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业信息首页 频道列表

田间地头指导农业技术,农业科技推广的六大抓手

2023-04-01 19:151870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蔬菜水果种植不施化肥农药,形成鸡、鸭、鹅、鱼塘和农作物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有机生态内循环系统; 种稻不再需要管理人工田,一只“机鸭”坐在百里之外监控室的工作人员“知天、知地、知稻”……艾米会创始人唐飞认为,传统种稻是升级的关键时期。

过去,谈起农业生产,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面朝土,背对着土”的田间耕作场景,以及各家农户世代相传的“看天养地”经历。 如今,走进广州从化的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使人们耳目一新。

人才进村后科技发力,年轻人在村后扎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全新方式深入、广泛影响农业、农民、农村,迸发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农业新气象

辣椒是国际合作的桥梁

走进西和村,一路上姹紫嫣红,繁花似锦,自然风光旖旎。 玫瑰园、樱园、多肉植物基地沿街逐渐分布,构成了该村的产业文脉。

韩国人喜欢吃辣,对辣椒也有很深的研究。 令人意外的是,由韩国人创办的大型国际辣椒研发公司躲在西和村子已经十多年了,每年,这里的新技术研发成果都从广州源源不断地发往世界各地。

韩国人李度铎是这里的首席科学家兼创始人。 多年来,他扎根西和村,带领20多人的队伍在这里研究世界上各种品种的辣椒栽培技术。 “辣椒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但同时不同品种的辣椒生长期不同,对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从化地处北回归线,亚热带气候为研究各类辣椒品种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 李度铎说,从化辣椒实验室用高科技开发的精品辣椒种子,不仅向中韩两国贸易市场,还向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市场投入了供应。

李度铎在北京设有营销总部,从广州到北京是“在合适的地方种辣椒,在合适的地方卖辣椒”。 “我们育种研发能力强,一年半就能培育出新品种,更新速度快。 ”在他看来,研发能力是他们独霸世界辣椒市场的最重要法门。

随着人才的流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在乡村,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 “我们用耕地的概念来种植蔬菜。 我们生产五无即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无转基因、无激素的有机蔬菜。 土地越增加越肥。 ”西塘村农耕田缘联合品牌创始人王海宝自信地表示,依托五年的探索,农耕田缘已成为目前市场上种菜不用农药的企业之一。

4年前,王海宝和他的团队决定先在10亩农田里测试种植“五无”蔬菜的可行性。 “栽培前,采用水杀菌的方法,用附近的河水在田地里浸泡7天,杀死土地上的虫卵,然后在田地里设置防虫大棚,将害虫和蔬菜的种苗分离开来。 这次,我们的测试成功了。 效果很理想。 ”王海宝目前经营的“农耕田缘”拥有菜园景观绿化200多亩,建设蔬菜大棚30个,占地20多亩,建立鸡、鸭、鹅、鱼塘生态养殖,与农作物共生共存,相互促进,建立有机的生态内循环系统

王海宝介绍,自控肥促进蔬菜生长,不仅保证了蔬菜的口感,而且很少被虫子吃掉。

与虫卵“竞争”的新技术正在深入到乡下田地的地头。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放心食用健康的农产品,巨大的消费升级市场催生了一大批与“农耕田缘”具有相同绿色无公害生产标准的创新农业企业。

田间新变革

大数据连接田地和“舌尖”

南方7月割稻育秧时,团星村从化艾米农场雇农快速收获金黄稻谷后放入冷藏室。 大约两个月,这些新收获的胚芽米就会送到4000名会员的餐桌上。

乘坐“互联网”、大数据、甚至人工智能的发展快车,2014年从化的艾米赋予了人们餐桌上的主菜米一种全新的“科技味道”。 “怎么只是传统农业,我觉得没有挑战性。 ”联合创始人陈丹丹从房地产公司跳槽投身农业生产。

