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业信息首页 频道列表

法默日报2问:在种植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如何稳定秋粮产量?

2023-04-05 13:003820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丰收的季节,满仓金黄,果实累累。 根据农业农村10月31日的农情调度,全国秋粮已收获11.91亿亩,完成91.2%,进度比去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 全国冬小麦已播种85.6%,油菜花已播种86.8%。

不仅今年粮食丰收到手,明年夏粮和夏油也陆续播种。

11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保丰村,联合收割机收割晚稻。 新华社照片

一年的丰收有各自不同的含义。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粮食生产实际上调整了种植结构,扩大了大豆和油料。 今年扩大大豆油种植的效果怎么样? 备受各界关注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达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吗?

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稳定粮增豆

近年来,我国大豆需求量上升,但种植规模有限,生产不足有需求,成为食物安全的短板。 着力减少对外依存,今年爆发了大豆生产能力提高的攻防战。 在这场攻坚战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今年农业农村加大豆油种植力度的最主要技术措施。

玉米是秋粮的一大部分,稳产高产非常重要。 但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玉米地里种大豆,表面上看像是在和玉米“争斗”。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如何保护玉米产量?

从理论层面分析,可以避免玉米减产。 玉米带状复合栽培技术的发起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表示,该技术的核心是玉米密植带与大豆带交替复合栽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种作物的边际优势,通过高差空间错位组合,提高光照通风效果,提高大豆玉米

从实际生产和栽培技术上看,虽然在推广第一年遇到了一些难点和堵塞点,但玉米基本上可以丰收买到。

“以大豆玉米4比2复合栽培模式为例,玉米护苗株4600株,亩产约500公斤,套大豆亩产9200株,亩产约100公斤,常规覆膜玉米产量平均亩产”拿着测量数据,山东省东营市牛庄镇金丰家庭农场的谷物生产者庞增华打心底里高兴。

“玉米和大豆是在同一个季节种植作物的,所以有‘土地之争’的矛盾。 现在一亩地种两种作物,怎么保证产量不减? 其实最开始我们心里谁都没底。”牛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彬介绍,今年,这个镇将通过选择种植模式、选择合适品种、邀请专家培训指导技术等方式,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收获时的测定数据表明,玉米产量与净玉米产量基本持平,一季大豆也收获较多。 看到大豆不影响玉米产量,播种时的忧虑和担忧完全消除了。

无论是好品种还是好技术,追求稳定生产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全国农业技术中心粮食作物技术处处长奥本特认为,稳定的播种面积是稳定丰收的基础。 今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及时分析判断粮食安全形势,安排部署重点工作。 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逐一分解、深入监督落实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目标。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复耕、增垄、改变水培等多种措施,最大限度稳定玉米面积。

今年中央财政将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给予专项补贴,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绿色高质量高效行动支持力度,稳定农民种植收益预期。 不仅是中央财政支援,各省也拿出真金白银补助金农户。 四川省首次配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专用播种机,最高补助1万元; 山东德州市将大豆种植补贴提高到每亩300元标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每亩补贴400元。 这些为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在努力,上天会帮助人。 鄂文弟表示,今年玉米关键生育期未遭遇大范围气象灾害,温、光、水条件吻合较好,降雨充沛,生产总体正常,是丰收的年景。 带状复合种田玉米单产成绩:调查显示,16个负责带状复合种田的省份基本实现了玉米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

栽培大豆油取得了可审查的效果

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提高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种植豆油,取得可考核成效,确保2022年大豆和油料播种面积扩大2200万亩以上。

如何稳定“油瓶”是今年的“必看答案”,一年后,增油增豆的效果如何? 如何看到可审查的效果? “答案”要从田间地头找,要看地区。

从面积上看,今年我国扩大豆油种植成效明显。 农业农村数据显示,今年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启动,扩大粮豆轮作规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00多万亩,大豆面积增长明显。

从具体区域结构调整来看,今年东北地区重点推广轮作,部分地区因地制宜推广“水培”扩豆,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扩豆。 南方大力开发冬闲田扩油菜; 新疆次宜棉区、西北农牧交错带、风沙干旱区通过扩大豆花生等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不仅稳定了玉米产量,而且增豆效果更为明显。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职场科学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表示,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本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尤其是黄淮海主产区豆增效益明显,玉米面积不减

