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黄蜂也叫胡蜂,养殖胡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开发前景。胡蜂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1年发生3代,第1代成虫6月中旬羽化,第2代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3代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羽化,10月下旬交配,开始越冬。雄蜂多在第3代出现,交配后死亡,寿命较短。越冬雄蜂有群集性,常抱团越冬,抵御寒气。春季雌蜂单独觅食筑巢,一般将巢筑于树上或树洞中。成虫捕食鳞翅目幼虫,并取食果汁及嫩叶。
主要饲养设备
蜂笼。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农村胡蜂养殖怎么样
1、采集。
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
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
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不但补充了营养,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
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2、饲养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
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
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
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巢室是胡蜂将口器啃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
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周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
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有百余只成蜂。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雌蜂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
收回蜂笼,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处晾干,备作药用。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更高。
扩展资料秋季是马蜂的繁殖高峰期,也是马蜂伤人事件高发期。陈大福也表示,一年中在我国北方的确是在秋季易发生胡蜂伤人事件。
春季胡蜂个体数量处于越冬后的恢复阶段,一般数量较少;夏季胡蜂数量众多,群势强壮,但植被茂盛,树木枝繁叶茂,便于其巢穴隐蔽,至少让胡蜂感觉人类对其干扰和威胁较小,一般很少主动攻击人。
此外,夏季胡蜂的食物充足(外界其它小型昆虫种群数量也较大),其护巢的戒备措施也较为松懈;冬季胡蜂处于越冬期,在北方会完全停止出勤活动,在外界很难发现胡蜂的踪迹,自然也不会遭到攻击。
秋季胡蜂处于秋季繁殖阶段,外界食物较为匮乏(其它小型昆虫种群数量下降),胡蜂的戒备加强,在加上我国北方秋季开始出现植被枯萎,树木落叶,使胡蜂的巢穴更为暴露,这也使胡蜂会进一步加强戒备,人畜稍微靠近,就有可能遭到攻击。
--马蜂
人民网--小小胡蜂为何如此凶悍?
胡蜂养殖前景如何
目前人工养殖胡蜂的市场前景如何,养殖户一年能获得多少利润,养殖项目上还存在哪些困难。据了解,食用野生胡蜂养殖作为山区半山区一种人工特种养殖技术,科学地解决了胡蜂蜂王越冬和筑巢的难题,养殖户用一个越冬大棚就可以培育出几千只优质蜂王,用一个筑巢大棚就可以让数百个蜂王筑巢、产卵育职蜂、获得数百个标准蜂群,生产大量食用野生胡蜂产品(蜂蛹蜂幼虫、蜂毒酒、蜂毒)供应市场,既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增加山区半山区农户的经济收入,又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成本费用和利润1、成本费用。在野外养蜂,最少要两人,每年用的时间是7个月(农历3-9月),人均每月最低生活费800元。人工费=2×800×7=11200元。2、收入金环5窝,产量200斤,每斤100元,收入20000元;黑尾15窝,产量120斤,每斤80元,收入9600元;七里游15窝,产量220斤,每斤60元,收入13200元;葫芦蜂10窝,产量40斤,每斤60元,收入2400元,夜蜂10窝,产量40斤,每斤80元,收入3200元;其它蜂30窝,产量90斤,每斤60元,5400元。收入合计53800元。3、利润(53800-11200)÷2=21300元。
胡蜂进棚后多少天才交配
关于养殖胡蜂前景怎么样的问题,蜂部落认为是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养蜂人的具体情况来定的,所以如果以养殖胡蜂来创业,并不是每个人养殖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虽然说养殖胡蜂是属于三农范畴的创业,但是这也是一种标准化的创业,同样涉及创业需要满足的因素,所以蜂部落认为养殖胡蜂前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个人创业实力
既然养殖胡蜂也属于创业,那么我们个人的创业实力首先是需要具备的,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具备一个市场分析能力,并且能够拿出可行性方案,并在这个方案上进行最大化的优化,降低创业风险。
第二:产品定位能力
胡蜂养殖成功了也是产品,既然是产品,那么就应该有产品市场,有市场就应该进行分析,我们养殖胡蜂最后的产品是什么?是销售蜂蛹还是销售蜂种?我们的客户在哪里?我们如何将产品销售给客户?目前的市场情况如何?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可行的SWOT分析。
第三:为什么每个人养殖胡蜂前景不一样?
