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锚定三条主跑道推进“三农”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抢抓农时,浙江各地农民眼下纷纷投入新一年的春耕备耕。在即将被绿色填满的田里,在烟火气氤氲的乡村中,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稳经济大盘,“三农”底盘要扎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去年以来,浙江锚定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条主跑道,高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高效生态农业支撑更强劲、乡村颜值气质更佳、农民“钱袋子”和村集体家底子更殷实。
农户与产业衔接有了新支点
“上”管集中育秧,“下”管烘干加工,上虞区大通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这是全省打造的首批20家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之一,以农机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为基础。未来,它们将是农田里的“服务枢纽”:田里能种什么新品种、用什么新装备、需要什么农资技术服务指导,都可共享“一站式”集成公共服务。
“包圆”一家一户干不好、干不了、干了不划算的事,浙江正通过机制创新、服务创新,打造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新支点,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变革布局。
去年,浙江率先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实行全省域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粮食面积和总产创近7年新高,特别是早稻面积增量和产量增量均列全国第一位。稳中有增背后,是浙江率先制定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更通过推行五级田长制和“耕智保”数字应用守好群众的“饭碗田”。
机械与科技“双轮”驱动,过去一年,浙江农业“双强”也有了更强劲支撑:全省共实施农业领域“双尖”“双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8项,成立了首家农业领域省实验室——湘湖实验室,更从产业源头端发力,组建省种业集团,围绕水产、畜禽、农作物、中药材等板块开展品种选育、技术研发、良种推广。
探索农业技术变革、效率变革,浙江先后公布两批共20家未来农场,覆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示范引领农业生产模式和理念更新。浙江还制订农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水稻、生猪等重点产业主体碳账户试点,首批250家低碳生态农场挖掘农业固碳增汇能力。
万千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春节期间,不少前往云和县紧水滩镇龙门村的游客注意到,一条7米宽的双车道直接延伸至沃野。2022年,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1884公里,基本实现山区乡镇和3A景区通三级路。基础硬件的提升,拉近了游客与乡村的距离,也让城乡关系更近。
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浙江美丽乡村持续走在内外兼修的进阶路上。加速城乡融合、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品质同质化,去年,浙江先后开展两批378个未来乡村建设,规划各类项目4478个,总投资227亿元。
“一老一小”场景建设是重要抓手。在龙游县溪口镇溪口村等未来乡村,老年食堂、医共体、老年活动室成了家门口的新风景;全省农村幼儿园等级率达988%,建成规范化村级医疗机构1249家,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56家、社区照料中心23万家,实现乡镇(街道)和社区全覆盖。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稻田奔跑,全力出‘鸡’,现宰现发,‘鸡’不可失。”90后农创客、宁波鄞州姜山归本水稻农场负责人汪琰斌就为“稻田鸡”设计了新包装和标语,还把数字化种植、基地体验“打卡”、直播带货都带进了农田。
围绕乡村人才短板,去年以来,浙江实施乡村绿领人才培育计划、农创客培育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1125万人次,累计培育农创客41258名。全省还首次组织开展“新农匠”遴选工作,挖掘一批扎根乡村、技艺精湛的种养、社会化服务及农村电商人才、乡村手艺人才,带动更多村民共创共富。
从产品深加工到文旅融合、IP开发,浙江打开发展思路,实施农业全产业链“百链千亿”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单条产值超10亿元全产业链82条、年总产值2575亿元,其中,诸暨的珍珠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200亿元。
强村富民家底厚
岁末年初,许多浙江乡村的农民领到了分红。
在淳安县枫树岭镇,来自大下姜区域31个村的低收入农户领到了近40万元的红包。去年5月,当地发起成立大下姜共同富裕基金,通过乡村振兴联合体和专项基金、慈善信托合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社会企业参与乡村振兴。
既要强村也要富民,去年以来,浙江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核心,打出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四套组合拳。2022年,全省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比例超过50%,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565元、比上年增长66%,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18899元、比上年增长146%。
以村集体经济为依托,以贻贝产业为傲的嵊泗县枸杞乡去年打造5家共富工坊,与30余家贻贝养殖户签订“养殖共富协议”,标准化养殖的贻贝由共富工坊负责收购、销售,一年“合伙”创收1200余万元。
为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收入差距,去年,省委农办研究制定《浙江省推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工作方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六种人群分类施策;全省深化新型帮共体建设,动员浙商、金融等力量结对山区26县开展助力行动。围绕山区26县现代农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启动强村富民项目450个,帮助建设山区产业平台1300余个。
打开“三农”工作新局面
具体介绍五种三农致富经创业项目
农村开店找项目一定要找到适合农村发展的项目,有前景才有利润。下面就来看看三农致富经创业项目有哪些?
