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欧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 积的32%。这里盛产鲭、鲑、鍉、鳕、鳗、沙丁鱼和 金枪鱼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 斯开湾等是其著名渔场。欧洲捕鱼量约占世界 30%,俄罗斯和挪威是捕鱼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 西班牙、丹麦、英国和冰岛等。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基础。一是控制渔船增长,实行配额捕捞制度,完善现有的休渔制度,缓解资源衰退现象,抑制捕捞能力的增长,切实巩固休渔成果。二是控制污染海洋环境的源头,防止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持海洋载体处于良好状态。三是加大管理力度,从严打击破坏海洋环境行为。四是加快水产养殖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步伐。注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尽量压缩容易造成环境破坏的养殖业,加快发展环保生态型养殖业。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近日,全球最大三文鱼生产商挪威Mowi(美威)集团的销售和市场总监Ola Brattvoll表示,美威在中国上海的工厂将进入启动阶段;智利大型农业综合企业Agrosuper(爱阁)也在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后收购智利最大三文鱼养殖企业Empresas AquaChile,实现对其百分百控股。
1、价值链升级整合,美威公司加快布局中国市场
全球第一大三文鱼生产商美威在全球三文鱼市场占有约25%到30%的份额,是一家集养殖、饲料、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三文鱼综合性企业。
2019年1月初挪威Marine Harvest(耕海)更名为Mowi(美威),更名的同时也将进行产业链的升级整合,针对特定市场重新打造产品品牌——Mowi。
除了传统欧洲消费市场,2019年美威将更加注重开拓美国和中国市场。随着近年来中国三文鱼的消费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流通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市场要求。
美威紧跟中国水产行业线上、线下的融合趋势做出新的战略布局:在中国上海建造一个三文鱼工厂。上海工厂的建成会使更多优质、健康的海鲜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
除此之外,美威集团还将对中国下游端进行战略部署,给予中国一些高级餐厅三文鱼特许经营权。这一决策会大幅度地提高中国三文鱼连锁店的数量,对三文鱼的零售有促进作用,从而推进三文鱼消费的大众化。
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对三文鱼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满足。
2、战略调整,智利农业大亨转战三文鱼市场
Agrosuper(爱阁)是智利第一大食品生产公司,涉足多个领域。
自上世纪50年代起,这家蛋白业巨头从一个单一的鸡蛋农场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向亚洲销售数十亿美元鸡肉、猪肉和三文鱼的公司。并购之后,爱阁的三文鱼生产实力倍增。
重组后的爱阁也将中国列为重点布局市场,它们在上海举行了“爱阁食品周”等一系列试吃活动,让来宾在活动现场品鉴质优味鲜的三文鱼和其它肉制品,并通过VR技术领略爱阁食品的三文鱼养殖生产系统。在北京,爱阁曾举办过华北地区的首个三文鱼品鉴会。
这些策略无一不体现了爱阁想要布局中国水产市场的雄心。
3、线上线下融合助力国产三文鱼稳步发展
水产业是我国农产品贸易中一直保持较大顺差的优势产业之一。
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而且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在世界水产品供给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产品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稳压器之一。
三文鱼产业内两大巨头对中国市场的争夺,也给国产三文鱼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机遇。融合是趋势,品牌是关键。就目前国内消费市场而言,我们不缺大型的生鲜企业,但缺少知名的消费者品牌。品牌的建立,能够帮助产品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关注。
因此,在短时间内,挪威三文鱼和智利三文鱼的大量进口可能会使国产三文鱼陷入一段时间的低谷。但是,在这种严峻形势的倒逼下,国产三文鱼会加快自己的步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国民品牌。
大型水产养殖企业在货源集中、冷链速运等优势下,应将重心放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努力树立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小型企业可在确保自身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经营规模;甚至选择加盟大型品牌,进行整体营销,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并对市场需求做出更快速的反应。
紧跟中国水产市场线上、线下融合趋势,着力培育自身品牌的优势,国产三文鱼终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遗传学在水产繁育中的作用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篇一:开阳县渔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笔者就近年来全县渔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当前渔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为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渔业发展措施、推进全县渔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开阳渔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渔业发展主要指标
