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驼 鹿
别 名 堪达犴、犴
学 名 Alces alces
英文名 moose
鹿 科 Cervidae
分 布 内蒙古、黑龙江及新疆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驼鹿是鹿科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体长210~230厘米,肩高177厘米,成年雄鹿体重200~300千克。驼鹿的头又长又大,但眼睛较小,成年雄鹿的角多呈掌状分支。喉下皆生有一颔囊,雄性颔囊通常较雌性发达。鼻部隆厚,上唇肥大,肩峰高出,体形似驼,故而得名。
为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动物,主要栖息于原始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从不远离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动。性喜水,尤其在炎热时,常在水中逗留,擅长游泳。以水边的青草及多汁的树叶为食,喜欢到盐碱地舔食碱土。驼鹿通常是一雄一雌制,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l~2仔;我国是其分布南缘,数量稀少,有重要研究价值。
马 鹿
别名赤鹿、八叉鹿、白臀鹿,属于偶蹄目鹿科,拉丁学名Cervus elaphus,英文名red deer。
大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肩高110~130厘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夏毛短,通体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
马鹿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几盖整个臀部,与马鹿其他亚种不同,故亦称“白臀鹿”。
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
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地。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材。已广为养殖。
鹿科
学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Milu(Pere David’s Deer)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四不象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
梅花鹿
别 名 花鹿、鹿
学 名 Cervus nippon
英文名 sika deer
鹿 科 Cervidae
分 布 东北、安徽、江西和四川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体长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雌鹿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臀斑白色。
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9~11月份发情交配,雄鹿间争雌很激烈,各自占有一定的地盘范围,次年4~6月份产仔,每胎l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点。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现人工养殖种群已达数十万只。
马鹿的生活习性
梅花鹿和马鹿都属于有蹄目动物,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包括:
食性:梅花鹿和马鹿是草食性动物,以草、叶子、树枝等为食。
生长特点:梅花鹿和马鹿的体型适中,肩高约1-15米,体重50-200公斤。雄性角较长,角分枝较多,角分叉数可以表示出年龄、繁殖力等信息。
繁殖特点:梅花鹿和马鹿都是季节性发情的动物,一般在秋季交配,妊娠期长。
适应能力:梅花鹿和马鹿的适应能力强,能够在不同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生存。
这些特性可以在养殖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应用。例如,在养殖方面,可以利用这些动物的草食习性和适应能力,提供合适的饲料和环境,促进其生长和繁殖。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态习性,制定保护计划和措施,促进其种群的增长和保护。
我想知道现在养殖什么品种的鹿要好。如梅花鹿的什么品种,马鹿的什么品种。可以吗?
马鹿属于北方森林草原型动物,但由于分布范围较大,栖息环境也极为多样。东北马鹿栖息于海拔不高、范围较大的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或溪谷沿岸林地;白臀鹿则主要栖于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及冷杉林边缘;而在新疆,塔里木马鹿则栖息于罗布泊地区西部有水源的干旱灌丛、胡杨林与疏林草地等环境中。此外,马鹿还随着不同季节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经常变换生活环境,但白臀鹿一般不作远距离的水平迁徒,特别在夏季,仅活动于数个“睡窝子”之间的狭小范围,由此常被当地人称为“座山鹿”。在选择生境的各种要素中,隐蔽条件、水源和食物的丰富度是最重要的指标。它特别喜欢灌丛、草地等环境,不仅有利于隐蔽,而且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都比较好。但如果食物比较贫乏,也能在荒漠、芦苇草地及农田等生境活动。马鹿在白天活动,特别是黎明前后的活动更为频繁,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食,种类多达数百种,也常饮矿泉水,在多盐的低湿地上舔食,甚至还吃其中的烂泥,夏天有时也到沼泽和浅水中进行水浴。平时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群体成员包括雌兽和幼仔,成年雄兽则离群独居,或几只一起结伴活动。马鹿在自然界里的天敌有熊、豹、豺、狼、猞猁等猛兽,但由于性情机警,奔跑迅速,听觉和嗅觉灵敏,而且体大力强,又有巨角作为武器,所以也能与捕食者进行搏斗。
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l仔。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材,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贵的滋补品。马鹿在我国广为养殖。
马鹿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欧洲南部和中部、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俄罗斯东部、蒙古、朝鲜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贺兰山;北京、山西忻州、甘肃临潭、西藏、四川、青海、新疆等地的野外种群已经在本世纪初绝灭。
马鹿在山西能养殖,能适应山西的气候。
http://baikebaiducom/view/92212htm
为什么都说新西兰马鹿好?