1、有机小土豆
如今很多人对农村的有机小土豆需求特别大,这是因为常见的普通大个的土豆,虽说看起来比较“靓”,但一旦吃起来味同嚼蜡,而农村种的有机小土豆,用猪油炒着吃别提多美味了。
2、缝纫店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新需求不断增多,这为在农村开办缝纫店、农机具租赁店、民用住宅设计店、摩托车维修店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畜牧养殖
农民搞畜牧养殖已成为一项很好的创业项目,沧山黑山羊肌纤维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被认定为绿色山羊品种,肉质优良等特点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酒店餐饮行业、肉制品加工业对此的需求日益上升,市场前景看好。
4、自然肥产业
自然肥是农家有机肥的统称,自然肥除了提高质量外,还要针对市场需求"绿色化",这是市场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自然肥产业也是城市垃圾的最终归宿,自然肥生产完全可以人工化、工厂化、产业化。
5、大棚种植
农村市场有大量的土地空间,适宜大棚种植,而市场对蔬菜类和肉类的需求永远都不会停止。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员远离家乡,留下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就从一个侧面提供了更加好的机遇。
在农村创业的项目其实有很多,前期运营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题,但是在一切都进入正轨之后,经营起来也就顺利多了,
打开“三农”工作新局面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觉在全省大局中考量谋划、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以赴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农业更强——
预计全年农业产业群链综合产值达840亿元
作为宿迁与京东集团在乡村振兴领域全面深化合作的最新成果,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创新构建“国有企业+行业龙头+头部电商”合作模式,可年产绿色果蔬5000余吨、繁育种苗超过500万株,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发展有示范、技术服务有支撑、产销对接无障碍。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我市始终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业化思维、项目化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记者了解到,以“三群四链”为主攻方向,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之以恒扩规模、提质态、创品牌、增效益,预计全年农业产业群链综合产值达840亿元、增长10%,花木种植面积、河蟹养殖面积、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规模进入全国前三。
为充分发挥农业项目的引领、支撑作用,我市按照集聚增效、加工增值的导向,全面加强农业重大项目引建,在北京等地举办农业专题招商活动20场,签约农业招商项目192个,计划投资2523亿元。
此外,立足“三群四链”建设的主战场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定位,加快推动园区扩面提质,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县(区)全覆盖,2个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入选省级示范园建设名单,此外还新建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51个。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各级园区辐射带动面积超过150万亩,吸引110多家龙头企业、1500余家家庭农场、1300多家合作组织入园发展,有效促进主导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积极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实施“农业+品牌”行动,联合构建“1+N”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打造“宿有千香”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霸王蟹”核心单品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实施“农业+电商”行动,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增长104%;实施“农业+旅游”行动,累计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39个、康美基地7个。
农村更美——
全市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28个
“这里既是家,也好似诗文里的‘世外桃源’。”经过农房改善、公共空间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社区生产、生活、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呈现出碧水古亭映成趣、绿树鸟鸣生欢喜、游客村民乐融融的景象,这让返乡创业的张春林每天都乐呵呵的。
推进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市突出农房改善龙头引领,在超额完成省定三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房改善三年行动,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硬件软件一起做,统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努力让广大农村居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去年以来,市始终围绕产业链布局农房改善项目、围绕农房改善项目打造产业链,并持续加大项目集成力度,由点及面全域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市新改善农户住房条件23万户,宿豫区仰化镇涧河新型农村社区农房改善省级示范项目实景照片入选全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为全国村镇建设条线唯一代表。
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市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抓手之一。在探索出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之路的基础上,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重要实践,运用系统化思维加强政策集成,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统筹治理、镇区园区社区“三区”协同治理,全力打造产业有高度、环境有“靓”度、生活有温度的共富乡村。
与此同时,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县乡村”三级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回收体系基本建立,“爱护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开展“五美庭院”创建,加快实现“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
切实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坚持“人、城、产”融合发展思路,深入开展小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180个年度项目,服务一方的区域中心、衔接城乡的重要纽带作用更加彰显。
这一系列举措推动农村“路水林田产景”一体改善,我市已经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28个,今年就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
农民更富——
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之后,继续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以推动乡村振兴为统揽,统筹推进强村富民,千方百计拓宽农民致富渠道,鼓起农民群众“钱袋子”。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常态化开展“五看一查一帮助”活动,持续加大“大救助”监测帮扶力度,建立重大项目20%优先落户薄弱片区刚性制度,出台三大片区整体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共编排实施项目148个。
此外,扎实推进新一轮村居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实施资产倍增工程、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提优工程、暖心富民工程,并“一村一策”攻坚集体经营性资产空白村,188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5万元、增长105%。
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我市还推动实施农民充分就业、创业创新、素能提升三大行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增长75%。
更关键的是,将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列为“十四五”重大发展战略,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治理、连片开发,推动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等7项省级以上试点和深化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六大机制”在廊道落地转化,实施的277个项目完成投资3754亿元。
正在试运营的皂河龙运城已经成为独具宿迁特色的黄河故道文化标识。“这个项目以生态为基础,文旅为引擎,生活为本质,形成沉浸体验、演艺路秀、文博互动、餐饮商业、观光旅游、酒店度假为一体的统合共生的皂河发展模式,不仅展现全时段运河文化,还带动皂河旅游蓬勃发展,进而促进增收富民。”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党委书记张先军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正按照“强基固本保发展、深化融合促振兴”的工作思路,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全力筑牢“三农”发展基本盘,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