20xx年,全县水产品总量完成313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272吨,淡水捕捞产量41吨,实现渔业产值376万元(现价)。稻鱼养殖面积316公顷(其中:稻田生态渔业176公顷),稻鱼总产106吨;全县淡水养殖总面积25047公顷(其中:池塘养鱼1447公顷、山塘养鱼5733公顷、水库养鱼17867公顷),成鱼产量分别56吨、32吨和78吨。
(二)发展特点
1、宜渔水域快速增加,渔业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1)是全县现有小型以上水库32座(其中:小一型10座、小二型22座),总面积45892亩,水库库容量3175万立方米;
(2)是正在启动实施白安河、毛竹林等3座小一型水库和詹家湾等4座小二型水库建设,又可以增加水库面积1629亩、新增水库库容量1240万立方米;
(3)是构皮滩、大花、格里桥、南江、紫江等5个电站将相继建成,5年内开阳将形成总面积3212平方公里的淹没区,新增水面48795亩(其中:构皮滩水库—开阳库区40935亩、大花电站—开阳库区2365亩、格里桥电站—开阳库区1757亩、南江电站库区1318亩、紫江电站—开阳库区2420亩),可新增加库容量1948亿立方米。55万亩大水面为开阳渔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2、池塘、山塘、水库养殖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随着渔业养殖比较效益变化,开阳渔业养殖结构逐步调整,从20xx年以前以稻田养殖为主逐步调整为以池塘、山塘、水库养殖为主的结构模式,2008年,池塘、山塘、水库养殖面积增加到25047公顷,水产品产量达166吨、占养殖产量的61%,总产量的53%。
3、特种养殖起步,设施渔业从无到有
20xx年,我县申请国开资金实施《开阳花梨田坝大鲵养殖小区养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大鲵养殖房280平方米、专用养殖池100口、配套饵料鱼养殖池塘1560平方米,饲养大鲵170尾。该小区建设标志着我县特种养殖已起步实施,设施渔业从无到有。此外,通过考察选址,冯三双山、双流三合等地有流水资源,为下一步特种水产养殖开发创造了资源条件。
4、执法力度加强,渔政管理工作有新的突破
(1)是自20xx年起,连续实施“乌江流域—开阳段”春季禁渔管理、开展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渔业违法行为,实施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及环境保护;
(2)是通过市场检查和质量抽检等形式,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保障水产品消费安全;
(3)是通过养殖宣传、兽医经营户培训以及开展水产养殖用药专项检查等形式,实施渔业生产投入品监督管理以保障水产品生产安全,我县渔政管理工作有新的突破。
调查统计:5年来,渔政部门共立案查处渔业违法案件26起,行政处罚37人,没收电鱼机等作案工具多台,罚款5000元;实施市场水产品质量抽检17批次,抽检水产品52样次,样品检测全部为阴性;开展渔业投入品宣传17次,专项检查46次。
5、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启动天然水域渔业资源保护
自20xx年起,我县连续实施了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清龙河“十里画廊”水域累计放流鱼种达220万尾,并实施河段承包管理、春季禁渔管理、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等措施,开展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工作,天然水域渔业资源枯竭得到遏制,并出现恢复势态。
6、县级渔业服务机构逐步完善
在建立健全渔业公益性服务机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基础上,于20xx年成立了赋予管理职能的县渔政执法大队,于20xx年成立了赋予渔业生产安全职能的县渔业船舶检验站,县级渔业服务机构逐步完善,为下一步渔政管理、渔业安全监督和渔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渔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基础薄弱、宜渔水域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开阳县渔业以池塘养鱼、山塘、水库养殖为主。但养殖品种单一、养殖管理原始粗放,效益低下,水域开发利用仅为27%,资源利用率低,而且渔业生产总量小、渔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0027%,全县渔业发展落后。
(1)是全县无鱼种繁殖场,县内使用的鱼种全部依靠外进,鱼种繁育体系缺失,成为我县渔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是在网箱养殖等产能较高,价格优势明显的集约化养殖产品的冲击下,造成大部分养鱼户因亏损而放弃养鱼,水产部门多年引导和培植的稻鱼工程以及池塘等水面闲置较多,宜渔水域资源利用率低。
(3)是渔业生产总量小,与市场消费需求量相差甚远,全县各集贸市场大量冲斥着从县外调进的商品鱼,全县渔业发展严重制后。
(二)生产手段落后,渔业产量效益极差
由于水产养殖技能普遍欠缺,绝大部分水产养殖户管理原始粗放,渔业养殖单产极低,效益极差。
(1)是养殖品种单一,具有价格优势的名优品种养殖微乎其微。有近70%的养殖水体仅养了一两个品种,大多数为鲤鱼、草鱼,且放养量不足、投放的鱼种规格偏小,水体利用率低,单位产量小;
(2)是投放的饲料原始,并且严重不足。通过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养鱼户养殖过程中不投放饲料,成为典型的“白水”养鱼,而投饲的养鱼户也大都选择畜禽粪便、饲草等营养成分低的饲料,选用专用颗粒饲料的极少,全县鱼用颗粒饲料年销售量不到5吨,目前我县尚无一家鱼饲料经营店;
(3)是养殖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因水质管理不当造成的死鱼事件时有发生。
(三)设施渔业近乎空白,名优养殖开发不力,渔业结构调整停滞不前 一是除2008年建成1个大鲵养殖小区外,再无其它设施渔业项目建设,县内设施渔业近乎空白,集约化水产养殖更是无从谈起;二是虽然水产技术部门曾经开展过云斑鮰、斑点叉尾鮰、克氏鳌虾等名优品种的试验示范养殖,但未能得到推广应用,县内水产养殖仍然停留在常规品种上,名优水产品开发不力,渔业养殖结构调整停滞不前。
