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玉米高产栽培,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 如病虫害、药害、营养素失调等多种因素。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 研究表明,这些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玉米品质指数的提高。
影响玉米生长的环境因素玉米高产栽培通过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利用水、肥、气、热、光等环境条件资源,合理构建产量指数三大要素。 土壤是玉米根系生长的地方,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水分、空气、营养元素,与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密切相关。 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不苛刻,可以在多种土壤中种植。 但要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需要良好的土壤基础。 玉米对土壤空气状况敏感,土壤空气容量大,要求通风良好,适宜土壤空气容量一般为30%; 含氧率高,土壤最佳氧含量为10%~15%。 土壤厚,结构良好,肥、水、气、热等因素协调土壤,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吸收。
改良土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翻、铺、泥、拌等方法改造土层,配制土壤。 玉米地深耕宜30~35cm,注意随耕随施,耕后适当耙,中耕,多浇水,促进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 土层较厚的块块要逐渐深耕,加深土层,增加风化,加厚活土壤; 对打破犁底层、土层薄、肥力差的低洼地区含水量高的草炭土块,要逐年铺土、增加施肥料、加厚土层、培育地力。 对砂、粘度过高的砌块,应掺砂、掺砂,调节砂性土壤的持水性和高粘度土壤的渗透性。
.营养素
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所需肥料多,对氮、磷、钾的吸收最多。 其吸收量氮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着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也明显增加; 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钾的需要量比氮的需要量多。 如玉米亩产在1500~1600斤以上,吸收氮、磷、钾比例为3:1:4。 其他元素严重失衡,也会影响产量,尤其是高产栽培更为明显。
总体上,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不同。 进入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少的穗期生长量增加,吸收量也增加加速,到开花时达到最高峰; 开花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输送给籽粒,吸收量仍然较大,以后养分吸收逐渐下降减少。 栽培制度不同,产量指数不同,供肥量、肥料分配比例、施肥时间有差异,各有侧重。 中、低产田玉米从小号到抽雄期吸收量最多,开花后需肥量少; 高产田玉米在小号期仅在籽粒形成期吸收量最集中,从开花到成熟所需量也较大。 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土壤的肥力条件。 在玉米生长养分需求方面,其必需营养从土壤中摄取占总养分需求量的2/3,仅占当季施肥料的1/3。 籽粒中的养分,一部分通过中后期的生产积累在营养器官中运行,一部分是生长后期从土壤和肥料中摄取的养分。 以氮素为例,57%来自营养器官,40%左右来自土壤和肥料。 因此,施肥应考虑玉米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和需肥规律,注意气候、土壤、地力和肥料自身条件,合理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全生育期施氮、磷、钾肥比例合理,墒情充足,跟踪管理可满足玉米生长需要。 又要防止徒长,做到株强穗大、粒重、高产不倒、安全成熟。
.水分
玉米是C4高产、需肥量大的作物,但水比其他作物经济水分利用率高。 玉米的水分消耗随土壤、气候、栽培技术等因素在整个生育期有较大的变化,需水量多少会受到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的影响。 因此,播种玉米时,耕层土壤必须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70%,才能保证良好出苗。 玉米苗期生长的中心是根系。 为了使根系发育良好,向纵深发展,必须保持表面土层的疏松干燥和下层土的湿润状况。 上层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分布在耕层内,反而不利于壮苗的培育。 因此,本阶段应控制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为玉米蹲苗创造良好条件。
玉米穗期气温不断上升,叶面蒸腾强烈。 因此,该时期玉米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30%。 特别是抽穗前半期对水分的要求很高,这个时期缺水的话,穗、小花的数量容易减少,最终穗粒数减少。 同时造成“绞吸干旱”,延缓吸雄和授粉,降低结实率,影响产量。 玉米吸雄、开花期对土壤水分非常敏感,如水分不足、气温上升、空气干燥等,提取出的雄穗在2~3天内“击中花”,甚至有的雄穗不能提取。 提取时间延长,影响授粉结果,导致严重减产和颗粒无收。 这一时期玉米植株新陈代谢最旺盛,对水分的要求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期”,因此这一时期土壤水分最好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 玉米进入灌浆蜡熟期,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25%。 这一阶段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阶段,需要提供充足的水分使茎、叶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在籽粒中顺利运转。
.温度
玉米是喜温作物,整个生育期对温度要求很高。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玉米种子一般在6~ 7开始萌发,但萌发极慢,易受土壤微生物侵染霉变,以10~ 12萌发为宜,25~ 35萌发最快。
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通风良好的情况下,玉米出苗的快慢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一般在10~12下,播种后18~20天出苗。 15~18条件下8~10天出苗,20条件下5~6天出苗。 玉米吸雄、开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26~27,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要求温度较高的时期。 当温度超过32~35时,在空气相对湿度接近30的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花粉往往迅速脱水枯萎,同时花丝也容易枯萎,受精不完全,发生缺粒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条件区域,就可以马上注水。
在玉米籽粒形成和灌浆期间,仍然要求较高的温度以促进同化作用。 籽粒乳成熟后,要求温度逐渐降低,有利于营养向籽粒运转和积累。 籽粒灌浆成熟的这一时期,要求日平均温度保持在20~ 24,温度低于16或高于25,会影响淀粉的活动,造成养分输送和积累不正常,不够结实充实。 玉米有时也会发生“高温破熟现象”。 这是由于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受高温影响,营养物质运转和积累受阻,籽粒迅速脱水,未进入成熟期就被迫停止成熟,籽粒褶皱不饱满,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质量的提高。
.光照
玉米是一种高效高产作物,要想获得高产,需要大量的光合产物,即要求强度高、光合面积大、光合时间长。 玉米是短日照作物,但要求不高,即使在长日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 一般早熟、中熟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不敏感,晚熟品种敏感。 日照时间过长,可以延长玉米正常发育和成熟。 在高温、短日照下,生育期明显缩短。
在实际生产中,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或阴雨天多,即使玉米种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土地上,但由于株间隐蔽、光照不足,植株体内有机养分不足,植株就会变弱,空秆率增加,产量显著
在实际生产中,合理密植、精量点播、播全苗,培育壮苗、田间群体间通风良好、透光充足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
总结
根据以上浅析,玉米高产栽培除了良种优先、优化栽培方式外,应明确知晓; 应具备更好的适宜玉米生长的优良环境条件,如肥力适宜的土壤、适宜的水分、温度、光照和充足的营养补充。
综合来看,玉米高产的决定因素,即水、肥、气、热等资源的充分利用。 使玉米产量的三个关键要素达到最大值,提高单产。
以上浅析,对此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欢迎一起讨论交流。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