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凤螺是一种中腹足目、凤螺科类动物。贝壳卵形,壳长1-25公分。前水管沟打开,轴唇襞或有或无。壳表有螺脉或纵肋。口盖角质,核在中心或下端。 分布于印尼、马来西亚、台湾。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凤螺 拉丁学名 :Babylonia spirata 别称 :花螺 ,甜螺 ,日本凤螺 ,深沟凤螺 界 :动物界 门 :软体动物门 纲 :腹足纲 亚纲 :前鳃亚纲 目 :中腹足目 总科 :凤螺总科 科 :凤螺科 命名者 : Linnaeus, 1758 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种群现状, 形态特征 贝壳卵形,壳长1-25公分。前水管沟打开,轴唇襞或有或无。壳表有螺脉或纵肋。口盖角质,核在中心或下端。齿舌的中央齿四方形,有3个以上的齿尖,侧齿有2个大齿尖,齿尖之间有0-5个小齿。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印尼、马来西亚,台湾分布较广主要在台湾海峡,台北县贡寮乡蚊子坑,台南县南鲲鯓至屏东县枋寮海域,高雄县茄定,红毛港,澎湖北部海域,宜兰县苏澳,宜兰县五结,台南市安平,屏东县东港,金门,小琉球 台湾凤螺 - 标本图 种群现状 台湾凤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纲蛾螺科东风螺属,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日本也有分布;我国的主要种类有方斑东风螺 Babylonia areolata、泥东风螺 Babylonia lutosa 和台湾凤螺 Babylonia spirata三种,基本上在这三种之中又分为“短尾”与“长尾”之分,方斑东风螺与台湾凤螺属于“短尾”它们在形态与习性及生长环境几乎一致,差别只在于花纹与分布区域,而泥东风螺则属干“长尾”顾名思义其尾端相比较长,而生生长环境较喜栖息于泥地。 台湾凤螺与东风螺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良种之一,近年来己在东南沿海为养殖者接受并逐步形成生产规模。南海水产研究所2000~2002年在广东沿海开展了东风螺人工育苗养殖科研试验,本文报导台湾凤螺与东风螺养殖[[生物学]]及人工养殖的发展状况,旨在为今后东风螺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1、生物学特性 11栖息环境 111分布 : [[垂直分布]]于潮下带数米至数十米水深。 112底质 : 台湾凤螺与方斑东风螺栖息底质以沙质为主,泥东风螺栖息于泥沙底质中。 113对水温、[[盐度]]、pH值的适应性东风螺水温适应范围14~33℃,最适水温23-30℃;盐度适应范围14~34,盐度低于12则大量死亡;pH值适应范围80~84。 12移动习性 凤螺的活动具有日伏夜出的习性,白天潜伏在沙泥中并露出水管,夜间四处觅食。活动为匍匐爬行,能借助腹足分泌的粘液滑行活动。室内培养的稚螺常爬出水面附在池壁上。凤螺具有明显的迁移习性。 13食性 131幼体食性人工育苗中,凤螺的幼虫发育到D形幼虫 131幼体食性人工育苗中,凤螺的幼虫发育到D形幼虫后就开始摄食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角毛藻Chaetocerossp。 132稚螺食性稚螺期间以鱼肉(或蟹、虾肉)糜为主食。 133成螺食性主食鱼、虾、蟹、贝等[[动物性饲料]]。在流水状态下,凤螺其[[嗅觉]]可达7~8m;在静水状态下嗅觉只有1m左右。 14生长习性 141幼体生长水温240~270℃,方斑东风螺孵化出的幼体一般经25天培育即变态为稚螺;台湾凤螺孵出的幼体,经22天培育变态为稚螺。方斑东风螺变态时个体壳高平均为1300μm,日平均增长速度为320μm;台湾凤螺变态时壳高平均950μm,日平均增长为245μm。 142稚[[螺生]]长水温251~272℃,方斑东风螺稚螺经20天培育,个体壳高从15mm长至57mm,壳高日平均增长为021mm。台湾凤螺稚螺经20天培育,个体壳高从15mm长至58mm,壳高日平均增长为022mm。 143苗种生长水温220~255℃,方斑东风螺苗种经44天的浅海沉笼养殖,个体平均壳高从85mm长至125mm,壳高月均增长为27mm;水泥池方式养殖,个体平均壳高从85mm长至103mm,壳高月均增长为12mm。 15繁殖习性 151性别、[[性成熟]]年龄东风螺为[[雌雄异体]]。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及附属腺和雄 接器等器官组成。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及附属腺和雌 接器等器官组成。