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梭鱼(别名:鲻鱼),鲈形目金梭鱼科动物。其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身体细长;头短而宽,鳞片很大,背侧呈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它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在中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外形特征
1梭鱼,又译金梭鱼或梭子鱼,俗称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锦,是一种金梭鱼科魣属的条鳍鱼。体延长,前端尖小,后部稍侧扁。头短小而宽,背部扁平。眼小,脂眼睑不发达,仅分布在眼的边缘。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大,椭圆形。口前下位小。上颌中央有一缺刻与下颌中央突起吻合。上颌齿细弱,下颌无齿。舌小,圆形,前端不游离,有绒毛状细齿。鳃孔大。鳃耙密而长。伓被栉鳞,大。头部为圆鳞。背鳍2个。臀鳍起点位于第二背鳍前下方。腹鳍互相靠近。尾鳍浅叉状。体背青灰色,腹部白色。体侧上部有几条青灰色纵纹,还有许多斜横纹,底白色,各鳍浅灰色。
2梭鱼(湾海产),北方叫红眼鱼、肉棍子;棱梭,又称犬鱼、尖头西;鲻鱼,俗称乌鲻、白眼。其共同特征是体呈纺锤形,性活泼,常跳跃。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对梭鱼有了较多的认识。屠本峻在《海味索隐》中说它“不嫌入淤而食泥”。梭鱼常常用下颌刮食海底泥沙中的低等藻类和有机碎屑。梭鱼的鳃耙密集,牙齿退化成微小的毛刷状。梭鱼幽门胃的肌肉很发达,象一个沙囊,非常适合研磨和压碎泥沙中的食物。
梭鱼在开阔的温暖海域产卵。每到产卵季节,梭鱼将卵子和精子直接释放到海水中。受精卵孵化出来的幼鱼靠浮游生物为食。梭鱼有一个长长的流线型的身体。这使它在水中能迅速游动。梭鱼有一个向前延伸的下颌。
梭鱼属于鲻形目的鲻科。体纺锤形,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脂眼睑不甚发达,仅遮盖眼边缘。
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短小而宽,背面扁平,吻端钝尖。口小,前下位,口裂略呈人字形,上颌中央有1缺刻,可与下颌中央突起相吻合。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齿细弱,下颌无齿。眼较小,侧上位;眼间隔宽平,宽约为眼径的19倍之内;眶前骨末端在近口角处稍下弯,边缘有锯齿。前鳃盖骨和鳃盖骨边缘平滑。
鳃孔大。尾柄粗,长为高的18-22倍。背鳍2个,分离。第1背鳍位于体背中间稍偏前,由4根鳍棘组成,前3棘粗,第1棘最长;第2背鳍位于第1背鳍末基与尾鳍基之间中央稍偏后,前缘有1棘,后缘微凹。胸鳍较宽长,侧中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较小,位于胸鳍起点与第1背鳍起点之间近中央下方,左右两鳍靠近,各有1棘。臀鳍始于第2背鳍起点稍前下方,两鳍近同形,后基近相对,其前缘有3棘。尾鳍浅叉形。体被大栉鳞,胸鳍基部上缘无长鳞。无侧线。
体背灰青色,体侧淡**,上部具有几条黑色纵纹和许多斜横纹,腹部白色。眼晶液体呈红色。尾鳍、胸鳍淡**。其他各鳍均浅灰色。体长一般为20-40厘米。
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眼较小,脂眼脸不发达,眼旁一圈呈红色。上颌骨在口角处突然向下弯曲。第一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基近。尾鳍后缘微凹。
生活习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欢摄食比如米糠和豆饼粉与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梭鱼的摄食强度,有昼夜、季节、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日周期中,昼、夜均摄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后及日落前后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
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厘米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徊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
徊游梭鱼属近岸半徊游性鱼类,无长距离徊游现象,但可随季节、水温和本身的发育状况,做近距离、小范围的迁移运动。鲻鱼常栖息于浅海或河口水深1-16m处,当天气变冷,则游至深海越冬。
但个别也在较深的海湾和浅海中越冬。鲻鱼在较深的海区产卵,孵化后的小鱼苗则随潮漂游至近岸河口,滞留于咸淡水交汇处摄食生长。梭鱼一般生长在近海,每年定期结成大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6-7月间,黄渤海沿岸出现大量当年生幼鱼,并进入江河口处。买寒时则游至较深海区越冬。
