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又是一年之秋,又是丰收。
漫步在广袤的岭城大地上,田野里一片片金灿灿的玉米在阳光下格外养眼,农民们喜笑颜开。 现代农用棚子胶卷园果实累累,吸引各地游客刷卡观光。 一条条平坦的村道通村达户,农家小院温馨别致,住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无比……
时间为见证历史、书写荣耀而奋斗。 公主岭市委十三次全会以来的五年,是极其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公主岭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入新阶段,粮食总产量一直处于60多亿斤的阶段性水平,总产量居全国前列,单产居全国首位。 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国家农业高新区建设方兴未艾,担当好粮食安全重任,引领全国农业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2017年,公主岭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个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吉林省首个基本实现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目前,农机总动力达到16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02%。 建成省级新型主体(农机装备建设项目) 42家,发展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315家,农机作业服务专业人才662家。
更新的数据增长,是五年来农业农村发展最直观、最有力的体现。 村子美丽、产业强大、村民丰富的壮美画卷,在公主岭市陆续展出……
产业兴盛的土地上产生了金长银
五年来,公主岭市充分发挥玉米乡资源存量,紧盯保健品市场需求,大力培育和支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制定玉米食品产业扶持政策,建设玉米食品产业园,成立鲜食玉米产业联盟,连续举办玉米产业博览会,提高玉米食品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一系列措施,截至目前,农嫂、德乐、祥裕、 形成以吉农绿色等规模企业为支撑的鲜食玉米产业集群,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土耳其、智利、中东等16个国家的公主岭玉米食品,是吉林省“黄金玉米”
去年在安徽省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 2020)上海,公主岭市多个名优农产品一展就卖完,多家长三角地区大中型农产品经销商现场签约。 婆媳玉米摆上外国人餐桌,亿鑫大米走向全国,公主岭大米与江南大米争奇斗艳……在产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公主岭市农业多维度对接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和京津冀,收获丰硕。
产业繁荣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公主岭市大力倡导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全方位构建绿色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引领农业结构深度调整,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抓住全省进一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扩大“菜篮子”产品生产政策措施的有利契机,制定《公主岭市2020年设施园艺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公主岭市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办法》 )等一系列定向扶持政策,拿出1亿元作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大对棚户区建设主体的扶持力度。 棚户区总面积发展到3.53万亩,集中连片规模化园区60个,分布在21个乡镇,有果蔬产品注册商标3个,从事棚户区生产的农民4万人以上,年产值超过12亿元。 被国家蔬菜协会命名为“中国油豆角之乡”。 响水湾龙棚膜园区、永发坤圣园棚膜园区、大岭君子兰文化园、范家屯恒通生态产业园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棚膜产业基地涌现出来。 目前,设施园艺已成为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0家,其中省级12家,市级68家。 形成了四条产业链。 一是以中粮生化、黄龙为龙头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年加工玉米近150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 二是以温氏集团、禾丰牧业、高金食品公司为龙头的生猪饲养、加工、销售产业链,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以上。 三是以金泰米业、金凯乐米业为龙头的大米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年加工水稻近18万吨。 四是以嫂食品、祥裕食品为龙头的鲜食玉米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年加工鲜食玉米穗、玉米粒、玉米段2亿穗以上。
深化改革彰显绿色活力
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确保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统筹规划,通过扭曲关键、攻坚克难,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 近年来,改革在各乡村全面推进。 市政府成立四级领导(工作)小组,落实四级书记改革工作。 因地制宜,坚持村庄政策,探索改革之路。 农业资源存量好的村庄,加快土地流转,主要发展特色产业。 对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充分利用资源,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范家屯镇干程农民专业合作社流经的土地上,弥漫着成熟的气息,一片片金黄的大豆等待收获。 合作社成员王顺告诉记者,这两年,他通过入股的方式将自己两公顷的土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合作社,并在合作社打工担任农机董事。 今年合作社改种大豆,王顺喜气洋洋,朴素的话语透露出农民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收的新期待。
干合作社现在移动了500公顷的土地,今年种植了400公顷的订单大豆,实施了玉米大豆的轮作。 还建设了2公顷棚膜小区,围绕长春市场,打造省城“菜篮子”。
合作社理事长王成表示:“种植大豆有助于应对市场冲击。 大豆不仅投入成本低,而且有国家政策补贴,可以降低风险,是优选品种。 ”
今年,合作社在原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本村区位优势,重建7公顷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实现种植、休闲、采摘多样化发展。 以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为目标,实行多种经营,走产业融合之路,做到寸土寸金,让农民和合作社共赢。
王成表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逐步调整,以大农业为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
目前,公主岭市合作社发展到5430家,平均注册资金13万元,进社农民5.2万人,带动非成员3.5万户。 省级以上示范社31家,市级示范合作社56家,农业农村确定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县(市)整体推进试点。 流转土地50公顷以上经营主体258个,家庭农场111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2个,平均经营面积7.5公顷,是全市家庭平均承包面积的7倍左右。
近年来,公主岭市积极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要求,创新产业融合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新产业业态,切实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019年底,公主岭市申报进入国家级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升级改造覆盖率30%,市、乡(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建成。 2020年,推出《公主岭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实施方案》,与8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确定项目建设职责分工、检查、资金支付流程等,加快项目落地。 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储备,到今年年底培训超过3000人次,开设网店,培养1000多名能独立运营服务的实用人才,年销售总额将达到300万元以上。