花鹿:梅花鹿主要是茸用,家养的梅花鹿经过多年人工培育而形成的,已形成人工培育品种(品系)的有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等优良品种。 1、双阳梅花鹿:双阳梅花鹿是在双阳型梅花鹿基础上人工培育的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的特点, 成年公鹿体高101—111cm,体长103—113cm,体重130Kg;额宽平,胸宽深,白花大而鲜,茸粗长,肥嫩上冲。1—10锯公鹿平均鲜茸重29Kg以上,582%的公鹿鲜茸达到3kg,母鹿繁殖成活率达82%,仔鹿初生重562—576kg,遗传性稳定,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 2、长白山梅花鹿是在抚松型梅花鹿基础上人工培育而成。性情温顺,生产利用年限长。 成年公鹿体高95—117cm,体长95—115cm,体重134kg,头大,颈粗短,胸宽腹大,鹿茸挺园上冲;1—15锯公鹿鲜茸平均316kg,573%的公鹿鲜茸达30kg,母鹿繁殖成活率达80%,初生仔鹿体重52—62kg。 3、西丰梅花鹿也是人工培育品种,具有高产早熟,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 公鹿体高98—108cm,体长102—109cm,体重110—130kg;四肢短而粗,胸腹圆大,头额宽平眼大。1—10锯公鹿鲜茸平均306kg,709%的公鹿鲜茸达30kg;母鹿繁殖成活率70—80%,仔鹿出生重58—61kg。 马鹿 马鹿又称为赤鹿。体型较大,体重约160-300公斤,体高12-14米左右,背脊平直;耳大呈圆形;颈长,约占体长三分之一,颈下被毛较长,尾短,四肢长,蹄圆而大。 马鹿冬毛厚密,有绒毛,呈灰棕色,颈及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条纹从额部开始沿背中线向后伸延,幼鹿的这一条纹比较明显。夏毛较短为赤褐色,无绒毛;腹部及四肢内侧被毛呈苍灰色。 马鹿的雄鹿有角,雌鹿无角。在角的基部即分出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成直角;主干稍长,稍向后倾斜;第二枝紧接于眉叉后从主干分出,二者间隔甚短;第三枝与第二枝距离较长,主干末端有时再分出两小枝;角基部有一圈小瘤状突起。 马鹿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近年来南方有些省也有引进饲养。 我建议养 双阳梅花鹿
养殖肉鹿都有什么品种
答:新西兰本身就是以畜牧业发展为主的国家,那里气候温和,植被繁茂,马鹿在那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繁殖,吃的都是天然的牧草或者草本植物,而不是秸秆这样没有营养的饲料,吃的好,当然质量好啦!