从外表一般较难区分其性别,通过解剖检查其生殖腺颜色,雌性[[生殖腺]]呈黑灰色,而雄性生殖腺呈桔**或浅黄褐色。东风螺行雌雄交配,体内[[受精]],[[受精卵]]在卵囊内自[[雌体]]排至水中继续发育。东风螺性成熟年龄为1龄。 152[[成熟期]]和繁殖期栖息广东沿海的东风螺,其成熟期和繁殖期在4~9月,各地有异。每年区水温逐渐升到25℃时,东风螺便陆续进入成熟期和繁殖期;一般雄性的成熟期较雌性稍长。在繁殖季节,雌雄性可多次交配繁殖,雌螺个体年均[[产卵]]量有几十万粒。 153[[胚胎发育]]东风螺胚胎发育的适应水温、盐度与亲体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据我们观察,在水温225~256℃及微充气条件下,台湾东风螺在受精卵内完成胚胎发育破囊孵出的时间为5~7天;在水温240~275℃,幼虫发育至附着变态为稚螺的平均时间为22天。 2、台湾凤螺与方斑东风螺人工养殖展望 台湾凤螺一般以野生捕捞为主,因台湾本土一般以食用个头在15个 ~40 个/市斤为主,养殖期需一年半至两年左右,所以养殖成本与养殖风险相对提高,而且当地消费者普遍认为野生捕捞的比养殖的口感更好,以至台湾凤螺养殖户相对减少。 本地的方斑东风螺一般以食用个头在50个~ 70个/市斤为主,养殖期只需八个月至一年左右比起台湾凤螺相对来得快,而养殖成本与养殖风险也相对减少,因此本地产的方斑东风螺几乎都是养殖的,而近年南方沿海各地的养殖风气也在逐年增加的趋势。 21研究概况 1990~2002年,国内、福建长乐海蚌场、南海水产研究所、湛江海洋大学等单位对方斑东风螺的繁殖生物学、生态习性、人工育苗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表了有关的论文。 南海水产研究所近几年来结合生产在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养殖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0年8月上、中旬在广东南澳县开展试验,9月5日统计方斑东风螺出苗量为803万只,个体平均壳高为1~2mm。 22方斑东风螺养殖技术介绍 目前主要有池塘养殖、吊笼养殖、港湾围网养殖三种养殖方式。 221池塘养殖多用土池,也有用水泥池。土池养殖放养前应提前进行毒池、晒池。进水应通过闸网过滤,减少鱼、蟹、螺类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东风螺投苗数量为5~6万只/亩,规格以05~15cm的稚螺为宜。放养后保持水质相对稳定,[[潮间带]]土池应尽可能利用海洋每月两次的大潮期进行大换水改善水质;水泥池养殖日换水量约1/3。[[饲料]]每天早、晚投喂杂鱼肉、贝肉或虾肉等,饲料投喂前应去除骨、壳后用绞肉机或手工剁碎。日投饲量为东风螺总重的5~10%,当天实际投饲量应视残饵量而定。养殖水深在60~100cm。可单养或与虾、鱼、其它贝类混养。经养殖8~10个月,方斑东风螺可达上市规格。 ==食疗价值== 药名:台湾凤螺 来源:为蛾螺科动物方斑东风螺的贝壳类。 功效:能[[清热凉血]],润燥。 主治:用于[[鼻衄]]、[[咯血]]和大便[[燥结]]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咸,寒。肝、心、胃三经。 用法用量:食用:获得后,将螺倒入沸水(锅中)略煮后捞出,取适量螺肉晒干用或直接用螺肉加白糖煮食。 别名:凤螺、号子螺(《中国药用动物志》) 药用部位:其干燥贝壳入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东风螺分布于我国东海和南海与台湾地区。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获得后,将螺倒入沸水(锅中)略煮后捞出,取肉晒干用。 拉丁名:深沟风螺Babyloniaspirata 药名:台湾凤螺、方斑东风螺 来源:为蛾螺科动物方斑东风螺的贝壳。 功效: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主治:用于肝火燔灼,胃脘痛,疮癣疥癞,湿疮湿疹,溃疡。 性味归经:咸,寒。肝、心、胃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一25克。 别名:凤螺、号子螺(《中国药用动物志》) 药用部位:其干燥贝壳入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方斑东风螺分布于我国东海和南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于秋季以拖网捕捉,捕后置沸水内略烫,取壳,晒干。生用或煅用。 拉丁名: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Lamarck)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分类:海洋]][[分类:动物]] {{中药材专题模板}}
