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为推动河北省小麦生产向绿色、优质、高效转型发展,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组织小麦育种、栽培、植保、土肥和农机等专家,根据河北省小麦生产现状,结合最新科研成果,研究提出今秋小麦冬前管理的技术建议,并会同有关技术部门和农民
一.品种选择
根据“节水、优质、绿色”生产目标,因地制宜、地力基础、生产水平、病虫害发生特点,确定区域主导品种布局
01
冀中南优质小麦主产区
本区光热资源充足,土壤肥力高,是我省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生产优势区。 适宜的强筋主导品种有秸秆优2018、秸秆优5766、秸秆优5818、秸秆优5218; 中强筋小麦品种有冀麦738、石优17、河农5290等。
02
冀中南山前平原主产区
本区土壤肥力高、光热条件好、产量水平高,应优先选用产量潜力大、节水、抗白粉、抗锈病的小麦新品种。 主要品种有冀麦325、冀麦585、冀麦518、衡4399、中信麦99、石麦22、邯郸麦19、邢麦13号、农大399等。
03
冀中南低平原主产区
本区土壤肥力中等,水资源严重短缺,应优先选用抗旱、综合抗性强的小麦新品种。 主要品种有冀麦418、衡4399、观35、衡S29、衡0628、河农6049、沧麦6002、金禾12339等。
04
冀中北主产区
本区光热资源紧张,小麦、玉米两熟制条件下,应优先选用中早熟、耐晚播、耐寒的新品种,主要有中麦1062、石新828、河农6049、中麦175、中麦155等。
二.播前准备
01
因地制宜,整土,做到一次遍苗
充足的土壤质量是小麦播种全苗的基础。 因地制宜,根据降水状况、土壤持水能力、灌溉方式、灌溉周期等因素,调整造质土壤与小麦适时播种的关系,因地制宜,为小麦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使小麦能一次播种全苗。 小麦播种前底质指标为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70%~85%。 底质充足的,可以利用底质播种; 在底质不足的情况下,粘壤土、中壤土及中北部地区,玉米收获后造土影响小麦适期播种时,建议在玉米收获前10~15天持书浸地,发挥“一水两用”效应; 沙壤土建议玉米收获后立即灌溉以制造土壤。 地面采用畦灌分区,灌水量40方/亩; 有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的地块,喷灌量为10~15平方米/亩,以免播种后5~10天喷灌粘土板。
02
正确减量,科学进行种子处理
近年来,小麦茎根腐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土传或种传病害在部分麦区发生较重。 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危害的重要措施。 要结合抗病品种和农艺防病措施,降低种子药剂处理剂量,达到减药目的。 播种未包衣种子前用小麦专用包衣剂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三唑类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 杀虫剂选用吡虫啉悬浮剂600克/升,每100公斤种子剂量为300~350克; 或氯噻嗪混悬剂30%,每100公斤种子剂量为470~700克。 杀菌剂按每100公斤种子300~500毫升1.1%戊唑醇或2.2%邻苯二甲腈2.2%苯醚甲环唑混合剂各400毫升包衣处理。 包衣种子可以防治苗期地下害虫,抑制后期蚜虫,防治根部病害。 根据减少化学农药绿色生产的原则,保定以南地区采用中高剂量,保定以北采用低剂量。
03
增加有机肥,减少氮稳定磷酸钾,补微肥
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基础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绿色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 要根据不同地区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和产量目标,按照“减少氮肥、稳定磷肥、补微肥”原则确定氮、磷、钾与微肥的科学用量和合理配比,实现减肥增效。 一般麦田施有机肥100~200公斤,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5-6公斤,其中氮肥50%底施,50%春追肥。 磷钾肥一般全部施在底部。 我省一般地块施用锌、硼、锰元素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各地应根据土壤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在含量不足时重视微量元素的补充。 方法选用含微量元素复合肥,或亩喂硫酸锌1公斤、硼砂0.5公斤、硫酸锰1.5公斤,与5~10公斤细土混合后,整地前喷洒。
