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池塘溶解氧的消耗耗氧量是间接反映水受有机污染的程度,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总量的一项综合指标,在水产养殖也中,耗氧量更重要是与池塘溶解氧水平密切相关的一个指标。养殖池塘的耗氧量、耗氧速度是取决于池塘底泥、水体中有机质、微生物和养殖密度、品种。池塘耗氧量和水温等等物理条件也密切相关。一、池塘底部耗氧量对水产养殖的重要性养殖池塘的底部承担着吸附、累积和分解、转化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碳、有机氮的作用。有实验观察总结出:有机质污染养殖的池塘底部耗氧量占池塘总耗氧量的比例最多可达51%。见图1: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070909121541.jpg>所以要保持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和良好的水质,首先要减少有机质的分解、降低底部有机物耗氧量。这也就是高密度水产养殖底改唯一的预期目标。 二、池塘中耗氧的主体一)、有机碳的耗氧量分解糖蜜类有机碳需要的耗氧量,以葡萄糖为例子,每氧化1克有机碳要消耗1.07克的溶解氧。见图2: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70909122123.jpg>脂肪类物质氧化,溶解氧既用于碳氧化也要用于与氢氧化,以软脂酸甘油酯氧化为例,每氧化1克软脂酸甘油酯需要消耗2.88克溶解氧, 见图3: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70909122758.jpg>也就是说每亩泼洒5公斤的糖蜜或者2公斤的粗脂肪,或者每5公斤饲料残饵、粪便(干物质)、死藻,将消耗一台3千瓦叶轮增氧机一小时最大增氧值的溶解氧。降低水体有机质见视频1:二)易还原性物质易还原性物质主要是:如SO2-2、S-2、Fe2+等还原性物质,其中:1克的Fe2+可消耗0.14克溶解氧。见图4: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70909123123.png>其他还原性物质硝化菌物:氨和亚硝酸盐含氮化合物。在养殖过程中,随着投料量的增加,池塘中有机碳、有机氮的污染会不断的增加,这些增加的有机碳和有机氮等有机质就成为了养殖水体耗氧的主体、水质恶化的主体。因此养殖过程中的改底工作重点目标是:降低池塘的有机碳、有机氮等有机质进入水体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从而达到降低池塘耗氧量,降低缺氧和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的几率。见5: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070909125913.jpg>三)池塘微生物增值和耗氧量养殖池塘中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耗氧量占池塘耗氧量的比例仅次于有机质的耗氧量。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的增值需消耗要有氮、碳水化合物(有机碳源)、溶解氧和矿物质。每增值一克微生物,水体就需要消耗0.6克左右的氧,见图:6: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70909130772.png>在一些特殊的养殖模式中,微生物耗氧量的比例会超过有机质的比例,微生物耗氧比例高的养殖模式主要见于:1、絮团养殖模式:微生物从水体中摄取氮等营养素形成生物絮团,微生物在摄取1克氮进行增值同时会消耗4.71 克溶解氧。这个过程如果发生在每平方供氧功率接近10瓦的小池问题应该不大,如果在土池、大池里进行絮团养殖,其耗氧量是否能够支持这种养殖模式?这一条建议最好先获得微生物耗氧量理论数据和增氧系统数据是否支持后再实施,避免投资失误。这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的使用方法扬微生物之长避微生物之短,以最小的耗氧量达到最好的净化效果,见视频2:2、有以菌抑菌管理的管理思维目前以菌抑菌常见是一种非常粗放的管理方法,基本上是依靠定期、大量泼洒糖蜜来实现以菌抑菌这个理想。这一条也建议最好先获得有机碳分解、微生物耗氧量理论数据和增氧系统数据是否支持再实施,避免养殖失误。3、习惯定期施肥、定期大量泼洒微生物的养殖模式四)养殖对象的耗氧量养殖密度要和增氧系统配套才能够满足养殖的需要,见图7: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70909131371.png>三、影响池塘耗氧量的因素和缺氧的预防池塘耗氧量并不是一成不变,其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影响池塘耗氧量的因素主要是:1、水温池塘总体的耗氧量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所以:每一次的阴转晴、回温前,做好改底、调水工作是影响养殖成功率的重要工作。所以:夏季更加要注意降低底泥有机物含量降低耗氧量,避免缺氧。所以:夏季更加要注意再省也不能省增氧机,避免缺氧。2、底泥、水体中有机质含量水温和底泥中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池塘耗氧量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对池塘耗氧量的影响是:有机质含量越高,耗氧量越高。3、底泥、水体中有机质的种类有机质种类对池塘耗氧量的影响是:越容易被氧化分解的有机质,其越耗氧量越高。所以:要想通过改底措施,降低池塘的耗氧量,就必须让底泥有机质不容易被氧化、不容易被分解。见图: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070909142158.jpg>4、微生物的活性水体微生物的活性也是影响耗氧量的重要的因素,微生物越活跃,耗氧量会越高。