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华夏时报( www.chinatimes.net.cn )记者方凤娇徐艺茜北京报道
“我们刚刚采购了200吨大豆。 3.08元的收购价格。 ”3月10日,佳木斯冬梅大豆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冬梅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价格应该是我们制作和生产豆粉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最高水平。”
3月以来,国产大豆再次迎来暴涨行情,部分地区豆价已经突破3元。 东北大豆收购价格更是从每吨4000多元上涨到每吨6000多元,年涨幅达50%。 随着现货市场价格的推进,期货市场价格也在上升。 豆期货主力合约连续上涨,3月8日暴涨至每吨6375元,持续刷新历史高点。
豆一主力05合同
大豆价格创新高,对整个大豆产业链来说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自去年过秤以来,惜售的农户赚得盆满钵满; 贸易商陷入节节上涨的豆价和买兴不足的下游市场之间的矛盾,南北方的销售主体对大豆行情持南辕北辙,而冬梅公司这样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下游企业直呼“难”。
对此,南华期货副总经理、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唐启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的来说,大豆涨价对上游农户和入市较早的贸易商来说是一个意外的‘红包’,但对下游用豆企业来说去年多家媒体平台呼吁豆制品涨价,但争夺市场份额收效甚微。未来将推动大豆价格和更多行业洗牌,唤醒行业利用衍生品规避风险的意识。 ”
下游企业直呼“难”
大豆价格暴涨对产业链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但各不相同。
去年开市以来,粮食销售比较快的农户都“拍肩膀”,后悔没吃到粮价上涨的红利,但要承担未来包地费用上涨的风险。 可以说舍不得卖的农家赚了很多钱。 都尝到了粮食强加于人的味道。 2月底,国产储蓄所大量上市,受到换购大豆的传言,维持了以豆为主的坚挺人气,助长了市场的惜售情绪。
“但由于天气转暖,新一季种植的农资已经开始陆续筹措,种植前卖陈粮是农户的习惯。 否则,由于储藏也存在一定困难,出货心理也逐渐增加。 ”唐启军说。
从贸易商的角度来看,是矛盾的。 贸易商面临的是逐年上涨的豆价和买入不足的下游市场。 今年粮价好,屯粮主体增加,但一些大企业由于后市价格走向不明,存在挤压粮食的风险,几乎无处不在。 库存很少,只有部分早期大量收购的有资金的大企业才能见底卖豆。 另外,这些企业收获成本低,短期下跌也不恐慌,卖现货和交盘面都有利润。 因此,贸易商方面呈“两极化”,无粮者愿收,恐价下降而焦急,有粮者不慌不忙地卖。
下游的用豆企业遇到了难题。 大豆行情仍在稳中趋弱,但销售区域库存耗尽,经营主体只能被动接受产区价格,在消化库存的同时,观望东北与进口豆价差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还有成本的增加。
以陈永华所属的冬梅公司为例,是一家专业生产豆粉、豆浆的企业,大豆价格不断上涨。 对于像他们这样以纯大豆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企业来说,用陈永华的话来说,就是“影响太大了”。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 包括原料成本和市场压力。 ”
陈永华告诉记者,不仅大豆,玉米价格也大幅上涨,以玉米为原料的麦芽糊精每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500元。 麦芽糖浆价格每吨上涨1800多元。 “包括产品塑料包装在内,大部分原料都在上涨,但大豆价格的涨幅是最惊人的。 我们的豆粉生产成本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5%左右。 ”
“我们当地有两家油脂企业,从去年大豆价格调整开始到现在,都没有生产。 他们是榨油企业,多亏多生产,不生产也不亏。 ”陈永华说。
此外,南北方销售主体的观点是南辕北辙,销售区认为东北产区的豆价会因为期货而暴涨,这样高的价格对经营者已经失去了“诱惑”。 产区的商家认为市场从去年开市到现在已经从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收高价只是时间问题。 在蛋清厂,禹王、金锣、双汇等大型加工企业利润丰厚,逐渐开始顺利收购,小加工厂随着招聘资金紧张。 但是,由于进口的非回转大豆越来越少,价格上涨,国产豆也得到支撑。
什么时候降价?
其实,大豆价格的上涨,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去年年底以来,国产大豆价格连续创新高。
从产量看,去年我国大豆总产量有所增加。 根据国家粮食信息中心的数据,2020/21年度中国大豆总产量为1960万吨,比2019/20年度的1809万吨增长8.3%。 这是因为单产和播种面积增加了。 其中主产区之一黑龙江产量877万吨,比去年780万吨增长12.43%。
尽管如此,大豆的价格仍在继续上涨。 对于本轮价格上涨的原因,方正中期期货油脂油料研究员王一博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供应方面前期农民和贸易商惜售情绪较高,农民商品销售进度缓慢,主产区大豆收购进度比去年同期慢19%。 进入3月以来,东北准备工作陆续展开,季节性阶段粮食销售高峰来临,市场大豆供应增加。 进口地俄罗斯宣布从2月1日开始对向欧亚联盟以外的国家出口的大豆征收30%的出口税,后期俄罗斯的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一定会减少。
浙江省期货农产品高级分析师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本轮大豆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玉米价格上涨的影响,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陈永华持有不同的观点。 “在我们当地看来,这种情况(大豆价格暴涨)的出现,应该是异常的,有抢购的嫌疑,可能是资本炒作。 据有关部门统计,大豆进口和产量均有上升。 从整体量来说,并不受到供求的影响。 部分进口大豆到港后没有进入市场流通。 ”他说。
对于国产大豆价格后的市场走势,陈永华普遍认为,4月中旬应该会略有回落。 “在此之前,农户囤积惜售,到了4月中旬,进入下一个春耕期,需要动用资金,农户可能需要消耗库存。 压力可能会缓解。 但是,现在我们期待着向农民出售粮食。 ”他无奈地说。
陈永华的经验表明,一般来说,每年11月下新粮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出现原粮降价或低价销售的情况,但去年完全出乎意料,新粮下了之后,原粮价格并没有下跌反而上涨。 “我预测4月中旬左右豆价可能会稳定,但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他说。
向博也认为,后续大豆价格仍将保持高位,一方面玉米价格依然坚挺,带来支撑。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强势结构仍在持续。
“我们判断,2021年国产大豆价格区间将提高到2.9元/斤—3.5元/斤。 ”王一博说。
唐启军对记者表示,在2021年美联储1.9万亿元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今年额外流动性将流向粮食圈,资本力量将助推粮食价格,未来或将成为常态。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