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海蜇的养殖报告,2022年海蜇养殖前景

   2016-12-26 互联网艺莲园1800
核心提示: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16122614224448.jpg>1.海蜇养殖的现状据统计,从2001年东港市开始进行海蜇人工育苗及港湾养殖试验,到2010年海蜇已成为海水池塘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海蛰养殖业逐渐发展成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截止2016年,东港市海蜇养殖面积已达15万多亩,仅海蜇产量超过8万吨,产值超4亿元。2.养殖模式东港市的海蜇养殖主要都是在池塘、港湾中进行养殖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16122614224448.jpg>1.海蜇养殖的现状据统计,从2001年东港市开始进行海蜇人工育苗及港湾养殖试验,到2010年海蜇已成为海水池塘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海蛰养殖业逐渐发展成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截止2016年,东港市海蜇养殖面积已达15万多亩,仅海蜇产量超过8万吨,产值超4亿元。2.养殖模式东港市的海蜇养殖主要都是在池塘、港湾中进行养殖,养殖方式为混养。混养的品种一般3~5个,海蜇套养中国对虾,底层放养缢蛏(小人仙)、文蛤等埋栖性贝类1~2种,中下层放养河豚或牙鲆等鱼类,但近年受市场低迷影响,鱼类的混养面积逐年减少。除人工放养的种类外,作为养殖的副产品,还可收获一定数量的脊尾白虾、蝦虎鱼等,增加部分收入。2.1放苗规格及密度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总结出“放大苗,成功几率大,成活率高,效益好”的成功经验。现在大多数池塘都采用了放大苗,多次放养,分批捕捞的方式。一次放4cm以上的大规格海蜇苗(俗称“蛋黄苗”)30~80个/亩,5月中旬到10月,一般放苗3~5次,捕捞3~5茬,最多的捕捞6~7茬。2.2饲养管理冬季,将海蜇养殖池水排干,冻晒塘底。春季,按常规方法清塘、消毒,除日常换水等管理进行外,饵料和用药方面逐年发生了变化。最初,人们都以施无机肥和粪肥肥水繁殖浮游生物及换水等方式解决海蜇的饵料,但人们为了追求高产量及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靠天然饵料已不能满足养殖海蜇的饵料需求,发展成投喂人工代用饲料。目前,采用的代用料有豆浆、海杂鱼浆、蜢虾(学名糠虾)浆、蜇贝专用料等,虽然部分人工代用料可被海蜇利用,但大部分只起肥水作用。2.3产量效益以黄土坎平均50亩海蜇养殖池塘为例,地租:2500*50=12.5万,油钱:1万,药钱:3万,蛰苗:6000*0.8=0.48万,虾苗:22万尾*150元/万尾=0.33万,仙苗:18框*800=1.44万,料钱:8万;共计成本:26.75万产出:海蜇15000kg*9.2元/kg=13.8万,虾2000kg*80元/kg=16万,小人仙7500kg*8元/kg=6万,胖头鱼1200kg*16元/kg=1.92万,共计:37.72万利润:产出-成本=37.72万-26.75万=10.97万。以上可以看出,一方面饵料和地租成本较高,海蜇和小人仙价格不太理想,加上混养品种过多,放养密度大,成活率不高,利润可待提高。3.用药习惯及水平传统的养殖理念就是单纯的肥水,杀水,用化肥无机肥和鸡粪肥水,用氯制剂杀水消毒。近几年随着养殖水平的逐渐提高,养殖理念也开始转变,肥水用专业的鱼肥来逐渐代替使用无机肥的次数,肥水占60-70%,生物制剂日益得到养殖老板的认可,有益菌培藻培虫,调节养殖动物的肠道,抑制有害菌等,生物制剂占15%,调水改底占的10%,内服药占5%。4.海蜇养殖问题4.1 病害日趋严重随着海蜇池塘养殖规模的扩大、放养密度的增加,养殖时间的延长,海蜇病害问题日益突出,由此造成的损失也逐年增加,给海蜇养殖业带来威胁。目前,发现的主要病害有“长脖”、“平头”、“烂脖”、“烂爪”、“顶网”、“缩水”等疾病。由于对海蜇疾病的病原、病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欠缺,某些疾病的病理、病因还没完全弄清楚,目前只有靠预防,定期测水,换水,调水,一旦发展病害很难去治理。4.2苗种质量的退化东港养殖的海蜇已经繁殖多代,而且没有进行更新,亲蜇又是一代一代留出来的,近亲繁殖格外严重,表现出生长慢,抗逆性差,抗病力降低,成熟期提前,个体规格变小,病害增加,产量下降,养殖风险提高。4.3各混养品种的放养密度与混养比例不合理目前为止东港海蜇养殖还没有一套完全成熟的套养模式,有的养殖池塘搭配混养1~2种埋栖性贝类,且放养密度过大,浮游植物被大量滤食,出现池水透明度过高、“白浆水”等现象,造成贝类、海蜇的生物饵料缺乏,被迫大量投喂冰鲜饲料。但冰鲜饲料在水中悬浮时间短,利用率很低,不但浪费,还会污染池水及池底,轻者浒苔、丝状藻类大量发生导致浮游生物很难再繁殖起来,重则引发养殖生物患病或败坏水质、底质,引起“泛池”,造成养殖物大量死亡。有的套养牙鲆等冷水鱼类,且密度过大,盲目投喂,导致鱼病频发,死鱼污染水质,底质,鱼油封水面导致缺氧,海蜇对虾浮头,泛塘等等。