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原标题:长三角水产消费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皖、苏、浙、沪合作签约,三省一市如何实现产销、保供一体化2010年-2019年,长三角1亿以上规模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2019年交易额为11589.997亿元,占全国规模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的27%,长三角水产品消费量占全国水产品消费总量的25%。水产品作为优质动物蛋白的首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规范行业管理、品牌培育、保障市场供应,皖、苏、浙、沪三省一市签订《长三角水产行业一体化发展促进平台合作协议》,预示着资源要素的无障碍自由流动和区域间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实现,在水产行业合作的框架下,三省一市协力共推长三角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081209493433.jpg>安徽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水产品供应基地安徽省渔业协会秘书长、安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正荣表示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当中,安徽省水产业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打造长三角重要的绿色水产品生产加工的供应基地。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81209494235.jpg>安徽省水域类型多样,水生生物丰富,是内陆渔业大省。全省水域总面积1581万亩,鱼类13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50余种。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730万亩左右,其中池塘约30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3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近1000亿元 。水产养殖面积位居全国内陆省份第二位,水产品产量、渔业经济总产值位居内陆省份第四位、第三位,是全国重要的淡水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水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长三角地区收入和消费均在全国前列,是中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消费市场之一,长三角市场一直是各类产品主打主攻的重要市场。沪、苏、浙经济发达,水产品消费量逐年增长,消费的水产品种十分丰富,对优质水产品有着巨大需求。安徽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据调研,安徽小龙虾、青虾销往沪苏浙约占总产量50%,河蟹销往沪苏浙约占60%,黄鳝销往沪苏浙约占30%,泥鳅销往沪苏浙约占35%。安徽“十四五”渔业发展思路依托安徽丰富的水面和稻田资源,以长三角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这条主线,着力发展池塘绿色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生态渔业、山泉流水养鱼和特色水产品加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渔业发展优势,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绿色渔业、品牌渔业、高效渔业、智慧渔业、功能渔业,与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为长三角地区提供绿色、优质、健康的水产品。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81209494861.jpg>池塘绿色健康养殖:通过对规模化的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完善养殖设施,科学治理养殖尾水,应用标准化生产模式,达到养殖池塘绿色健康养殖能力显著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水显著提升的效果。优质品种品牌打造:打造安徽大闸蟹区域品牌,着力提升安徽河蟹美誉度;以产出大规格、优质青虾为目标,提升池塘青虾生态养殖水平;推广鳜鱼池塘主养模式,保证鳜鱼安全优质;主抓种质源头,推进大口黑鲈“皖鲈1号”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主推乌龟、中华鳖温室育苗,着力提升品质,打造高端消费市场;养大虾,养优质虾,着力提升小龙虾产品品质;致力在大水面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等增殖渔业,以渔抑藻、以渔净水,生态保护和渔业生产协调发展。特色水产品加工:十四五”期间,依托小龙虾优势产区,扩大小龙虾加工产能,开发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对黄山臭鳜鱼加大市场营销,让 “黄山臭鳜鱼”迈向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081209501717.png>浙江以高质量助推长三角渔业发展一、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做稳产保供工作浙江海洋渔场面积22.27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两倍多,东海渔业资源品种多、生长快、性成熟少、四代更新快。按新编撰完成的《浙江通志·渔业志》统计,现有鱼类732种,虾类156种,蟹类324种,头足类56种,海洋渔业捕捞量至今22年保持在300吨以上的水平。1980年浙江全省渔民人均收入海洋区域194元,到2020年达到29192元。2020年浙江省水产品市场交易量为 3556220吨、交易额8342596万元,与2010年比较交易额翻倍。目前浙江拥有专业水产批发市场49个,随着水产市场的硬件不断优化,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配套也越来越完善,电子计算普遍推广集中供水供养防范运用冷链物流日趋完备,产品追溯大力推进,食品安全得到广泛重视,产品药材检测底层常态,水产品标准严格履行,水产市场普遍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81209502517.png>二、“示范区”引领、高质量发展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要任务是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2万元/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高到37万元;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全省水产品产量60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300亿元。