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海蜇是一种重要的食材,它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药用价值,海蜇的养殖也是一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农业水产养殖项目,我们在养殖的过程当中,也要重视海蜇的喂养情况,那么,海蜇吃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海蜇饲料。 一、海蜇吃什么 1、海蜇在浮浪幼虫阶段不摄食,至变态为4触手螅状体幼虫时才开始摄食。触手是捕食器官,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碟状幼体具有1个方形口,摄食小型浮游生物;随着生长发育口腕形成,大约发育到伞径20毫米时,中央口封闭,为幼蜇。 2、幼蜇至成长为成体阶段的摄食,是以口腕和肩板上出现的许多吸口来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其饵料种类很多,主要为桡足类、枝角类、介形类、涟虫类、端足类、纤毛虫类、贝类幼体和其他浮游动物幼体。 二、海蜇生活习性 1、海蜇水母体在海洋中浮游生活,栖息于近海水域,尤其喜栖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在3-20米,有时也达40米,水温8-30℃,适宜水温13-26℃,盐度12%-40%,适宜盐度14%-32%,喜栖光强度2400勒以下的弱光环境,在静水浮游速度4-5米/分钟,风向、风力海流和潮汐等因素对海蜇的水平分布有明显影响。 2、海蜇为生活在近海营浮游生活的暖水性水母,自泳能力较弱。靠发达的内伞环状肌有节律的伸缩,挤压下伞部的海水而获得前进的动力,依伞顶部的方向作缓慢游动,随波逐流。喜栖息于半咸水、底质为泥、泥沙的河口附近海域,对淡水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干旱的年份可随潮进入河道。在风平浪静、多云、阴天或黎明、傍晚,一般都浮在水的上层或表面;遇有大风、强光照射或夜晚则活动于水的下层。 通过以上关于海蜇饲料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海蜇吃什么,海蜇饵料种类很多,主要为桡足类、枝角类、介形类、涟虫类、端足类、纤毛虫类、贝类幼体和其他浮游动物幼体,在养殖过程当中,我们也要重视日常的喂食情况。
海蜇幼虫过多如何清除?
辽宁地区“蜇,虾,鱼,贝”套养模式已发展多年,趋于稳定,收益良好;其中海蜇收益在全年收益中占主要部分,特别是在小人仙养殖困难的地区占比更多;因此,您一年的辛劳是满载而归,还是差强人意,就看接下来的六、七、八月份的生长旺季能否为您的海蜇“加油打气”。
海蜇养殖,无非于“吃,住”两方面,想要海蜇长得快,必须从这两方面下手
一、吃
提到“吃”,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海蜇的食性:海蜇是滤食性腔肠动物,以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为食,也就是我们说的小虫;二三斤以上的海蜇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游动摄食,而且摄食量非常大,比放苗初期要大的多,想要海蜇长的快,必须要让它吃饱,所以我们能否保持池塘中浮游动物的存塘量,就是关键!我们可以从肥水和投喂这两方面下手;
1、肥水
肥水的目的是想要养殖水体保持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往适宜海蜇生长的方向肥,而不是为了肥水而肥水,或者为了省钱而肥水;利洋的两种产品“肥水肽”,“藻安生”,专为肥出好水而生,肥出的水特别适合海蜇生长!
