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业信息首页 频道列表

做好小麦条锈病防控,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啥药效果好

2023-04-05 01:024200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为加强全国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推进小麦条锈病可持续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结合实施“十二五”国家重点研发规划“小麦条锈病灾害防治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工程,面向全国请各地结合实际,细化技术措施,指导防控工作。

小麦条锈病是区域全周期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区域流行性气传病害。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种植结构变化,条锈病流行频率上升,危害损失加重,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威胁。 为推进小麦条锈病可持续治理,切实控制病害流行,减轻危害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战略和目标(一)防控战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分区治理、综合防治”策略,以越夏区治理为重点,越冬区和冬繁区治理为关键,以春季流行区防治为保障,统筹创新区域全周期防治技术体系(二)防控目标。 截至“十二五”末,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频率和强度显著下降,一般年份发生面积控制在3000万亩以下,发生区平均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条锈病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专业化统筹率在60%以上,减轻产量损失,减少防控投入,缓解环境压力,增加粮食收入可持续管理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关键技术(一)准确监测和预报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孢子捕捉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条锈病自动化监测体系,在条锈病发生流行区建立监测预警网络,实时监测条锈病菌源量和田间发病情况。 开发应用早期诊断和预测技术,及时发布预报,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条锈菌毒力变异监测技术。 小檗碱以重要的锈菌为主要宿主,是锈菌发生有性繁殖变异的重要场所,冬孢子是锈菌由小麦向小檗碱转化的主要形式。 通过在西北关键越夏区和越冬区覆盖小麦秸秆堆积、春夏驱除麦田周边绒头、病绒喷施农药等措施阻断条锈菌有性繁殖,降低条锈菌变异概率,缓解或阻止新毒性小种发生(三)减少菌源数量减少传播技术。 病菌数量在传播流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整越夏区种植结构,提高秋播药材混合物比例,根除或耕减自生麦苗数量,可以减少外传播的初始菌源量。 越冬区和冬繁区通过加强早期诊断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菌源,开展秋冬和早春“带药侦查”,逐步防治,开展重点地区药物防控,减少当地发病面积,降低外传菌源数量(四)不同类型抗病品种合理配置技术。 在条锈病各流行区,根据不同生态区特点和条锈病流行传播途径,合理利用不同抗病基因品种,安排在不同区域,建立生物屏障,阻止病原菌跨区传播。 越冬区和冬繁区应当选择全生育期抗病品种种植; 在春季流行区可选择株期抗病品种进行栽培。 (五)区域应急响应技术。 根据小麦条锈病地区流行特点,对条锈病流行较早、受灾较重的地区实行应急防控,开展统一防控。 穗小时期结合“一喷三防”措施的应用,采用针对性的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等,对条锈病和其他病虫进行全面防控,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三.分区技术方案(一)越夏区。 主要包括西北、西南地区甘肃东南部、陇中、宁南、川西北和青海海东以及云南、贵州等高海拔冬麦区,是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和变异的关键区,其治理核心是压低菌源,防止变异,阻止菌源向外传播。 技术要点: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利用生物多样性技术,在西北、西南越夏关键区实施结构调整,种植油菜、豆类、薯类、中药材、蔬菜、青稞等,提高经济收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越夏区小麦种植面积,直接降低菌源基数。 2 .阻止锈菌有性变异。 在西北关键越夏区,麦田周围绒毡密集生长区域,可采取覆盖小麦秸秆堆积、清除麦田周围绒毡、喷施农药等措施阻断条锈病菌有性繁殖,降低条锈病菌变异概率。 3 .清除夏秋自生麦苗。 对关键越夏区小麦田及周边自生麦苗,夏秋7—9月采用深翻深耕、机除或除草剂灭菌等技术,减少或切割条锈病菌寄主,减轻当地秋苗发病,减少越夏区秋冬菌源,降低外传菌源数量。 4 .优化抗病品种配置。 结合当地种植者对小麦品质的要求,充分利用品种抗性,推广种植全生育期抗病品种。 加强抗病品种布局规划,采用多抗源品种布局,注意选择遗传背景与其他麦区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缓解病原菌变异。 5 .推广秋播药材配方。 关键越夏区实现小麦秋播药材深加工产品全覆盖,杜绝杂种优势。 采用内吸传导性高效低毒杀菌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或搅拌。 同时,通过适时推广晚播,降低秋苗感染率,减少早期菌源,控制发生面积和程度,有效减少外传菌源量。 6 .实施秋季苗期防治。 加强条锈病发生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及时开展早发现、越夏区秋苗防治,降低菌源基数,减少外源菌源数量。 加强病情信息共享,指导冬繁区防控。 7 .实施后期病害整治。 春小麦返青后,根据田间病情发生情况,当病情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采用化学药剂开展统一防治,控制病害流行危害。 (二)越冬区和冬繁区。 主要包括西南盆地、云贵低山河谷、陕鄂豫汉水流域等麦区,以及陕西关中灌区和渭北旱源麦区。 这两个区域是当地黄淮广大冬麦区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地,也是降低大面积流行强度的重要管理区域。 其管理的核心是压低菌源基数,防止菌源外流,控制后期流行。 技术要点是:1.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 加强多抗源品种布局,增加品种抗病遗传多样性,防止抗病基因单一化。 种植不同于越夏区和春季流行区的抗源品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种植全生育期抗病品种。 冬繁区推进小麦与大麦、蚕豆、蔬菜、玉米、马铃薯等其他作物间作和种植,提高物种多样性。 2 .小麦秋播药材拌种。 针对苗期不致病品种,结合小麦土壤侵染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治,选择高效内传杀菌剂或小麦种子处理包衣剂,进行包衣或拌种全面包衣。 同时根据当年气候条件,适时播种避免或缩短病原菌侵染期,延缓秋季发病期,降低冬季繁殖菌源基数。 3 .秋苗监测防治。 加强田间病情调查,掌握病害发生动态,发现病情及时选择高效低毒的三唑类等杀菌剂,开展“带药侦察、打点保面”防治,减轻对当地秋苗的危害,降低春前菌源基数。 4 .春季应急预案。 根据早春农田病害发生情况,提前防控,做到早防小防。