从田间地头看,“大豆摇铃千里金”是今秋丰收盛景的一大特色。 今年农业农村地区开始了全国大豆高产竞争。 这个竞赛开始以来,各地踊跃报名,一个个可喜的成绩从实测分区传出来。 在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八五农场西大岗管理区第十车间大豆高产竞技示范点现场进行生产检验,亩产311.2公斤,创造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旱作大豆百亩攻关田的历史记录。 河南嘉县冯庄镇崔槐树村战立家庭农场大豆新品种“郑1307”示范田单产339.12公斤/亩; 新疆兵团第四师作为大豆种植示范点通过现场生产验收,亩产达442公斤。 这些数字也是可见的成果。

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卢为国认为,今年大豆丰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天气较好,今年后期部分地区出现旱情,但光照充足,籽粒饱满,产量反而偏高。 二是大豆管理更科学,如喷施叶面肥次数增多,更加重视病虫害防治。 三是国家出台大豆油产能提升行动,各地方重视,政府投入增加。 如河南永城大豆种子、机械等由政府出资,推进规模化社会化服务,各项技术措施落地到位。 另外,农户种植意愿增加,参加培训更加积极,种植更加精细。

今年,各地把扩大豆油种植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黑龙江作为我国优质大豆产区,坚持党政同责,成立工作专案组,全力推进大豆种植扩大; 在湖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的基础上,探索试种,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幼龄果园大豆种植试点; 四川省将大豆油粮食任务纳入市(州)乡村振兴党政队伍绩效考核,明确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责任。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添油加豆保驾护航,从中央到地方都可以拿出真白银和“实招”来看效果,看得更远。

高质量高效技术提高产量

今年需要调整栽培结构,“答案”很漂亮。 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是把“饭碗”拿得更牢,把“油瓶”拿得更稳。 这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来增加产量。

在提高单产方面,高产技术整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鄂文弟告诉记者,建立绿色优质高效的技术体系是稳丰收的关键。 以玉米为例,今年,各地深入开展绿色优质高效行动,以合理增密为中心,以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为重点,按照科学布局、良种选择,保护性耕作、单粒精播、种肥隔离直播、抗旱、水肥一体化、化学防倒

从实际操作看,今年各地农业技术推广十分到位,也促进了单产的大幅提高。 黑龙江省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在提单生产方面“一马当先”。 通过编制、印制、发放《黑龙江省农作物栽培技术模式汇编》,向农民大力推广大豆垄密植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玉米提质复合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稻大棚旱育稀植高效栽培技术等11种粮食作物先进栽培模式,全省推广面积2 全省新建大豆、玉米大垄密植技术示范县15个,辐射带动大豆、玉米大垄密植面积达2700多万亩。 大力推广大豆种子包衣技术和根瘤菌接种技术,示范面积达1000万亩。 在全省建设57个全国绿色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整合建设140个省级“万亩创造片”、832个市级“千亩示范方”、810个县级“百亩攻关田”,有力促进粮食作物单产提高。

高产集成技术的推广也增加了生产总值。 陕西省以旱作节水为突破口,着力创造粮食绿色优质高效,在渭北陕北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四位一体”(沟坝蓄水、太阳能抽水、高位蓄水、膜下滴灌)旱作节水技术,减轻干旱影响,稳定旱区生产能力。 关中、渭北、陕北玉米主产区继续推广玉米高密度提单生产“5335”集成技术模式,促进玉米单产提高。 2022年全省推广面积423万亩,亩产密度增加345株,按每株0.15公斤产量计算,增密度提单生产行为理论每亩增加51.7公斤,可实现总增产22万吨。

农业和农村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北方大豆和玉米单产提高,也弥补了结构调整带来的损失。

一年又一年,粮食生产从未停歇。 目前,是秋冬种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已组织各地提前动员部署,加强加密技术指导服务,举办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活动,根据生产实际和地域特点,制定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指导意见或技术方案,细致落实布拉迪加的拓展任务