2、投喂
海蜇的“主食”小虫以水体中的藻类及其他微生物为食,藻类可以从肥水的方面来解决,像微生物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投喂一些有益菌来促进池塘浮游动物的繁殖生长;利洋的两种产品“利饵多”,“利菌多”,是优质的生物活性蛋白,在培养浮游动物方面效果突出。
二、住
提到“住”,我们都知道,养海蜇就是养水和养底,外界的影响因素我们不能控制,但是只要我们可以把池塘中的水质和底质调节好,就可以有效抵御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或者将外界的影响降到最低,使海蜇一直处于一个良好,平稳的环境下生长。
1、养水
随着养殖的进行,外海污染水体的换入,空气中酸性污染雨水的滴入,池塘水体中的生物老化死亡,投料污染及残饵粪便等各种因素都在加剧着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水产养殖不可逆转的损失,所以定期处理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就显得很有必要!利洋两种产品“碧水安”,“优肽”在处理水体有毒有害物质方面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2、养底
辽宁地区养殖已进行多年,严格来说,已不存在新底,好底,不论是清圈还是推圈,都只是暂时性的改良底质,所以,改底已经不再是养殖中后期的事儿,必须要从现在就重视起来,将底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利洋的两种产品“福地安”,“底加氧”,成分足,效果好,您值得拥有!
购买商品,请认准利洋商标,谨防假冒!
金刚虾和海蜇能混养吗
1 运苗处理就当前情况看,海蜇人工育苗成功的场家较少。因此,养殖池塘多距育苗场家较远,故在运输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运输时间都需掌握在12小时以内。运输袋要做好充氧、避光、加冰降温处理。运输袋的充氧量占其体积的60%以上,蛰苗装袋量以100-200片/kg水为宜。在运输袋和外包装一泡沫箱之间,需加冰袋1~3个,用胶带将箱盖接合处封严,以便控温。
2蜇苗选择放养蛰苗的规格,一般伞径15cm以上,活力强、游力足、健康无伤,色呈紫红、浅红或金**,一旦发现其他异色应予以剔除。
3放苗时机山东沿海放苗时间都不早于5月。为避开午间阳光直射,一般选择在晴天的一早一晚和无风或微风的时间投放。放苗时,应打开袋口置于池水中过渡10~20分钟后再慢慢放入。最好是选在深度40cm以上水域进行多点投放,切勿在下风头或池周浅水区放苗,以免因幼苗稚嫩,被冲上池沿致死。
4放苗数量视池塘面积,水体深度、水质以及交换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对条件好、换水方便的池塘可适当多放,否则应少放。其单养放苗数量一般掌握在7500~15000片/ha,混养放苗量可掌握在1500~6000片/ha。
5幼苗养殖初期,需保持水质整体的一致性,肥水后一般不要换水,而应采取逐步加水的办法维持基础饵料的平衡。待加至最大水位后开始少量换水,每次换水量应小于总水量的20%。进排水条件较好的池塘,可每天进行一次,做到少换勤换,缓慢进行,切忌大排大灌,造成水环境短时间变化过大而伤害幼苗,更不应在天气异常时进行换排水。进入正常养成期间,水质调节要视海蜇生长活动情况、水质理化因子变化情况、水中浮游生物变化情况等而确定增减。换水前应对新水和原水进行水温、盐度测量,勿使相差过大。尤其盐度,其变幅应小于8‰,整个水体盐度需保持在15‰~30‰之间。加注淡水调节盐度可使海蜇快速生长,但须注意均匀,勿使局部水体盐度过低而造成海蜇死亡。
海蜇具有贪食特性,昼夜摄食,食量极大。因此,在养殖中期个体达到1kg时,应及时投放卤虫冬卵,进行原塘孵化,以补饵料不足。到后期个体长至2~3kg时,应收购或采捕自然轮虫、卤虫或枝角类,进行活体投喂。投饵次数应视池塘蜇体数
海蜇的保存方法
一、混养池条件要求
混养海蜇的虾池面积宜大不宜小,要求池底平坦,沙泥底质,保水性能良好,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5cm最好选择有淡水河流注入及岸边有虾场的虾池,水质要求肥沃无污染,海水盐度在20‰~26‰之间,进排水方便,虾池蓄水水位最低要达到15cm以上
