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田鸡各阶段饲养管理方法
1、雏鸡饲养管理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A、育雏室的准备:选择保温供热方式,搭建育雏设施及保温设施,地面平养的应铺好经消毒的垫料(谷壳、切碎的稻草)。
B、在接运鸡苗前预热试温:调试保温设施,使育雏室温度达到要求,未达到规定温度不能接运鸡苗。
C、准备足够的料、饮水器(每100羽鸡1个料槽、饮水器)
D、消毒:育雏室、用具的消毒方法见防疫技术规范。
E、雨季及寒冷应准备防雨防寒用具,防止雏鸡淋雨吹风。
F、挑选健壮鸡苗,剔除病、弱雏鸡。
(2)雏鸡的饲养管理
通常0-6周龄为雏鸡的阶段,称育雏期。
(1)温度管理: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即使是夏季,由于昼夜温差大,也要进行保温。保温的优劣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为初生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对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育雏的温度若过低,雏鸡因怕冷而堆集、尖叫、闭目无神、发抖,影响采食和运动,严重时则互相挤压致死,有的发生感冒、下痢以至死亡;温度过高则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食欲减少,饮水增加,体质虚弱,发育缓慢,还易感染呼吸道病以及啄癖等;温度适宜时,鸡群表现活泼、有神、安静,在育雏室内均匀散布。因此,温度必须掌握合适,一般的育雏温度1-2日龄35-36℃,3-7日龄35-32℃,第二周32-28℃,第三周29-27℃,第四周27-25℃,一月龄之后脱温,保持室温在22℃左右。测量温度的温度计,应挂在与鸡背同等高度的地方。
(2)温度管理:同壳雏鸡身体含水量达70%以上。雏鸡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湿度。湿度太低,雏鸡体内水分散失过多,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绒毛干枯发脆,雏鸡骚动,易患呼吸道疾病等,对此可用室内烧水冒出的蒸气来调整湿度。湿度过大,有利于病菌和虫卵的繁殖,雏鸡易得胃肠道疾病或曲霉菌病、球虫病等,对此,应注意通风,勤换垫料,并做好防漏水工作。夏季高温高湿时,雏鸡体内的热量不易散发,表现为食欲下降,生长缓慢,对此,要采取降温措施,并注意通风、换气或降低密度。湿度的测定可用干湿度计,育雏室内适宜的相对湿度:0-2周龄为65-70%,3周龄后55-60%
(3)密度:鸡群的密度直接影响鸡的采食、活动、饮水、生长发育和健康。密度过大,引起垫料潮湿,空气污浊,羽毛生长不良,容易发生啄癖和寄生虫病,发病死亡率较高;密度过小,鸡舍利用率低,成本高。因此,应根据鸡舍的面积、育雏的季节和规模、雏鸡的日龄等因素安排适当的密度,通常1-7日龄每平方米50只,8-14日龄35-40只,15-28日龄25只,以后视鸡只大小以每平方米8-15只为宜。
田鸡怎么养殖田鸡的日常管理
土鸡就是本地鸡,土鸡公鸡冠大而红,性烈好斗,母鸡鸡冠极小。土鸡也叫草鸡,笨鸡,耐粗饲就巢性强和抗病力强等特点。土鸡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所以比较少见大型的土鸡养殖场。根据土鸡的生活习性,更适合个体户和散户饲养。那么土鸡的生长周期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呢?掌握好了,土鸡在什么时候出栏,养殖户心中就有个底了。
现在市场上的土鸡基本上是伪土鸡,价格越低,饲养时间越长。每斤一二十元的土鸡基本上是直接购买鸡场的鸡,再放养个10天半月,寿命不足百天;50元/斤以上的土鸡,生长期基本上10个月以上。基本上是鸡出去觅食,回到家里喂的是五古杂粮,在鸡自己觅食过程中,鸡比较自由上蹦下跳,鸡有足够的运动量,而且体质好,不容易生病,这样出栏的鸡,肉质紧凑,肉香,营养价值高。他们都是散养的,散养的鸡能吃到虫子和草,很多草也是药材,很多虫子也是药材,也含有很好的维生素,鸡吃了这些,鸡肉特别美味,营养也好,时间越养得长,营养越好,味道越鲜。
要受营养、温度和光照的影响,每年春、秋季是其产蛋率较高的时期。而在光照时间缩短、气温下降、营养供应不足的冬季会停止产蛋。所以,土鸡的年产蛋量低,一般只有100~130 枚。设备等的建设和完善,这些投入是非常大的。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合理的规划养殖的规模,做好资金预算。同时也可以采用大棚来进行养殖,这样可以相应的降低部分建设成本。
