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象山紫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紫菜养殖在象山已经有30多年历史,全县拥有养殖面积16万余亩,是海水养殖主导产品之一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增多,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形成较大生产规模。目前全县养殖面积16万亩,产干紫菜3500多吨。以前鲜菜收割后,大多手工制成菜饼,晒干上市。近年发展机制加工,产品档次提高,菜饼薄嫩光亮、味道鲜美、清洁卫生。
紫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B12、B1、B2、A、C、E等。它所含的蛋白质与大豆差不多,是大米的6倍;维生素A约为牛奶的67倍,核黄素比香菇多9倍,维生素C为卷心菜的70倍。还含有胆碱、胡萝卜素、硫胺素、烟酸、维生素C、碘等。它具有清热利尿、补肾养心、降低血压,促进人体代谢等多种功效。
紫菜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可以预防人体衰老;它含有大量可以降低有害胆固醇的牛磺酸,有利于保护肝脏。紫菜的1/3是食物纤维,可以保持肠道健康,将致癌物质排出体外,特别有利于预防大肠癌。它所含的微量多糖类,证明它有抑制癌症效果。因为紫菜中含有较丰富的胆碱,常吃紫菜对记忆衰退有改善作用。
我国食用紫菜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民间常用紫菜作妇女产后催乳剂;患肺脓肿吐臭痰的患者,可常嚼干紫菜;夏天多吃紫菜有消暑热,补身体的作用。
养殖紫菜成本和收入
深水紫菜养殖,紫菜宽了不长了要注意合理的环境:
(一)光照 紫菜是生长于潮间带的藻类。从紫菜的生态习性看,属于好光性藻类,它既可适应较强的光线,也可适应在弱光的环境中。通过实验观察,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就 g王盛且速度就加快。光强达到5000勒克斯时,光合作用的速度基本上达到最高值,高于5 000勒克斯后,速度开始减慢,到8 000勒克斯以上,光合作用速度虽然不再提高,但仍然能正常进行。这表明紫菜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强以8 000勒克斯为限度,高于8 000勒克斯是没有必要的。有人把光强提高至20 000勒克斯也未引起光合作用的障碍。因为紫菜在潮带生长还没有因为强光而受害的现象,但在幼苗期应注意防止光照过强而产生光氧化而受害。
紫菜对弱光也有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因为它的光合补偿点较低。经测定紫菜的补偿点是500~300勒克斯。这个数值要比陆地植物的补偿点低得多,就是说紫菜是一种能够在相当弱的光线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二)温度 紫菜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最适温度是有差别的。条斑紫菜的壳孢子附着萌发后,细胞分裂速度以20℃最快。通过实验,我们得知10个细胞以下的幼藻体生长适温是20℃或稍高;100个细胞以内的幼藻体,生长适温可高到 18—20℃;1厘米左右的幼藻体生长发育的适温是12~17℃, 16℃是最适温度。就是说在光线、二氧化碳、氧气、营养盐等紫菜生活所必须的因素都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最旺盛的水温是16℃。这是条斑紫菜生理上的适温,但不是支配产量的适温。着眼于产量的适温,应该更低些,一般认为是8~10℃。
同幼藻体相反,条斑紫菜的大藻体对高温的适应力差。适温约为3—5C。藻体越大温度上限越低。
坛紫菜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和条斑紫菜不同,它没有低温极限,从采苗以后的整个养殖期间都能生长。在生长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水温越低生长越快。水温回升以后,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慢。壳孢子萌发至肉眼见苗之前,幼苗生长的适温约在26—2913左右,肉眼见苗到5厘米左右,幼苗生长适温约为25~23℃,5厘米以上的幼苗,适温范围在12~16℃。翌年春季水温回升到20℃以上时,藻体则进入衰老期而逐渐腐烂消失。
从条斑紫菜与坛紫菜的叶状体生长对温度的要求来看,应在高温期尽早采壳孢子,争取早出苗,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这样可以提早采收,提高紫菜产量和质量。如果采壳孢子时间推迟,水温下降,影响孢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温度除了影响叶状体的生长外,还影响雌雄生殖细胞的形成。在具有无性繁殖的种类中,还影响单孢子的形成与放散。条斑紫菜形成果孢子的时间,在北方自12月开始到第二年的 5~6月,水温约10~15C左右。在浙江舟山地区,始于12月上、中旬到消失为止,3—4月为繁盛期,水温同样是10~ 15℃;坛紫菜果孢子形成的水温比条斑紫菜高,在福建10月中、下旬即出现精子囊器和果孢子囊,此时水温约在编23℃左右,水温低于10℃,形成果孢子的量较少。