(四)执法装备缺乏,渔政管理工作滞后,资源环境保护和渔业安全生产无法保障
我县渔政管理工作滞后,除了有渔政执法队伍不完善、渔政执法人员缺乏原因外,还有渔政执法装备缺乏,执法条件落后等因素。天然水域春季禁渔管理、非法捕捞专项整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渔业生产投入品监管、渔业船舶检验等都无法到位,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和渔业安全生产无法保障。
调查统计:自20xx年县渔政执法大队成立以来,县财政没有安排过渔政执法经费,也没有添置过任何渔政执法装备、水产品整理检测设备和渔业船舶检验设备。
(五)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先进适用水产技术推广不力,渔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
(1)是渔业科技服务体制不健全,县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是水产站、渔政执法、渔船检验的三合一综合站,加挂牌子,却不增加编制,而乡级则无水产机构,出现水产技术服务体系断层;
(2)是水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现全县农业系统水产专业技术人员仅有4人,乡镇无法配备专职水产技术人员;
(3)是水产技术宣传普及不力,大部分养鱼户无水产养殖技术,生产盲目,水产乡土人才稀缺。全县渔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
调查发现:全县仅有的4名水产专业技术人员,而且还有两人工作不在岗。
(六)投入机制不完善、且投入严重不足,渔业发展缺乏动力
多年来,由于县、乡政府对渔业发展的投入近乎空白,长期投入缺失导致产业基础薄弱、渔业经济总量小、人才稀缺、渔业科技无法提高、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渔业发展缺乏动力。
调查显示:自19xx年成立水产站以来,县乡对渔业发展的投入为零,使我县的渔业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周边区县。
三、下一步发展建议
(一)充分利用构皮滩等5个电站相继建成在开阳形成近5万亩大水面资源契机,科学制订《开阳县渔业发展规划》,实施大水面健康养殖和集约化网箱养殖,把开阳库区定为为“贵阳市名优水产品网箱养殖基地”, 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渔业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做大作强开阳水产业
(1)是科学界定各水域养殖功能、合理布局各水域养殖类型、科学确定各水域养殖容量;
(2)是积极推广渔业新品种、新技术,优化渔业养殖结构,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3)是根据《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审核管理,规范渔业养殖行为;
(4)是在开阳港设立渔业专用码头、修建水产品交易市场1个在花梨乡翁昭村新建面积200亩的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和50亩的天然鱼类驯养繁育基地,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渔业发展创造条件。
调查测算:到20xx年,最终实现年生产水产品5000吨(其中:养殖产量4600吨、天然水域捕捞产量400吨),年创渔业产值7200万元(静态值),使渔民通过渔业养殖增收致富的目标。
(二)加大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养殖健康,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1)是严格按照水面1‰的自净环保比例设置以名优水产品为主养品种的投饵型网箱养殖。按照水面1%的比例设置投饵型网箱养殖,以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2)是加强水生动物病害监控工作,制定《开阳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及实施方案,指导渔民预防控制水生动物病害。
(3)是开展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工作,有效控制疾病传播,确保渔业健康养殖。四是加强渔业生产投入品监督管理,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提高我县水产品质量,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评测:全县大水面投饵型网箱养殖设置总量在40亩以内,不投饵型网箱养殖设置总量在400亩以内。
(三)完善渔政管理执法装备、提升渔政管理能力,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1)是结合我县天然水域广、库区水域面面积大(5万亩),库岸线长,渔政执法和水上安全救护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实际情况。尽快落实构皮滩水域中型多功能(含水上救护功能)的渔政执法船1艘、渔政执法快艇1艘、执法车1辆以及相应的渔政通讯、渔政宣传和渔政执法工具。大花水库—开阳库区配备渔政执法快艇1艘,及相应的渔政通讯、渔政宣传和渔政执法工具配备,完善渔政管理执法装备,以迅速提升我县的渔政管理能力,保障大水面渔政管理的需要,
(2)是依法实施全县天然水域捕捞许可管理,指定水域、按捕捞限额规定作业捕捞。全县《捕捞许可证》核发数量严格控制在40个以内,年许可捕捞总量控制在400吨以下,以保护天然水域鱼类资源;
(3)是“三证”管理渔业生产用船和渔业捕捞船舶,确保渔业船舶生产安全。
调查测算:按每1000亩天然水域水面为1个作业单位核发捕捞渔船登记,全县《捕捞许可证》核发数量在30个以内。
(四)培育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渔业产业化建设
(1)是培育和扶持渔业经营合作组织,引导、鼓励、支持渔业生产者组建渔业养殖协会、渔业经纪人营销协会等,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县渔业互助合作组织,加快渔业经营组织化建设,逐步实现全县渔业产业化发展目标。
(2)宣传、动员、引导渔民参加“全国船东互保”保险,增强渔民应对市场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我县渔业稳定发展。
篇二:关于我县稻田养鱼的几点思考