主抓六项重点工作:抓好原料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精深加工;强化冷链物流;提高市场准入、营销水平;培育良好的市场企业文化;培育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三、融入长三角,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入长三角水产行业一体化发展促进平台,三省一市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可以互为上下游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彼此内循环和双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调研计划及有关重点工作,第一项便是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发展。2002年~2020年,浙江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劳敏军介绍道,2020年浙江省水产品产量达到615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339万吨,产值662亿元,为向长三角和全国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动物蛋白,为拓展上海及全国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持续参加浙江名特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会、上海渔业博览会和浙江水产品上海展销会等展会,为丰富上海市民“菜篮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江苏长三角水产的市场保供策略2018 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 973.51万亩,约占全国9%;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79.96万亩、淡水养殖面积693.55万亩。养殖总产量达到417.13万吨,占全国水产品养殖总量的8.36%。其中,海水养殖产量91.83万吨、淡水养殖产量325.30万吨;鱼类总产量为243.75万吨、甲壳类总产量为 95.94 万吨、贝类总产量为 69.55 万吨、藻类 4.33 万吨,其他3.56万吨。江苏渔业是“虾蟹经济”为主。淡水养殖以河蟹、青虾、小龙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为主。长江禁捕,太湖禁捕之后如何市场保供?如何保证水产品质量?如何保证前两者的同时又能达成环境友好?因此太仓“独溇小海”智慧渔业水产品保供基地建设项目成为江苏水产行业需要解决问题主要策略。建设内容改造600亩老旧鱼塘,10%作为工厂化鱼菜共生基地,90%规划为湿地,用60亩的面积满足600亩的产能。商品鱼鱼菜共生系统十八套;观赏鱼鱼菜共生系统两套;池塘生态养殖系统一套;智慧鱼场管理平台一套;三级养殖尾水净化区;玻璃温室大棚养殖2500平方米;连栋日光大棚总体水量12000立方米。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081209505950.jpg>技术模式鱼菜循环: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这是农业部近期的一个引领的技术;内外循环:车间里面不能够处理掉的那些残饵粪便,经过一二三级尾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水再循环利用,基本上达到零排放;鱼粮循环:对压力机排出来粪便进行收集,当作肥料供给农民去种大豆、种粮食,这些粮食将来还可以作为鱼的饵料。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081209513041.jpg>产能效益基地这个设计产能100万斤鱼,15万斤蔬菜,年产值2000万元,实际用的实际的工人,就四个人,全部采用智能化管理。预计增加种植收益2000%;提高农作物质量及收益30%;减少肥料40%、药物使用80%,节约用水70%,减少人工成本50%。建成意义太仓“独溇小海”智慧渔业基地系统完善之后,将会逐步形成江苏省乃至华东的渔业转型升级样板、循环农业样板、生态农业样板、产业融合的样板、绿色五大行动的试点、阳光农安工程的试点、水产品保供的基地和订单式生产的基地。江苏省渔业协会副会长、苏州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长坤表示江苏将充分发挥长三角行业协会作用,建立长三角水产行业一体化发展促进平台,继续打造“江苏红”品牌,扩大江苏优质水产品影响发展水产品深加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上海水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水产品市场现状平瑛教授通过调研发现,上海水产品直接消费量从2010年的69万吨到2018年的88万吨,年均增长了3.5%,人均消费量从2010年的30公斤增加到了2018年的36.5公斤,也就说明老百姓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增加,上海的消费更加趋向于多元化、优质化。皖、浙、苏三省是上海市的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地,水产品的保质保量,对稳定上海的市场供应和价格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上海水产品年交易量约140万吨,本地养殖水产品仅占年消费量的20%,市场当中48%的养殖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上海周边的省市。因此,长三角水产品市场的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水产品流通的特点上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大;辐射范围大;交易品种多;批发市场变化大;行业集中度高;与大都市形象不符;批发市场体量或者说物理空间逐步收缩。水产品市场发展规划水产品批发市场是连接水产品的生产消费的纽带和桥梁,它对生产端而言,关系到水产品的价值的实现,关系到养殖户的增收。完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需要强化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实现产业市场、消费市场的一体化,打破原有的的地区边界,以区域大市场来布局水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从市场需求出发,发挥区域内资源优势,组织好水产品生产和市场供应。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81209515116.jpg>同时要提高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完成质量监测和标准认证,加强水产品的品牌建设,完善物流体系,保障水产品的安全。推动市场更加和智能化和信息化,规范市场的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水产品的市场体系,以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分工与合作以提高效率,更加充分地共享外部性等,归结起来主要是规模报酬递增,即能够实现1+1+1+1大于4。江苏、安徽、浙江与上海地域相邻、人文相亲、经济相融,要进一步协力联动、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保障供给、改善民生、社会和谐多作贡献;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共享专家资源,培养专业人才,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农业信息 王政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