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业信息首页 频道列表

袁隆平迪拜沙漠种水稻,迪拜沙漠种海水稻

2023-04-04 21:452130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我国曾经经历过艰难的粮食短缺时期,袁隆平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但几年前,在迪拜这样一个水稻种植困难的国家,这样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后来,我国的专家团队去了迪拜,他们成功种植了水稻,把他们的大沙漠直接变成了粮仓。 那么,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创造这样的奇迹的呢?

迪拜面朝大海,背靠沙漠。 在这种情况下能种水稻吗? 以前确实做不到。 当地人曾经尝试用海水灌溉沙漠,增加当地的降水量,但最终降水量没有来。 反而把沙漠地带变成了一片盐碱土壤,当地寸草不生,就连原本生长在沙漠里的仙人掌也死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迪拜是个相对富裕的国家,但为什么对大米这样不贵的普通食物如此执着呢?

虽然当地人确实很富裕,但迪拜可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很少,几乎所有的食物都需要进口。 如果供货方或运输路线出现问题,当地人该怎么办呢? 当然比自给自足好。 因此,他们试图用各种方法种植水稻,只是地理环境条件有限,没有种植水稻的能力。 因此,他们邀请了几个国家的科研团队去帮助,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他们惊讶地发现,我国沙漠里产水稻! 为此,迪拜邀请袁隆平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到当地进行水稻试种。

于是2017年11月,我国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来到阿联酋国家,打算在当地种植水稻。 迪拜的气温很高,在沙漠中更是酷热难当,气温高达50。 普通的水稻在这里活不下去。

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在这里种植的,不是普通的水稻,而是耐碱、抗倒伏的海水稻。 水稻是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水稻,该水稻产于海边,耐碱。 与普通水稻相比,海水稻环境适应能力好,且具有耐涝、耐倒伏、抗盐碱、抗病虫等优点。

当时水稻已经在中国取得了成功,但异国的土地和国内还是不一样的。 迪拜昼夜温差较大,达到30多度,夏季高温高达50多度,空气干燥不利于水稻生长,加之地下盐度高、水位湿度低,淡水灌溉短缺。 自然环境可以说非常差。

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是怎么在这种环境下种植水稻的呢?

为了能在这样的条件下种植水稻,中国的海水稻团队专门创造了沙漠盐碱土壤改良技术——四维改良法来改善当地的自然条件。 该技术可在2~3年内将迪拜地区盐碱土壤改造成良田。 那么什么是四维改良法呢?

种植海水稻需要土地改良,只有改善当地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土壤盐分,提高土地肥力,海水稻才能健康生长,而土壤四维改良法是土壤改良的秘方。

四维改良法顾名思义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系统改造沙漠土地;二是利用土壤定向调控系统改良沙漠土壤;三是利用植物生长调控系统管理水稻

四维改良法有助于我们在不同气候、不同地区建立海水稻示范种植基地,除国内外外,目前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已经建立了国外海水稻示范种植基地。

2018年,中国海水稻队在迪拜终于取得成果,当地海水稻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海水稻的研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是人类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水稻,对全球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海水稻产业化推广工作已经正式启动,袁隆平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已签约土地600万亩,用于盐碱土壤改造项目,相信我国未来粮食产量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说起水稻,很多人以为是袁隆平院士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其实,发现并培育出的其实是我国的“水稻之父”——陈日胜。

陈日胜是广东湛江人,是我国农业科学家,更是“海稻”的发现者,他经过30年的研究,培育出了一个新的海水稻品种——“海稻86”。 那种水稻是怎么发现的呢?

1986年秋天,陈日胜在海滩上偶然发现了一只1.6米高的野生稻幼崽。 拨开果实后,他发现了藏在其中的红色米粒。 当时的陈日胜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植物,后来他的领导告诉我这很可能是野生稻品种,非常珍贵。 希望陈日胜能好好保护它,养育它。

随后陈日胜开始培育野生海水稻。 他光是选稻子就花了几年。 直到1991年,陈日胜才把这种稻的品种定为“海稻86”。

为了测试“海稻86”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陈日胜跑遍了全中国,专门租了一块地去试种。 在此期间,陈日胜花费了很多财力和精力。 因此,他连自己最喜欢的几十万美元收藏都卖了用来发展农业。

此后,陈日胜的《海稻86》成为袁隆平院士关注的焦点。 2013年,袁隆平派人到湛江海水稻发源地进行研究、考察。 最后,专家组通过考察和验证,充分肯定了“海稻86”的生物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海水稻被袁隆平推广到国外,但我们不能忘记为此奋斗了几十年的陈日胜。 值得一提的是,袁隆平在迪拜栽培的海稻与陈日胜的“海稻86”品种并不相同。

陈日胜的“海稻86”与袁隆平团队在迪拜种植的类似水稻相比,具有更强的抗盐碱和抗倒伏能力。 另外,“海稻86”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 那是它的栽培和生长。 完全不需要使用农药和化肥。 这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显然是非常有利、非常珍贵的水稻品种。

当然,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短短几年内就能解决饥饿问题,离不开袁隆平和陈日胜这些专心研究农业的人。 因为他们的坚持,创造了中国农业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粮食储藏罐价格,粮食储藏粮仓图片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金秋九月,稻谷芬芳,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但我国仍然存在产后粮食损失浪费严重的现象,在粮食生产、储备、消费环节中,仍然存在科学储粮意识不足、防止浪费意识不足、科学储粮水平不高等问题。 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是当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生产储存粮食损失惨重日前,记者走进吉林榆树市恩育乡红庙村4组养猪户赵明晶家院子,看到玉米篮里还放着去年收获的玉米棒子。 赵明晶告诉记者,用玉米篮储藏玉米,可以改变“趴在地上的粮食”损耗