有一种鹿,叫白唇鹿还是白春鹿?或者白臀鹿?还有马鹿的资料,老师要
1、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体长140至170厘米,肩高85至100厘米,成年体重100至150千克。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
2、马鹿: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3、白唇鹿:是一种鹿科、鹿属类生物,成年公鹿体长140至160厘米左右, 体重180至200千克左右。成年母鹿体长130至140厘米左右,体重130至150千克左右。尾巴是大型鹿类中最短的,仅有10至15厘米左右。
白唇鹿
中文名称:白唇鹿
中文俗名: 岩鹿、白鼻鹿、黄鹿、、“哈马”(藏语)
拉丁学名:Cervus albirostris
英文名称:white-lipped deer
分类: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鹿科 (Cervidae)
属:鹿属 (Axis)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为大型鹿类,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故名“白唇鹿”,为我国特产动物。
体重在200公斤以上,体长155米至19米,肩高12米至145米,臀高115米至135米,站立时,其肩部略高于臀部。耳长而尖。雄鹿具茸角,一般有5叉,个别老年雄体可达6叉,眉枝与次枝相距远,次枝长,主枝略侧扁。因其角叉的分叉处特别宽扁,故也称做扁角鹿。雌鹿无角,鼻端裸露,上下嘴唇,鼻端四周及下颌终年纯白色。臀部具淡**块斑。
毛发:毛被及色调在冬夏有差别。冬季毛被厚,毛略粗而稍有弹性,毛形直,毛尖处稍弯曲,通体呈现一致的枯黄褐色,胸腹及四肢内侧乳白或棕白色,四肢下端棕黄浅褐色,臀斑黄白色;夏季毛被薄而致密,通体色调多变异,有褐棕色、灰褐色或灰棕色等,臀斑棕色或黄棕色。出生鹿羔毛被柔软,在浅棕色的体背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
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系对白唇鹿被毛的形态进行了宏观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被毛仅由针毛组成。针毛的毛径特粗;髓质极发达,髓质指数高达96%;髓质形态为蜂窝状网格型;皮质呈退化状态。针毛具有很强的保温性,是适应高寒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青藏高原特有种,分布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四川分布自南坪向南至汶川,向西经宝兴、九龙至木里一线的川西北青藏高原延伸部分,约计28个县;甘肃分布于西部肃南、肃北及祁连山东部甘南玛曲县;青海分布于祁连县以西的祁连山地区到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的玉树州;在西藏可可西里仅分布于东南部沱沱河沿到乌兰乌拉山东端之间,保护区外围通天河岸、杂日尕那等地有分布。
[编辑本段]生活环境
一种典型的高寒地区的山地动物,分布海拔在3500米-5100米的山地灌丛及高山草甸处,尤以林线一带为其最适活动的生境。目前分布区都有半野生养殖,野生白唇鹿数量不多。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是白唇鹿的主要食物,但随着栖息环境的不同,其食物比例和成分也有所改变。喜群居,除交配季节外,雌雄成体均分群活动,终年漫游于一定范围的山麓、平原,开阔的沟谷和山岭间。主要在晨、昏活动,白天大部分时间均卧伏于僻静的地方休息、反刍,在气温较高的月份,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地区,9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又慢迁往较低的地方生活。受到惊吓时,雄鹿往高处跑,而雌鹿则向较低处跑。
1986年,中、日合作在青海玉树、果洛和四川甘孜等地区对白唇鹿的食性与繁殖作了初步观察。发现白唇鹿取食62种植物,隶属24科,其中有24种为最喜食植物。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每年繁殖一次,繁殖期9—10月,,雄性间有激烈的争偶格斗,经常有茸角被碰断的现象。孕期约8个月,翌年5—6月产仔。每胎产1仔,幼鹿身上有白斑。3—4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雌鹿3岁即可参与繁殖,而雄鹿一般要到5岁才能参与交配。每年长茸、脱角一次。鹿茸产量较高,是名贵中药材。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蔡桂全;刘永生)的研究表明,成年白唇鹿平时雌雄分开活动,只有在交配季节即将来临时,才混合群集由暖季栖息地向越冬栖息地迁移,并最后组成交配群。但各交配群之间界线分明,由主雄支配全群其他成员。交配期约81天,交配盛期为9月底至10月下旬,共24天。当天气突变时,如下大雪,则会扰乱其正常生活,表现出更换卧息地、中止采食或交配等。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1883年,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甘肃肃北县党河南山获得标本。1927年美国艾伦又在四川的巴塘获得标本,从此便为国际动物学界广为关注。除七十年代初,我国送给斯里兰卡一对和八十年代初送给尼泊尔一对外,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得到过这种中国特产的鹿。