04
砍下秸秆还田,深整地
玉米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多年来秸秆粉碎还田,浅旋耕整地,由于旋耕深度浅、秸秆量大,整地质量差,病菌在土壤中积累,小麦病害加重,杂草复发,耕底层上升,土壤结构恶化,土壤养分0~20塞因此,建议用秸秆切段还田代替秸秆粉碎还田,用深翻代替浅旋耕和深松。 使用“秸秆切段还田机”将玉米秸秆切成2~3厘米的小块还田,秸秆不易堆积在土壤中。 深翻在有效控制节麦、雀麦等杂草发生指数、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同时,打破耕底层,减小土壤容重,改善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显著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促进根系团结,提高抗逆能力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耕翻。 耕深35厘米左右,耕后耙、耙、果、耙、平、细,清除明暗摇滚垃圾,为小麦播种创造高质量的土壤条件。
三.播种技术
01
适时适量播种,在小麦入冬前育秧
适时适量播种,是培育小麦冬前壮苗,积极进行春季管理,最终实现小麦绿色高效生产的基础。 小麦播期的确定要统筹玉米成熟度、造质灌溉和病虫害发生等综合因素,倡导适时晚播。 适时播种既能延长玉米灌浆期,提高玉米成熟度,促进玉米增产增收,又能避免冬前小麦王苗的形成,提高小麦抗寒能力,有效减少根部病害的发生程度。 但应注意不要太晚播种成冬前弱苗,造成小麦减产。 冀中南麦区播期10月11~18日,冀中麦区适宜播期10月7~15日,冀北麦区10月1~8日,冀东麦区适宜播期9月26日~10月5日。 适宜播种期冀中南亩基本苗22万~27万,冀东和冀北麦区基本苗25万~30万。 确因客观因素难以适期播种的地块,每晚每日播种量增加0.4~0.5公斤,但最高不超过20~22公斤,避免盲目增加播种量,基本苗过大,群体加重。 各地在确定小麦播种量时,要根据整地质量、品种分蘖成穗率、土壤基础地力和土壤质量、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准确调整播种量,构建适合小麦的高质量基层群体。
02
小范围内全密播种,宜深播种,注重镇压
建议采用15厘米等行距播种形式,提倡立体均匀播种等不同形式的全密栽培新技术,降低小麦个体竞争,改善水分养分供应状况,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小麦适宜播种的深度为3~5厘米,播种前土壤饱满的,应当镇压后播种,确保播种深度适宜。 要重视精细工作,做到下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 一般情况下,播种后2~3天表土稍干燥,适度时播种后镇压。 镇压采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工作。 镇压器重量可达100~130公斤/米播种宽度,有利于小麦出苗后根系生长,提高抗旱抗寒性。
四.苗期管理
01
科学冬季灌溉,保障小麦安全越冬
因地制宜、适量越冬浇水,可保持地温温和,避免越冬冻害致死,有利于小麦绿色越冬。 冬灌能改善冬青期土壤侵蚀,促进小麦生根分蘖,形成冬春壮苗。 越冬水既要考虑节水灌溉,也要考虑安全越冬,因地制宜制定冬灌战略。 冀中北麦区应及时适量浇越冬水。 冀中南麦区底质充足,播种后镇压,播种后下雨,有土壤底质良好的麦田时,不准越冬浇水。 但秋冬干旱,越冬前0~40厘米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还需浇越冬水。 沙地上一般应该注入越冬水。
越冬水应当提倡使用多种形式的灌溉节水设施,亩产控制在20~30立方米,禁止漫灌大水。 采用畦灌方式的,亩产应控制在40~45立方米。 畦灌麦田冬灌时间,平均气温稳定下降3~4,在“夜冻昼灭”时进行。 采用微喷灌、喷灌方式时,应适当提前,避免夜间输水管道内结冰。
02
药、春草秋治、减重增效
根据秋季杂草出苗情况确定除草时间。 秋季杂草多,特别是单子叶杂草多的区块要重视冬前除草。 以节麦发生为主的地块采用30克/升甲基二砜可分散油悬浮剂25毫升/亩伴宝助剂75毫升/亩喷雾防治。 以雀麦为主的70%氟磺胺水分散粒剂3克/亩喷雾防治; 大穗见麦母、燕麦为主的15%炔丙基水乳剂30毫升/亩喷雾防治。 对冬前主要发现的黄蒿、荠菜、麦家公、麦瓶草等阔叶杂草,混合50克/升双氟磺胺悬浮剂5毫升/亩和56%的2甲基4氯可湿性粉剂80克/亩优质强筋小麦防治禾本科杂草除草剂必须经过当地安全性试验,确保安全后才能大面积应用。 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配时,可选择以上药剂复配。 施药时间为小麦3叶期后杂草2~ 4叶期,日最低气温> 5,且4天无霜冻或大雨时,选择晴暖天气施药。
欢迎转发。 请注明出处。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