二、放苗前虾池处理
虾池经过一个冬季冻晒后,要彻底清除池底及池坡内侧的一切易擦伤和刺伤海蜇的尖硬物体,然后注水10cm~20cm,每亩全池泼洒生石灰150kg或30kg漂白粉溶液进行杀菌消毒。在离水面内侧10米的池壁较缓处和浅水区用8目渔网绕池四周插一圈,渔网每隔20m用竹杆支撑,拐角处渔网子能围成直角或死角,网高要高出预计水位30cm。由于海蜇幼苗体软稚嫩,幼苗由育苗室投放到大水面时抵抗力较差,可在虾池背风向阳处一角围一小型幼蜇暂养圈,以提高幼蜇成活率。
三、培肥水质
海蜇主要滤食水中小型浮游生物,摄食活动昼夜不停且食量非常大,所以,一定要走出海蜇喝清水就能长大这一“误区”。要在虾池杀菌消毒后用120目过滤网注水50cm,以防止各种敌害鱼类进入池中,然后每亩投放经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300kg,7天后,池水可呈茶褐色或褐绿色,透明度达30cm左右,小型浮游动物出现时即可投苗。
四、混养品种的选择
海蜇混养必须注意品种的选择,实践证明,蟹类、虾虎鱼、鲈鱼等捕食性鱼类易攻击海蜇,因此不宜选为混养对象,但海蜇与日本车虾、南美白对虾、贝类等底栖生物混养比较成功,虽然它们食性略同,但因其栖息的水层不同,互不干扰,只要在养殖过程中注意加强肥水即可。
五、幼蜇放养
当外界自然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选择近日晴朗无风的天气准备放苗,放苗前要测量育苗室与养殖池的水温、pH值、氨氮值。当水温温差不超过3℃,pH
值稳定在7.5-85之间,氨氮小于02mg/L时即可放苗。幼蜇最好在附近海域的育苗室选购,选择规格均匀、活力好、色泽纯、伞径2.0cm以上的幼蜇。采用塑料袋充氧运输,幼蜇装袋时要采用内外光滑的玻璃器皿计量,避免动作粗暴剧烈,轻拿轻放,每袋可装苗2000头。运输途中要避免剧烈颠簸震荡,运输8小时成活率可达95%以上。运输到池边,将塑料袋放人水中静置20min后打开袋口,让池水徐徐流人袋中,10min后将幼蜇缓慢放人池中即可。放养密度可视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而定,一般可控制在0.5头/立方米―3.0头/立方米之间。
六、养殖期的科学管理
幼蜇投放后,水位要逐渐加深到1.5m以上,并保持好水质“肥、活、嫩、爽”的程度,透明度控制在30cm左右,水色要长期保持茶褐色、褐绿色或黄绿色。
视水质变化情况,每月2次―3次每亩追加施人经发酵的鸡粪等有机月巴料100kg,有条件的还可以培养或引入活体轮虫、泼洒人工配制的面包酵母菌液作为添加饵料投喂,以满足海蜇生长需要。
高温季节,水温超过28℃时,水体蒸发量大,pH值升高和天气突变降暴雨及虾池水温突降时海蜇极易性早熟,停止生长,这时,应采取加大换水量,加注淡水调节盐度及排放表层淡水等措施加以解决。七、八月份,海水极易发生“赤潮”现象,这时,要时刻收听和关注外海水质预报,如有异常则停止换注水。
养殖期间一定要坚持巡池检查,完善记录制度,定期测定海蜇生长状况、水质理化因子,要勤检查进排水口过滤网是否破损,及时钓除进入池中的捕食性鱼类和蟹类。此外,海蜇常随风飘流移动,自泳能力很弱,管理人员每天要手持一头用塑料包裹成气球状大小软状物的长竹杆及时推移和疏散靠近池边、闸门口、围网死角及搁浅的海蜇,操作时动作要轻、缓、慢,否则极易碰伤海蜇或触断海蜇的附属器。
七、捕捞
海蜇在适宜环境中生长2个月,体重可生长到5kg以上,达到上市商品规格,这时,可视季节和市场价格情况,用浮拖网或人工乘船持手操网打捞、销售。
八、结论与讨论
1.虾池混养海蜇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海蜇生长不受病害干扰、速度快、产量高,是开发虾池、加快养虾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良品种,也是解决目前养虾业受虾病困扰,提高养虾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随着养殖经验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混养向单养的模式转变已成必然。按目前的一般养殖水平进行推广养殖,每亩混养海蜇300头,成活率以10%计算,每头5kg,平均亩产150kg以上,产值1500元以上。