出没于祁连山以西经昆仑山、唐古拉山至横断山脉,活动范围大,每座山仅有几个大的鹿群,以川、青、藏三省区较多。四川石渠县有1500-2000只,德格有200只,白玉有3000只。西藏地区江达有134只,林芝推测有300只。据估计大约7000只左右,目前白唇鹿的分布区和种群在急剧减少。
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I级加以保护,一些地区已有效地控制住了捕猎。由90年代初的不超过50头到1997年的80-89头。现有白唇鹿的保护区有四川新陆海保护区、甘肃盐池湾保护区。
2003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发现白唇鹿世界最大野生种群,总数逾5000头。
致危因素
鹿类资源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自1958年以来,猎杀不止。猎捕的初生幼鹿进行饲养,对野外种群增长影响较大。白唇鹿分布区域多属牧区,由于畜牧业扩大,草场退化,严重地影响了它们的活动、食物基地和分布状况,致使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已呈岛状,社群间缺少基因交换,遗传逐渐衰竭。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红皮书濒危等级 : 濒危(E)
保护等级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IUCN等级 : 易危(VU)
CITES : 未列入
马鹿
名称:马鹿
拉丁文学名:Cervus elaphus
英文名:red deer
中文别名:赤鹿、八叉鹿、白臀鹿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分 类: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有角下目,鹿科。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体长:180厘米左右
角 长: 1米左右
寿 命:16~18年
肩 高:肩高110~130厘米
体 重: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
形 态:
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雌兽比雄兽要小一些。头与面部较长,有眶下腺,耳大,呈圆锥形。鼻端裸露,其两侧和唇部为纯褐色。额部和头顶为深褐色,颊部为浅褐色。颈部较长,四肢也长。蹄子很大,侧踢长而着地。尾巴较短。马鹿的角很大,只有雄兽才有,而且体重越大的个体,角也越大。雌兽仅在相应部位有隆起的嵴突。
[编辑本段]分布情况
马鹿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欧洲南部和中部、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俄罗斯东部、蒙古、朝鲜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贺兰山;北京、山西忻州、甘肃临潭、西藏、四川、青海、新疆等地的野外种群已经在本世纪初绝灭。
[编辑本段]种群差异
由于产地不同,马鹿的形态也有一些差异,在全世界共分化为23个亚种,其中生活于北美洲的北美亚种又叫北美马鹿,体形最大,有的个体的体重超过400千克。我国的马鹿大约有7—9个亚种之多,而且大多是我国的特产亚种。
[编辑本段]物种状况
马鹿在我国尚有一定数量,在黑龙江和吉林可能有近10万只,但由于过量猎捕幼仔和栖息地的丧失,也逐渐产生危机,尤其是在新疆,塔里木的野生种群已经由15000只下降到4000—5000只;阿尔泰马鹿由70年代的10万只下降到4万只左右;野生天山马鹿则正以每年3000只左右的速度锐减。如果这样下去,野生马鹿很快就将有绝迹于伊犁河谷的危险。
[编辑本段]特殊性
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或8个叉,个别可达9~10叉。在基部即生出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几乎成直角;主干较长,向后倾斜,第二叉紧靠眉叉,因为距离极短,称为“对门叉”。并以此区别于梅花鹿和白唇鹿的角。第三叉与第二叉的间距较大,以后主干再分出2~3叉。各分叉的基部较扁,主干表面有密布的小突起和少数浅槽纹。
[编辑本段]毛 色