艾米农场通过软件系统管理水稻种植。 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摄

与一般的田地不同,艾米农场的秧苗之间藏着传感器,数据会在几秒钟内迅速传输到位于天河的运营总部。 “数据监控平台相当于艾米的‘中枢神经’和‘大脑’; 通过对气温、湿度、水质、土壤等各项指标全部监测并上传数据库,系统已能掌握水稻生长全周期。 ”项目总监桑强告诉记者。

得益于水稻生长全周期的数据化分析,艾美栽培的大米无需喷洒化肥和农药,大米质量具有统一标准、生态栽培全流程。 “更重要的是,大数据构建的生态人工智能农业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种植的生产方式。 ”唐飞说。

目前,艾米在广东省设有包括从化在内的6个试验基地,各基地的水田数据可以收集禾本科植物的生长数据。 通过对水稻周期进行数据化分析,绘制了水稻最佳生产规律图,总结了生态水稻生长评价标准—— 《艾米秘籍》。 这就是唐飞所说的栽培“有据可依”,即以数据为指导,引导农民实现规范化、流程化生产。

在数据平台、社交媒体的热潮推动下,订单农业迅速在乡村兴起。 通过技术的连接,消费者与农地实现了更具体、更直接的互动。

蔬菜应从30以上农田采摘,先进入冷库,20分钟内冷却至9。 经过冷处理,袋装有机蔬菜售价16元一斤,大大提高了附加值。 “我们采取的方法其实来源于欧美的CSA (社区支援农业)模式。 消费者家庭需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增加了有机标准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更健康。 ”

从最初依靠消费者众筹起步,到目前已经积累了4000名家庭会员。 李卫鹏与其他两个合作伙伴合作创办神农田园,目前拥有123亩土地。 有6名管理人员和20多名农业工作者,年产量达15万斤,为珠三角地区400个会员家庭提供80多种农产品,每年可实现利润300万元。

“以后不再是老师生产找渠道,而是预约生产,按需求计划品种、数量和流程。 ”李卫鹏认为,从化水质、土壤等指标优于周边地区,流程再造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率,加速了这些原生产品进入珠三角乃至全国。

“我们生产10多种生态大米。 通过定制会员的反馈,可以收集不同人群的口味,在明年的配送中会更准确。 ”陈丹丹认为,从田头到舌头,新技术的出现将引起农村的产销变革。

乡村的新变化

新型职业农民逐渐出现在乡村

三将军村的村民张雪佳今年61岁,4年前进入艾米农场。 “以前在这里的田地基本上是荒芜的。 因为水稻的价值太低,卖不出去,不想耕作。 ”他告诉记者,以前靠做小生意为生,2008年开始回乡种地,每月收入约2500元。

艾米农场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摄

艾米来到村子,通过集约土地来建设占地320亩的现代化水稻农场。 平均不到30岁,近60人的年轻队伍活跃在乡村,成为艾米送给乡村的第一件礼物。 “公司员工主要出生在1988年至1996年之间,95%在85后,创业者在80后。 ”陈丹丹说。

艾米雇用18户当地农民做职业农民,按照标准化流程种植生态水稻,年收入达到89万元,比以前翻了一番。 张雪佳说,像他这样“转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村民越来越多,在九百多人的三将军村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大家都很兴奋,很关注。

距离艾米农场几公里,西和村组建的青年创业先锋队融入乡村田园、民宿等特色产业。 创业分队长邱稳庄今年29岁,大学毕业工作后不久就返乡创业,获得农业部绿色认证的火龙果为他感到自豪。 “火龙果还在。 顺丰让我们去天南地北旅行水果。 ”。 他在微信朋友圈上发表了销售业绩。

邱稳庄依靠父亲从事农资买卖的经验,探索种植水果的最佳途径,用最佳肥料培育最有营养的土壤,让农民参与进来。 邱卫东等50名西和城康片村民与邱稳庄主导的水果迷城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成为种植“合伙人”。 “配合企业种植火龙果、石榴、莲雾,每年可新增收入1万元以上! ”邱卫东的职业是工人,业余时间拿起锄头重操旧业,成了职业农民。