方斑东风螺的养殖优点
1养殖车间 养殖池为水泥池,要求池壁、池底表面光滑,面积15平方米~50平方米,混凝土池底,厚度为8cm~15cm;养殖池规格以长方形为佳,长宽比为3~4∶1,池深约为08m~12m,池底以3%~5%的坡降斜向排水口,排水口直径15cm~20cm,池外排水口设置水流控制装置,池内排水口设置防逃装置。在养殖车间上方距离地面25m~3m高处架设塑料薄膜和遮阳网,进行防雨、调光与调温。
2养殖池池底设置 在池底直接铺上粒径为246μm~198μm的砂子,厚度不超过5cm。
3供水系统 由砂滤池、蓄水池,提水装置、输水管道组成。砂滤池面积10平方米~20平方米,深12m~15m,底部铺设粒径为10cm~15cm的石子,厚度为20cm~30cm,石子面上铺设孔径为246μm~165μm的网筛,网筛面上铺粒径为246μm以下的砂子,厚度为30cm~50cm。蓄水池容水量为养殖总水体的50%以上。关于提水设备,可每500平方米养殖面积配备1台离心泵,其配备功率按每小时可抽水量达养殖总水体的5%~10%为宜。输水管道通至每个养殖池,输水管出口相对于池底排水口的另一端设置。
4增氧系统 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配备1台功率为55kW以上的无油鼓风机;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配备1台功率为15kW的增氧机。每2平方米~3平方米养殖面积可设置1个散气石。
5供电系统 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配备1台功率为12kW以上的发电机;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配备1台功率为10kW的发电机。
6饲料保存设备 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养殖场,应配备2台~3台容量为300L的冷藏柜;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养殖场,应考虑建造1个吨级冷藏库。冷柜或冷藏库等冷藏配备的大小应以冷藏的饲料能满足供应5天~6天为原则。
7污水处理设施 应配备沉淀池、污水处理池、生化净水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造各池的规格大小以能满足养殖池全负荷生产时正常进行污水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为原则。
三、苗种投放
1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放苗前用浓度为20mg/L的高锰酸钾或浓度为1mg/L的福尔马林对养殖池进行消毒,清洗2遍后按"养殖池池底设置"的规定在池底铺砂,然后进水50cm~80cm。如是新建的养殖池,在进行消毒前必须用海水或淡水浸泡15天以上。
2养殖用水要求 水温23℃~32℃,海水盐度为20‰~28‰,pH范围为80~87,溶解氧含量4mg/L以上,氨态氮小于03mg/L,硫化氢小于001mg/L。放苗时,海水盐度最好在24‰~28‰之间,养殖池池水与育苗场池水的盐度差不超过3‰。
3苗种选择要求个体大小均匀、无畸形;壳顶尖。外壳完整、光滑,花纹清晰,无附着物;厣正常,头足部收缩有力;无脱肉现象。规格为2000粒/kg~4000粒/kg。
4放养密度800粒/平方米~1600粒/平方米。
四、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 以新鲜或冰冻的蟹肉、贝肉或海水小杂鱼及海、淡水中养殖的低值鱼为主。冰冻蟹需解冻,切成小块;冰鲜鱼、鲜活鱼需清除内脏、鱼鳞,漂洗干净后切成小块。早期投喂低值鱼间隔投喂蟹肉,后期投喂低值鱼;每餐投喂同一品种的饵料生物;腐败变质的饵料生物不投喂;残饵多时少投喂,水温低于18℃或高于33℃时少投喂或不投喂。投喂方法:放苗的第2天开始投喂蟹肉或小鱼块,1个月后可投喂整条鱼,每天投喂次数为1次~2次,投喂量为总螺重的3%~5%,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螺的数量、平均体长、体重、日摄食率加以计算,再根据螺的摄食状态确定,以投喂2小时~3小时后略有剩余为好。
2蓄水池、砂滤池管理 养殖期间,一般每隔10天~15天清洗、消毒蓄水池和砂滤池1次,蓄水池和砂滤池的消毒可用浓度为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5分钟~30分钟。
3水质管理 养殖用水应在蓄水池中经沉淀消毒过滤后进入养殖池,养殖前期保持池水处于微流水状态,每天流水量应达到养殖水体的1倍~2倍,进入养殖中后期每天应大换水1次,换水量为30%,高温期应加大流水量,且每天换水1次~2次。
4防爬措施 经常巡池,发现有螺爬离水面要及时用水冲洗。
