致死的。
2提高仔鹿成活的主要技术措施
21必须提高难产救治率
目前,鹿场鹿的助产成功率很低,主要是助产技术问题。应有计划的对鹿场技术员进行关于鹿的难产的技术培训或经验交流,提高难产救治率,降低因难产造成仔鹿的死亡。
22加强对仔鹿的看护
仔鹿原因不明的死亡,主要是对仔鹿缺乏细微的观察与护理。所以,母鹿产仔期必须加强昼夜值班制度,要掌握每只仔鹿从出生到干毛站立,实现第1次就乳的全过程。对于被母鹿遗弃的仔鹿要尽早实行寄养或人工哺乳。平时要注意观察仔鹿的行为表现,发现异常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治疗。
23合理设定仔鹿保护栏
仔鹿保护栏应具备垫草厚,温暖干燥,光线较暗的栖息环境。这样仔鹿仔愿意钻入休息,只有当饥饿时才出来吮乳,同时可以养成仔鹿按时吃奶的良好习惯。鹿群一旦受到惊扰时,仔鹿可钻入栏内,避免踩、夹、撞等伤害事故的发生。
24创造安静的产仔环境
嘈杂不安的环境会使母鹿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易导致难产或形成舔肛、咬尾等恶癖。因此,产仔母鹿舍应设定在鹿场僻静处,产仔期要尽量减少拨鹿次数,必要的拨鹿要耐心细致,动作较稳,尽量减少对母鹿的不良 。
25对仔鹿适时合理补饲
仔鹿在出生后15~20天开始随母鹿采食一些粗、精饲料,同时出现反刍现象。此时应在保护栏内设食槽、水槽,同时给少量营养富的混合精料,粗饲料可随母鹿一起采食。
26加强饲养卫生
仔鹿发生“三炎”等疾病,大多因饲养卫生不良所致。因此,产仔季节每天打扫圈舍1次,圈内不得积存污水、粪尿,经常更换护栏内垫草,定期消毒,加强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
27加强母鹿妊娠期及哺乳期的饲养
妊娠期饲养贫乏的母鹿,其仔瘦弱无力,不易成活。哺乳期母鹿营养不良,泌乳能力差,则仔鹿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母鹿要供应充足的蛋白质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使母鹿保持中等偏上不见肋条的膘情。
28重视母鹿妊娠中、后期的运动
母鹿妊娠期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同化作用,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增加子宫肌肉和腹壁肌肉的紧张度,减少难产现象的发生。妊娠中、后期母鹿每天应赶圈30分钟到1小时,特别对常年圈养母鹿尤为重要。
29加强对母鹿的清群淘汰防止年亲繁殖
一些年老、瘦弱、多年患病和有扒、咬、舔恶习的母鹿及有的仔鹿生后就有先天性疾病,其母鹿可能是不良基因携带者。将这些品质不良的母鹿予以严格淘汰,是提高仔鹿成活率的手段之一。某些遗传性疾病多在近亲繁殖的后代中出现,为防止近亲繁殖,鹿场每年或第两年引进1次种鹿补血;并以几只特、一级种公鹿组成若干个支系,从而达到提高仔鹿成活率的目的。
梅花鹿如何进行养殖?
应选择地势干燥、地面平坦、安静卫生、水草丰富、向阳避风的地方建造养殖场。场合要有防风、防雨、防暑设施和足够的活动场地。公、母鹿舍宜分开建造,不宜混居。运动场内铺设硬石,以增大鹿蹄的摩擦,防止蹄壳不断生长造成畸形,影响发育。场舍中间放置饲料槽,槽高65-70厘米(小鹿食槽高45-50厘米),宽60-80厘米,深25-30厘米,长度按每只鹿约40厘米计算。墙边设置饮水槽。料槽、水槽均用砖和水泥建造,以求牢固可靠。场舍周围修建高25米的围墙,以防鹿逃跑。
梅花鹿既可圈养,也可放牧,放牧要从仔鹿开始就进行驯化,成熟后方可人工放牧。放牧可大大降低饲养成本,而且鹿的生长发育也快。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东北高寒地区,一种圈舍人工控温设施已试验成功,即是用塑料大棚将鹿圈盖上,控制圈舍温度,使鹿茸显著增产。
梅花鹿的养殖条件:
1、场址条件:梅花鹿养殖应选择地势较干燥、向南或偏向东南、有5度坡的沙质或少石的场所,山区要选在不受山水威胁、避风及排水良好的地方。
2、饲料条件:梅花鹿完全圈养的每年每只平均需要精饲料350~400公斤,需要粗饲料1750~2000公斤,因此要求一年四季牧草繁茂。
3、水源条件:梅花鹿建场前要对地下水位、自然水源、水量、水质进行必要的勘测和调查,并注意水中的无机盐含量,要避免使用江河等地上的自然水源或场地附近被污染的水源。
4、交通条件:梅花鹿建场地点应以距离公路10~15千米,距离铁路5~10千米为宜,以便于设备、饲料的供应及产品的发送,便利职工生活。同时电力要充足,距离电源较近。
5、社会条件:梅花鹿场不应选择在工矿区和公共设施附近,不要阵被牛羊传染病污染过的地方或畜牧场上建场,还要注意场址附近的资源条件如建材是否方便、劳力是否充足等。
梅花鹿养殖优势:
1、适应性强:梅花鹿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适应性很强,地域分布广,对环境不敏感,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能繁殖。
2、食性广泛:梅花鹿的食性广泛,耐粗饲,所有农作物的秸秆、副产品、青草树叶、蒿草、苔藓都是鹿的好饲料。
3、易于驯化:梅花鹿的可塑性大,幼鹿可塑性更大,可以提供驯化让其听人呼唤、抚摸、驱赶、牵领,达到如牛羊一样的温顺。
4、抗病力强:梅花鹿抗病力强,很少生病,只要确保平时喂给的饲料不变质、不霉烂、无杂质,基本不生病。
5、效益可观:梅花鹿的养殖效益非常可观,饲养一头鹿产值平均为1500~3000元,最好的鹿群一头鹿年产值可达5000元。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