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加入,改变的不仅是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方式,在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的同时,作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对团星村和三将军村2000多名村民来说,艾米带来的新技术不仅利用了荒废已久的土地,还通过资源的利用使农民增收,获得了职业成就感。

“目前,320亩土地每年种两季稻,亩产由原来的3000多元提高到1.4万元,农民年收入相当于城市白领。 ”唐飞说,散户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技术型职业农民,只有收入有保障,农民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人才的扎根给村子带来了技术、资本、理念等因素,新技术在广州北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从而产生的新型职业农民们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用行动掀起了乡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脉动

艾米的“逆袭”背后:

城乡双向互动的启示

对于不了解艾米会的人来说,走进天河区保利中辰广场21楼的艾米会运营中心,看到这个标准的网络办公环境,很难想象是一家与水稻种植密切相关的农业企业。

在可容纳约20人的办公室里,黑板上的背景墙上写着“让农民成为羡慕的职业,让城市家庭拥有健康的主食品”。 “这是艾米会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愿景和使命。 ”每周,艾米会创始人、CEO唐飞都会奔走于天河CBD和从化农场之间。

尽管扎根农村,艾米却对村庄视而不见,希望通过新的技术应用场景成为城乡联系、交流的桥梁。

技术模糊城乡边界

年末,深圳人惊讶地看到宝安区商场里一片绿色的稻田,让街上的孩子们兴奋不已。 这是艾米即将投入深圳的“天猫亲子艺术乐园”体验馆。

“在当地商场提供的露天平台上,利用独特的环境营造了一个自然开阔、雄心勃勃的全场景沉浸式‘天空水稻亲子艺术乐园’,将乡村生机盎然的绿色稻田搬到了城市高楼商业繁华的地方。 ”唐飞说,这样的“入口”不仅可以设在商场里,还可以设在社区、家庭、学校、旅行社里。 这些展区以乡村自然水田为生态规划建设核心,为周边社区家庭建设跨镇田园亲子自然体验区,向城市家庭出口自然教育农业品牌。

扎根农村的企业去城市“反扑”展示的情况极为罕见。 在唐飞看来,技术力量模糊了城乡边界,填补了两者之间的认知鸿沟。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下,耕田工作将来可能会像在互联网公司上班一样,成为年轻人“帅”的就业选择。

每月15日,密封的有机胚芽米通过快递到达4000多名会员家庭的餐桌。 从乡村到城市,胚芽米开始成为居民接近乡村的“门户”——年,艾米农场稻田上演的交响音乐会引起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关注。

令人意外的是,交响乐百里之外的从化艾米农场——乐团的舞台设在金黄的田野中央,虫鸣风卷云,音乐仿佛破土而出。 唐飞对记者表示憧憬:“只要用心呵护,就能实现美丽的乡村。”

城乡互动新思维

从农业企业进城到人才、技术下乡,城市成为乡村配置资源的来源,乡村成为城市人渴望的“桃花源”。

友生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翠玲带领团队,专心种植新型农产品三年。 “把养花理念和技术融合到水果栽培中,用新技术创新新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 ”她认为,农业发展必须面向产业化、规模化,在此过程中科技力量不可缺席。

西塘村

在西塘村迈出农村科技的第一步后,潘翠玲显然有了更大的野心。 “我们计划与中国农大、华农、仲恺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建立专家智库,通过引进人才和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 ”

“从以前的乡村单向出口,到现在的城乡双向交流,乡村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技术和模式,满足了城市富裕资本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她说。

早前在增城的全国特色小镇交流会上,学者专家展示了城市化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新途径。

