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图为德旺乡净河村冷水鱼养殖基地山郭林间长流水,潺潺清泉养鱼美。来自梵净山上的山泉水以及山间岩洞流出的地下水,缓缓流过大大小小的圆形池塘,池塘里鱼儿欢跳,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滋养……这是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冷水鱼养殖的场景。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东南面的江口县,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冷水资源和良好的水质,大力发展冷水鱼生态养殖技术。据悉,江口全县共发展冷水鱼养殖场12个,养殖面积10多万平方米流水养殖池,年产鲟鱼3200吨,综合产值1.3亿元,已成为江口县的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当地农业产品结构转型,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好山出好水 好水养好鱼江口县随处可见潺潺山泉。受喀斯特地貌影响,山郭林间藏有很多天然岩洞,流出的地下水水质甘冽,水温恒定。“这样的水,最适合养冷水鱼了。”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章说。“冷水鱼对水质、水温有着严格的要求,水温不能超过20度。梵净山的山泉水,岩洞的地下水,四季不断,水质优良,水温天然较低,十分适合冷水鱼的生长。”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目前江口县规模最大的水产养殖企业。前两年,河湖网箱养鱼被陆续取缔,机敏的王章嗅出了食用鱼养殖的巨大商机。他寻思:“市场有需求,传统的养殖方式却已行不通,必须找寻新的、生态化养鱼手段”。他开始寻找适合冷水鱼养殖的地方,第一眼便投向了梵净山地区。“考察过了很多地方,还是觉得这里的水养鱼最好。”公司先后在江口县德旺乡净河村和凯德乡小龙塘建立了冷水鱼养殖基地。为保证鱼的品质,基地全程采用生态养殖技术,饲料采用当地农家产的有机饲料。“活水净水养出的鱼,没有鱼塘养鱼的泥腥味,且鱼肉细腻紧致,肉质鲜美,口感丰富。”王章说,因为原生态、品质好,他的鱼投入市场后,反响非常好。按目前的市价,两斤以下的标鱼每斤能买14元以上,4到6斤以上更为珍贵,能达出口的标准。“产品主要销往两广及湖南等地,有的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国,供不应求。”池塘下游,修建有天然净水池,流出的水经过12级沉淀,能达到二级水的排放标准,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质。“我们能养出高品质的冷水鱼,主要就是得益于这里的良好生态,当然不能破坏它,必须保护好它。”王章说。好鱼带产业 产业带民富江口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具有养殖优质冷水鱼的良好自然条件。全县冷水资源蓄水量达1亿多立方米,有可供水产养殖的水源点42处。经过两年多发展,东亿农业在净河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养殖技术日渐成熟。基地共有鱼池60个,养殖面积80亩,年产商品鱼100多万斤,年产值1400万元。基地集孵化、育苗、养殖于一体,主要养的是中华鲟。中华鲟为高蛋白、多脂肪性鱼类。鱼皮可制革、鱼卵可制酱、鱼胆可入药、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鱼肉、鱼肠、鱼膘、鱼骨等均是上等佳肴。肌肉和卵粒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没有这么好的山,这么好的水,便养不出这么好的鱼。”江口县农业林业局水产工程师廖泽龙说,水资源丰富、市场好、生态养殖无污染是江口县冷水鱼能取得迅速发展的三件“法宝”。目前,江口县在现有主导产品鲟鱼的基础上,通过与长江水产研究所、四川润兆等科研团队合作,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开展鲑鳟、大鲵等冷水鱼品种的养殖研究,以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市场需求。据悉,江口县鱼子酱加工基地正在修建中。投产后,可以延长当地的冷水鱼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规模化效益。“鱼子酱属于高端消费,以克卖,利润高,主要以出口为主,市场前景广阔。”王章说,鱼子酱将会是公司下一步重点开发的产品之一。“计划投产50到100吨,产值能有几个亿。”江口县在推动冷水鱼产业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公司十合作社(或养殖场)+贫困户”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农户增收。目前,该模式共覆盖贫困户500余户、1500余人,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出处:多彩贵州网 刘国全)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