夏毛短,没有绒毛,通体呈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冬毛厚密,有绒毛,毛色灰棕。臀斑较大,呈褐色、黄赭色或白色。马鹿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几盖整个臀部,与马鹿其他亚种不同,故亦称“白臀鹿”。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马鹿属于北方森林草原型动物,但由于分布范围较大,栖息环境也极为多样。东北马鹿栖息于海拔不高、范围较大的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或溪谷沿岸林地;白臀鹿则主要栖于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及冷杉林边缘;而在新疆,塔里木马鹿则栖息于罗布泊地区西部有水源的干旱灌丛、胡杨林与疏林草地等环境中。此外,马鹿还随着不同季节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经常变换生活环境,但白臀鹿一般不作远距离的水平迁徒,特别在夏季,仅活动于数个“睡窝子”之间的狭小范围,由此常被当地人称为“座山鹿”。在选择生境的各种要素中,隐蔽条件、水源和食物的丰富度是最重要的指标。它特别喜欢灌丛、草地等环境,不仅有利于隐蔽,而且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都比较好。但如果食物比较贫乏,也能在荒漠、芦苇草地及农田等生境活动。马鹿在白天活动,特别是黎明前后的活动更为频繁,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食,种类多达数百种,也常饮矿泉水,在多盐的低湿地上舔食,甚至还吃其中的烂泥,夏天有时也到沼泽和浅水中进行水浴。平时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群体成员包括雌兽和幼仔,成年雄兽则离群独居,或几只一起结伴活动。马鹿在自然界里的天敌有熊、豹、豺、狼、猞猁等猛兽,但由于性情机警,奔跑迅速,听觉和嗅觉灵敏,而且体大力强,又有巨角作为武器,所以也能与捕食者进行搏斗。
生活环境
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l仔。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材,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贵的滋补品。马鹿在我国广为养殖。
生理特征
马鹿的发情期集中在每年9~10月,此时雄兽很少采食,常用蹄子扒土,频繁排尿,用角顶撞树干,将树皮撞破或者折断小树,并且发出吼叫声,初期时叫声不高,多半在夜间,高潮时则日夜大声吼叫。发情期间雄兽之间的争偶格斗也很激烈,几乎日夜争斗不休,但在格斗中,通常弱者在招架不住时并不坚持到底,而是败退了事,强者也不追赶,只有双方势均力敌时,才会使一方或双方的角被折断,甚至造成严重致命的创伤。取胜的雄兽可以占有多只雌兽。雌兽在发情期眶下腺张开,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气味,经常摇尾、排尿,发情期一般持续2~3天,性周期为7~12天。雌兽的妊娠期为225~262天,在灌丛、高草地等隐蔽处生产,每胎通常产1仔。初生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有白色斑点,体重为10~12千克,头2~3天内软弱无力,只能躺卧,很少行动。5~7天后开始跟随雌兽活动。哺乳期为3个月,1月龄时出现反刍现象。12~14月龄时开始长出不分叉的角,到第三年分成2~3个枝叉。3~4岁时性成熟,寿命为16~18年。
[编辑本段]亚种
挪威马鹿 Norwegian red deer(C e atlanticus)
巴巴里马鹿 Barbary stagor Barbary red deer/North African red deer (C e barbarus)
科西嘉马鹿 Corsican red deer(C e corsicanus)
西非马鹿 West European red deer or Swedish red deer/Scandinavian red deer (C e elaphus)
中欧马鹿 Central European red deer(C e hippelaphus)
苏格兰马鹿 Scottish red deer(C e scoticus)
西班牙马鹿 Spanish red deer(C e hispanicus)
东欧马鹿 East European red deer or Crimean red deer/Caucasian red deer/maral (C e maral)
大夏马鹿 Bactrian deer or Bukhara deer (C e bactrianus)
塔里木马鹿 Yarkand deer or Tarim red deer (C e yarkandensis)
克什米尔马鹿 Kashmir stag or hangul (C e hanglu)
西藏马鹿 Tibetan red deer or Wallich's deer/shou (C e wallichii)
白臂鹿 Sichuan deer or MacNeill's deer/Gansu red deer (C e macneilli)
有些专家认为加拿大马鹿是独立种类,而不是马鹿的亚种。如果加拿大马鹿是马鹿的亚种,马鹿亚种列表中就多了一个亚种:加拿大马鹿(C e canadensis)。如果美洲马鹿是独立中了的话,以下亚种就是加拿大马鹿的亚种。
蒙古马鹿 Alashan wapiti or Alashan red deer (C e alashanicus)
东北马鹿 Manchurian wapiti or Manchurian red deer/Izubr stag (C e xanthopygus)
阿尔泰马鹿 Asian wapiti or Siberian elk (C e asiaticus)
西伯利亚马鹿 Altai wapiti or Altai maral/Asian wapiti/Mongolian elk/Siberian elk (C e sibiricus)
天山马鹿 Tianshan wapiti or Asian wapiti/Siberian elk (C e songaricus)
