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诱发病原:病原菌为螺旋状丝状体。发生症状:病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集聚在一起,行动缓慢,不久死亡。发生规律:发病高峰因地区而异,转地放蜂的蜂场发病率高。防治方法:应以综合防治为主,要提供足够的优质饲料、淘汰抗病能力差的蜂类,可合理使用药物进行防治。
一、诱发病原
病原菌为螺旋状丝状体,无细胞壁,菌直径约0.17微米,长度随生长期发生较大变化。一般初期为单根螺旋状,作为螺旋运动,后期较长,分聚集,菌体有泡沫状结构,螺旋性减弱。菌体培养需要特殊的培养基,菌成蛋形,直径约75~210微米。
二、发生症状
病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集聚在一起,行动缓慢,不久死亡。死蜂大多展开翅膀,吻伸出,发病严重时不仅青壮年蜂死亡,刚出生的幼年蜂也出箱外死亡,蜂群群势下降危害更大,患病蜜蜂消化道不尽相同,有的中肠膨胀为灰白色,缩小为褐色,有的后肠充满稀黄色粪便,充满混浊水状液体。
三、发生规律
蜜蜂螺原体病分布广泛,转地放蜂的蜂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定地饲养的蜂场病情轻,浙江省一带春季4~5月为发病高峰,华北省一带发病高峰为6~7月,通过消化道侵入蜂体死亡,蜂群内污染的饲料和蜂具是该病的传染源。
四、防治方法
1、综合防治:蜜蜂螺原体病应以综合防治为主,越冬选择优质饲料,早春应注意蜂群内通风降湿,配合饲喂抗菌素防治。
2、饲养管理:经常保持蜂群内有足够的饲料贮藏,越冬饲料要求优质、量足,春季对蜂群保温并做到通气良好,秋季对巢脾和蜂具进行消毒。
3、选育蜂种:淘汰抗病能力差的蜂类,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蜂群培育新蜂王,维持蜂群群势,增强抗病能力,更换旧蜂巢脾和老弱蜂王。
4、药物防治:春季在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时加入保蜂健、抗病毒一号和磺胺类药物预防,发病初期再根据病原种类应用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怎么防治蜜蜂衣原体病,蜜蜂寄生虫病的治疗技术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综合防治:蜜蜂螺原体病以综合防治为主,越冬时选择优质饲料,早春注意蜂群内通风降湿,结合饲喂抗菌素进行防治。药物防治:春季在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时,加入保蜂健、抗病毒1号和磺胺类药物预防。饲养管理: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饲料贮备,越冬饲料要求优质、量足。选育蜂种:淘汰抗病力差的蜂种。 一、蜜蜂螺原体病的病因蜜蜂螺原体病由蜜蜂螺原体引起,分布较为广泛。调查显示,转地放蜂的蜂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而定地饲养的蜂场病情较轻。在浙江一带,春季4~5月
0评论2023-04-09200
河蟹颤抖病的有效防治方法,河蟹颤抖病的病原体是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2017年高温持续时间长,养殖环境的恶化增加了该病的发生概率,该病主要危害2龄幼蟹和成蟹,病蟹体重3克~120克,100克以上的蟹发病最高。发病季节为5月~10月上旬,8月~10月是发病高峰期,流行水温25℃~35℃。关于该病的病因至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论,部分检测分析由病毒、螺原体、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引起。该病的典型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基于此对该病可作初步的判断。发病初期的蟹体色正常,常静伏岸边或水草旁,但病蟹食欲下降,活动减缓,
0评论2023-03-22324
大闸蟹病害有哪些,大闸蟹病害怎么回事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大闸蟹病原体的存在,会引起大闸蟹的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扰乱大闸蟹的生命活力,酿成疾病。造成病原体侵入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表现在:(1)大闸蟹养殖池消毒不彻底;(2)大闸蟹和伤残大闸蟹的引入,带进了病原体;(3)放养密度过大或放养规格大小不整齐,加剧了大闸蟹的争斗,撕咬,造成蟹体受伤,病原体侵入发病;(4)起捕、暂养、运输过程中操作粗糙,导致大闸蟹体受伤病原侵入;(5)更换池水引入了污染水源;(6)使用带致病菌而未经消毒处理的工具;(7)敌害生物体的媒介传染等。大闸
0评论2023-03-21382
新的DNA测试为欧洲牡蛎的病原体提供了突破性的支持。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苏格兰水产公司奥克尼贝类孵化厂和遗传学供应商Xelect联合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DNA的无损检测欧洲扁牡蛎病原菌Bonamia ostreae的方法。牡蛎病原菌是许多野生牡蛎种群的主要问题,并与双壳类牡蛎数量的大幅下降有关。虽然Bonamia试验是广泛可用的,但合作伙伴说,这通常是“破坏性的”,牡蛎会被破坏或杀死,并限制了孵卵场识别并利用无疾病的繁殖体生产幼虫的能力。通过DNA测试,奥克尼贝类孵化厂现在可以确保每一个外来本地牡蛎亲本的
0评论2021-07-02425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扩大五重还原构建了新的司法还原体系。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拓展“五重修复”,多轨并进,充分发挥司法职能,高位谋划、高标起步,构建具有黔东南特色的“多重修复、立体保护”生态修复体系。一是补植复绿,让昔日荒山变成青山。探索引入生态修复性司法机制,全国首创“毁一栽N”补植复绿模式,采取判令被告人缴纳生态恢复资金、劳务代偿、更新造林等替代性修复方式,从对毁林污水的打击惩治拓展到对青山绿水的修复培元,实现了惩罚犯罪、赔偿损失、修复生态、环保普法“一案多赢”。截至目前,全州共建立139个3万
0评论2020-12-2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