五年来,公主岭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农区旅游景区转型,以创建示范为引领,促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
盛夏时节,刘家街道双青湖旅游度假区内涟漪荡漾,荷花盛开。 享受度假村,亲近大自然,是很多人向往的乡村田园生活。 度假村开业仅两年,就接待游客6万多人,收入近1200万元。 “发展乡村旅游业,支持乡村振兴,不仅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度假村负责人李浩说,“度假村不仅可以吸纳农村劳动力,接待滞留游客,还可以发展周边的餐饮业,很多村民的钱包都涨了。”
为进一步大力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业,推动农村休闲旅游升级。 2020年,公主岭市完成了二十个子南山村、龙山满族乡土门岭和仙山村三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组织申报。 构建文旅综合体、滨水避暑游、花卉生态游、民俗体验游、农业休闲游、文物古迹游、冰雪运动游,跨界布局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 如今,以乡村旅游、特色种植推动乡村振兴的村子越来越多,众所周知的有双青湖旅游度假区、二十家子玫瑰园、世外桃源旅游度假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链条出现在乡村中、田野之间,成为农民朋友的“聚宝盆”
“寄存在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面对农村改革这个全新的领域,在农村、田野、青山和绿水之间,各地都在自主探索、竞相创新。 公主岭市正在向农村改革纵深推进,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
内外兼修照亮美丽乡村
道路干净整洁、房屋井然有序、生活幸福温馨……一幅幅幅美丽的画卷铺展开来,因人居环境的改善而充满活力。 为了让大人们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好,公主岭市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振兴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力以赴,持续发力,奋力描绘农村“高颜值”。
统一抓,以“净”为底线。 市政府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干部包片制度,具体负责辖区人居环境整治的组织协调。 各乡镇(涉农街道)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责任主体。 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坚决打赢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来到二十岁的孩子满族小镇,沿河而建的御马河满族文化公园浑然天成,很多村民在这里行走休闲。
“过去,这条河是一堆柴火和垃圾堆。 现在,政府拆除了门前的违章建筑,清除了垃圾,修建了公园,心中一亮。 ”谈到环境治理,村民们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该镇加大垃圾治理力度,专职环卫工人每天清扫街道,运输车每天两次上门收集生活垃圾,确保垃圾“不落地”“不过夜”。
有效推进,以“治”为本色。 宽阔的水泥路、彩画的围墙、村容整洁……这是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环岭大道火炬村的崭新风貌。
环岭街道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开展“美丽家庭”创建活动,每年评估一次,在微信公众号上展示。 同时,每个村民都要监督环境,曝光家庭环境肮脏的农户,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美丽家庭”的创建活动中来。
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推进,生态意识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注重保护乡村田园风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各项乡村规划和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落形态与自然环境和谐,成为最重要的底色。
长期机制以《约》为基础。 村里到处干净整洁、文化墙干净美观……村规民约起来,乡村治理加强了。 只有朗朗落地的村规民约才能真正入耳、入心,才能“约”出文明新风。
习惯在于养成。 好习惯,要“强制”养成。 对双龙镇兴林中心村来说,“强迫”的过程就是引导、激励、弘扬的过程。
该村围绕提高人居环境建设要求,结合实际,以健全基层大侠自治制度为着力点,强调修改村规民约。 遵守村规民约的可行原则,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进行修改,使村规民约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兑现,而不是照搬。
村民们吃完饭,聚在一起闲谈,享受着惬意和可喜的变化。 村容变得“美”了,村民保护“美”的热情也更高了。 因此,该村实行网格化管理,由村知名度党员、干部担任网格化长,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切实维护宜居优美乡村环境。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是公主岭市善用自然恩赐的惠民之举,也是大侠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承载着峄城人民的梦想和期待。 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越,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逐渐完善,一个个村庄华丽转身,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公主岭市结合“自然恢复生态人工修复”,全面开展东辽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在东辽河流域重点地段,在科学选定人工修复点的干流河岸、一级支流河岸划定生态缓冲带,加快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累计修复307.88公顷,种植灌木2000多万株,种植宿根花卉86.7万平方米。 新增湿地3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卡伦河、小辽河水源涵养林。 2018年9月起,东辽河干流及其6条主要支流全面休耕,完成东辽河流域休耕4615公顷。 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构建东辽河生态缓冲区,强化生态恢复功能,有效控制东辽河水污染,使多年野生动物、水鸟等消失,再次出现在东辽河沿岸。
村容村貌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美化,大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农村越来越有吸引力。 公主岭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城市人到农村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既要顾全面子,也要反过来看。 坚持软硬件协同,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提升农村公路、环卫设施等硬件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健全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奶奶等文明创建评选活动和“美丽家园”示范创建,激发群众内在动力,培育文明乡风。 各村还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好人评选、文明祭祀倡导、邻里守望、文化培育新风等行动,全面培育清正文明、高雅的时代新乡风。
这构筑了幸福的家,这是充满希望的田野。 展望未来,一幅更加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等着我们去画。 更丰富的乡村田园梦,等着我们去追寻。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伊海龙通讯员马俊超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