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黄河下游的岳石文化,在前文里谈到了《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那么就谈谈《黄河下游的岳石文化》吧。 我也可以写“关于岳石文化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为标题,因为在名为“黄河”的母亲河中可以连接两者,也展示了内在的逻辑,所以用现在的标题。
(一)岳石文化的发现挖掘过程
岳文化因发现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东岳石村遗址而得名,广泛分布于山东省。
东岳石遗迹于1959年被发现。 196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首次挖掘东岳石遗址。
在这中间,近20年来,人们一直将其视为龙山文化。 1979年至1981年,考古学家黎家芳、高广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认为东岳石文化的面貌、特征与龙山文化存在本质差异,应该属于两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黄河下游海角地区典型的龙山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这就是龙山文化。 是从夏天到早商时期,东夷族创造的古老文化。
(二)岳石文化的地方类型和重要遗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岳石文化的田野发掘资料逐渐增多,学术界对岳石文化的类型划分进行了一些尝试。
1985年初,张国硕(现郑州大学教授)、吴玉喜提出岳石文化可以分为格庄、郝家庄、尹家城三种地方类型。
照格庄遗址位于山东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照格庄村西。
邓家庄遗址位于山东潍坊青州市黄楼街道办事处邓家村西。
尹家城遗址位于山东济宁泗水县金庄镇尹家城村。
1989年,著名考古学家王迅提出将岳石文化分为5种类型:照格庄类型、郝家庄类型、尹家城类型,以及鲁西南类型和苏北类型。
鲁西南,也就是山东省的西南部,被认为包括点心、济宁、枣庄三市。 尹家城遗址位于鲁西南的济宁市,是否存在重复?
苏北是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这里的岳石文化遗址丰富吗? 等待检查。
1989年,严文明的老师把岳石文化也分为五种类型。 即胶东的照格庄类型、汉淄流域的郝家庄类型、汶泗流域的尹家城类型,以及沂沭流域的土城类型和鲁西南安邱堌山类型。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岳石文化分为六种类型。 即照格庄类型、郝家庄类型、土城类型、王推官类型、尹家城类型、安邱堌堆类型。
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加和认识的加深,有的学者认为,帘丰实将岳石文化分为照格庄、郝家庄、王推官、土城、尹家城、安邱堌堆、万北等7种类型。
岳石文化重要遗址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山东平度东岳石(位于山东青岛)、牟平照格庄)、山东烟台)、青州郝家庄)、泗水尹家城(山东济宁)、安邱堌堆(山东菏泽)。
此外,还有以下情况:
1、山东境内遗址
烟台芝水遗址位于山东烟台市芝罘区只滇镇芝水村。
长岛北庄遗址位于山东烟台市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大黑山岛北庄村东北部,北庄遗址绵延漫长,历经北庄一期、北庄二期和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前后绵延数千年。
桓台史家遗址位于山东淄博市桓台县田庄镇史家村南,是重要的岳石文化遗存。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龙山村东北的城子崖遗址可划分为周代城址、岳石文化古城、龙山文化古城上中下三层。
自20世纪30年代发现城子崖遗址以来,该遗址一直被视为龙山文化遗址。 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新挖掘该遗址后,正式确认该遗址为龙山、岳石、东周的“三叠城”。
2、河南境内遗址
夏邑清凉山遗址位于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西南马头镇魏庄村。 凉山遗址原是一座距离地表6米多的茅坑山,由于明代在茅坑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清凉寺,俗称“凉山”。
1988年秋,考古工作者除发现河南龙山文化和殷商文化遗物外,还发现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商代二里岗楼上的岳石文化。 该层上层受二里岗上层商文化的挤压,它又推至龙山文化地层之上,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二里岗文化。
鹿邑帘台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王皮溜镇普大庄村西北台地。 与安徽北部交界,其遗存可划分为6个时期,包括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岳石文化遗址、商文化遗址、西周遗址、东周遗址。 其中岳石文化遗址有房地和灰坑,遗物有半月形穿孔石刀、骨器、蚌器和qu、罐、盆、豆、碗等陶器。