做好重点区域应急防控和阻断病原体,控制后期病害流行和传菌源; 小麦中后期,当田间条锈病病情达到防治指标时,全面开展防治。 (三)春季疫区。 主要包括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河套春麦区等大部分麦区,是小麦条锈病春季防控的重点。 其治理的核心是早发现、早防治,严防病害大规模流行。 技术要点:1.推广抗病品种。 在考虑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尽量培育株期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同时注意推广种植不同于越夏区、关键越冬区和冬繁区的抗病性品种。 2 .加强早期监测。 采用早期诊断、实时监测等先进监测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共享机制作用,掌握区域越夏、越冬和冬繁区病情动态,加强本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警。 3 .开展科学防治。 在黄淮海南部靠近冬繁区的麦区,苗期采取“带药侦察、打点保面”等措施,控制条锈病早发生田,防止病害大面积快速蔓延。 生育中后期病情达到防治指标时,要立即开展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控制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 四、推进机制(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将小麦条锈病防治纳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将防控资金纳入政府预算,落实防控物资和技术力量。 要压实防控责任,将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纳入当地乡镇以上各级行政主管绩效考核指标,提高技术推广保障能力。 (二)加强监测能力。 运用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体系,在重点发生区建设小麦条锈病系统调查田,建设定点观测田,提高病情调查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实施小麦条锈病可持续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三)加强技术示范。 在病害高发复发地区建立条锈病全周期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对当地主栽品种抗病性进行监测与评价,制定当地品种引进和淘汰及栽培布局规划; 统筹推进区域全周期条锈病防治技术模式,形成适合当地防控的技术方案,指导所在区域防控工作。

(四)加强宣传培训。 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意义、防控意识、防控理念、防控技术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树立防病粮安民意识。 加强对基层植保工程师和广大农户的教育,广泛宣传区域全周期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先进性。 在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关键季节,组织广大植保农业技术人员、农村植保人员等深入一线,开展防治技术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 (五)建立长效机制。 进一步探索农科教育合作推进长效机制,不断研究和揭示小麦条锈病可持续防控关键技术、关键区域、关键环节,细化技术措施,明确主推技术,确定品种、药剂等使用技术要点,加强技术落实落地要推进区域联防联控,达到控制源区、保护主产区、降低损失率的目的,不断提高小麦条锈病可持续治理技术水平。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小麦条锈病在冬繁区达到高峰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受秋苗主发区菌源量少等因素影响,目前小麦条锈病整体发生较轻。 截至2月27日,西南和汉水流域6省(市) 31个市( 129个县)市、区)发生面积52.8万亩,发生县数和面积同比分别减少10.4%和10.1%,总体病情明显轻于2017年,较近5年以来的2016年目前,冬繁区大部处于散发发病阶段,四川北部、云南中东部等地出现发病中心,局地呈点片扩散发生状态。 随着气温升高,近期病情开始逐渐发展,发病县数较上周增加15个,发生面积增加49.3%,冬繁区病害开始进入春季盛期。四川

