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场地搭建:场地搭建要做好地点的选择,尽量选在地势高、有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养殖场地的边缘要有防逃设施,顶部要有遮蔽设施,内部要种植适量树木和植物。2、饲养管理:要准备好充足的饲料,比如黄粉虫和蝇蛆。3、养殖管理:既要控制好养殖密度和蛙卵的投放数量,又要做好养殖场地的增湿工作。其中林蛙的每平米的养殖密度不能高于2000,场地的湿度要高于70%。
一、林蛙怎么养
1、场地搭建
林蛙适合生活在光照充足、湿润凉爽的环境中,对于养殖环境的要求不高,闲散的空地就能搭建养殖场地。养殖场地要选在地势高、有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养殖场地要围1个高度约15米的防逃网和1个防鸟网,场地的顶部要做好遮避,场地中适当种植一些树木或植物,并挖掘几个水位在30cm-40cm左右小池塘,给林蛙产卵和孵化提供场地。
2、饲料管理
蝌蚪孵化后50天左右就能变成幼蛙,幼蛙的食物主要是小虫类,比如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到了适宜的时期,林蛙会自行捕食。将虫类撒在地面上,给林蛙提供的充足的饲料,目前的饲料一般用自行培育黄粉虫和蝇蛆。
3、养殖管理
(1)林蛙蛙卵的投放时间一般在在每年的4月,将蛙卵投放在养殖池中,数量要充足。蛙卵孵化后要注意林蛙的养殖密度,每平米不要超过2000。在蛙卵的孵化期,要保证水质的清新,一旦水质出现问题,就要及时换水。同时要注意养殖场地的卫生环境,做好孵化池的消毒工作,使用石灰粉或其他药剂时,要等毒性消除后,再开始孵化,避免药物残留伤害到幼蛙。
(2)等到幼蛙变态后,要将其引入养殖场地中饲养。控制好养殖场地的温度和湿度,湿度要维持在70%以上,湿度充足林蛙才能正常呼吸,养殖场地要安装喷灌设施,做好养殖场地的增湿工作。
二、林蛙是癞蛤蟆吗
林蛙不是癞蛤蟆。林蛙是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也叫哈士蟆,属于滑体亚纲脊索动物门新蛙亚目林蛙属,在我国北部分布较多。癞蛤蟆也叫为蟾蜍,是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体表有疙瘩。
林蛙养殖技术
可以养,但是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市场销售问题!
林蛙系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真蛙类,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蛙种。据清史记载,林蛙肉是御善中的一道美味,营养丰富,是山珍海味八宝之一。同时,林蛙有是一种名贵药材。经济学测定,田鸡输卵管俗称田鸡油,可入药。田鸡油含17种元素,具有补肾强精、退热益肝、养肺益肾之功效。主要分布在东北各省,吉林省尤多。
养殖林蛙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它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好项目,由于其生产具有地域性,并且需求广泛,因此林蛙的价格昂贵,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下、林业企业转向的新形势下,可为林业职工下岗再就业提供广阔渠道。同时,据科研部门测定,每只成蛙每天吃掉害虫70多只,一年能吃15万多只,对林业的健康发展,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林蛙是森林中珍贵动物的食物之一。因此,养殖林蛙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林蛙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濒临绝种的边缘。保护林蛙,实行人工养殖是抢救这一动物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法律不健全,养殖户利益受侵害。