稻田养鱼是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它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稻田养鱼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稻田养鱼、鱼养稻,合理地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收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地节约了水土资源,改善了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控制了水稻病虫害。它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有效途径。因此,xx县具有丰富的梯田资源优势,稻田养鱼是当地人民对其所处生存环境的积极适应与能动创造,在xx县发展稻田养鱼,既符合县情,又符合效益原则;既可以与xx生态环境相适应,又能与当地社会文化运作高度协调,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和研究任务。
一、xx稻田养鱼的现状
xx县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75%,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七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49亿元,财政总收入8022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境内一般海拔高200—1900米,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1113毫米,无霜期271天。总幅员面积218988平方公里。在海拔1600米至800米的地区,全县有大小河流上千条水面达50万亩,且水质良好,符合无公害稻田养鱼标准,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xx县有19万亩连片的梯田资源,无平川坝子,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建国前就有部分哈尼族、彝族、傣族等民族群众利用稻田进行养鱼的习惯,但均采取粗放粗养方式,单产低,多为自食,不成商品生产。20xx年实施稻田养鱼工程示范项目1600亩,落实在新街、胜村、牛角寨等三个乡镇四个点,已完成投放鱼种工作。全县养鱼面积64450亩,圆满完成计划,同比增长747%;水产品产量2500吨,同比增331%;生产鱼苗400万尾、鱼种80吨,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3333%和3115%;投放鱼种248吨,同比增长925%。
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中,稻田养鱼在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提供安全优质水产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将推广稻鱼工程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亮点来抓: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县、乡、村层层签订合同,做到责任明确,专人负责,奖惩分明;成立领导小组协调稻田养鱼项目资金、物质,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咨询服务和鱼苗鱼种调供等事务;形成了以政府组织协调,业务部门牵头实施,农民投工投劳受益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二是措施有力,各乡镇围绕实施稻田养鱼项目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政策,把稻田养鱼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措施来抓。
三是加大扶持,各乡镇党委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增加投入。
2、扩大面积,农民增收。
一是扩大了示范养殖范围,增加了项目区农民收入。xx县通过水产技术部门大力开展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工作,从20xx年开始,连续八年承担实施省级“稻田养鱼工程示范村”项目,共实施稻田养鱼工程示范面积73859亩,涉及农户2661户,受益人口11970人。项目涉及14个乡镇,43个村民小组。示范工程共投放规格30克以上的鱼种1068217公斤,平均每亩投放145公斤,共产鱼55394吨,平均亩产75公斤,比常规养殖亩产176公斤增574公斤,并实现稻谷的增产。
二是综合利用,提高了社会效益。发展稻田养鱼,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收到“一多两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好效益,稻田养鱼使项目区水稻平均单产增5%,保障了水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丰富城乡菜篮子,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苗种场的发展,带动了农家乐等休闲渔业及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效益。稻田养鱼具有减少田间杂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通透性,降低水稻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优点,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能使稻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稻田养鱼的推广和普及,缓解了天然水域野生渔业资源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3、稻田养殖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一是养殖区域不断向宜渔区域扩展。沙拉托乡通过推广稻田养鱼技术,解决了山区半山区吃鱼难的问题。
篇三:201x渔业热点问题解答
