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猴头菇是一种珍贵的食药两用真菌(图4-37)。野生猴头主要分布在北温带,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自古以来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它与熊掌、海参、鱼翅齐名,被列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菜”之一,明清时为“贡品”。其食用价值已深入人心,经济价值也不言而喻,猴头菇的栽培技术现已成熟并得到普及。它对营养及环境条件的要求如下:
图4-37 猴头
(1)营养
猴头是一种木腐菌类,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生长在阔叶树的树干上。提供其碳素营养来源的培养料有棉籽壳、木屑、玉米芯、麦秸、甘蔗渣、稻草等;提供氮素营养的有麦麸、玉米面、米糠、菜籽饼、尿素等。猴头对培养料的碳氮比要求为20~22∶1。氮源过高,菌丝徒长,子实体形成推迟;碳源比例过大,氮源营养不足,菌丝细弱,子实体瘦小。
(2)温度
猴头是一种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6~30℃,最适25℃左右;子实体生长温度为6~25℃,最适18~20℃。温度对子实体形态有一定影响,温度高于20℃,子实体刺长、球小而松,且易形成分枝状;温度低于12℃,往往呈橘红色,苦味浓。只有在适温条件下,子实体才色白、个大、肉实、不分枝,菌刺长短适中,商品性好。
(3)湿度
菌丝生长发育适宜含水量为60%~65%。高于75%,菌丝细弱无力,污染率高;低于50%,菌丝稀疏,生长缓慢。子实体阶段也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菇房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此阶段猴头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非常敏感,空气相对湿度适宜时,子实体长得个大、色白、紧实,菌刺长短适宜;若低于70%,子实体弱小、发黄,菌刺也短;若达95%~100%时,子实体易分枝、松散,畸形菇多,菌刺粗而长,品质差。
(4)光照
猴头菌丝生长在黑暗条件下优于有光条件。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需要弱光。直射光或过强的散射光对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利。
(5)空气
猴头是一种好气性的真菌,菌丝体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条件下,仍照常生长;子实体对二氧化碳敏感,如空气不流通,子实体不易分化,或菌柄拉长并产生分枝,刺弯曲成畸形,甚至死亡。
(6)酸碱度
猴头生长适宜偏酸性环境,这是其特点之一。pH45~65适宜生长。
问一下,猴头菇在苏北能养殖吗?技术含量复杂吗?每年能养几茬,种一次菌种能收几茬?谢谢!!
栽培条件
猴头菇的生活史从担孢子萌发开始,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体,但不能形成子实体。只有两种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通过异宗结合后才能形成有生育力的双核菌丝。此时菌丝组织化,最后形成子实体。
生长发育条件:野生猴头菇多发生于森林不太稠密,空气较流通,湿度较高及20℃左右的环境条件。
1营养
猴头菇属木材腐生菌,分解木材的能力很强。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矿 猴头菇质元素及维生素等。人工栽培时,适宜树种的木屑是最经济而优良的碳源。而甘蔗渣、棉籽壳等也是理想的碳源。麸皮和米糠是良好的氮源,其它能利用的氮源还有尿素、蛋白胨、铵盐、硝酸盐等。
生长发育过程还要适宜的C/N比,菌丝生长阶段以25:1为宜;子实体生育阶段以35-45:1最适宜。此外,猴头菌在生长中还要吸收一定数量的磷、钾、镁及钙等矿质离子。
2温度
猴头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4℃,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6℃,菌丝代谢作用停止;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4℃,以18-20℃最适宜。当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子实体;温度低于10℃时,子实体开始发红,随着温度的下降,色泽加深,无食用价值。
3水分和湿度
培养基质的适宜含水量为60-70%,当含水量低于50%或高于80%,猴头菇原基分化数量显著减少,子实体晚熟,产量降低。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菌丝培养发育阶段以70%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达到85-90%,此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而洁白。若低于70%,则子实体表面失水严重,菇体干缩,变**,菌刺短,伸长不开,导致减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则菌刺长而粗,菇体球心小,分枝状,形成“花菇”。一个直径5-10cm的猴头子实体,每日水分蒸发量达2-6g。 4空气