求林蛙的养殖成功经验
中国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枯竭,近年来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在其主产地东北已初具规模,并且正向着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林蛙养殖技术吧。
林蛙全人工养殖可行吗
林蛙的全人工养殖(圈养网棚养)是成功的,我们95年10月16日由市科委组织鉴定,认为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开发研究,符合生态经济理论,多层次综合利用对保护资源,加快大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解决林蛙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研究成果具有实用价值,由于大规模实现林蛙全人工养殖,为中国林蛙基础理论研究和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在高密度大面积集约化方面在国内首创,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工厂化生产黄粉虫解决了大面积林蛙养殖的人工饵料一大难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全人工养殖林蛙成功的要点是什么答:1、要完全模拟野生自然的生活条件,有水,有三层植被。2、有很好的防逃措施。3、有严密的防敌措施。4、有充足的饵料(黄粉虫)。5、有很好的越冬条件。以上要点全部解决人工养蛙就会成功的,反之,如果有一点做不到,就会失败。
用日光温室无休眠养林蛙当年长到50克出栏是真的吗
目前有很多人在炒这个东西。为了自己的收入把其说的如何如何。我们养林蛙二年出商品,也长不到50克,何必当年长50克,无休眠养殖是可以成功的。但我们北方的寒冬不要搞这个东西,成本高,卖商品的钱还不够投入的钱。
怎样才能养好黄粉虫喂蛙答:黄粉虫是好养的,我们总结了一套方法,而黄粉虫是养林蛙的主体饲料。有些人搞了一点虫就养蛙,喂一段时间就没有了,养林蛙就失败了。黄粉虫是好养,繁殖也快,但要有一定的量,同步繁殖,因为它的生长周期要120天左右,要提前养好虫,做到大蛙吃大虫,小蛙吃小虫。比如明年养蛙,今年就要开始养虫,这样才有保证用量。春、夏、秋温度好,菜便宜,我们就多养多喂,冬天天冷,菜贵,我们就少养。这样才能提高效益。
我国南方可以养中国林蛙和黄粉虫有很多我国南方朋友的电话,问有关林蛙人工养殖的问题,中国林蛙是我们东北东部山区的特产,必定生活在冷凉的森林里,南方的林蛙和我们东北的长白山林蛙决对不一样的,有想养殖的,可以在东北引种少量的试养。看其结果(蛙油的产量和质量)。有各别炒种的几十、几百元一对,我们要注意。(关于黄粉虫是在全国各地都可大规模养殖的,其本身也是致富的项目。)
关于林蛙的市场怎样答:林蛙是我们东部山区特产,其雌蛙的输卵管称蛙油,药名田鸡,是高档的营养保健品,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每公斤价1200-1400元左右。市场在几年内都没有问题。
林蛙疾病的预防1林蛙场的建设必须符合防病要求
林蛙场的水源要无污染。有害的被污染的水会损害林蛙的健康,水体传染病很快,因此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2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① 定期消毒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对水池、蛙圈及其他养殖设备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对水溶解成石灰乳后进行喷洒。
漂白粉:溶水后喷洒,1周后药物实效。
