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探讨

   2019-09-02 互联网艺莲园1620
核心提示: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唐诗有云:“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这是对我国稻田养鱼这一悠久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最好见证和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汉代时,在陕西和四川等地已普遍流行稻田养鱼,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5年,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原始的稻田养鱼是一种粗放的养殖方式,利用稻鱼共生的理念,将鱼放入注满水的稻田中,任它自生自灭,这个过程中,既可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唐诗有云:“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这是对我国稻田养鱼这一悠久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最好见证和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汉代时,在陕西和四川等地已普遍流行稻田养鱼,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5年,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原始的稻田养鱼是一种粗放的养殖方式,利用稻鱼共生的理念,将鱼放入注满水的稻田中,任它自生自灭,这个过程中,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近年来,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国家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经过技术创新、品种优化和模式探索后,稻渔综合种养在传统的稻田养鱼基础上,向稻、鱼、虾、蟹、贝、龟鳖、蛙等共生和轮作的多种模式发展,逐步形成稻-蟹、稻-虾、稻-龟鳖、稻-鱼、稻-贝、稻-蛙及综合类等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形成一个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赢的产业链。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统计,2017年我国有稻渔综合种养的省份共27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8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194.75万吨。据对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测产和产值分析表明,稻渔综合种养比单种水稻亩均效益增加90.0%以上,亩平均增加产值524.76元,采用新模式的亩均增加产值在1000元以上,带动农民增收300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专门下发文件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部署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绿色发展。7月28日,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强调,要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渔业贡献。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稻渔产业共带动20万以上贫困户脱贫。实践证明,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既是促进乡村振兴富裕渔民的有效手段,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还是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方向。稻渔综合种养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协调绿色发展,既破解了国家“要粮”和农民“要钱”的矛盾,又解决了渔业“要空间”的问题,已成为农业领域呼声最高、底色最靓的新业态,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时尚。当前,各地应因地制宜,按照“以渔促稻、稳粮增收、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研发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和技术手段,逐步建立健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深入挖掘稻渔综合种养潜力,在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稻渔综合种养这一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现代绿色循环农业模式继续焕发新的生机。(出处: 海洋与渔业杂志  金亚平)

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

 
标签: 生机 种养 专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