从这座长达8米的重要遗迹中,可以看到中原文化和山东古代文化相互影响,势力消长。
遗址沉积由最深部向上,下第一层沉积属大汶口文化晚期,出土鲁西平原常见陶鼎、魟、盱眙、壶、罐、高柄杯等。
上二期遗存,初期陶器仍有大汶口文化的基本面貌,发展发展关系很清楚,但晚期中原文化因素增加,总体面貌与豫东龙山文化的造律台——王油坊类型相一致。
第三期又受到岳石文化的影响,成为夏王朝时代东夷的属地。
第四期出土文物完全成为商代风格。
这个遗址,是中原与东夷之交和征兵的缩影。
鹿台岗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裴村店乡鹿台岗村。 属于村落居住遗址,文化层厚约2-8米,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先商文化、岳石文化、早商文化、春秋时代文化。
3、江苏境内遗址
青墩庙遗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青墩庙村,在其下发现岳石文化灰坑打破龙山文化层的重要征兆,为研究岳石文化的来源、族属及其与商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沭阳万北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城北15公里的万头乡万北村,出土商代和新石器时代遗物近300件,是江苏省新石器至商周时代的重要考古成果之一。 考古学家已经把万北遗迹列为岳石文化七种之一。
4、安徽境内遗址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姚李镇的红墩寺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时代至西周不同时期的沉积。 文化面貌既有地方特色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也有岳石文化的因素,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通。
塘岗遗址位于安徽省肥西县南岗镇鸡鸣村鸟坊自然村北岗地上,是安徽江淮之间新石器与商、周时代文化遗存并存的重要遗址。 发现了岳石文化时代的遗迹。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桃园镇芦城孜遗址发现岳石文化遗存(含遗址和遗物)。
总之岳石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在大汶口文化和典型龙山文化地区内均有发现。
(三)岳石文化分布范围
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20世纪80年代初,位于山东泰山周围和半岛地区,有人认为今京杭大运河是岳石文化的西界。
近年来。 通过对鲁西南、豫东地区的考古调查和挖掘,可以确信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已远远超出大运河的一线。
岳石文化分布范围包括今山东全境、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地区。 中原地区与二奥文化的分界线位于今河南杞县鹿邑一线。
(四)岳石文化的年代和分期
根据碳14测定,这一文化遗存的年代在公元前1900年-前1700年间,正值中原夏王朝统治时期。
也有说法认为岳石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800年-前1450年,其相对年代晚于山东龙山文化,早于二里岗时期商文化上层。
另外,岳石文化的绝对年代是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从夏代开始被认为相当于商初。
取最广泛的值,似乎认为岳石文化的绝对年代是公元前2000年-前1450年。 存在时间达到了550年左右。 另外,在山东半岛东部,岳石文化持续的时代可能还要长一些。
岳石文化根据文化遗址的不同,可分为两期(早期、晚期),三期(早期、中期、晚期),四期(王迅)。
还有分为五期的东西。 例如,张学海(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认为,岳石文化距今约有4000--3200年,自西向东存在的时间相距甚远,西部结束早,东部结束晚。
越分越复杂,越分越细,无一能分为6期、7期、8期。 这是思考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分割的标准细分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 如果每期没有足够的研究样本,这样的分期就缺乏说服力。
(五)岳石文化经济状况
就一个时代的经济状况而言,我们正在谈论其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 在古代,重点是手工业。
岳石文化是岱山地区原始部落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从植物考古材料来看,当时粮食种类以粟、粟、稻、小麦、大麦、大豆为主,粟次之。
根据动物考古资料,当时的饲养动物包括猪、狗、黄牛、绵羊等。 野生动物资源有花斑鹿、麋鹿、兔子、熊、貘、猫等。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岳石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相比,处于陶器、石器、玉器的制作等衰退阶段。 但总的来说,其生产发展水平还处于上升阶段。