1、我市在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如何?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严格执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大力推行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标准,全面开展无公害基地建设,加强苗种生产管理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强化渔药、渔饲料使用监管,查处经营、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及不符合规范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开展水产品质量监测,促进了养殖水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对生产基地和水产品市场的水产品质量抽检结果表明,全市养殖产品无药残超标,不带特定疫病,抽查合格率达到100%。
2、国家规定的水产品抽检中不得出现的药残品种有哪些?
在水产品生产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5071-2001)规定的32种禁止使用的药物都不得检出;目前,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检测中,对上市鲜活水产品质量安全药残抽检检测主要是: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呋喃唑酮),霍乱弧菌。
鱼饲料质量监控抽检中不得检出添加剂主要是:已烯雌酚、喹乙醇、瘦肉精。
3、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行政许可有哪些?办理程序怎样?
目前,我市渔业行政管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有5 种:
(一)江河渔业捕捞许可
按照《渔业法》规定,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从事水生动物、水生植物采捕作业的单位或个人,须向船舶登记所在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捕捞许可证,同时还规定在批准发给捕捞许可证时,应有渔船检验证书和渔船登记证书。
(二)水产种苗生产许可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生产水产种苗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发给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后准予生产。
水产种苗生产许可办理程序: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发证机关接到申请后对其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等进行综合审核,30日内完成核发,不予许可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
(三)水域养殖许可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据申请领取养殖证。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
证制度试行方案》要求,集体所有或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承包人按规定签订承包合同后,到所辖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注册登记,领取养殖证。
发证程序:
①申请。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单位提交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资信证明材料,养殖技术条件说明等。②审核。发证机关审查申请材料并会同有关单位人员进行现场勘验,确认标界,核实有关情况。
③批准。发证机关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核,对符合规定的,报请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颁发养殖证。
(四)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许可(如前所述)。
(五)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 国家及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应有适宜驯养、繁殖水生野生动物的固定场所和必需的设施,必需的资金、人员和技术、设备。其办理程序是:
①申请单位和个人提供上述情况的书面报告。
②县级渔行政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属国家二级鱼类和省重点保护的,报市渔政部门审核后转报省水利厅批准,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由省转报农业部批准。
4、渔业资源保护措施有哪些?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四川省关于这两部法律的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为维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正常繁衍和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渔政管理机构主要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一)实施江河渔业捕捞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捕捞渔船数量;
(二)对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实施许可证制度;
(三)每年2月1日至4月30日,所有天然水域实施春季禁渔制度,禁止一切捕捞作业(包括游钓);
(四)对重要的渔业资源水域,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禁渔区,禁渔区内常生禁止一切捕捞活动;
(五)禁止炸鱼、毒鱼、电鱼及禁用的渔具渔法捕鱼;
(六)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人工放流鱼种增殖渔业资源;
(七)加强水域环境监测,水环境治理,严禁污染渔业水域;
(八)在天然江河修建电站、建闸筑坝或其他水下工程作业,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补救措施,并给予必要补偿。
5渔业资源保护的效果如何?