落基山马鹿 Rocky Mountain elk or Yellowstone elk (C e nelsoni)
马尼托巴马鹿 Manitoban elk (C e manitobensis)
罗斯福马鹿 Roosevelt elk or Olympic elk (C e roosevelti)
加利福尼亚马鹿 Tule elk or California elk (C e nannodes) still survive
[编辑本段]经济价值
马鹿一般在2~4月脱角,5~7月为茸角生长旺盛的季节,9月以后开始骨化。它的茸角叫“青茸”,品质优于白唇鹿的岩茸和水鹿的春茸,仅次于梅花鹿的黄茸。但马鹿的数量多,鹿茸的产量也高,通称为四岔,锯茸重量可达1~2千克,比梅花鹿200—600克的锯茸重得多。此外,马鹿的肉可食,皮可制革;鹿胎、鹿尾、鹿筋、鹿鞭、鹿血、鹿肉等都可入药。由于马鹿的经济价值较大,已经有很多地区开展了人工养殖事业。
[编辑本段]马鹿的养殖技术
鹿场的搭建
鹿场搭建 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搭建鹿场。鹿活动量较大,鹿舍占地面积每头2~3平方米,运动场8~10平方米。用石板或平滑木板或水泥板铺地,使粪便等易清扫。在鹿场周围设置栏杆,高25~3米,以防鹿善跳而逃逸。
提高鹿茸产量的方法
(1)控光养鹿增茸快:养鹿户可因地制宜建筑几个简易塑料大棚,占地面积约为125~225平方米,棚顶安上100~150瓦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约25~27米, 照明度为500℃左右。每年从春季开始(最好从1月初开始),每天可增加光照时间68~95小时,增加光照的天数可在50~60天。大棚内的鹿群,饲养条件与露天一样。经试验证明,控制光照养鹿,鹿可提前38~39天脱角生茸。自然光照下的公鹿4月份还未脱角生茸,而大棚控光下的鹿群可提前在2月20日脱角生茸,为延长茸的生长发育期创造了条件。结果,公鹿头杈茸产量可提高088%~138%,特别是再生茸,不但长出二杠茸,而且产量平均可提高2~3倍(290%~310%)。
(2)腐植酸钠添加剂:腐植酸钠是一种结构十分复杂的多元有机酸,它能促进机体的氧化酸类活力,增加新陈代谢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因此,用腐植酸钠作为鹿饲料添加剂,鹿的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旺盛,为鹿茸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据试验,每日分三次给每头雄鹿饲复方腐植酸钠02克,喂前两小时将固体复方腐值酸钠用水稀释为005%,pH值为65,然后加入精料饲喂。连续喂70天, 到收茸为止。结果试验组鹿茸单产575克,对照组单产茸490克,增主17%。
加工和割取鹿茸
(1)适时取茸:小公鹿头年取茸约在6月中旬。2年以上的鹿,需待茸长成二杠、顶端呈凹形而第三个分杈还未长出时割取。此时的鹿茸质量好,价值高,一般在6月下旬取头茬,8月下旬取二茬。取茸前应在其臀部注射醉药,一般体重100 千克的鹿一次注射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03毫升;取后应迅速注射25%的尼可刹米注射6毫升。鹿注射了麻醉药倒地后,即用碘酒在其茸根部四周消毒,割茸后再用碘酒把茸茬消毒,并用止血药或捣烂的刺筋草(一种止血草)和陈石灰及适量龙骨粉混匀,涂于茸茬处进行止血。
(2)鹿茸加工:①排血。把注射针头插进茸端,用打气筒针头注入空气, 使茸内血顺着血管从茬口处全部流出。有条件的也可用排血机进行。②消毒。将鹿茸放在高锰酸钾溶液和碱水中消毒,洗去茸上的灰尘和杂质,然后在鹿茸茬口处用粗花线将外皮叉缝数针,以防外皮滑离而影响质量。③蘸煮。目的是使茸中残留的淤血流出来,所以要注意不能让开水浸入茬口,以防血凝而影响鹿茸质量。方法是:手拿茸的注口处把其放入开水中蘸3秒钟,取了晾一晾再蘸3秒钟,如此反复进行10分钟,再将再次蘸煮时间延至5秒钟,反复进行15分钟再将每次蘸煮时间延长到20 秒钟,反复进行30分钟。当鹿茸茬口流出白沫时,说明茸内余血已出净了。然后,将茸摇动着全部没入开水中,5秒钟后取出凉半小时再进行清洗。④烘烤。将晾好的鹿茸挂在烘房内。第一天烘烤温度为35~40℃,第二天为40~45℃,第三天为45~55℃,最高不过60℃,直到烘干为止。最后洗净消毒(不洗茬口处),晾干后即可出售。
[编辑本段]马鹿相关疾病
马鹿的慢性消瘦病(萎缩病),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
[编辑本段]词语介绍
马鹿(ばか,baka,八嘎)--有3种词性,分别是名词、形容动词和副词。
一、作为名词出现时一般作为骂语使用,有笨蛋、傻瓜等意思。
例如:お前は马鹿だよ--你是个笨蛋。
碇真嗣:“‘伪基’军队的人,全都是马鹿!马鹿!马鹿!”(出自《新世纪福鹰战士》第13集)
二、作为形容动词出现时,有以下的含义。
1、愚蠢、糊涂。例如:こいつ、よく马鹿なことをするよな--这小子真能办个糊涂事啊。
2、用~马鹿になる的形式表示不好使、不中用。例如:ボールペンが马鹿になったんだ。--圆珠笔不好用了。
三、作为副词时有及其、非常的意思。例如:昨日は马鹿に寒かった。昨天太冷了。
你所说的“不可能”的含义,我个人认为如果直译的话,是没这个意思的。有些情况意译的话可以理解成“不可能”。例如,两人的对话:甲--昨天我看见飞碟了!(昨日、UFOを见かけたんだよ。) 乙--骗人,哪会有那种不可思议的事呢。=骗人,那种事是不可能的。(うそ、そんな马鹿なことってあるもんか。也可以把あるもんか省略掉,)意思事一样的,不过,后者是意译。我想,你碰到的情况应该就事这样吧!