② 蝌蚪和幼蛙消毒每隔一定时期对蛙体进行消毒,消毒前应认真做好病原体检查,蛙体消毒一般用浸泡法或喷洒法,常用药物有漂白粉、硫酸铜、磺胺嘧啶、高锰酸钾、庆大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消毒时间长短,还应根据当时温度、湿度,水温及蝌蚪、幼蛙承受能力灵活掌握。
③ 饵料消毒用于饲养林蛙的饲料要保持清洁,特别是饵料盘应经常清洗消毒。
3正确的环境设置
① 遮荫避雨设置
遮荫与避雨应相结合进行,常用塑料、遮荫网、石棉瓦、草棚组成,林蛙不需直射阳光,散色光完全可以满足其要求,雨季应防止林蛙久被雨淋。
② 隐蔽物的设置
池内要放置一定数量的隐蔽物,主要是各类阔叶树,最好是带枝的树枝,以柞树为好,成垄放置,不要全面铺,也可放一些石堆、瓦片,一定要有规律放置。
③ 环境温度(主要以地面为主)
不同时期林蛙湿度要求不同,变态幼蛙对湿度的要求最大,以后逐渐降低,变态幼蛙湿度控制在85%-90%,1-2月龄幼蛙湿度控制在80%-85%,3月以上蛙湿度控制在70%-80%即可。
④ 供水温度加湿设置
加湿设备要保证及时、方便,全面对全场进行加湿处理。主要方法是塑料管等加上雾化喷头、水泵等。
林蛙封沟养殖的越冬管理技术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
一、修筑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林蛙集中冬眠的地方。蛙场内有些条件好的天然水泡、山涧深水湾或水库等可以做为林蛙的天然越冬池加以利用,但多数养蛙场需要人工修筑越冬池。
1选址在林蛙秋季集中下山的地方或附近,选择河道(溪流)旁侧,避开河道5-10米,选地势平坦,土质粘性的地带做为修筑越冬池的场所。
2越冬池规格和数量修筑越冬池,要求池深3―4米,水深2―25米,池底平坦,四周呈70―80度的斜坡,防水浸后塌方。如池底沙质疏松,要用粘土垫实,防止渗水。越冬池修筑面积和数量根据蛙场地势条件和常年越冬蛙数量而定。地势平坦开阔,可修筑大型越冬池,单池面积800―1000平方米,地势条件差的可修筑中小型越冬池。单池面积200―300平方米;越冬池数量根据常年养殖越冬蛙量酌定,一般成龄种蛙越冬密度80―100只/平方米,幼蛙200―300只/平方米。一个养蛙场修筑3―4个中小型越冬池,可供2―3万只种蛙和15―30万只幼蛙越冬。修筑多个越冬池时,相互间隔要达到500―1000米,做到单灌单排。
二、越冬池使用前的准备
经多年循环使用的越冬池。池底淤泥较厚,影响蓄水量,并积累有大量的林蛙致病菌和天敌虫害,因此在越冬期来临之前要认真修整处理。
1清淤将池水放开,清除池底淤泥,恢复到原池底层。
2晒底清除淤泥后,要控制进水,让池底在阳光下暴晒20-30天,能杀灭部分病菌和虫害。
3杀虫灭菌注水前20―30天,向池底和四周池壁撒生石灰进行消毒,此法能有效杀灭林蛙致病菌和、水蛭、寄生虫等天敌虫害。
4铺设隐蔽物灌水前先在池底铺一层厚约5厘米的阔叶树树叶或是用禾本科杂草捆成的草把,再用碎石和泥沙稍作覆盖,这些隐蔽物有利于林蛙在水下潜伏冬眠。
5注水在10月末,林蛙进入越冬池冬眠前蓄满水,水深至25米,保持清洁。
三、越冬管理
林蛙在9月中旬,当气温降到1O℃以下,开始向山下水源地迁移。首先进入浅水区域潜伏,11月初至11月中旬,气温降至5℃以下,林蛙进入深水区冬眠,直到翌年3月末至4月初结束。
1散居冬眠期管理9月中旬至11月初,45―50天。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林蛙多数单独分散潜伏于浅水区域,处于不稳定冬眠状态,夜间仍可到陆地活动。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是:把捕捉到的林蛙按商品蛙、种蛙和一年生幼蛙分离,种蛙和幼蛙分别送往贮蛙池存放。贮蛙池水深40―80厘米,贮蛙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500―800只。贮蛙池可用孵化池和蝌蚪饲养池兼用。如果蛙场内河水充足,也可暂用越冬池代替,即保持越冬池水深50―80厘米。放入越冬蛙,到11月上旬林蛙进入冬眠前,再将越冬池水及时补充至2―25米深。贮蛙池周围要用塑料布围成高50―60厘米的栅栏,底部用工压实,防止林蛙逃逸。由于林蛙集中潜伏于浅水区域,管护中要防止人为偷盗和各种食肉动物的捕食危害。