猴头菇属好气性菌类,对CO2浓度反应非常敏感,当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
5光照
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度在200-400lx时,菇体生长充实而洁白,但光强高于1000lx时,菇体发红,质量差,产量下降。
猴头菇子实体的菌刺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地性,因此在管理中不宜过多地改变容器的摆设方向,否则会形成菌刺卷曲的畸形菇。
6酸碱度
猴头菇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在pH24-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pH4最适宜。当pH在7以上时,菌丝生长不良,菌落呈不规划状。子实体生长阶段以pH4-5最适宜。
栽培方法
(以袋栽培为例)
1品种选择
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C9、H11、H528、H401、H801、Hsm。出菇快,产量较高的优良菌株主要有C9、H528。
2栽培季节
猴头菇的栽培季节,应根据其子实体生长温度以16-20℃为最适宜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一般春秋两季均可栽培,华南地区春季在2-3月开始接种,秋季以9-10月接种栽培为佳。
3培养料的配制及装袋
培养料的配制: 猴头菇
(1)培养料的配方: ① 棉籽壳50%,木屑30%,麦皮16%,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 ② 草粉50%,木屑26%,麦皮20%,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 ③ 木屑695%,麦皮25%,黄豆粉2%,石膏或碳酸钙2%,糖1%,尿素05%。 配制时,先将主料拌和均匀,再将其它辅助料如石膏粉、过磷酸钙或糖等溶解于水后,缓慢喷洒入培养料中,料:水=1:12-15,使含水量达到70%左右。拌料后,将料堆成堆稍闷半小时,使料充分湿润,而且吸水均匀,防止干湿不匀现象。因为猴头菇喜欢酸性,培养料中不宜加石灰,使料的pH控制在4-5之间。
(2)装袋:前装培养料的塑料袋规格不一,但以15×5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常用,每袋可装干料02-025kg。装料前先将袋口一头用线绳扎好,装料时将料压实,上下松紧度要一致,且袋口要擦干净,以避免杂菌从袋口侵入。装满料后,从中央打上通气接种孔,再用线绳将另一口扎紧。
4培养料的消毒:
采用高压消毒灭菌,也可采用常压灭菌,当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4h以上,停火后再密闭4-6h。
5播种发菌
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每袋接5个穴,接种后,将菌筒搬入培养室,按“井”字形堆叠发菌,培养室内温度维持20~25℃,空气湿度65%左右,遮光培养。于菌丝生长旺盛期(接种后15天左右),温度降低至20℃左右。经20-28天培养,菌筒的菌丝基本长满,应及时将菌筒搬入菇棚进行催蕾出菇。
6出菇期管理:
丝长满后,应进行条件改变处理,加大温差,给予散射光,并进行立架出菇。 (1)调节温度:实体形成后,温度应调节在14-20℃之间,以利其迅速生长,温度过高时,应早、晚开窗及时通风降温,以防子实体生长缓慢,应适当增加温度,促进其生长。
(2)保持湿度:水应掌握“勤喷、少喷”的原则。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左右。湿度过大,会引起子实体早熟,质量差;湿度过低,生长缓慢,易变黄干缩。
(3) 加强通风换气:持空气新鲜是促进子实体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通气不良,CO2过多,易出现珊瑚状畸形菇。
(4)掌握适宜光线:头菌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若光线不足,子实体原基不易形成,对已形成的子实体,甚至造成畸形菇。但要防止阳光直晒。
7采收
一般猴头生长7-10天,当猴头菌刺约05cm时,即将产生孢子前及时采收。猴头采收后,清理菌袋菇根和老菌皮,扎紧袋口,继续培养10天左右即或形成第二批菇。一般管理好可采收3-4批菇,生物转化率达90-115%左右。
苏北地区可以种植猴头菇,猴头菇与其他菌类品种不同,培养料需要偏酸性。因此技术含量当然是有一定的难度了。
至于每年能够种植几个周期,需要根据你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 了。一般地区可以种植2个周期。一个周期可以出菇2-3茬。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