3.海蜇为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水母,国际市场的货源供不应求,价格数年持高不下,开发海蜇的全人工科学化养殖,不仅可增加养殖单位、个人及地方财政收入,还可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
4养殖成活率低是影响和制约海蜇人工养殖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海蜇的人工养殖技术还不甚成熟,养殖成活率和产量还很低,在海蜇人工育苗技术已解决的前提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水产科研部门应重点研究和攻关海蜇在养殖期的技术难题,尤其是要解决理化因子和不同饵料生物对海蜇生存和生长速度的影响、海蜇捕捞时和集堆时对混养品种的毒害问题,以全面推进海蜇在虾池进行人工养殖的健康发展。
海蜇有没有内陆养殖场
购买海蜇并直接用盐保存。
新鲜的海蜇含有更多的水,更厚的皮肤,并且含有毒素。仅在食入三倍盐和明矾盐(通常称为三叉)后,新鲜的海蜇才被脱水三遍,以使毒素随水排出。
海蜇为淡红色或浅**,厚度均匀且坚韧,不能用力将其挤出。这水母可以吃。当您前往海棠市时,会遇到未经1-2倍盐处理或处理的海蜇。您永远不要尝试或购买它们。
扩展资料;
海蜇的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
海蜇养殖与其他海珍品养殖有所不同,不需要进行人工投喂,而在放苗前要进行池塘肥水或施肥,以保持水体中适当的饵料生物量。池塘肥水后应稳定水体5天,待幼蜇逐渐适应环境时再开始加水,每次加水及后期换水保持在总水体的15%以内,并随着个体的生长逐渐加大换水量,换水原则是少换、勤换。
2、日常管理
一是早晚各巡池1次,仔细观察环境变化、水色及海蜇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二是强化检测工作,从养殖池进水开始,每日测定水体的盐度、pH值等,黎明及午后测定池水的最低与最高水温,并做好记录;
三是随时观察海蜇生长情况,监测水质变化及水中浮游生物量,并做好相关数据的测定, 以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买海蜇留心,便宜的都是沙海蜇
海蜇的特性
有。海蜇目前在内陆地区也有养殖场,但规模较小,主要在一些水产养殖专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示范园区中进行。海蜇的养殖需要一定的场地和水质环境,以及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如果能掌握好养殖技术,内陆地区也可以进行海蜇的养殖。但是由于内陆地区水质、气候等条件与海洋环境不同,海蜇在内陆养殖中的品质和产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海蜇经济价值很高,其营养成分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增养殖海蜇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等优点。那么海蜇具有哪些特征呢? 1、活动区域海蜇在沿海近岸水域营浮游生活,喜栖息于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5~20米,有时达40米,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海域。我国沿海从北到南均有分布。 2、海蜇的运动,海蜇的运动昼夜不停,但游泳速度较慢,多做垂直运动。自泳能力很小,常随潮汐、风向、海流而漂浮。对光线和海水盐度的反应较为灵敏,一般于风平浪静或早晨和傍晚升至海面,遇风暴和大雨或太阳光过于强烈则下沉。 3、对水温的适应范围,水母型15℃~34℃,最适水温18℃~28℃,18℃以下生长缓慢,15℃以下逐渐停食,致死水温上限35℃;水螅型0℃~15℃,最适水温5℃~10℃。喜栖息于光度2400勒克斯以下的弱光环境。 4、海蜇的捕食,海蜇螅状幼体的触手是捕食器官,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摄食活动昼夜不停,食量很大,生长迅速。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