[编辑本段]其他品种
马鹿,亦称赤鹿,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俗称草鹿、草上飞、塔里木飞鹿。
塔里木马鹿是世界上所有动物的跳远奔跑的冠军,据测算,它时速可达86公里,它有时为了躲避人类、雪豹、猞猁、棕熊、恶狼的侵害,群起而飞奔,其飞奔时4蹄腾空,腾空高度可达11米,真正的草上飞名不虚传。
塔里木马鹿遭到侵害时,往往是雄鹿断后,青年母鹿打头跑,老年鹿随时注意暗器和陷井,人类几乎是捕不到大鹿,只有拾捡小鹿,一般拾鹿者,要趁母鹿产下 1 小时之内拾取,1小时后,小鹿见阳光力气倍增,马上奔走如飞,千里马难以追上,它们十几头、几十头小群生活,内部组织严密,机警无比,几里之外顺风可闻到人味,逃得无影无踪,当遇到敌害无法躲避时,雄鹿会向山、向树、向地撞断自己美丽的角,然后和天敌拼个你死我活,博斗动作主要为头撞、角抵、牙咬、蹄蹬,身子压,往往施出全身的招数和天敌搏斗,全无平时的美丽和善良。
到了秋季发情季节,被逐出畜群而独立生活的雄鹿,便来争夺家长的位置,角斗非常激烈,鹿角咔咔作响,采用撞、抵、拉、拽、甩等动作决斗,它们不用牙咬、蹄蹬、身压等恶性动作伤害对方同类,只是在决斗中将情敌赶走,以求同六至八只雌鹿配婚。往往三四小时之内就能和全部母鹿交配完毕,可谓雄性十足。9、 10月发情野合,母鹿怀孕8个月后,来年四五月产仔一至三只。
雄鹿体长 2—23米,身高15米,雌鹿较小些,雄鹿初长一月内的嫩角为鹿茸,化学测定,一头鹿茸内的雄激素之多,超过世上所有的动物,为人类的一两倍,牛的四五倍,可谓雄激素之王,鹿茸主要用来治疗男性阳痿、遗精等症,有奇特疗效,不易服食过量,否则会流鼻血,夜里过度兴奋难眠等。塔里木马鹿全身都是宝,鹿胎、鹿肾、鹿鞭、鹿筋、鹿血、鹿骨、鹿肉均可入药,鹿皮是制革的优质原料,马鹿禁止随意猎杀,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雄鹿5月后如不割茸,可长成,8个叉角,第一二角对长,在一二角上再长出各4角,8只角分布和谐,对称美丽,可谓神奇。到八九月份,角已长大骨化,使在和情敌决斗中将角打掉,如打斗不掉,它便在树枝上将角磨去,变得又白又光滑,磨成一对大角,变成抵御敌害的得力工具。
塔里木马鹿的头除鹿茸外极象马,身子也象马,但尾巴很短,腿细蹄大似牛蹄,这是塔里木马鹿和世界各地的马鹿不同之处,因塔里木马鹿常走沙漠跋涉,蹄小易陷,不易行走,做为自然选择,它的蹄子逐渐大了起来。夏至为赤褐色,冬至为灰褐色。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