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丁市镇地处重庆市酉阳县酉西片区核心区,是省道304的中间节点、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转地。辖区幅员面积16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丁市、厂坝、郑家、三溪口、大龙、石门、金山、中坝、沙溪、汇家)、81个村民小组、6800多户、2.9万多人。有耕地面积21200多亩,森林面积9万多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植物生长。丁市镇距县城38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酉西片区唯一一所县级完中酉三中、酉西片区规模最大、条件最好、年营业额最高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坐落丁市,是酉西片区的教育中心镇和卫生高地。
拥有重庆市无公害山羊产地称号,年出栏无公害山羊2000只以上;青花椒、青蒿、烤烟等特色效益农业形成“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等多种现代农业经营格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逐步成熟。2012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
丁市镇按照县委县政府“一化促四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奋力作为,以建设酉西片区的县城次中心、打造“酉丁龚”旅游产业带重要节点和游客承接地为目标,启动实施了丁市商贸中心、文家湾新城区、东街风貌改造、老镇街区改造等“3+1”重点工程,精心包装打造了雄狮河漂流、“川盐古道”、万山红叶三大特色旅游项目。随着集镇面貌的提档升级和旅游名气的逐步扩大,丁市镇正在成为酉阳桃花源国家5A级景区与龚滩古镇国家4A级景区之间的有力补充和酉阳西部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丁市镇位于酉阳西部,东径108度32分,北纬28度46分,驻地丁家湾,距县城38公里,海拔566米,东与铜鼓乡相邻,西与天馆乡接壤,南与乌江画廊毗邻,北与宜居乡连接。相传元朝时期曾有丁姓人家在此居住,因此地位于两山之间,地形狭长,于是取名为丁家湾。
明代酉阳为宣慰司,隶四川布政使司,其属有九溪十八洞,丁市隶属“治西洞”。光绪年间县境划为四路十八乡,丁市划归为“西路四乡”之中的西一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废团练制为联保制,酉阳县政府将全县划为四个区,丁市属一区联保办事处。民国三十年(1941)元月,因辖境过宽,乡多难于治理,丁市乡分解为丁市、天馆两个乡,署治龚滩镇。1942年置丁市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二月,县奉省令重新登记户籍,整顿保甲,丁市隶属第四指导区,署设龚滩镇,直至1949年11月11日止。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7年,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0.8万,辖丁市、金桥、汇家、厂坝、桥岩、下坝、上坝、木兰、金山、岩银、协场11个行政村。2001年撤区并乡在此建镇。在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将原中坝乡、后兴乡的小湾村、铺子乡的后河村、大龙村、茶溪村、小岗乡的大华村、溪口村、马鞍村、杨家村、郑家村、董河乡的银房村划入丁市镇。 丁市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山、水、林、泉、溶洞于一体,主要有川盐古道、雄狮河漂流和万山红叶三大景区。
川盐古道
实施川盐古道保护开发工程。成功推出体验性旅游项目雄狮河漂流,以“川盐古道丝绸路、激情漂流雄狮河”对外宣传;积极立项争资建设旅游公路、打造酉阳县农特产品旅游商品一条街;推动2家农家乐提档升级。完成景点设计方案,启动保护开发工程,计划新建4立柱牌坊1座、凉亭5个,修复损毁石刻2块,整治石板步道500米;依托核心景区,全力打造盐商文化旅游体验项目。
雄狮河漂流
提升雄狮河漂流景区。加快1.7公里旅游专道建设,完善雄狮河漂流配套设施,建设始发地“风雨廊桥”,提升沿线农家乐品质,加强田园风光保护,全力打造酉阳县体验性乡村旅游项目,申创国家3A级景区。
万山红叶
丁市万山红叶风景区。向上立项争资改扩建丁市中坝旅游公路,完善配套设施,划定封山育林区,加强林区管护和巡查执法,全力把万山红叶风景区建成酉丁龚(酉阳县城-丁市-龚滩)旅游产业带生态(民俗)旅游体验区。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全镇有工业企业14家,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工业增加值2200万元,工业品成交量2660万元。丁市镇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成功申报重庆市小企业创业基地,成为继小坝创业园后全县第二个创业小区。基地企业保有量预计50家以上,产值8000万元,创税500万元,成为酉西片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物流商贸兴旺发达
全镇微型企业增至70个、个体工商户650户,带动就业2000余人。其中分布在丁市集镇(丁市村8组、9组、12组)的个体工商户530多家;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亿元,物流集散1.1亿吨;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亿元,贷款总额0.22亿元,分别增长42.9%、29.4%。
经济中心地位凸显