农业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大部分特色城镇是产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注重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把特色城镇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并行不悖。 城镇化将减少从事种植业的农村劳动力,引进电商、文旅等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使农村不再是单一的生产空间,而是城镇居民向往的生活空间。 两篇文章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相辅相成。 ”他说,城乡双向交流将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专家的观点

“科技资本”推动农业成为朝阳产业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金沛

青年向农村流动,一方面反映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产业属性发生了变化,即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农业生产低收益化的现象也发生了变化。

另一方面,青年人才进村创业为第一产业科技创新注入新鲜血液,符合当前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和布局。 近年来,国内高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很高,反映出全社会对农业的认识更加科学客观。

我毫不夸张地说,随着科技和资本的注入,农业的未来将成为值得期待的朝阳产业。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由温饱型需求转向质量型需求,消费者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消费量与日俱增。 现在,很多生态农业科技型企业都把目光瞄向互联网,通过后者将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过程全流程上传,供消费者购买时参考。

他说,互联网解决了农业生产加工全过程中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但消费者也只能从中了解单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仍然缺乏可靠的统一标准,而且过程可能被篡改或取代,这仅仅是

解决农产品统一标准问题,“区块链技术农业”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的全过程,点对点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分类正在引导科技型农业朝着更加精准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安全数据库存储海量数据,最终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管理方面建立全国统一标准,实现优质有机农产品在全国乃至更远的流通。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今年爱媛38号地头价格,爱媛38和爱媛58哪个品种前景好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养殖、种植相关信息,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具体内容如下:爱媛38号,这个名字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很名媛,很高大上的一种感觉,估计有不少人怎么也想不到它竟然也是柑橘类水果中的一种。它结合了橙子和橘子的特点,被公认为目前最好吃的杂交柑橘品种之一。它的价格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了解下。wwW.PeixunJia.com爱媛38号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斤一斤爱媛38号的市场价格在8-15元不等。这主要是跟运输成本、产品质量以及地区消费差异等多个因素有关系。另外,是否上市季节也会造成价格上的差异,所以

0评论2023-06-14580

薤白地头多少钱一斤,薤白的收购价是多少钱一斤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通常我们生活中,做饭烧菜往往会不能缺少一样食材,那就是大蒜,很多人想要这道菜拥有独特的味道,或者,口感更好,这个时候就会需要加入大蒜进行调味,而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种食

0评论2023-04-25295

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田间地头,推动内乡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河南经济新闻记者郭俊娟通讯员郑军伟6月12日,河南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内乡)服务团团长周建华、白菜育种与栽培专家路翠玲一行来到南阳市内乡县赵店乡岗坝村马铃薯栽培基地,与先到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别志伟共同主持全程机械化栽培管理的马铃薯机械收获现场“常言道,一亩菜就是十亩地,有土豆收获机,我们收土豆很方便。 收获效率大幅提高,以后种土豆会更赚钱。 ”看着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几位老师,刘振祥高兴得合不拢嘴。 种了这么多年,这几年他才体会到专家传授手把手技术的好处。谈

0评论2023-04-05594

春耕在地里忙着,春耕在地里忙着抛秧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本报讯,现在正是春耕准备的关键时期。 水城区新街乡早规划、早布局,积极组织各村抓住春耕生产有利时机,扎实推进农业生产。连日来,在新街乡二台坡村,田间地头都是农民翻地、施肥、播种的繁忙景象。 为确保春耕轮作配套有序开展,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深入新街乡种植示范点,结合实际进行专业化、技术化指导。“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模式,我们组织了5尺开箱栽培,在双沟玉米上种植了双沟大豆。 传统株数不减少,优化了通风和透光条件。 即有利于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 ”水