单孢子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把20个细胞以下的幼苗分别放在5℃、7.5℃、10℃、12.5℃、15℃、17.5℃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结果只有在12.513以上的3种温度内形成单孢子。放散单孢子的早晚与温度有关,17.5℃和15℃两种温度,8天内即放散单孢子,12.5℃组到25天才发现单孢子放散。
(三)营养盐类 对于氮和磷的最高值来说,每张干紫菜含有210毫克氮,21毫克磷。这样数量的元素,包含在多大体积的海水中呢一张干紫菜的含碳量相当于4 500升海水中的碳。此外,还能大体算出,生产一张干紫菜所需要的氮,含于290升的海水中,磷含于520升的海水中。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钾,一张紫菜所需要的钾仅1.5升的海水就足够了。因此,对于紫菜的生长来说,头等重要的是二氧化碳的补给。目前还没有人工补给二氧化碳的方法,只能靠自然状况的变化予以补充。重要性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是磷和氮,但应该注意的是水不流动时施肥也是没有多大效果的。不流动的水域往往缺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缺乏,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也就不能充分形成醣类。因此,紫菜体内接受氮的状态就不完备,这时还是不给氮较好,因过剩的氮反而会引起中毒。
在自然条件下,肥沃海区生长的紫菜,其生长速度快、叶片大、有光泽,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大、原生质浓。如果海区贫瘠,则紫菜生长慢,叶片呈黄绿色而无光泽,细胞液泡大,如果缺肥时间长,最后紫菜颜色由黄绿变成淡**。一般在其黄绿色时,如能及时施肥,紫菜很快即可转变成正常颜色。
(四)海水流动 紫菜叶状体的生长与海水流动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在海流畅通的海区,紫菜的生长期长、质量好、产量高;海水流动差的海区,紫菜生长期短、早衰老、品质差,容易发生病害、产量低。海水的流动不仅使叶状体所需的营养盐得到不断地补充,同时又带走代谢后的废物及藻体表面的沉积污泥和附着性硅藻,从而使藻体保持光洁。而且保证了海水当中二氧化碳的供给,促进了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叶状体得以健壮快速地生长。
(五)海水相对密度 紫菜对相对密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河流人海处的低相对密度海区,紫菜往往可以生长得很好。有人试验,在相对密度为1.007的海水中培养紫菜,7天以后,紫菜仍然可以继续生长,但在纯淡水中,紫菜只能生存1天,时间延长则藻体变成红色,但如果再放回海水中,紫菜又可恢复正常。所以,在低比重的雨季并没有引起紫菜死亡的现象。一股认为紫菜叶状体适宜的海水相对密度为L015—1.025。
(六)潮位 自然生长的紫菜叶状体,多分布在潮间带的岩礁上,每天随潮汐的涨落,有1~2次干露时间。分布潮位高的紫菜每个潮水有5—6小时的干露时间,藻体经风吹日晒,表面出现一层盐霜,有时几乎成为菜干。坛紫菜失水70%左右,装入食品袋内密封,可1周不死。这都说明紫菜叶状体的耐干露能力是极强的。不同种类和同一种类不同大小的紫菜,其耐干能力差别很大。
在紫菜养殖过程中,一般的情况是出苗期间中低潮位的幼苗生长快,但杂藻繁殖也比较严重,因而影响出苗数量。高潮位因为干露时间长,会影响幼苗的出苗早晚和生长速度,但杂藻繁殖比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潮位的杂藻在见苗以后,生长速度加快,低潮位因干露时间不足,杂藻繁生,使紫菜的生长受到威胁,高潮位的紫菜,随着藻体的生长,也逐渐赶上低潮位紫菜生长的速度。时间再向后推移,低潮位的紫菜的生长速度最慢,高潮位的紫菜生长速度比中潮位还要快,但此时已经靠近生长后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紫菜生长的各个时期藻体对干露时间的要求,进行潮位调整。
紫菜耐干能力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也有差异,一般刚采苗附着的壳孢子是不耐干的,在太阳光直接照射下1小时就有死亡的可能。随着细胞分裂,当长到1毫米时,则可以耐干数小时。
人工成本:3200元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1650,土地成本:800,种植收益:3350。
1、人工成本:在紫菜的种植、田间管理和紫菜苔的采收过程中,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占了比较大的比重。每亩总用工大约40工时,按80元/工日计算,人工成本约3200元/亩。
2、物质与服务费用:根据估算:每亩田需要农家肥费和化肥费约500元、农药50元、机械作业费100元、销售费用800元、其它(种子费等)200元。
3、土地成本:因紫菜怕旱又怕涝,不能积水,又需保持土壤温润,所以对土地还是有所要求,参照我市流转地租金成本,土地成本约800元。以上种植成本合计5650元。
4、种植收益:根据以上测算,紫菜苔的种植收入约为9200元,种植成本约为5650元,种植收益约为3550元。
紫菜为藻类植物的藻体,藻体紫色,素有岩礁骄子之称,又名紫耍、甘紫菜、索菜、子菜,属红毛菜科海生植物。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