丁市镇作为酉西片区经济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经济辐射宜居、天馆、万木、后坪等多个酉西片区乡镇,带动能力最强,宜居、万木、后坪、天馆、两罾等周边乡镇的居民,甚至湖南、江西、贵州等地商人呼朋结伴到丁市安家置业;片区派出所、工商所、国税所、县级法庭、交巡警平台等机构均设在丁市,是酉西片区办事机构最多、功能最全的乡镇。 无公害山羊品牌
丁市是酉阳县畜牧养殖大镇,生猪、肉牛、山羊年出栏常年稳定在20090头、7350头、25130只,肉产量3930多吨,产值常年保持在6500多万元。丁市无公害黑山羊品种更远近闻名,发展前景广,市场需求大,是酉西片区的畜牧交易中心和重庆市无公害山羊养殖基地。
建设三大农村产业示范基地
沿酉龚路和沙溪至汇家公路10公里的现代种植示范长廊:打造以水果玉米、金丝瓜、砍瓜、倭瓜、核桃、大蒜、黄花、枇杷为主的特色产业品牌。在各主干道沿线种植油菜5000亩,打造农业观光带;开展春防工作28次、农资市场打假15人次,定人包片指导春耕生产20批次。
沿丁万路(丁市村—大龙村)建成重庆市无公害山羊林下养殖示范小区:有养殖户23户,山羊1000余只,年产值300万元。
丁市、郑家、三溪口就地转移劳动力示范基地:发展棉鞋加工、打火机零件组装等各类加工小企业10余家。
另外,全镇发展青花椒基地4000余亩;发展青蒿5000亩、烤烟2300亩,年产值达2500多万元。 丁市集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拓展至10平方公里。自2010年开始,相继完成三大集镇建设工程和3个市政设施建设,成为丁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通过自筹、引资、争资等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完成1.5公里集镇新街建筑物立面风貌改造2万平方米、房屋坡顶1.5万平方米;政府新办公楼主体竣工,文家湾移民新区建房户达40余户;丁市商贸中心主体竣工;老镇征地拆迁近1万平方米。
(1)三大集镇建设工程
文家湾移民新区,平地崛起的一座新城,建设成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市级示范点。建成区面积90亩,是政府新办公楼所在地,该小区因统一的民俗风貌而闻名,民居500间,入住居民近400多户1500余人。
丁市商贸中心,把丁市商贸中心打造成为酉西片区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集镇商贸,规划建设用地14300多平方米,建设住宅216套、商铺80多间;一期工程1、2号楼主体竣工,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建成1个汽车客运站,占地5000平方米,内设客运车位30个,已经验收达标。
新街风貌改造,酉阳乡镇当中我最美:实施街道美化、绿化、亮化及风貌房改造,让新街面貌一新,宛如处子,成为酉阳西部经济片区核心区、黄金旅游路线上一道引人注目流连的亮丽风景。
(2)三大市政建设工程
集镇供水设施得到全面改造,使集镇供水不足、停水频繁的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建成一个垃圾填埋场和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实现了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建成3个市民文娱活动广场和1条全民健身登山步道,使市民文体活动更加多姿多彩。 丁市是酉西片区的教育卫生高地。
(1)教育
辖区内有1所县级完全中学(酉阳县第三中学)、1所中心校、1所完全小学、3所基点校、8所村小、1所初级中学(龙门初级中学)和1所民办幼儿园,有学生8200多人,教师370多人。
酉西片区的唯一一所县级完全中学酉阳第三中学坐落丁市,是酉西片区的第一大中学。教学楼、师生宿舍、体育场、食堂等功能区规划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重庆市“绿色校园”。有教师220多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高级教师15人,教学班57个,在校学生近4400人;招生覆盖万木、宜居、后坪、天馆等酉西片区乡镇19万多人。在中央的直接支持下,该校还将新建学生宿舍楼6400平方米,逐步建成酉阳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高地。
(2)医疗
辖区内有丁市中心卫生院,各村有专门的卫生室。
丁市中心卫生院是酉西片区医疗条件一流的乡镇卫生院,担负着全镇及周边地区20余万人的医疗、防治、保健工作,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和城乡医疗救助定点卫生院,也是酉阳唯一的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属国家一级卫生院。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该卫生院将新增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床位20张,增设科室,添置新型医疗仪器设备,聘请2—3名主治医师,打造全县一流乡镇中心卫生院。 我镇社会保障工作成绩显著,2009年全县社保综合考核三等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先进集体,2011年医疗保险三等奖、城乡就业工作一等奖,2012年城乡就业工作三等奖。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低保户、孤儿五保、优抚对象、重度残疾等贫困弱势人群全部纳入城乡医疗保险。每年组织工作人员到村民家中进行指纹采集,方便困难群众,全所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对群众的疑问耐心解释,积极宣传养老、医疗和就业政策。
重庆黔江天赋豪猪养殖场距离酉阳城北有多远
泔溪镇位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城东北部,东经108’57",北纬28’58",东泔溪镇与酉酬镇相邻,西与腴地乡、毛坝乡接壤,南与麻旺镇相通,北与车田乡相交,距县城54公里。