4.4海蜇存池密度过大每茬海蜇放养密度为40~60只/亩,且池塘里不多于3茬,但一些养殖户为了盲目追求产量,老少三茬甚至四世同堂,往往造成密度过大而出现饵料缺乏,营养不良现象,一些池塘因密度过高,过度投喂冰鲜饵料导致水质,底质严重变坏,海蜇长到1kg~2kg就开始出现顶网,缩水现象。4.5养殖技术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水产养殖这支产业队伍人员太不稳定,每年都有进有出,即使一直从事海蜇养殖的人员,从业时间也不过十年,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每年都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说整体技术素质不高。如海蜇养殖池塘的水质管理、饵料培养、代用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技术都有所欠缺,就拿今年来说,就有10%养殖人员因为管理不当导致整塘海蜇,鱼,对虾严重死亡。5.可持续发展海蜇养殖业的建议5.1开展海蜇优良品种选育海蜇苗种繁育不能单单依靠个体苗厂,个体苗厂一没有资金支持,二没有技术,他们只能简单的选育外在的看似健康的海蜇,殊不知这些海蜇可能存在抗病力差,生长慢,规格小等等先天病害,海蜇苗繁育单位应与科研单位合作从亲蜇选购、暂养、产卵孵化到苗种培育等一系列过程要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为生产提供优质海蜇苗。5.2适当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近两年海蜇养殖放养混养密度不合理,合适的放养密度应该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来确定。滤食性贝类与海蜇有间接的饵料矛盾,放养数量不宜过大;海蜇为主的养殖池塘除适当混养部分滤食性贝类外,放养一定数量的对虾或同时放养吃食性的鱼类,在给吃食性养殖生物投饵的同时也起到肥水作用,这样的养殖模式较理想,养殖效益较高。采取分批投放大规格健康海蜇苗种,分批捕捞,控制单位水体海蜇存池量不超负荷,就可获得最佳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养殖产量、效益。每次亩放伞径5cm以上的幼蜇40~60只,个体重达3kg以上就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起捕销售,在上茬海蜇起捕前15~20天放养下茬。滤食性贝类的放养量要根据池塘条件及管理水平决定,不能看贝类价格高就盲目增加放养量。5.3从改善水质、科学投喂着手加强病害防治水质良好,科学投喂,就可保证海蜇的体质,就不容易患病。从2012年起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逐渐被养殖户所接受,特别是2013年,大部分池塘都或多或少地使用微生物制剂,但效果却好坏不一。原因之一是市场混乱,制剂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假冒伪劣产品;其次是使用方法不当,造成效果不显著甚至起反作用。除采用日常的换水、施肥等手段调控水质外,要根据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的特性及池塘水质状况,选择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并要选择正规的大厂家的粉剂产品,按产品说明书科学使用,保持优良的水质和底质,为海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饵料是海蜇养殖的基础,一旦缺乏天然生物饵料,我们就不得不投喂人工配合料,无论何种原料,要尽量做到粉碎粒度小于1mm,在水中的悬浮时间越长越好,在日出和日落前后投喂,海蜇多的地方多泼洒,少的地方少洒,无海蜇的地方不洒,以达到最大的利用率,保证海蜇的营养需求和良好的体质,同时减少配合料对水质和底质的污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海蜇配合饲料的研制开发,早日生产出优质的人工饲料,但总而言之再好的人工料也不如天然饵料。5.4提倡生态养殖海蜇被动性摄食的特性决定其对人工配合饵料的利用率很难提高,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仍要靠水体中的天然饵料来养殖,要大力提倡生态养殖,各品种合理搭配混养,科学施肥、换水、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水质改良剂,保持稳定的生态环境。总结:截止到2016年海蜇池塘套养中国对虾,小人仙,牙鲆也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但在养殖面积及总产量都大幅度提高的大好形势背后却隐含着危机,病害越来越严重,种质退化,套养品种价格高,产量低等等。1、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2、作者: 北京水世纪 霍禄广3、腾氏水产商务网微信号:tsfish  

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

 
标签: 海蜇 市场调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