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有。
根据蟾蜍养殖基地在全国的分布范围可知,产出基地在全国的分布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等地方均有分布。
蟾蜍别称蛤蟆、癞蛤蟆、疥蛤蟆,它属于两栖动物,其体表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毒液。
世界上有什么动物
个人认为是骗局,小心为妙,如果对方先要收取费用,一定要慎重,有些骗局先收取一点小钱,然后一步步骗你交更多的钱!
其实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互联网上哪个行业都有真有假,这一点都不新鲜,只要大家知道一个道理,不要图小便宜,花几百元就想挣百万,这种心里你早晚要吃亏,即使现在骗子到处都是,但是不能影响我们创业的热情,只要能够识别骗子的把戏,我们就能找到真实可靠的企业去合作,绝对不要不负责任的说整个行业是骗人的,无论哪个行业能够存在就一定有市场的需求否则都是骗人的这个行业怎么会存在呢。
所以大家还需要重新认识蟾蜍养殖行业,我们抓野生蟾蜍来做种源,掌握专业的养殖和加工技术来采集药材,然后销售,这样投资非常小,药材近几年价格持续上涨,利润非常可观,但有一些想花几百块钱就想创业,就想把真正的技术学到,你以为看本书就能够让你成功吗? 那些被骗的人一点都不值得同情,不占小便宜,不做梦就不会上当了。
延展阅读:
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单独读má)。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世界上最大王锦蛇有多大
大熊猫: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孤独,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
扬子鳄:又称鼍<tuó>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鸟类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游禽。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脸侧裸皮**。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下体白色。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长约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皮肤裸露,呈黑色。背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季无)。嘴长而下弯,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河、湖岸边及沼泽湿地。涉水啄食小鱼等水生动物。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在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篦鹭、琵琶嘴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脸琵鹭——别名黑面琵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黑色。嘴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腿长约12厘米,腿与脚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与夏羽有别:冬羽纯白,羽冠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产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黑脸琵鹭现存约400只,主要分布于我国、俄罗斯、朝鲜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无确证。我国发现的大部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台南县曾文溪口海岸滩涂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种群栖息地,多时可达200只;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广东福田自然保护区及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也曾记录有数十只的越冬小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上最大王锦蛇有多大吗
5月31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保护区发现了一条建区以来见到的最大的一条野生王锦蛇,长23米,重72斤。经保护区的科研人员鉴定确认后,当即对其进行了拍照、摄像,然后将此蛇放归大自然。
王锦蛇(Elaphe carinata),为游蛇科锦蛇属,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它系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主。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故有臭黄颌之称,手握蛇体后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才能把臭味洗掉。
此蛇的出现,充分说明了武夷山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些年,武夷山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的数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同时也为武夷山保护区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王锦蛇的知识普及
品种简介
王锦蛇体大,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等诸多优点,很多蛇场或养蛇户,特别是北方诸省区,大都以养它作为无毒蛇的饲养对象。王锦蛇,又称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类。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他近水域的地方。
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它系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因此,养殖中尤其要加以注意,必须保证其食饵的充足、多样化,这也是人工养殖王锦蛇必须单养,不能与其它无毒蛇类混合养殖的主要原因。王锦蛇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故有臭黄颌之称,手握蛇体后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才能把臭味洗掉。
估计数量:野生状态数量次于黑眉锦蛇,仍为普通种。当前属开发利用对象。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适当控制滥捕和收购。此蛇为无毒蛇,北京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头背鳞缝黑色,显"王"字斑纹;瞳孔圆形;吻鳞头背可见;鼻间鳞长宽几相等;前额鳞与鼻间鳞等长;颊鳞1;眶前鳞2(1),眶后鳞2(3);颞鳞2+2(3);上唇鳞8,3-2-3式;下唇鳞10(11或9),前4~5枚与颔片相切;背鳞23(25,21或19)-23(21)-17(19),最外二行平滑,其余强棱:腹鳞雄217~221,雌218~224;尾下鳞雄77~83,雌42~84;肛鳞二分。
种群分布
王锦蛇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甘肃及台湾等省(市,自治区),是典型的无毒蛇,其长势仅次于蟒蛇。
繁殖方式
卵生。
保护措施
限制捕捉收购。
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经济价值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王锦蛇可用于惊痫、喉痹、诸疮痈肿、瘰疬、目翳、疥癣等症,因此被利用。
此蛇特点
捕杀能力突出,性暴烈,有明显的霸占主义;当遇见其他蛇时,会采取攻击,是神经质的蛇类,攻击猛烈,绞杀能力强。是大多蛇类害怕的品种。其唾液可使小型动物死亡,伤口会有肿胀,疼痛感明显对食物的选择比较挑剔,对于鱼之类的不大感兴趣。喜食鼠类,雏鸟,青蛙。
养殖饲养
王锦蛇是无毒蛇中长势最快、形体较大(除蟒蛇外)的蛇类,但它性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眼镜蛇类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性,故此蛇只能单独养殖,不能与其他无毒蛇同场混养。在养殖此蛇时,即使投喂的饵料再充足、多样化,也要不定期地投放一定量的饲料蛇,如红点斑蛇双斑锦蛇、水蛇等,以满足其食蛇“嗜好”,避免蛇与蛇之间的相互吞食现象。这是有别于其他蛇类的主要地方。
王锦蛇的食量较其他蛇类大些,一条重约1000~1400克左右的,一次能连吞1~2只蟾蜍或2~3只小鸡雏,饱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窝静卧,消化时间约需7~15天。如有条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饲料蛇,以满足其食蛇所好,避免残食同类。另外,王锦蛇也食鸡蛋或鹌鹑蛋,不妨在食物缺乏时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