2集中冬眠期管理11月上旬至翌年3月末,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林蛙集中到深水区域,相互拥挤在一起,不食不动,处于深度冬眠状态。这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
①将贮蛙池内的越冬蛙及时送往越冬池。越冬池放蛙密度为种蛙80―100只/平方米,幼蛙200―300只/平方米,保持活水越冬。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很多养殖场内的河、溪进入冬季后会出现冰冻断流现象,这样的越冬池林蛙越冬密度应适当减半。
②越冬期间经常观察水流状况,保持冰下水位不低于15米。
③落雪后,要及时清理冰面积雪或扫出雪道,增强池水透光性。
④在越冬池周围定点投放鼠夹和鼠药,防止鼠类等肉食性天敌危害。
林蛙怎么养 林蛙的养殖方法
需要了解林蛙的两栖性、食性、繁殖习性、只有满足它们的习性才能养殖成功。
1两栖性 林蛙是典型的水陆两栖性动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蝌蚪期和冬眠期在水中生活,而变态后的幼、成蛙的活动期在陆地生活,两栖生活的时间分别为6个月左右。林蛙每年春天完成冬眠和生殖休眠以后,沿着溪流沟谷附近的潮湿植物带上山,开始营完全的陆地生活。林蛙对栖息的森林类型有一定选择,喜栖在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多、空气湿润的植被环境,如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林内有高大的乔木,中层灌木和低层蒿草的三层植被遮阴。林蛙不喜息在针叶林内,特别是落叶枯林下。林蛙对山林的方向也有一定选择,春季气温低,林蛙喜欢在温度较高的南坡活动;盛夏时节林蛙喜欢在山林的北坡活动。林蛙在林中活动有一定范围,一般以越冬和产卵地为中心,向外1-2公里距离,否则林蛙找不到适合的越冬场所而死亡。林蛙一般不越过山顶,但对低矮山岗也能越过。
林蛙在水中产卵,对产卵场所有一定选择,主要选择水层浅、水面小的静水区产卵。产卵场地多是泥质水域,有石块、植物茎秆等残杂物,水质呈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为55-70。蝌蚪期完全生活在水中,林蛙在5℃时开始产卵,蛙卵在水中受精、孵化并发育成幼蛙。林蛙产卵的最适温度为8-10℃。水中的溶氧量多少对蝌蚪和成蛙越冬的影响很大,水中溶氧量不足会使大量蝌蚪及越冬蛙死亡,水深是影响林蛙越冬成活率的关健因素。当气温降到5-10℃时,林蛙开始下山入水冬眠,气温继续下降,水温降到3℃-5℃时,林蛙向深水域转移,进入长达4-5个月的深度休眠阶段。林蛙越冬水深要在1-2米,在冰下有较深的流动水,才能安全越冬。 2、食性 林蛙在蝌蚪期是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水中取食。成蛙广食性,以昆虫的活体为主要食物,其次是蛛形纲、多足纲及软体动物。幼蛙与成蛙的食物种类无大差别,幼蛙只能捕食小的昆虫。由于蛙的极端近视,只能捕捉管近距离出现的活的动物性食物,而不能吃死的或不活动的食物。幼蛙发现食物的距离在10厘米内,捕捉距离2-4厘米,成蛙捕食距离为10-15厘米。林蛙每天有两个捕食活动高峰期,一般上午的4-8时,下午4-6时,天气较冷时在中午11-14时捕食活动,林蛙摄食旺期是6、7、8三个月份,成蛙每年摄食量为1000多只昆虫,大约重50克。 3、繁殖习性 随着春季气温升高,林蛙逐渐苏醒过来,解除休眠,出河上岸进入产卵场,出河的适宜温度:气温5℃,水温3℃以上。林蛙性成熟时间为2年,一年生雌蛙的生殖腺处于萌芽状态下,肉眼很难看出,野生林蛙在自然状态下,雌雄比列为1:134,受蝌蚪发育期间气温影响较大。成蛙出河后即开始“抱对”在水中产卵受精,经过39天的胚胎发育进入变态期,再经15天的发育,变成幼蛙上岸进入陆地生活。林蛙繁殖过程受温度影响很大,在人工保暖期棚内从孵化蝌蚪到变成幼蛙需用37天,在自然发育情况下则需要54天。林蛙每年只产卵一次,2年生雌蛙可产一个卵团,约1300粒蛙卵,镞三年生雌蛙平均产卵1800粒。