主要受营养、温度和光照的影响,每年春、秋季是其产蛋率较高的时期。而在光照时间缩短、气温下降、营养供应不足的冬季会停止产蛋。所以,土鸡的年产蛋量低,一般只有100~130 枚。
田鸡养殖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田鸡和牛蛙的区别
田鸡主要是喂食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田鸡怎么养殖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田鸡的养殖方法
1、青蛙的培育:经过一个冬眠,到开春即4月上旬,温度上升到16℃以上时,亲蛙就要开始觅食,此时要投喂鲜活饵料蚯蚓、蝇蛆等,让亲蛙近快恢复体能,以利下一阶段繁殖、孵化。
2、繁殖、孵化:繁殖、孵化技术是虎纹蛙养殖的关键技术,水温上升到16℃以上时要作好繁殖前的准备,也就是将建好的产卵池、孵化池进行消毒,而后注人清水,最后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好水温。一切准备好后即可将亲蛙从越冬池移出,移出后先用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5分钟,然后移人产卵池。产卵池水位保持在0、2m,水温在20℃以上。正常情况亲蛙进入产卵池后2天一天就可以抱对产卵,若亲蛙成熟较好、气温较高,常常是在亲蛙进入产卵池后2~16小时就全部产卵。产卵池每天上午8点以后要注意观察,当卵团充分吸水膨胀就捞出移入孵化池。受精卵孵化时最适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氧气,在孵化时最好让受精卵浮在水中,如果沉入水底,要将受精卵移动,以免与池底粘连,导致底部的受精卵缺氧而影响孵化率。
3、饲喂技术:蝌蚪培育的关键技术是蝌蚪分级饲养。饵料优质多样化。投饵量随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日投饵2次,前期以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鸡蛋黄为主,中、后期以红虫为主。刚变态的幼蛙,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此时应投活饵,如蚯蚓、蝇蛆等,5~7天后逐渐改喂切碎的鱼肉了、蚌肉、螺蛳肉等,再慢慢加入蛙料,最后完全过渡到喂养蛙料。定点投饵,在池底向排水口倾斜的池中,在其上方留出占池底面积1/4~1/5的陆地作为投饵处或设固定的饲料台,投饵量以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
田鸡的场地选建1、场地选择:应选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20平方米为佳。
2、越冬池:建造时保水性一定要好,否则冬季干旱水位较低、池水干涸时,会造成虎纹蛙因缺水或受冻害而大量死亡。在闽北地区最好还要搭建保温棚,但不一定要加温。最好用水泥池,深度要求在1、5m以上,水位保持在1m左右,池中间建一个占总面积1/4左右的休息平台,或另做浮于水面的简易休息台。池底要放一些供隐蔽的设施,如稻草、瓦砾、毛竹筒等,以供虎纹蛙躲避和冬眠。
3、产卵池、孵化池:面积最好2平方米,这样可少放几组亲蛙以免互相干扰,亲蛙产完卵后捕起可做孵化池。该池池深1、5m左右,水位可根据需求而调节,即0、2~1m。有条件最好建水泥池,若建土池,四周和底部要用塑料薄膜封好,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时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亲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
4、蝌蚪池、变态池:采用级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2~0、3m左右,这样,池子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陆地供已变态的幼蛙栖息。
5、幼蛙、成蛙养殖池:有条件可建水泥池,如果用土池则池壁要衬上一层塑料薄膜,池的一端略高于另一端,便于排水清洗。养幼蛙时较高的一端可不淹水而作饵料台使用,池深0、5m左右,但四周要有高1m的围墙或围网,围网应向池内稍倾斜以防逃逸。
田鸡的日常管理1、虎纹蛙有大吃小的恶习,应一次性放足同规格的蛙数,饲养2~3个月后要把个体大的分开。
