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9月13日下午,中秋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英德市第三小学劳教实践基地,不少学生正在小菜一碟,清除杂草,准备秋季种菜。
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显示,从今年9月1日开学开始,劳动将独立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项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 在英德,许多学校已经先行探路。 比如英德中学附属的实验学校开设“以劳树德”系列劳教课,英德市第一小学开设创造性劳教课,英德市第三小学开展果蔬种植劳教……过去,劳教是插秧、除草植树、值日卫生等,如今英德
实际技巧
劳动教养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
拔草、松土、打扫卫生……英德市第三小学的劳教实践基地,经过暑假生长出来的杂草已经全部清除。 虽然那些忙着上课的学生额头都汗流浃背,但是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依然很高兴。 “现在,松好土很快就能种下蔬菜种子了。 ”郑从鑫说。
英德市第三小学党支部朱文杰介绍,去年10月,学校利用空地开设劳教基地,供学生接受劳教、体验劳动生活。 从开垦土地、播种、浇水到收获果实,所有小菜都由一个班负责。
学生和家长一起体验收获的喜悦。
今年3月,部分蔬菜成熟后,学校还举办了分享劳教成果的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和学生一起采摘蔬菜,加工制成美味包子,让学生吃自己劳动所得的美味。 “现在生活条件普遍改善,学生实际上很少参加农活。 这样的劳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乐趣。 ”朱文杰说。
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中小学劳动课程共设置10个任务群,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 各任务组针对不同年级,分阶段设置课程难度,分阶段晋升项目难度逐渐增加,分阶段提高技能,搞好中小学衔接。
英德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将劳动课和美术课融合在了一起。
在内容方面,课标坚持选修劳动课程因地制宜,要求宜工为工,宜农为农。 注重产业特色,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英德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通过开展在校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志愿者劳动、在线教育时家务劳动打卡、周末劳动作业等形式,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伟大
“学校把劳动教养和德育智育实践相结合,在‘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农场劳动、社会公益’四个层面开发特色课程。 ”
英德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建强告诉记者,学校将劳教与少先队活动和团日活动相结合,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社区组织小广告,到街头做志愿者、宣传员,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植物栽培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积极建设幼教环保实践基地,开设学校“小农场”,按节气种植农作物和蔬菜。 坚持工作周开展,引导学生积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孝德品行。 “学生不仅仅是呆在教室里学习,而是让他们实践,让他们流汗,让他们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反而有利于学习。 ”陈建强说。
对于学校开展劳动课,许多家长鼓掌称赞。 小周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 以前孩子很少在家做家务,但学校开设劳动课后,孩子经常自己帮着打扫房子,学会做一两个菜,她说很高兴。 “中秋的时候,他做了西红柿炒鸡蛋,获得了很多成就感。 ”
创新
劳动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魔方机器人需要沿着特定的路线,分别安装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立方体并运输到终点。 “无人机跨越障碍飞行”……在英德市第一小学,八年级学生林华铮正和同学正在研究修改机器人编程。 新的技术体验和应用一样都是劳动课的课程之一,该校将科技因素融入劳动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操作无人机跨越障碍。 陈咏怀摄
英德市第一小学校长李雪介绍,2018年以来,在英德市科技局、市科协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了校园科技馆兼创客工作室,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青少年学生提供机器人、编程无人机、人工智能、创客等重视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成立了科技小组,每学期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
学生正在打扫小菜园里的杂草。 陈咏怀摄
“现在劳动课正式纳入必修课,我们也结合学校的科技特色,重点构建创造性劳动。 ”李雪说,低年级的学生以创造性、绘画为主,比如塑料积木拼盘、美术自由绘画等,到了三四年级开始玩电脑后,开始接触3D设计软件; 上年级学生感兴趣的人可以参加学校的社团课程,进一步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对很多学生来说,科技劳动课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拓宽了科学视野,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李雪告诉记者,对于有浓厚兴趣和一定才能的学生,学校建议加大训练力度,参加全国各地的科技大赛,拓宽视野。 “很多比赛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环境进行编程,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全方位提高的机会。 ”
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机器人的设计问题。 陈咏怀摄
八年级学生卢冠维说,参加学校科技部的课程没有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反而学会了如何分配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设计机器人时,为了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考虑不同的方法,但现在基本上养成了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对学习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建议
使各领域成为劳动教养资源
“劳动课有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不会流于形式成为‘家长的作业’”、“如何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社会各界普遍允许开设劳动课,但担心劳动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本领
陈建强认为,学生在劳动中锻炼体力,对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从劳动中得到放松,动静分离,劳逸结合。 通过劳动获得蔬菜和果实,其收获感和满足感可以使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
开设劳教课虽然利好不少,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劳教人员、场所不够,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劳教社会氛围不够等问题。
陈建强表示,劳教与考试关系不大,在升学压力下,一些学校在把劳教边缘化的同时,大多数父母把学生的知识性学习作为唯一目标,往往不重视或忽视劳动观念和孩子完整人格培养的软实力,很多父母基本上他一方面成立专门的劳教师资队伍,为中小学引进高素质的劳教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将劳教融入师资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增强每个教师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增强实施劳教的自觉性,对承担劳教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另一方面,鼓励购买劳教险,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方案,完善应急处置和事故处理机制,全面保障学生安全。
组织学校师生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活动。
同时,陈建强希望党委、政府加强劳教统筹协调,建立劳教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相关力量,实行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劳教大课堂作用,让各领域成为劳教资源。 要全力打造“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多行业劳动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 构建城乡中小学交流平台,通过城乡配对、构建联盟等方式,促进城乡学校劳教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互相携带、互相学习,实现劳教基地共享、课程共享。 注重引导学生到城乡社区、福利院、公共场所参与多种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让他们在多种劳动实践中服务社会,体验精神幸福。
李雪则表示,学校要与大家学校联动,让家长有条件地陪孩子参加劳动,在加深家庭感情的同时,提高孩子对劳动重要性的认识。 她说,一些父母担心孩子学业压力大,为了保证劳动工作质量,必须由父母代劳,容易把劳动工作搞错。 对此,她认为,劳教需要家校配合,但劳动任务必须由孩子亲手操作完成,也要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更要重视过程、诚信劳动,这是作业成果无法比拟的。
(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朱欢健
【作者】陈咏怀
【来源】南方新闻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