5清除残饵 每天投喂2小时~3小时后用抄网捞取池中残饵或死螺,抄网网兜由孔径为833μm~350μm的聚乙烯网片加工而成。
6清洗砂子与换砂 每隔7天~10天用功率为03kW以下的水泵冲洗底砂1次,每隔40天~50天换砂 1次。
7筛选分养 每月需筛选1次,将大小螺分开,并按不同规格进行分池养殖。筛选分养规格、密度见表1。
8光照控制 用遮阳网调节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300lx~500lx之间。
五、病害防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定期换水、洗砂、换砂、及时清除残饵等改善环境条件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常见病害有肠胃病和红肿病。肠胃病的症状为食管发炎、红肿,头足部伸缩困难,不能收回螺壳内,肠胃充血、发炎、溃烂,螺死之后软体部与壳分离。红肿病的症状为头足部红肿、伸缩困难,常仰卧于水底,把头足部伸出壳外。这两种病目前均无好的治疗方法,其预防措施是:注意养殖池的清洁卫生,海水经处理后使用;投喂新鲜饵料生物;高温期注意防晒;不要搅动池底;保持高水位,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等。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的规定。
六、 收获
当方斑东风螺生长达到规格120粒/kg以上时,即可收获上市。
花螺要怎么养
养殖方斑东风螺与其它贝(螺)类相比,它具有如下几方面优点:
一是螺苗来源保证,螺苗质量可靠。
二是螺苗适应栖息环境能力强,粗生易长。方斑东风螺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4℃~33℃,海水比重为1016~1023,酸碱度为73~85(每年4月~10月为海南省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季节)。饲养期间螺苗少发病,养殖成功几率大,养殖成活率为80%~90%,最高可达95%。
三是螺苗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放养规格为08厘米~1厘米的螺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700粒~1000粒,经6个月~7个月的饲养,成螺可达到每千克100粒~140粒的商品规格,一般产量为每平方米5千克~7千克,高则可达每平方米8千克~85千克。
四是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投入产出比例大。生产每千克成螺的成本分别为:自家育苗养成约需36元~40元;购买螺苗养成约需60元~70元(规格为08厘米~1厘米的螺苗每粒为02元),饲料系数为4~6,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千克120元~140元不等,每平方米可获利润约80元~90元,投入产出比为1∶15~2。
五是生产设备简易,投资少,风险小,日常饲养管理技术难度不大,操作简单。
早在2005年下半年,海南省沿海市县就掀起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的热潮。针对近年来海南省养虾生产因遭受病害困扰和虾价下跌等因素影响而滑陷低谷的现状,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于去年大力推广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现在,海南省总放养方斑东风螺水体已迅速扩大至6万立方米,总产量302吨,总产值近4000万元
东风螺的介绍
(1)建立网箱:花螺的活动性强,外壳坚硬,在养殖过程中要在池塘铺设围网,农民和且要定期检查网箱是否破洞,以免花螺逃跑,然后在池塘中投放100-200只花螺。
(2)进行换水:养殖花螺时,一定要保证水质清洁,避免其感染细菌,若是在大海边,可以利用涨潮期进行换水,水泥池养殖时,要每天往池中注入三分之一的清水,使花螺正常生长。
(3)投放饲料:饲养花螺的过程中,要每天早晚各为其投食 将剔骨后的鱼肉、虾肉等搓成球状,然后投放到水池中,注意不要给花螺提供外壳坚硬的食物。
(4)注意事项:花螺在繁殖过程中会滋生大量的细菌,此时需要做好防病工作,用消毒液或者食盐水进行消毒,以免花螺染病死亡,并且捕捉花螺时,要捕大留小。
资料拓展