0评论2023-04-05306

抗旱丰收恩施科技特派员送技术到田间地头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作为马铃薯的后茬,大豆正处于鼓粒期,也是需要水的关键时期。 能否如预期增收一季大豆,及时灌水非常重要。 》近日,恩施州首批“硒谷英才”李求文、州级科技特派员钟育海等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抗旱救灾减灾科技服务活动。7月以来,恩施州降雨量偏少近五成,全州水源性水库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0.71%,主要河流来水量较常年偏少2-8成,全州部分地区旱情出现轻度或中度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损害。 恩施州科技局积极带领全州广大科技特派员动员,积极开展抗旱救灾科技服务工作,一大批

0评论2023-04-05390

重庆潼南: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确保灾后尽快恢复生产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重庆网络广播电台记者罗列关羽洪峰过境,造成重庆潼南多处蔬菜基地被淹,桂林双坝、玉溪曹家坝等7个沿江镇街蔬菜基地不同程度受灾,蔬菜受灾面积达2.4万亩,特别是万亩级桂林蔬菜基地已无土菜受灾,钢结构、竹棚大棚等设施破损率70%8月22日,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农业技术人员走进桂林、玉溪、上中下等镇街,挨家挨户调查蔬菜基地受灾情况,指导种植户解决灾后蔬菜生产的相关技术难题。“林红,这次洪灾,在你家不严重吗? ”“受灾后,你们打算怎么恢复生产? ”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技术人员走访桂林双

0评论2023-04-05377

高校师生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一批批新京味被端上大众餐桌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庆典。 在这个收获季节,新的“京味儿”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 ——近年来,北京大学师生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运用科学知识培育引进各种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不仅提高了质量,味道、营养价值等也更符合市民的口味。 7年京味红薯改造完成,密云区高岭镇的红薯田里,数字农民正忙着收割。 松软的土地上,一粒粒地长着粉红色形状的红薯。 “这是西瓜红,学名红薯32,口感、营养、产量等综合实力都排在北京红薯的前面。 ”北京农学院副教授赵波捡起红薯称重,眼睛里含着丰收的

0评论2023-04-05263

科技助力春耕筑牢粮食丰收基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科技助春耕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最近,彰武县很多农民家里收到了《给广大农民朋友的信》和《春备耕明白纸》。 其中除今春春耕备耕注意事项外,还有保护性耕作、扩种政策、新品种推广等内容。 在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彰武县春耕备耕农业资金供应充足,农资市场监管有序,具备春耕基础条件。 彰武县农业农村局表示,为全力做好春耕生产工作,彰武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强调今春部分地块底质过于饱和延期播种的技术指导,大力实施大豆生产能力提升工程,晾晒积极实

0评论2023-04-05618

定县后场乡将培训教室搬到田间,进一步推广玉米、大豆分区复合种植技术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5月24日,猴场乡农业服务中心邀请普定县农业局农业技术专家到猴场社区农户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 教室设在田间地头,30多名农户参加了训练。农场社区牛角碰地,县农业局专家先详细了解了土地性质,然后借用农户手里的锄头亲自给大家做农业示范。 专家周璇对农户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不仅是传统栽培的‘升级版’,还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现场勘查结束后,专家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的22复合栽培模式、32复合栽培模式等4种模式进行了详细讲解,告知农户在栽培过程

0评论2023-04-05142

80吨有机肥和3万袋药品送到了田间地头,农民们冒着烈日去领取他们非常忙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这两天,河南各地天气很好,太阳紫外线很强,温度在30度以上,中午十二点左右,滑县瓦岗寨乡伦庄村地头的水泥路上,堆满了很多农用车,中午时分,农民中午不回家吃饭不休息,在这里干什么我走近一看,看到路的两边堆着很多肥料。 人们笑着,在中间下车,说是忙忙碌碌,现场热闹有序。 原为瓦岗寨乡的伦庄、刘庄、梦一、梦二等七村是滑县花生绿色优质高效建设示范基地,为改善土壤、改善花生品质、促进高产稳产,县农技中心向项目区群众输送有机肥80吨、农药30000袋不用出钱,把肥料、农药送到地头,对

0评论2023-04-0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