有学者认为,岳石文化生产力水平不亚于同时期的二奥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与湖熟文化水平相当。
从农业生产工具来看,岳石文化遗存中,生产工具中主要有石头、骨头、角、蚌制农具,也有少量青铜锥体。
在梁山青堌堆积的岳石文化遗存中,发现了石斧、刀、铲、锤等; 骨器有龙、蚤、锥、针; 角器有龙、锥、带刺的鱼飞镖; 蚌器有镝和镝。
青堌堆遗址还出土了许多淡水厚的坛蚌和鹿角。 从这些生产工具和动物遗骸中可以看出,采集和捕捞经济在氏族经济生活中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
(六)岳石文化中的陶器
岳石文化的制陶技术与龙山文化时期的鼎盛时期相比,种类和器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衰落。
大多数陶器是泥质灰胎黑皮陶和夹沙红茶陶。
泥质陶胎壁厚、种类不多,但均采用先进的车轮制造方法(快速车轮技术),火候也较高,花纹条经过数周装饰形成独特风格。
加砂陶器多采用可转位修整技术。
这一时期的陶器主要有尊、子母口罐、三足簋、轮足簋、豆、杯、鼎、盆、杯及大量菇状牡丹器盖。
泥质陶器中既有朱红色图案,也有红、白、黄多彩的云纹图案陶器。
夹沙的红褐色陶器表面涂有光,有开放的大型罐子和铁,还发现了袋足肥大的陶魟。 这些陶器的脖子、腰、胯下经常被添加山纹。
这些因素在典型的龙山文化中看不到,与中原的夏代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盛行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魟鱼,在岳石文化时期屡见不鲜。
(七)岳石文化的族属
学术界公认岳石文化为夏商时期东夷民族的文化遗存。 据文献记载东方人是“夷”,夷人有很多分支。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夷有九种,曰当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记载着。 岳石文化的不同类型应是不同分支的夷人文化遗存。
方辉、崔大勇认为岳石文化族已不是单一的东夷族,含有姒姓、任姓、姜姓等许多其他族姓成分。
(八)岳石文化渊源
岳石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也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岳石文化根植于山东龙山文化,这就是所谓的“当地说”。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岳石文化的主体文化来源于北方夏家店的下层文化,被归结为“对北方来说”(张国硕)。
岳石文化源远流长,学者方辉、崔大勇认为它继承了山东龙山文化的一些元素,而不是山东龙山文化的自然延续,但吸收了附近的考古学文化成果。
夏代中原文化迅速东进,商族势力向东发展,因此提倡“对西而言”。
这三说,形成了关于岳石文化源头的鼎立之势。
而“以西而言”的观点占优势,许多研究者认为豫东龙山文化的造律台类型与鲁西平原的梁山青堌堆等岳石文化遗址所反映的面貌相吻合。
(九)岳石文化迁移路径
夏朝成立后,泰山周边的岳石文化诸部落群体与中原夏朝休戚与共,中原文化在鲁西平原的影响和传播始终遭到抵制,进而商代中期的泰山以东仍保持着岳石文化的浓厚传统。
商族长大后,岳石文化的一些氏族迁徙到淮河一带,在涡河、泾河、沱河、唐河上游与该氏族融合,成为商代的淮夷。
淮夷的形成和发展,与岳石文化部分氏族南下有关,也与豫东地区的有虞氏东移有关。
一些岳石文化氏族继续南下,在南京、镇江一带发展成为后来的“湖熟文化”。 泰山、沂蒙山东继续发展岳石文化。
这种大规模的移动,一方面是因为中原和山东两地新石器时代末期各部落集团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也直接受到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巨大洪灾的影响。
在安徽淮北地区宿县、淮北、蚌埠一带,发现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代的50多处古迹。 从这些遗迹的面貌可以看出,中元夏王朝势力到达宿县以西地区时,宿县以东还属于东夷族岳石文化势力范围。
夏王朝确立统治地位后不久,豫东一带的有虞氏即举族东移,在江淮之间的洪泽湖、高邮湖一带定居,他们纷纷与到达该地区的岳石文化诸氏族聚集在一起,与当地土著人民结为淮夷。
中原夏王朝与岳石文化的这种交汇,对淮河流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淮河南岸的城东湖、瓦口湖一带,也分布着与栾台遗址文化面貌相似的遗址。
其中安徽省霍丘县南红墩寺夏代文化的积淀有中原二奥文化的陶器和岳石文化的明显元素,表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淮河流域夏代文化遗存,其复杂内涵深刻体现出夏代正处于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结构、形成和发展新生产力的历史时期。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交流与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积极的作用。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此处略去300字)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