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衢州市衢江区中药材复合种植发展思路(探讨周爱珠等中药材产业能耗低、潜力大、附加值高、产业链长,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现实近年来,衢江区政府不断发挥生态优势,挖掘特色资源,围绕特色产业体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加快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衢江区中药材产业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药材复合种植发展思路,保障中药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产业现状1.1产业初期规模近年来,衢江区引导农民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以林下种植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2021年,中药材种植面积2.4万亩,总产量约1万t,生产总值1.1亿元。 主要分布于衢南乌溪江区湖南镇、举村乡、岭洋乡、黄坛口乡、衢北千里岗山区灰坪乡、上方镇,以及江山江、衢江、铜山溪沿线后溪镇、廿里镇、高家镇、杜泽镇等地。 主要栽培黄精、三叶青、白芷、覆盆子、代果、厚朴、浙贝母、半夏、杜仲、白花蛇舌草、铁皮石斛等20多种道地中药材,其中,白芷、陈皮、白花蛇舌草、黄精被评为“衢六味”。 近年来,衢江区中药开发研究所、中药材产业协会和道地药材产业农业联合会相继成立,做好合作、共赢、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团结发展,打响衢江道地药材品牌。 成功开发出陈皮、铁皮石斛、小青柑、黄精陈皮茶、白及本草古皂、代花精油、三叶青粉、覆盆子酒、红糖姜茶等特色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 1.2种植方式多样化利用衢江区丰富的毛竹林,采用林下中药材配套模式,发展林下种植三叶青、白及等中药材,在大洲、举村、上方和黄坛口等乡镇,建立林下中药材基地8个,面积2,900亩以上其中,衢州市益年堂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镇破石村建设500亩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同时,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提供良种苗木、回收保护价等“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与杜泽镇明果村、太真乡竹埂底村、太真乡王家山村合作。 浙江广胜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光伏下空间,采用光伏配套模式,在廿里镇山下村建设光伏下三叶青基地1 000多亩; 浙江仙霞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板栗林,采用中药材植树模式,在湖南镇白坞口村建设铁皮石斛植树模式示范基地120亩。 1.3产业链完善近年来,通过支持培育,区内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目前全区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的经营主体50多个,带动周边农户4,000多户,累计建设林下中药材基地1.9万亩; 衢江经济开发区有从事中药材收购加工销售的南孔中药,有从事色素提取、精油提取、干粉加工的正铫农业,可深加工销售中药材,初步形成了种植、深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 针对近年来柑橘产能过剩、柑桔频繁出现销售难的问题,把橘农“剥皮卖肉”引向“衢陈皮”的发展,实现了“柑橘中药材”的产业间发展。 浙江广胜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80 t的三叶青中药饮片生产线投资3,000万元投产,目前已投产,在衢州市中医院、东方超市连锁店及阿里码陈列放心平台,支付宝( Alipay )、阿里码
2发展优势2.1资源存量丰富的衢州市衢江区地处金衢盆地,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林业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7.58%,全区现有林地面积178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近50万亩,国内生态优美,环境良好,多种中医乌溪江水库水质多年来保持华东地区最高的一级地表水标准,清洁的空气和无污染的水质有助于培育优质高产的中药品种。 衢江区不仅有中华针圣、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的故乡,还有药王山等富有中医药故事的风景名胜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中医文化资源。 衢江不仅有适合种植中药材的土壤,还有适合对外宣传的文化。 2.2山地大众承认,受市场影响,毛竹价格不断下降,毛竹产业利润下降。 毛竹林下发展栽培中药材管理比较简单,经济效益高,已为广大山区群众所接受,衢江区也适时将发展毛竹林下栽培中药材作为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调查显示,全区40%的山区农户有种植林下中药材的意向。 2.3相关技术成熟近年来,区相关部门积极与浙江省林科院等多家省内外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推广了一大批技术成果,形成了毛竹林下野生栽培黄精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 其中,三叶青、白芷的栽培技术规程和衢陈皮产地加工技术规程正式制定了对外公布的《铁皮石斛树上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和《广胜三叶青栽培技术规程》作为衢州市和衢江区的地方标准。 