渔业法颁布以来,我市依法建立了市、县(区)渔政管理机构,深入开展渔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实施渔业各项许可制度,严厉打击电、炸、毒鱼行为,处罚各种违章作业,查处水域污染,加强天然水域渔业资源保护。近几年,通过政府的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渔政部门实施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我市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恢复,特别是在绵阳城区“三江”水域鱼类资源增长较快,保护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天气好时,每天在城区70公里的江岸上有数千根钓鱼杆游钓,有人钓到二十多斤重的鲤鱼、草鱼,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水产遗传育种;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过去的几十年,水产养殖日益成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水产生物的遗传育种研究一直是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因素:;1、缺乏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品;2、病害问题;3、生态环境问题;4、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二、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的进展和成就;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现状:;据挪威著名的遗传学家
水产遗传育种
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过去的几十年,水产养殖日益成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水产养殖是渔业的重要组成。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14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增长49%,捕捞水产品产量1688万吨,增长35%。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4:26。可以预见,随着水产业的发展,水产养殖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会更高。
水产生物的遗传育种研究一直是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水产遗传育种研究的范围和采用的技术手段不断扩展和提高。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现代生物学技术已使人们可以从更宽、更广的角度来解析和认识水产生物的遗传特征,进而使从宏观到微观的遗传调控成为现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围绕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经济水生生物优良品种这一核心目标,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缺乏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品系)
2、病害问题
3、生态环境问题
4、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二、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的进展和成就
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现状:
据挪威著名的遗传学家Dr Gjedrem Trygve 研究,世界水产养殖产品只有1-2%来自遗传改良的养殖品种。在挪威,超过90%的养殖鱼类是遗传改良品种,生产的鲑鱼和虹鳟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
世界上遗传改良的水产养殖新品种主要有:鲤鱼: 20多种,鲑鳟鱼:10多种,鲟鱼: 1种,罗非鱼: 3~4种。
现在中国水产养殖品种达到150余种,包括鱼、虾、贝、藻和其它生物。然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的遗传改良,据李思发等研究,就水产养殖品种而言,我国大约只有10%的养殖品种是经过遗传改良的。我国只有165%的水产养殖产量是从养殖改良的新品种获得的。我国水产养殖遗传改良率17%,良种覆盖率50%。(渔业局领导报告中摘录)。经农业部批准,适合在我国推广养殖的新品种(品系)大约有60多个,其中鲤鱼就有多个新品种,但是,新品种占产量的比重不尽相同,一些新品种只是在有限的地区推广。目前,61个品种通过审定,17个真正通过遗传改良和选育。
我国主要的遗传改良水产养殖新品种: 鲤鱼:17种,金鱼:6种,海藻:3种,团头鲂:1种,对虾:1种,鲍鱼:1种。
过去的十多年里,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和发展计划(863), 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项目的支持下,水产养殖品种的遗传改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手段已经在水产养殖新品种(品系)的培育中得到应用。
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成果:
1、选择育种。
性状定向筛选是遗传育种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快速高效地筛选出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水产品种,一直是水产科学的工作重点。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选择育种已从单一的传统选择育种模式发展为多元化的选择育种模式。选择育种主要有四个方面,传统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和单性控制育种。