在水温偏高时,有滥用微生物习惯的管理就很容易出现缺氧状况了。一些强氧化剂也可以通过杀菌暂时性的降低耗氧量,但是这种措施可能不合理。滥用氧化剂作为改底措施见图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70909142819.jpg>溶解氧的意义溶氧量不仅是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生存的必需理化条件,还是底泥、水体自净、保持良好理化条件的必需条件。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又得不到及时补充时,池塘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所以水体溶解氧是鱼虾蟹生理必需的理化指标、也是水自净能力、水质是否改善的判断依据。如果溶解氧偏低的水体能够很快恢复到正常溶解氧,并且较长时间维持正常溶解氧水平就表明:1、该水体的自净能力比较好。2、采取的调水、改底措施是正确的。决定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1、池塘溶解氧的补充速度。2、水体溶解氧的消耗速度。当池塘水体的耗氧速度大于溶解氧补充速度时,池塘的溶解氧就很难保持合理的水平,池塘的有益微生物就很难成为池塘中的微生物主体,氮循环就可能以厌氧代谢为主,池塘的水质就可能会恶化!从这一点也说明了:泼洒有益菌不一定会纠正水体的微生物群比例(也就是常说的以菌抑菌),反而,池塘理化条件才是菌相的决定因素。 池塘溶解氧的补充溶解氧也就是溶解于水体中的氧气,看到气泡的氧气并不是溶解氧。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常见溶解氧补充方法有许多措施为:一、合理使用增氧机,提高增氧效率:1、增氧机在增氧的意义:增氧机依然是目前水产养殖中,最为经济、高效和常用的一种提高水体溶解氧补充速度的方式。通过合理使用增氧机,加快了水和大气中的氧气交换、加快了溶解氧在水体中的渗透。常见增氧机增氧效率见图10: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070909150495.jpg>2、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机是通过搅动池塘水体,促进空气和水体对流交换,同时通过把富含溶解氧的上层水体和下层水体交流,让池塘水体溶解氧均匀分布,达到增氧作用。一般下午上层水的溶解氧是最高的,甚至超过饱和度2倍以上,所以晴天下午及时是增氧效率最好的。但是具体开机时机和开多久,这些要根据自己养殖模式、密度、池塘条件、当时气候来决定,不能够墨守成规。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70909150941.jpg>二、合理使用化学增氧剂1、化学增氧剂化学增氧剂是一种过氧化物,遇到水后会析出其分子中的氧原子。氧原子具有氧化作用提高池塘氧化还原电位,在高浓度是也有一定的消毒作用。所以:化学增氧剂目前是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应急用的增氧手段,一般主要用于泛池抢救。平时增氧剂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底改措施,尤其是带有蛋白分解能力的增氧剂作为平时维护底部的手段确实是价廉物美效果好。见图11: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70909151448.jpg>水产常用的增氧剂氧含量是:过氧化尿素>过碳酸钠和固体双氧水>过氧化钙>其他过氧化物。目前常用的增氧剂的特点和增氧量见图12: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70909151932.jpg>2、合理使用增氧剂以目前增氧剂游离氧的含量,使用增氧剂的原则是尽快把中自由氧释放出来,提高水体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自由氧释放速度越慢,就越难体现出其增氧和氧化的意义。从图12可以见到,增氧剂每公斤能够析出的氧是固定的,目前最好的增氧剂每公斤能够释放的自由氧约130克左右。这个量也就等于一台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100秒左右的增氧量,所以:增氧剂要尽可能的快速析出自由氧,析出时间太久并不代表增氧量大,反而是每小时增氧量太小而无意义。三、保持养殖水体中有合理数量的藻,把藻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在增氧机的帮助下均匀分布池塘水体中把微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增氧机均匀分布到养殖水体中是露天水产养殖池塘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见图: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70909152557.jpg>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养殖水体的透光层中(透光层的厚度和养殖水体的透明度有密切的相关),在中午时分,水体的溶解氧一般是处于超饱和状态,有时溶解氧甚至可能会超过溶解氧饱和度的200-300%左右。所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午后这个时候是开动增氧机,把这层溶解氧超饱和的水打到不透光的、溶解氧相对比较低的底层水中,同时把底层水交流到上层进行光合作用是最高效的增氧时机。四、换水换水是解决池水老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加注的新水必须水质良好、无污染、溶氧丰富。加换水的次数按照看水色、看透明度的“二看”原则灵活掌握。作者:施卫民来源:施工评说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