0评论2023-04-05317

重庆市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及趋势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受病原菌充足、田间湿度高等有利因素影响,2019年1月23日,重庆市永川、忠县首起小麦条锈病,全市发现日期比上年晚15天,比历年晚5天。 其中,1月23日,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南华村发现中心病株1个( 3片病叶),忠县忠州街道独株村发现1片病叶。 截至2月18日,我市永川、忠县、丰都、万州、开州、铜梁、巫山等7个区县发现小麦条锈病,比去年同期可见病区县数多1个,发生面积约30亩,比去年同期减少50亩,目前均为零星发生据重庆市气象中心预报,2019年春季(3-5月),全市各地平

0评论2023-04-05267

多措并举做好小麦条锈病防控,农业农村局防治小麦条锈病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为加强全国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推进小麦条锈病可持续治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结合实施“十二五”国家重点研发规划“小麦条锈病灾害防治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工程,面向全国请各地结合实际,细化技术措施,指导防控工作。2022年7月20日小麦条锈病在区域全周期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农业技术综合创新中心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地区流行性气传病害。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种植结构变化,条锈病流行频率上升,危害损失加重,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

0评论2023-04-05595

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工作,今年小麦条锈病成因以及防治措施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地区流行性气传病害。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种植结构变化,条锈病流行频率上升,危害损失加重,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威胁。 为了推进小麦条锈病可持续治理,切实控制病害流行,减轻危害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国农业技术中心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战略和目标(一)防治对策。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分区治理、综合防治”策略,以越夏区治理为重点,越冬区和冬繁区治理为关键,以春季流行区防治为保障,统筹创新区域

0评论2023-04-05591

小麦条锈病的最新治疗,小麦条锈病爆发流行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7月14日,国际顶级期刊《细胞》(《细胞》 *)在线发表了西北农业大学植物免疫团队的研究成果。f大学历经15年,又在小麦中发现了“真正的杀手”3354感病基因,并敲除该感病基因使小麦易受条锈病侵染,从而为抗病小麦育种开辟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小麦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之一,为全世界超过25亿人提供主食。而空气传播的真菌病——小麦条锈病,容易传播和蔓延,在世界各地的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堪称小麦头号生物大患。我国一直是小麦条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区之一,治理后小麦产量累计损失达13

0评论2023-04-04377

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用什么药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wwW.Shunde.Net赤霉病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等病害常发区,要在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做到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对高感品种,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福美双、甲基硫菌灵、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腊芽菌等,要用足药液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病害严重流行,

0评论2023-03-31367

两代科学家接力破解小麦条锈病之谜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wwW.Shunde.Net李振岐:窑洞作温室,锁定锈病研究小麦条锈病,也叫“黄疸病”。患病后的小麦在叶片、叶鞘、茎杆等部位产生铁锈色的疱状病症,人们便将其命名为锈病。作为一种寄生性病菌,小麦锈病会大量掠夺小麦植株的养分,削弱小麦生长。1950年,新中国遭遇了全国范围内的小麦条锈病。当年,我国损失小麦60亿公斤,约相当于当年全国夏季征粮的总数。小麦锈病成为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第一大病害。在没有多少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28岁的李振岐和同事们在西北小麦产

0评论2023-03-31498

农业部部署冬季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Www.XuezuoCai.Com强化责任落实。抓住当前小麦条锈病冬繁区菌源快速扩繁的重要时期,广泛动员,让农民过年不忘防病虫,适时开展有效的防控。条锈病菌源扩繁区要把冬季防治作为当前春耕生产的重要任务,强化防控措施,落实防控责任,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遏制病害的扩散蔓延。加密监测预警。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作用,组织植保专业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田间菌源调查,准确掌握发生情况和流行态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发动乡村农技人员、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群众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条锈

0评论2023-03-31449

农业部:各地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确保虫子抓住了谷粒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www.xuezuocai.com各地按照农业部要求,狠抓防控措施落实,全面打响小麦条锈病防控阻截战。截至2月20日,已实施防治面积148万亩次,是发生面积的1.16倍,有效遏制病害快速蔓延的势头。落实防控责任。年初以来,湖北、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条锈病菌源区及早部署安排防控工作,分析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明确防控任务,落实属地责任。各地结合安排春耕春管工作实际,对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防控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河南南阳、信阳、驻马店和湖北荆门、襄阳、十堰等重发区地方党政

0评论2023-03-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