传统选择育种。传统选择育种是鱼类遗传育种的经典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从某个或多个群体中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个体或群体。鱼类选择育种的常用方法有群体选育法、家系选育、亲本选育和综合选育等。运用家系选择、混合选择或家系选择结合混合选择等手段,经多代人工选育,培育出了兴国红鲤、荷包红鲤、彭泽鲫、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德国镜鲤选育系、散鳞镜鲤、乌克兰鳞鲤、团头鲂浦江1号、万安玻璃红鲤、中国对虾“黄海1号”、墨龙鲤、道纳尔逊氏虹鳟、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等品种或品系。中国对虾的选育:1997-2004年,改良中国对虾生长特性的混合选育进行了7代。经选育群体的平均体长增加840%,
平均体重增加2668%,成活率大大提高。从1998年起, 中国对虾抗WSSV系选育做了大量工作。
从WSSV病毒严重感染,引起大部分虾死亡的虾池收集存活个体作为抗WSSV 病毒选育的对象。经选育,成活率提高30%以上。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分子标记是DNA分子水平的标记,它是
DNA
水平上遗传多样性的直接反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随机扩增多态性DNA,DNA扩增指纹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简单序列重复标记、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序列特异性扩增区域标记等多种分子标记技术,并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或品系的鉴定、基因的鉴定与克隆、遗传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分析、杂交优势的预测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个领域。运用AFLP,
RFLP, SSR, mtDNA,
microsatellit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育种材料的分子信息收集和分析,根据标记的遗传规律,确定经济性状遗传标记的遗传图谱,使选种育种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得到很大提高。在中国,科研工作者们构建了鲤鱼不同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DNA耐寒和肌纤维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被相继定位,并且以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为基础成功的构建了鲤鱼基因组物理图谱。另外,草鱼、团头鲂、红鲫、银鲫、半滑舌鳎等鱼类的BAC文库已经构建,为物理连锁图谱的构建提供了保障。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随着部分模式动植物全基因组的破译,基因组信息潜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价值已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已有多国政府或民间组织相继启动了其地区的农业特色生物的基因组计划,其中就包含了许多水产动物。在基因组破译的基础上,
利用遗传连锁图谱和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探索与生长、性别、抗病等性状相关的基因在遗传连锁图谱上的具体位置,探索和设计数量性状的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技术路线已成为大家关注的内容。在鱼类全基因组测序方面,模式鱼类斑马鱼、青鳉、河鲀、绿河鲀和三棘刺鱼以及经济鱼类尼罗罗非鱼、剑鱼、斑点叉尾鮰、虹鳟、大西洋鲑、欧鲈、和大西洋鳕等的全基因组序列相继被破译。自2010年以来,
我国相继宣布破译了半滑舌鳎、太平洋牡蛎、大黄鱼、橙点石斑鱼、鲤和牙鲆的全基因组序列。
单性控制育种。雌雄异体动物的雌雄个体之间在外部形态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物种资源丰富的鱼类,许多种类的雌雄个体间存在着明显的生物学性状的差异,诸如个体大小、体型、体色、生长率、成熟年龄、繁殖方式等。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性别控制来进行优势单性群体的养殖,获得较高的效益。
2、整合育种
整合育种方法包括利用杂交(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静水压、秋水仙素处理等生物、物理及化学方法,获得杂交、多倍体等变异个体的方法,其本质是在后代中形成遗传物质改变的个体,远缘杂交、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都涉及到对受精卵或者配子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倍
性进行遗传改变和整合。核移植、生殖干细胞移植和生殖细胞移植等涉及到遗传物质的重组,也可以归纳到整合育种。通过远缘杂交不但可以形成具有杂交优势的品种,还可以形成两性可育的二倍体杂交品系或者四倍体鱼品系,甚至培育出新的物种。
杂交育种。鲤鱼不同品种间的杂交。产生的杂交种:丰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荷元鲤(荷包红鲤♀×元江鲤♂),岳鲤(荷包红鲤♀×湘江野鲤♂),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颖鲤(散鳞镜鲤♀×鲤鲫移核鱼F2♂),三杂交鲤(荷元鲤♀×散鳞镜鲤♂)等。育成了建鲤和松浦鲤两个品种。
以荷包红鲤与元江鲤杂交后代作基础群,结合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及雌核发育技术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新品种。具有生长快、体型体色优、肉质肉味好、饲料转化率高、性温顺易驯养易捕、适应性抗病力强、适宜全国各地多种方式饲养等优点,明显优于国内现有鲤鱼和国外引进品种,能普遍增产30%以上。已推广苗种50亿尾,推广面积超过60万公顷,年产量达100万吨,约占全国鲤鱼养殖总产量的50%,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鲤鱼养殖品种。
罗非鱼不同品种间的杂交产生全雄和杂种“双重”优势:奥尼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福寿鱼: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
多倍体育种。人工诱导三倍体/四倍体
鲤鱼,鲫鱼,牡蛎,扇贝,对虾,珠母贝。