0评论2023-04-05359

世界的粮仓里容不下肥鼠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罗浩声江南麦收时节,金黄的麦浪一片,令人心旷神怡。 在谷物生产者们忙于“将谷物归还仓库”的情况下,以粮食领域为目标的“猎鼠”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 重拳出击后,一只谷仓地带“硕鼠”层出不穷,受到法律的严惩。“硕鼠,你不会吃我的黍的! 三岁贯汝,莫我乐意眷顾。 ”“硕鼠”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 古代,蚕食、欺压人民的封建剥削阶级被称为贪婪、可憎、狡猾、狡猾的“硕鼠”。 如今,“硕鼠”已成为粮食系统腐败分子的代名词——他们有的定期更换存粮机器,采取“陈顶新”“以次充好”等

0评论2023-04-05449

媒体观点|中原粮仓的幸福农民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中原大地看小康系列报道之二中原谷仓地带快乐种田人初夏时节,豫南遂平县的小麦早就收完了,咸淡正好,农民开始抓紧播种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 这时,谷物大户遂平县军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军红一边忙着发放即将播种的花生种子,一边让远程操作的员工把丰收的小麦卖掉。 “现在过麦季很轻松。 我们流转的6600亩土地,收卖代用品半个多月就全部忙完了。 ”49岁的魏军红说,“现在机械化的水平提高了,种田不再是一项累活,双手可以让生活在土地上红火。”坚守魏军红是遂平县玉山镇贾庄村的村民,

0评论2023-04-05554

省级媒体聚焦围垦:盐碱地上的稻谷粮仓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9月7日,大众日报刊登文章《改土+改种,盐碱地变“米粮仓”》,称垦利区充分挖掘盐碱土壤开发利用潜力,聚焦推进盐碱地种业技术创新,将盐碱土壤转型为“米谷仓地带”。全文如下改土换种,将盐碱土壤变为“米谷仓地带”本报记者毛鑫鑫李明张蓓本报通讯员李洪刚杜冲近日,在东营市垦利区建设了一批根治盐碱、改善生态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区,在山东省干舜水土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技术改良的农田里,玉米、大豆长势正旺。 荒废16年的重度盐碱土壤,如今已成为亩产平均357.11公斤小麦的粮田。 &quo

0评论2023-04-05381

山东有近900万亩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已成为水稻粮仓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近期,在东营市垦利区盐碱改善生态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经过山东干舜水土管理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改造的农田里,玉米和大豆长势正旺。 这片荒废了16年的重度盐碱土壤,如今已成为平均亩产357.11公斤小麦的粮田。 "改良前含盐量为16; 改良后,下降到3左右。 ”垦利区农业和农村局技术人员周美燕介绍。 “我们采用封域双层真空负压控制综合技术体系,实现了用塑料薄膜垂直铺放、封闭区域、防止盐水内入渗、底层治理水位、上层管冲刷盐碱、真空泵吸力加速渗透、良好改造盐碱土壤的目标。

0评论2023-04-05141

改革开放以来黑土粮仓的农业发展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站(中国东北平原行政区域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以下简称“内蒙古东四盟市”); 该区黑土类型丰富土壤集中分布,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非常适合农耕。 东北地区耕地3.59107 ha,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4,出口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粮仓”。 由于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被誉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近年来,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国

0评论2023-04-05285

大国的粮仓是什么样的?这个线下活动带你实地考察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6月24日上午,中央储备粮肇庆直属库有限公司举办了以“粮食安全压舱石砌筑”为主题的线上开放日活动。 来自政府机关、企业、购销客户、社区居委会、农户代表、新闻媒体等近百人将实地探访“大国粮仓”。近100人实地访问“大国谷仓地带”。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将实地体验绿色储能“黑科技”在智能惠氏系统、控空温度、氮气调节等方面的应用,并听取技术人员对重金属、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等重要检测仪器使用的介绍“粮食入库阶段,对每辆车的粮食进行样品检验。 如有一个项目不合格,将进行退货处理,以确保

0评论2023-04-05396

阿荣旗:从吃回笼粮到国家粮仓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今年70岁的马永平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在这位12岁就下地务农的农民的记忆中,20世纪70年代是和吃不上饭联系在一起的。“那个时候每年都吃返回粮,但是每人300斤的粮食吃不了啊。 过年生产队每人分三十斤米,除了除夕都舍不得吃,一斤两斤,换成了农场职工和小米。 ”。马永平是阿荣旗新发朝鲜民族乡大有庄村著名作物的载体,人们评价他耕田出力,很有一套。 但当时生产队耕田的是老品种,干活的人大力配合,一亩地种粮食也就一百多斤。 大有庄村成为全乡最贫困、全旗接待的

0评论2023-04-05445

四川省农科院与达州携手,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史晓露8月10日,科技支撑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工地博览会在达州市宣汉县举行。 会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分别与达州市人民政府、宣汉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持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达州是全省粮食生产大市,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 会上,省农科院与达州市签署了更高水平的“天府粮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将围绕达州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共性问题等,从粮食作物高产创

0评论2023-04-05190

内蒙古的粮仓,内蒙古塞北的粮仓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在内蒙古科右中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示范点,农作物长着青绿的枝叶,长势良好。 玉米叶下,株豆苗整齐地排列着。 农户通过绿田的垄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势。 佟瑞金是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禾日木嘎查的谷物生产者,他今年承包了1000亩土地,一半自己种植,另一半托管在当地企业。 “今年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第一年。 现在增长率非常好,丰收不成问题。 ”佟瑞金告诉记者。 加大惠农补贴力度、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良种有效利用、经营体制创新……多种利好因素综合起来,让一大批佟瑞金这样的

0评论2023-04-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