花螺俗称“花螺”、“东风螺”、“海猪螺”和“南风螺”。东风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纲蛾螺科东风螺属,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日本也有分布;我国的主要种类有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泥东风babylonia lutosa和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三种。东风螺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良种之一,近年来己在东南沿海为养殖者接受并逐步形成生产规模。其肉质鲜美、酥脆爽口,是国内外市场近年十分畅销的优质海产贝类。
生长习性:幼体生长 水温240~270 ℃,方斑东风螺孵化出的幼体一般经25天培育即变态为稚螺;台湾东风螺孵出的幼体,经22天培育变态为稚螺。方斑东风螺变态时个体壳高平均为1300 μm,日平均增长速度为320 μm;台湾东风螺变态时壳高平均950 μm,日平均增长为245 μm。
繁殖习性:东风螺为雌雄异体。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及附属腺和雄性交接器等器官组成。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及附属腺和雌性交接器等器官组成。从外表一般较难区分其性别,通过解剖检查其生殖腺颜色,雌性生殖腺呈黑灰色,而雄性生殖腺呈桔**或浅黄褐色。东风螺行雌雄交配,体内受精,受精卵在卵囊内自雌体排至水中继续发育。东风螺性成熟年龄为1龄。成熟期和繁殖期 栖息广东沿海的东风螺,其成熟期和繁殖期在4~9月,各地有异。每年海区水温逐渐升到25 ℃时,东风螺便陆续进入成熟期和繁殖期;一般雄性的成熟期较雌性稍长。在繁殖季节,雌雄性可多次交配繁殖,雌螺个体年均产卵量有几十万粒。
胚胎发育:东风螺胚胎发育的适应水温、盐度与亲体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据我们观察,在水温225~256 ℃及微充气条件下,台湾东风螺在受精卵内完成胚胎发育破囊孵出的时间为5~7天;在水温240~275 ℃,幼虫发育至附着变态为稚螺的平均时间为22天。
东风螺怎么做好吃 东风螺的简介
东风螺在广东俗称“花螺”、“海猪螺”和 “南风螺”。其肉质鲜美、酥脆爽口,是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的优质海产贝类。我国的主要种类有方斑东风螺、泥东风螺和台湾东风螺三种。1东风螺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良种之一,己在东南沿海为养殖者接受并逐步形成生产规模。南海水产研究所2000~2002年在广东沿海开展了东风螺人工育苗养殖科研试验。
养殖黄螺
1、东风螺这样做好吃:
(1)东风螺洗净、沥干备用;姜切片,沙姜拍扁,红绿尖椒切小段备用。
(2)花生油入锅,加姜片和沙姜爆香。
(3)东风螺入锅爆炒约一分半钟。(这个步骤必须要不断翻炒。)
(4)下料酒用大火翻炒约一分半钟后,加入1碗清水,加生抽、糖、盐,炒匀后盖上锅盖焖煮,至水份蒸发一半,加红绿尖椒段,继续翻炒大约一分半钟。
(5)加入蚝油,翻炒至收汁即可。
2、东风螺在广东俗称“花螺”、“海猪螺”和 “南风螺”,其肉质鲜美、酥脆爽口,是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的优质海产贝类。我国的主要种类有方斑东风螺、泥东风螺和台湾东风螺三种,东风螺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良种之一,己在东南沿海为养殖者接受并逐步形成生产规模,南海水产研究所2000-2002年在广东沿海开展了东风螺人工育苗养殖科研试验。
黄螺是波部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 habei)的俗称,其又叫凤螺、风螺等,是一种腐肉食性的浅海底栖腹足类动物,其肉味鲜美独特,是名贵海产食品。迄今为止,市场上的波部东风螺仍主要靠自然海区捕捞。由于近十几年来国内市场需求量剧增,极大地刺激了捕捞强度的提高,导致自然海区资源量逐趋衰竭,市价猛涨,市场供不应求。波部东风螺在日本和台湾市场也颇受欢迎。因此,开发波部东风螺人工增养殖技术,并尽快促其产业化,前景广阔。而要发展该种的人工增养殖,首先要解决的是苗种问题。
东风螺学名方斑东风螺,别名小风螺、海猪螺、花螺。属腹足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以鱼、虾、贝肉为食,适宜于沙质或沙泥质、石头缝等处生长。平时潜伏于沙泥层中,摄食时爬出沙面。由于其食量较大、生长快、适应广、抗病能力极强,成活率高,很适合海南省的沿海地区养殖。现将工厂化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成技术
养殖基地应选择无污染源的海域,海水比重终年不低于1016,并经常保持在1020以上,水质清澈,潮流通畅,提水方便,避风防潮条件好。