湘云鲤和湘云鲫。应用细胞工程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状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并以此四倍体鱼同二倍体鱼杂交,成功地培育出不育的三倍体鲫鱼(湘云鲫)和三倍体鲤鱼(湘云鲤)。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异育银鲫。异育银鲫是用方正银鲫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杂交而成的异精雌核发育子代。方正银鲫是营天然雌核发育鱼类,其卵被兴国红鲤的精子激活,产生雌核发育后代。这种用异源精子受精并对子代具有生物学效应的雌核发育,称为异精雌核发育,子代简称
“异育银鲫”。异育银鲫具有杂交优势,食性杂、生长快,生长速度比鲫快l-2倍以上,比方正银鲫快347%。当年繁殖的苗种,养到年底,一般可长到025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荧光斑马鱼。新加坡国立大学成功地将从水母中分离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从海葵分离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斑马鱼的受精卵中,获得了能稳定遗传的发荧光的斑马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目前这种转基因观赏鱼已获准在美国销售,也是唯一成功商品化的转基因鱼。
三、水产遗传育种的特点及对应建议
水生生物遗传育种的特点:
优点:
1怀卵量大;
2变异范围广, 尤其是形态上的变异;
3分布范围广(地理种群);
4生命周期短 (虾, 藻等)等。
缺点:
1实验室里不易保存;
2人力、物力和财力花费大;
3繁殖周期长 (鱼类和一些贝类);
4野生产卵群体的影响;
5遗传力低(如:抗病力)等。
水产遗传育种的建议
1、观念更新。许多水产养殖工作者坚持用野生或驯化的产卵群体繁殖苗种,忽略了实际的负面影响。政府机构,特别是不同层次的渔业管理机构需要提高对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重要性的了解。
2、管理体制创新。按照最新形势和技术的发展,现存的水产养殖生物品种改良管理体制需要改进、提高和改善,以更有效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3、技术创新
选择育种技术。选育是公认的有效育种手段。获得范围更广的遗传变异;准确估算育种值;多性状改良。
杂交。一项传统而有效的利用杂交优势的技术,例如水稻和玉米。要点是选择合适的用于杂交的品系或系。简单地选择一些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的种群进行杂交,或不同的品种之间简单的杂交,不能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杂交形成的杂种优势是暂时的,很容易在后代中失去。
近交。近来来,近交已经引起水产养殖品种经济性状的显著衰退,象北方养殖的大菱鲆,
南方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等。隐性基因的纯合和有害基因的效力是导致近交引起遗传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一个育种方案中,
应将近交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获得较高的遗传改良效果的目标就会大大缩小。
传统方法结合生物技术。对于传统的育种方法,生物技术不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途径,比如选择育种。但是,生物技术能够用来使育种方案更有效。例如:基因图谱,对于用分子辅助选育改良遗传力低的遗传特性有潜在的作用。
四、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的发展前景
随着DNA标记技术和水产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技术逐渐的应用在分子分类学,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分子生态学,海产品安全监测等方面,这将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将传统的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新的生物技术结合起来可状得适合水产养殖需要的最佳基因型。初步的实验表明综合方法具有巨大滞力,例如用个体选择和杂交育种,遗传工程和选择,遗传工程和杂交育种,所有的这些组合比单一的要更有效。
为了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进行遗传改良是一个大好机会。随着水产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和野生群体的过度捕捞,要想增加水产品的产最就需要更多的管理工具和措施。遗传改良在所有管理工具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如果合理的使用遗传改良,对提高水产品的产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针对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水产遗传育种学科领域将紧密围绕水产养殖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发展的主线,在新品种繁育技术以及良种产业化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集成和创新,突破杂种优势利用、倍性育种等技术瓶颈,实现我国主要水产动植物育种技术的新突破,不断提高育种效率和定向育种水平,强化优质、高产与抗逆等性状的协调改良,创造出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水产育种新材料,选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水产新品种繁育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推动和引导我国主要水产品种加速向优质化、专用化、高效化发展。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遗传改良的水生生物,培育和养殖遗传改良的新品种(品系)是水产养殖向成熟产业前进的标志。这些工作的落实,将全面构筑我国主要水产育种创新体系,整体提升我国水产育种水平,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从水产养殖大国向水产养殖强国的转变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