养殖胡蜂需要成本,推广宣传也需要成本,而养殖的技术和推广的思维都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开支,比如蜂部落是养蜂的,目前自身拥有十几万粉丝都是养蜂的,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绝对比一般的外行人更清楚,对于养蜂行业来说,蜂部落的选择可行性绝对高于外行,而且销售能力也会比较高,毕竟已经有了一部分的免费流量,相当于可以给新的产品做宣传,而外行人要获得十几万的客户,还要精准,这中间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关于市场前景问题
其实市场这东西蜂部落感觉比较抽象,可以说只要有人做的项目,我们能够听说的,必然有市场。胡蜂作为一种特殊的美食,蜂部落认为胡蜂的产品主要还是蜂蛹的销售,除此之外就是蜂毒和蜂种,作为美食的食品,蜂部落认为市场是巨大的,毕竟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尝鲜的人多了,但是胡蜂产品并不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还是巨大的。
从蜂毒的角度来说,蜂部落进行过了解,胡蜂蜂毒量大,而且价格是中蜂、意蜂、胡蜂三种蜜蜂中最高的,只是这个市场没有很多养蜂人发现,相当于这也是一个较大的市场。
从蜂种来说,现在很多朋友开始饲养胡蜂,仍然呈现出蜜蜂的那种现象,只是胡蜂蛹相对比较好销售,很多朋友可能没有因为销售胡蜂蛹赚钱,但是可能会因为销售胡蜂蜂种赚钱了,就像蜜蜂市场一样,很多朋友并不是依靠销售蜂蜜赚钱,而是依靠销售蜂种赚钱。
所以蜂部落认为养殖胡蜂前景如何,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不否认有赚到盆满钵满的,但是也不否认投资以后颗粒无收的,这中间的差别,并不完全是资金或者技术问题,养蜂人首先具备的资源以及后续可投入的资金和销售推广思维都影响到我们选择的这个项目是不是会成功。
马蜂怎样过冬的养殖方法最好
在冬季的时候一般就是胡蜂交配的季节,这个季节作为胡蜂养殖人如果不多加注意,就会导致很多胡蜂交配不成功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胡蜂的幼蜂群。交配后的蜂王,基本不再取食,会自己爬进放在交配大棚中遮光环境一端的树筒、老蜂巢、大棚铁纱网的各个角落等处爬附不动,在夜间温度10-20度范围时,蜂王就会自己进入树筒缝隙内、老蜂巢内越冬。建在阴凉有一定湿度环境中的交配大棚可以直接做越冬大棚用,就是不用移动越冬室,让钻入越冬树筒的蜂王直接在交配大棚中越冬。
如果交配过的蜂王没有自己进入树筒的缝隙中,一直爬附在大棚的铁纱网上,说明大棚里的温度夜间不够低,应该换个越冬环境,需要人为地把蜂王放入做越冬室的枯树筒中,移到专用的越冬大棚里。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交配后的蜂王必须全部进入越冬树筒内,在避光环境中越冬;越冬大棚内的温度必须保存在10—21度范围;越冬大棚内的湿度必须在50%—60%;做越冬室的枯树筒内的糟木、泡木之间必须有蜂王爬附的空隙,还有越冬环境必须安静。
胡蜂(马蜂)养殖在云南许多山区农户中已比较多见,但由于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所以不但养殖效益低,而且都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因为他们的养殖方法仅仅只是把较小的胡蜂巢穴迁移至自己能控制、别人不能任意摄取的地方,任其自然繁殖、到时烧取蜂蛹便完成了整个养殖过程。这种养殖方法如果从生态角度去考虑的话,与“杀鸡取卵”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近年来由于蜂蛹的价格不菲,在云南许多山区农村,每年的8—11月自发的组成若干个“季节性专业烧蜂队伍”进行毁灭性烧取蜂蛹,一些地方的大型胡蜂种类如黑胡蜂(Vespa mandarina Sm)、黄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已经灭绝。其他胡蜂的种类也在急速减少,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在不远的将来胡蜂会被烧尽吃绝,这样将会给人类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胡蜂类在昆虫世界中处于食物连的顶端,虽然胡蜂的生存繁殖活动完全依赖于森林(树木),但是,所有树木的生长都与胡蜂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胡蜂类的主要食物就是包括森林害虫在内的所有昆虫,通过观察,树木害虫中大约有70%的种类都是胡蜂类捕食的对象。此外胡蜂在捕食其他昆虫的同时能够间接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从而使植物的果(子)实的产量增加。因此,禁止毁灭性烧取蜂蛹,提倡科学、合理的养殖胡蜂,保护胡蜂类种群的正常繁衍会使人类受益非浅,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也十分重要。
在冬季的时候一般就是胡蜂交配的季节,这个季节作为胡蜂养殖人如果不多加注意,就会导致很多胡蜂交配不成功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胡蜂的幼蜂群。交配后的蜂王,基本不再取食,会自己爬进放在交配大棚中遮光环境一端的树筒、老蜂巢、大棚铁纱网的各个角落等处爬附不动,在夜间温度10-20度范围时,蜂王就会自己进入树筒缝隙内、老蜂巢内越冬。建在阴凉有一定湿度环境中的交配大棚可以直接做越冬大棚用,就是不用移动越冬室,让钻入越冬树筒的蜂王直接在交配大棚中越冬。
如果交配过的蜂王没有自己进入树筒的缝隙中,一直爬附在大棚的铁纱网上,说明大棚里的温度夜间不够低,应该换个越冬环境,需要人为地把蜂王放入做越冬室的枯树筒中,移到专用的越冬大棚里。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交配后的蜂王必须全部进入越冬树筒内,在避光环境中越冬;越冬大棚内的温度必须保存在10—21度范围;越冬大棚内的湿度必须在50%—60%;做越冬室的枯树筒内的糟木、泡木之间必须有蜂王爬附的空隙,还有越冬环境必须安静。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