1养殖设施 养成池的规格为6米×3米×1米,池墙上部两端分别设进水管道和充气管道;同时在池墙上部两端之间拉两条聚乙烯绳,作为固定充气管之用,池底布有9~12条充气管,每条长15~20米,池底向排水口倾斜。池底结构:在离池底20厘米处先用约6厘米大小的木条拼铺一层木板,再用80~100目筛绢铺在木板上,然后用经高锰酸钾消毒的细海沙铺厚6~8厘米。养殖池的遮阳设置:在离地面3米上空搭铁架,并在顶部铺盖遮阳网。养殖场地的四周用遮阳网全围,高与顶缝合拢。
2苗种放养
(1)清池洗污:用高压水枪冲洗养殖池,再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然后用海水清洗两遍。抽天然海水经细沙层过滤后,养殖池进水50~80厘米,要求海水比重1018~1022,水温25~30℃,pH值81~85。
(2)种苗投放:选择从本基地自育的苗种,要求苗种壳体光滑、花纹清晰,无杂物附着,软体部丰满且无脱壳,大小规格整齐,壳长06~1厘米。
(3)放养密度:本基地生产采用室内外水泥池高密度微流水养殖模式,每池放养11万~16万粒苗种,平均每平方米700~1000粒。
3养成管理
(1)苗种放入养成水泥池中,刚开始几天苗种不太适应环境的变化,有爬壁离水现象,当气温高时一旦时间稍长东风螺苗种会干露死亡。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要经常巡池,及时将爬壁离水的螺放回池水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投苗的第二天开始投喂小鱼块,鱼块的大小应根据螺的个体大小来掌握,投喂的鱼类主要有灯光鱼、罗非鱼及小杂鱼,投饵量为体重的7%~10%,投饵量需视天气变化、水温高低、水质好坏等因素灵活掌握,一般以投饵4小时后略有剩余为好。日投喂次数为1~2次,如2次分早晚投,即每天分上午8∶00和下午17∶00点投喂新鲜的鱼肉。
(2)进行微流水工厂化养殖,每天流水量应达到养殖水体的3~5倍。在高温期应加大流水量,缩短换水时间。为保持水质清洁,不但每天清晨清理残饵,而且每隔3~4天全换水一次及冲洗底沙一次,并每隔40~50天换沙一次,同时投放微生物制剂和连续充气,保证池水溶解氧大于3毫克/升,pH值75~85。
4病害防治 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定期换水洗沙换沙,及时清理残饵:每隔两周投一次抗菌素,轮流使用氟哌酸055毫克/升、病毒灵055毫克/升、百炎净03毫克/升等。
5收获 经过约5个月的养殖,方斑东风螺种苗从壳长06~1厘米的规格,养成到规格120~200只/千克时即可上市。根据市场的需求,捕获时可采用捕大留小的方法,让尚未达到上市规格的东风螺继续养殖。目前市场价格较好,收购价大约每500克68元。
二、产量及经济效益
每池放养种苗15万粒,收获110千克,粒数大约14400粒,成活率为960%,产值14960元。扣除养殖成本70元/千克,纯利7260元,每平方米纯利润403元。
三、小结及讨论
1东风螺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广、粗生易养等特点,可采用室内外水泥池高密度流水养殖、围海养殖、高位池养殖、普通沙底虾塘养殖。再者,我省气候适宜,一年可养两造,推广东风螺养殖颇有前景。
2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多、风险大,尤其是2005年上半年,由于病害频发,排塘率高达70%~80%,为使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今年我省已有相当部分的对虾养殖户、对虾育苗基地已转入东风螺育苗与养殖。目前大面积育苗生产与养成技术已基本成熟,发展东风螺养殖可作为我省沿海地区渔农民发家致富和渔民转产转业的带动项目。
3东风螺喜栖沙层,沙层不仅能给东风螺提供隐蔽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关于沙层的厚度,我们认为应能覆盖螺高为好。沙层太厚不利清洗,会增加洗沙负担与成本,太浅不利于生长,在养殖生产操作中沙层厚度应随着螺的生长需要不断增加。
4试验表明,东风螺对饵料有选择性,尤其是对蟹肉、罗非鱼、虾肉、灯光鱼、小杂鱼较喜爱。从喜食性、饵料来源和成本来考虑,目前在未能解决人工配合饲料的前提下,投喂罗非鱼肉与小杂鱼肉较适合我省的发展方向。
5存在问题,其一目前东风螺苗种虽然可以大面积生产,但苗种售价过高是限制其扩大养殖的瓶颈。其二养殖东风螺的饲料主要是以小杂鱼为主,但由于本地小杂鱼货源有限,进入海南的小杂鱼价格较贵,质量又难保证,制约着我省东风螺养殖业的发展。要进一步推广养殖,必须加强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如能降低种苗成本,解决饲料等问题,东风螺养殖将成为我省沿海各地养殖的又一新亮点。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