雌蛙产卵后有一个生殖休眠期,大约10-15天,潜伏在疏松的土壤中或树根等遮阴物下面,当气温升高到10℃以上时,林蛙也恢复了体力,开始进入林中生活。种蛙在生殖休眠期死亡现象严重。 4、冬眠习性 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寒冷而漫长,林蛙冬眠长达5-6个月,主要是水下冬眠,可分为四个时期入水期、散居冬眠、群居冬眠期和冬眠活动期。林蛙陆栖生活时用肺呼吸,入水冬眠后肺部停止活动,靠皮肤吸收水中溶氧,微弱呼吸,林蛙的体温靠吸收环境热量维持。林蛙入水期是从9月下旬开始,为期半个月左右,当气温降至于10℃以下时,林蛙从陆地返入河流中越冬,当气温高于10℃时林蛙又重新上岸活动,有的继续取食,随着气温下降,林蛙又回到水中生活,呈两栖交替生活方式。散居冬眠期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为期一个月。林蛙在较浅的流水或池水中,常单独地分散潜伏于溪流里的石块下、树根水草间,夜间在浅水活动,寻找新的、适宜的冬眠场所,但不上岸活动。群居冬眠期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为期4个月左右。当气温降到0℃,水温2-4℃,有时水的表面结冰,林蛙向深水中或不结冰的暖水区移动,林蛙进入深度的群居冬眠,一般成群挤在一起冬眠。冬眠活动期是从3月末到4月上旬,为期10天左右。林蛙的冬眠群体已分开或部分分开,在水中短距离游动,但并不上岸,仍在水中生活。当气温和水温升高时林蛙出河上岸,在水域周围活动,气温下降时仍回水中生活,当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林蛙沿溪流两侧湿润植物带上山,而多集中在1-2个夜晚几乎全部上山。一年龄幼蛙无明显的群居冬眠现象。幼蛙比成蛙晚出河10-20天,刚出河的幼蛙不立即上山,而在水边活动,有的在陆地潜伏,气温稳定升高后在适宜的夜晚集中上山。 5、生长习性 中国林蛙是我国北方所产蛙类中生长最快的一种,一、二年的蛙生长速度最快。当年蛙体长达到36厘米,皮肤光滑无疾粒,雌雄难辨,体重达25克左右,人工养殖的可达3-4克,个别的达到15克以上。二年生蛙体长增加一倍,达到65厘米左右,皮肤光滑,疣粒较小,体重达18-20克,雌蛙怀卵量平均1300粒左右,人工养殖的平均体重达30克以上,其中商品蛙占80%以上,基本上达到二年育成蛙,而野生自然林蛙需要三年达到商品蛙。据分析化验证明,人工养殖的林蛙与野生林蛙在体态构造和林蛙油的质量上均无大差别,野生三年生林蛙的体长和体重与人工养殖的二年生蛙相差不大。林蛙二年性成熟,三年龄正壮年,最大年龄不过7-8龄。 影响林蛙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尤其是降雨量多少及其分布状况对林蛙的影响最大,若6-8月雨量充足,林下湿度大,给林蛙造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有利于滋生昆虫和林中幼小动物,为林蛙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促进林蛙的生产发育。如果此时干旱少雨,空气干热,林蛙因食物减少和气候不适而大量死亡。
1、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一个养殖场地,林蛙不喜欢强烈的光照,喜欢一些潮湿凉爽的环境,最好要选择在那些地势比较高,而且水源清洁排水灌水都方便的地方。
2、用网片或者是围网做一个逃离网,高度必须保持在一米半以上,还要做一些防鸟网,这样防止青蛙逃走也防止林蛙它们的天敌出现,对林蛙造成损伤,顶部必须要有遮阴遮阳的措施。
3、草场地里必须种植一些树木和植物,来为林蛙遮阴,在养殖场里还需要挖一些小池塘来供休息和产卵,以及孵化池面的水位必须保持在40厘米以上,这样可以给他们一个活跃的栖息环境,蝌蚪孵化以后长到50天的时候就可以变成幼蛙了。
4、采食主要是吃一些小虫子类的食物,所以这时候的饲料主要是一些黄粉虫、蚊蝇和小虫,等到了温度合适的时候,会自己进行觅食,可以把一些虫类的饲料均匀的洒到地面上,必须还要提供足够的饲料和营养成分。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