泔溪镇境内地形多样,既有高山,也有平坝,还有深丘。平均泔溪镇
海拔700米,镇0所在地海拔350米。全镇面积15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17039亩,其中:田8668亩,土8371亩。全镇共辖6个行政村,56个组,5185户,21008人。
-社会经济
全镇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为主,种植业以种植粮食、烤烟和中药材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生猪、山羊、牛为主;林业主要以天然林和经济林为主,其中经济林主要有干果、杨树、蚕桑、黄栀子和香桂,是全县重点蚕桑基地镇之一。2007年,该镇GDP达到3500万元,工业总产值200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2.7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3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0元。现有集镇面积1平方公里,集镇人口3000人,集镇内共有机关户数8户,工商企业120户,二、三产业从业人员2000人。计划到2020年,集镇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0000人,全镇GDP达到2.5亿元,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00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
-旅游景观
辖区内有远近闻名的天龙山和猪八洞等名胜古迹;位于高堰和太吉村的高堰渠建筑景观,修建于70年代,现在正发挥向太吉和泔溪两村供水的主要作用;位于红光村的人文景观民主水库,修建于70年代,现正发挥着防洪抗旱的作用。全镇各村都保留着完整的土家吊脚楼和纯朴的民风,有动听的山歌和优美的土家摆手舞。泔溪镇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东部,距县城42千米。面积151平方千米。辖泔溪、太平、石洞、泉孔、大板、泡木6个行政村。镇0驻泔溪场。
[代码]500242110:~200泔溪村~201太平村~202石洞村~203泉孔村~204大板村~205泡木村
-沿革
1950年置泔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泔溪、官地、天京、石洞、狮栗、太吉、高堰、成美、龙洞9个行政村。?年撤乡设镇。
2001年区划调整后,泔溪镇管辖原泔溪乡、泉孔乡和泡木乡的桃坪、泡木、大竹、八洞等4个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51平方千米,总人口257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64人,辖18个村委会,镇0驻地泔溪场。
附:泉孔乡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58千米。[沿革]1950年置泉孔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0.6万,辖夹洲、大板、长岗、建设、红光5个行政村。
附:泡木乡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61千米。[沿革]1952年析腴地乡置泡木乡,1955年并入车田乡,1961年从车田乡析置泡木公社,1983年复置泡木乡。1997年,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泡木、桃坪、三塘、大竹、八洞5个行政村。2001年撤销,将桃坪、泡木、大竹、八洞等4个村划归泔溪镇管辖,将三塘村划归毛坝乡管辖。
驾车路线:全程约96.5公里
起点:重庆黔江
1.惠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1.6公里,右后方转弯进入S209
2) 沿S209行驶4.1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城东路
3) 沿城东路行驶2.3公里,过左侧的城东村约100米后,左转进入正阳大道
4) 沿正阳大道行驶280米,左转进入正阳大道
5) 沿正阳大道行驶300米,直行进入正阳一号隧道
6) 沿正阳一号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厦成线
7) 沿厦成线行驶80米,直行进入正阳二号隧道
8) 沿正阳二号隧道行驶190米,直行进入厦成线
9) 沿厦成线行驶20米,直行进入正阳三号隧道
10) 沿正阳三号隧道行驶770米,直行进入厦成线
11) 沿厦成线行驶160米,直行进入正舟路
12) 沿正舟路行驶7.2公里,左前方转弯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包茂高速
3.沿包茂高速行驶68.5公里,在桃花源/酉阳城区/酉阳北/G319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桃花源互通立交桥
4.沿桃花源互通立交桥行驶960米,朝城区/桃花源/G319方向,右转进入厦成线
5.重庆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厦成线行驶720米,朝桃花源风景区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龙泉大道
2) 沿龙泉大道行驶4.1公里,朝桃花源大道北路方向,右转进入桃花源大道北路
3) 沿桃花源大道北路行驶2.4公里,直行进入桃花源大道中段
4) 沿桃花源大道中段行驶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城北小面馆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