每年4月份,梭鱼便在各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回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翌年开春即到近海河口生长育肥,形成渔汛。梭鱼具有丰富的营养成份,肉质鲜嫩,美昧可口,蛋白含量很高,是高级宴席上的佳肴,尤以春天的开凌梭最为名贵。烹制的梭鱼,以头为香,故民间有“丢了车和牛,不丢梭鱼头”之说。梭鱼除禁渔期外,可常年进行捕捞。
梭鱼草养殖方法:冬季必须进行越冬处理
梭子鱼(一种凶猛鱼类)即梭鱼。梭鱼身体细长,最大的梭鱼可以长到18米长。梭鱼的头短而宽,鳞片很大。梭鱼的背侧呈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梭鱼生活在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梭鱼喜爱群集生活,以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
病情防治
春季、夏初要保持水质肥沃,但不宜过浓,并及时注换新水,不使池水老化。夏季高温期,加深池水至最高水位,每10天左右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30%,保持水质嫩、爽,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同时适时开增氧机增氧,严防缺氧泛塘。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仍应重视水质的管理,防止鱼浮头。每天坚持巡塘,观察天气、水温、水质变化及鱼吃食、活动、生长等情况,合理调整投饲量,并及时清除残饵污物,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梭鱼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易发生肠炎病、出血病,当人为操作擦伤鱼体时易出现水霉病,因此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措施:鱼种放养时小心操作,避免损伤鱼体,并严格进行药浴处理;每月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溴海因02克对水全池泼洒1次,注意漂白粉、强氯精等对梭鱼的毒性较强,应慎用。每隔15天~20天,在饲料中添加5%捣碎的大蒜头或01‰~02‰的大蒜素,连续投喂3天~5天,这样,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尽管有少数梭鱼袭击人类的事件发生,但通常来说,梭鱼对人类是没有威胁的。不过,如果把它们摆上餐桌,可真要小心,因为梭鱼会从它们的某些猎物身上继承其中的毒素,食用梭鱼肉可能引起一种叫ciguatera的疾病,该疾病对人类非常危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梭鱼草,又称北美梭鱼草、海寿花,是雨久花科梭鱼草属草本植物,是一种观赏类水生花卉,园林上常被用于池边点缀或者是作为盆栽养殖在家中。尤其是梭鱼草花期较长,花色为迷人的紫色,跟薰衣草有些相似。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梭鱼草的养殖方法。
梭鱼草的养殖方法(基本知识):
最佳繁殖时间:养殖梭鱼草可以采用分株法和种子繁殖法,分株可以在春夏两季进行,从植株的基部进行切开,而种子繁殖法则要在春季进行了,并且种子要保持在25度左右的环境下才有用。
最佳生长环境: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植物,在静水及水流缓慢的水域中均可生长,适宜在20厘米以下的浅水中生长。
最佳生长温度: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8-35℃,18℃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冬季必须进行越冬处理。
最佳生长光照:梭鱼草的生长习性为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
养殖梭鱼草注意事项:
栽培要点:
梭鱼草的生长习性为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常栽于浅水池或塘边,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8-35℃,18℃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冬季必须进行越冬处理。
繁殖要点:
养殖梭鱼草可以采用分株法和播种法繁殖;
分株可以在春夏两季进行,从植株的基部进行切开,而种子繁殖法则要在春季进行了,并且种子要保持在25度左右的环境下才有用。
采用分株法和种子繁殖,分株可在春夏两季进行,自植株基部切开即可,种子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种子发芽温度需保持在25℃左右。
病虫防治:由于梭鱼草生长在水中,所以病虫病害比较少,只平时多注意管理就可以了。
观赏价值
梭鱼草叶色翠绿,花色迷人,花期较长,可用于家庭盆栽、池栽,也可广泛用于园林美化,栽植于河道两侧、池塘四周、人工湿地,与千屈菜、花叶芦竹、水葱、再力花等相间种植,每到花开时节,串串紫花在片片绿叶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情趣。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