(来源:农民日报)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农民捍卫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大谣言)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2018年,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是舆论场中关注的热点话题。总体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舆论大环境较往年有所改善,相关舆情总量比往年有所减少。各级监管部门不断强化科学解读及风险交流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在提高公众安全认知、化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风险方面成效显著,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事件。其中,以下几个热点话题,曾在网络上引发极大反响,给消费者造成很大困扰。我们对其解读,以正视听。特别甜的香瓜喷施“甜蜜素”?热点回顾2018年7月,有媒体曝光称,黑龙江香

0评论2022-11-28596

天津市渔业牧业发展,天津农业水产养殖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17081310441239.jpg>2017年8月9日,天津市水产局发展计划处陈莹副处长和农民日报主任记者金慧英等人来到晨辉科技集团旗下金水族水产养殖公司调研访谈,宝坻区畜牧水产业发展中心赵国营科长陪同考察。首先由晨辉集团品牌发展部唐子鹏经理就集团商业模式与管理、项目现状与未来发展、旗下品牌与产品做出详细介绍。之后农民日报主任记者就集团现有技术成果

0评论2017-08-13535

《农民日报》新闻报道组赴岳阳采访保护长江江豚。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就湖北省水产局编印的《湖南畜牧水产信息》2016年第23期信息《江豚,我会紧紧牵着你永远不放手》,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农民日报》社迅速派记者现场实地采访,深入报道当地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积极保护长江江豚所做的努力及成效。为此,8月24日-25日,由《农民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张振中、记者杨娟等组成的新闻报道组一行,专程赴岳阳市采访报道长江江豚保护工作。   &

0评论2016-08-27419

养殖业绿色技术创新,农民日报江苏畜牧高质量发展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在科技入户指导时,部分能干的养殖户为了谋求更好的效益,积极主动转变观念,更新养殖技术,在入户工作中深感设施化推动养殖方式转变,产业化促进养殖效益提升,全区水产养殖正步入科学发展新阶段。  “下一步,我们要科技养鱼,要更新养殖品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生产,来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示范户陶勇华向我们介绍。言毕他指着大显示屏,打开按钮,池塘全貌赫然眼前,每口池塘的溶氧、氨氮、PH值等水质指标清清楚楚,“通过他可以自动开启增氧机,可

0评论2014-03-18143

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到重庆永川渔业基地调研。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10月27日,《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一行在重庆市农委高兴明副主任、永川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永川区现代农业园区渔业养殖基地,对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唐园结一行,对永川区在山地现代农业发展中,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大力推进商品鱼基地、生态健康养殖基地,特色效益渔业基地、鱼菜共生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同时,唐园结社长希望永川在

0评论2012-10-30318

农业农村部渔业生产报告,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鱼视频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8月6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专题报道“稻鱼共生 钱粮双增——浙江省发展新型稻田综合种养稳粮增收纪实”。浙江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走出了一条“养鱼、稳粮、提质、增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新路。报道列举省内多种模式和机制发展养鱼稳粮增收实例,充分肯定“浙江省以发展产业的思路和模式探索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丰收路子”的做法,具有深远的政治和战略意义。7月24日中国渔业报头版登载《亩产百斤鱼千斤稻万元钱——新型稻田综合种养的浙江模式》,重点报

0评论2012-08-07227

丽水稻田养鱼,浙江开展稻田养鱼的有利条件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7月11日~12日,在农业部海洋局的组织下,农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渔业报、中国水产杂志、农村信息报等多家国家级、省级媒体的记者来到丽水,采访报道丽水的稻田养鱼。11日,记者团一行来到景宁畲族自治县,采访当地一家稻田养鱼合作社——景宁自强稻田鲤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听取了合作社近年来发展的介绍,并实地到访合作社稻田养鱼基地。景宁县政府及水利局有关领导陪同此次采访,并就记者们提出的关于稻田养鱼技术和产业机制创新、农民增收效果等问题做了细致深刻答复。

0评论2012-07-16278

《农民日报》记者赴江苏省赣榆县采访渔业科技入户工作。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11103117013282.jpg>  近日,农民日报记者何宜坦等人到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采访渔业科技入户工作。  在赣榆县宣传部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他们深入到渔业生产一线,对渔业科技入户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及辐射户进行走访了解,对该县近年来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赣榆县是全省水产养殖大县,海水养殖面积30万亩、淡水养殖面积

0评论2011-10-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