衢江区在探索新常态下林业产业转型发展新途径、促进林区大佬持续增收致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2.4发展模式创新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发放中药材种植订单,农户可在中药材基地通过“预约”或“合作”两种模式参与生产完成订单获得收益。 目前,在大陆、湖南、举村、上方、杜泽等乡镇已建成“订单种植”100亩以上林下中药材基地8个,总面积2,900亩。 如浙江仙霞湖健康科技公司利用铁皮石斛原生木附生栽培技术,在库区农户栗树上种植铁皮石斛,带领80多户农户种植铁皮石斛杜泽镇由你富农业公司通过“公司农户”方式统一种苗、统一标准、订单收购3问题3.1小而分散的中药材种植以散户经营为主,基地分布在湖南、上方、大陆、周家、灰坪、高家、全旺等乡镇。 普遍存在地域分散、面积小的情况,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相对连片种植,难以统一管理和吸引订单,规模效益不够。 3.2质量好坏已发布三叶青、白及生产技术规程市级地方标准、陈皮加工区级地方标准及铁皮石斛生产技术规程,但其推广应用率不高。 部分基地建设之初严格按标准把关,存在后期管理松懈、断档现象,不能保证对中药材正常生产过程的监测和跟踪监督,不能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不能很好地保证中药材质量。 3.3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大部分中药材基地由于种植规模小,无法加工成型或只有初加工,大部分中药材只能作为原料销售。 产品附加值低、延伸产业链,需要加大对二、三产的投入,但用地指标执行难和融资难两大问题,严重制约着二、三产的发展。 3.4专业人才的短缺之一是一线技术人才的短缺。 中药材种植专业人才少,既懂医药又懂中药材种植技术的人才更加匮乏,阻碍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应用和推广,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二是职工年龄结构大。
从事中药产业的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大,且大部分没有受过正规职业培训教育,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发展思路4.1整合资源,推广复合种植模式之一是林下种植模式。 衢江区现有竹林种中药材面积13,500亩,仅占竹林总面积的2.9%,发展林下栽培中药材有广阔空间。 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竹林流转、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持续推进“企业农户”转型升级,在解决竹产业转型现实问题的同时,也能带来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光伏并网模式。 衢江区现有光伏基地10多个,占地2,000多亩,可利用光伏下空间,种植三叶蓝、白及等中药材,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
白及
4.2培育特色、开发药食同源品种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和养生,对具有饮食功能的健康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名录中,衢江区规模种植的有10余种(山药、姜、桑叶、桑椹、荷叶、莲子、黄精、橘皮、覆盆子、铁皮石斛等)。 针对健康消费市场需求和养生发展新趋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集中发展以黄精、陈皮等为代表的药食同源品种,聚力发展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中药饮片、提取物、保健食品和康养食品,培育特色优势品种,发展特色、差异4.3延伸链条,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围绕黄精、陈皮等道地中药材进行深度系列开发,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拓展中药材应用领域,以市场为导向,拓展加工思路,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开发中药提取物、保健品、美容产品等健康产品。 二是深入挖掘药食同源的内涵,走药品开发与保健食品、药食两用添加剂开发相结合的道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延伸仲中药产业链。 三是发展“中药”新业态,顺应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构建以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中药”新业态,推动中药旅游、中药创意文化和药膳发展。 4.4政策扶持,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对排名靠前的基地给予补助和奖励,并出台防范自然灾害风险的金融保险和相关融资政策,保护中药产业发展;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制定产业项目建设用地、企业用工、土地流转、新农合培训、中药材种植和保险、中药材产地加工、销售网络建设、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产业引导扶持政策,确保产业有序发展。 二是壮大专家队伍。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业大学毕业生在基层从事中药材技术推广。 建立推广人员在职教育制度,分阶段、分阶段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校接受培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