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引言:4月份北京地区天气迅速回暖,水温上升很快,平原地区的池塘水温会上升至10-15℃,甚至达到20℃。山区流水池塘的水温会在8-11℃。平原地区土池塘养殖鱼类经过越冬期后,鱼体质比较弱,摄食强度低,另外,越冬前的拉网等造成鱼体机械损伤,因此,平原和山区养殖鱼类病害以水霉病为主。一、病情预测1.草鱼、鲤等品种:易发生水霉病;鲤还易发生鲤春病毒血症和鲤浮肿病,重点关注平原地区,如通州、顺义、平谷等。2.观赏鱼(金鱼、锦鲤)易发生水霉病、赤皮病;锦鲤还易发鲤春病毒血症和鲤浮肿病。重点关注通州、朝阳、顺义地区。3.虹鳟、鲟等品种:易发生水霉病;虹鳟鱼苗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可能会继续。以上疾病重点关注怀柔、密云和房山地区。二、防治措施1.水霉病预防措施当养殖鱼类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越冬时期,无论是其身体的消耗还是对致病生物的抵抗力,均已经降低到了极点,对因为环境因子变化导致应激性刺激的忍受力也降到了最低点。所以,不建议使用市面上一些防治水霉的药物,因为此时,如果使用大量原本就无效的药物治疗鱼体水霉病的话,对于身体虚弱的鱼体就无异于雪上加霜,随着用药量增加而死亡数量随着上升,就应该是必然的结果了。避免鱼体受伤,是预防水霉病的关键。因为水霉是继发性疾病,所以在分塘或引种前,要尽量避免鱼体擦伤,做好消毒工作,一般可以选用2-3%的食盐水进行浸泡消毒,消毒时间视鱼体状况而定。2.鲤浮肿病(1)预防措施目前,没有治疗鲤浮肿病的有效药物,预防工作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如下:①购买检疫合格苗种,或从国家、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阴性苗种场购买苗种,避免引入带病原苗种,否则防不胜防。②控制养殖密度不宜过高;尽量与一定比例花白鲢混养。③投喂高质量饲料,并加强管理,避免残饵导致水质突变;投喂含免疫增强剂(酵母培养物、三黄粉等)饲料15日后,再投喂正常饲料1个月,依次轮换。④投饵区安装增氧设施,防止局部缺氧;定期监测水质,避免溶氧缺乏;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阴雨天以及清晨水体氧气不足时开动增氧机。⑤一般15日1次定期对水体消毒。使用消毒剂时,注意水质以避免水质突变,老水酌情减少消毒剂用量。⑥关注天气,在天气突变前停食、增氧;投放应激药品稳定水质,避免水质突变。⑦不要定期投喂抗菌药物、杀虫药物预防疾病,不使用强效改底药物,不倒池,避免采取应激管理措施,避免鱼体受伤。⑧养殖前拉动底泥,彻底清塘;养殖工具专池专用;尾水消毒后排放。(2)控制措施一旦发现疑似鲤浮肿病发生,应立即向当地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报告,并送典型发病样品到有资质实验室诊断。同时紧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①立即对养殖场相关鱼池采取隔离措施,限制养殖场病鱼的移动和运输,及时捞出病死鱼并用深埋法或化尸法进行无害化处理。②工具专池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排放养殖用水需经消毒处理。③停止投喂饵料、停止用药、停止换水,打开增氧设备,保持水体中氧气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发病4-5日后,适当泼洒中药(三黄粉、大黄粉等)。发病的同池鱼,如同时患有其他细菌性疾病或寄生虫疾病,至少待发病10日以后,再开始治疗这些细菌性、寄生虫性疾病。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1)预防措施①消毒水:在孵化和苗种培育车间进水口处安装紫外线消毒仪或臭氧发生仪,对车间用水进行消毒。②消毒用具:孵化生产前,车间内全部容器、工具消毒后备用。③消毒受精卵:受精卵使用聚维酮碘消毒。④孵化管理:孵化过程中,及时收集卵壳。⑤对孵化车间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外来人、工具等严格控制。⑥发现鱼有异常迹象,随时捞出处理掉,处理地点远离养殖用水。(2)控制措施一旦发现疑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发生,应立即向当地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报告,并送样品到有资质实验室诊断。同时采取以下紧急控制措施:①发现发病迹象,及时捞出进行无害化处理,掩埋地点远离养殖用水,并使用生石灰等处理。②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水体中氧气含量在8~12毫克/升。③工具专池专用,避免交叉污染。④鱼发病时慎用消毒制剂或移动鱼,以减少应激。⑤对养殖排放水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⑥减少投喂。可在饲料中添加大黄等药物投喂。通常发病持续7-10日,之后死亡率明显降低。(出处: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