2、虎纹蛙白天穴居,因此应在池内设置隐蔽场所,如种植水生植物或在池底放入瓦砾、竹筒。幼蛙期最怕惊动、强光,对周围环境变化特别敏感,因此在幼蛙管理上,要注意保持池边环境的安静,白天要采取遮阳措施,避免强光和曝晒。
3、及时清除残食、粪便,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减少疾病的发生。
4、投喂的蛙料粒径大小以能一口吞食为宜;蛙料表面光滑,吸水软化快,不含过多的盐、油脂和异味,饲料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在38%以上。
5、做好防暑和越冬工作,炎热时要采取加水,放水葫芦人池,搭遮阳棚,喷施冷水等方法降温,而冬季水温降低要注意保温,防止冻伤。
田鸡的病自防治1、红腿病
症状:发病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
防治:(1)将病蛙捞出集中在一个池内,用庆大霉素浸泡,用药量约50~150mg/L,每天1次,连续3天;(2)若蛙仍能摄食,可在饲料中加拌抗生素,同时添加护肝用多维等药物,连续投喂3天。
2、气泡病
症状:一般发生在蝌蚪期,腹部肿大,消化道内聚集大量气泡。
防治:控制池中水生生物量,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另外,可以向养殖池加入食盐15g/立方米。
3、胃肠炎
症状:病蛙食量明显下降或停止摄食,在池中瘫软无力,捕起时缩头弓背,解剖可见胃外表有树枝状充血,胃粘膜出血,肠道外表发红,胃肠空。
防治:在饲料中添加盐酸黄连素4g/kg饲料或氟呢酸2g/kg饲料。
4、敌害
蝌蚪期敌害主要是昆虫,幼蛙期、成蛙期主要敌害是蛇和鼠。
1、蛙池:蛙池四周应用砖墙围栏,墙高在15米以上,最好能在居所附近建蛙池,以方便管理。2、场地:选择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干净、地势略高的场地进行养殖。3、温度:田鸡生长适温为20-30℃,温度降至10℃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4、光照:青蛙昼伏夜出,怕阳光直射,但趋弱光。
一、田鸡养殖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1、蛙池
(1)蛙池四周一定要用砖墙围栏,墙高在15米以上,可以在住所附近建蛙池,这样方便进行管理。
(2)蛙池两端一定要分别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再用铁枝和密眼尼龙网封口防逃。
(3)蛙池里面四周一定要栽上水草和小灌木,这样方便成蛙栖息。
2、场地
可以选择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干净、地势略高的场地养殖,同时还要有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
3、温度
田鸡生长适温为20-30°C左右,温度降到10°C以下时摄食与活动就会渐渐减弱,降到5°C以下时开始冬眠。
4、光照
青蛙一般昼伏夜出,比较害怕阳光直射,但喜欢弱光,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生长、生殖都有促进作用。
5、水质
(1)蛙池的水域一定要有较高的溶氧量,一般要求是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2)成蛙、幼蛙虽然使用肺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高对其有良好作用,水质PH在7-8为宜,一般盐度不能高于2。
二、田鸡和牛蛙的区别
1、外形
(1)田鸡
①雄蛙的体长为25-27mm,雌性的体长为29-34mm。
②田鸡的吻端钝尖,突出于下唇缘,鼓膜略大于第三指吸盘,距眼较近,没有犁骨齿。
(2)牛蛙
①牛蛙体长在70-170mm左右,还有一部分的牛蛙体长可达200mm以上。
②牛蛙的皮肤非常光滑,没有背侧褶,吻部宽圆,雌性牛蛙的鼓膜约与眼等大,雄性牛蛙的则明显大于眼。
2、生长环境
(1)田鸡
田鸡一般生活在海拔900m以下的稻田、沟渠、池塘、水库、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而且它们的栖息地还会随着觅食、繁殖、越冬等不同的生活时期发生改变。
(2)牛蛙
牛蛙一般栖息在小型湖泊、永久性池塘里面,这些湖泊中有水生植物和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浅水区,牛蛙就藏在浅水区里面,它们一般会在河沟、稻田及水草繁茂的静水水域里面繁殖。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