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原标题:养殖尾水生态治理,促进渔业转型升级 | “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落实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推进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9月17日,“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水产学会、广东省水产养殖污染修复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21092213523467.jpg>研讨会以“养殖尾水生态治理 促进渔业转型升级”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介绍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的概况、政策及科研进展,提出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的建议措施和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省农业农村厅、各市渔业主管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等单位相关领导、专家参加研讨会。水产养殖既是我国水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也是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2年,水产养殖主产区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刘英杰表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加强全国各相关单位在渔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珠江水产研究所要以此为契机,与各级科研单位以及企业保持着长期、稳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为广东省各级政府提供科技服务,共同为推动广东渔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林浩然院士在研讨会上表示,“管好水”是“管好鱼”的基本条件,水产工作者将复杂的养鱼生态系统进行简化和提炼,形成了“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的“八字精养法”,“水”字排在第一位。随着国家对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问题已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排放要求日趋严格,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的水产养殖业要以养殖尾水治理和生态改造为核心,加强现代养殖技术模式的创新应用,实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和技术,通过“治水”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生产的主要方式,目前全国共有4400多万亩养殖池塘,其中淡水养殖池塘3800万亩左右。据统计,全国目前通过改造升级的池塘大概10%左右,全面完成池塘改造升级还有很多挑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徐瑞永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举办本次研讨会,搭建起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共同研讨推进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养殖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共同推动全国渔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92213524085.jpg>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微生物、大型海藻生物、好氧反硝化细菌在养殖水环境修复中的研究与应用,圈养模式、集装箱养殖模式、池塘生态工程化养殖、大水面生态渔业模式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广东省尾水治理模式与技术、池塘养殖尾水及其悬浮物去除、我国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制定情况等涉及养殖尾水处理的相关技术应用、行业标准进行了充分交流,互通有无,分享浙江、江苏在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开展池塘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92213524812.jpg>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21092213525462.jpg>研讨会期间还举行了广东省水产养殖污染修复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聘书颁发仪式。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佛山市顺德区优质草鲩产业园养殖尾水治理模式。该产业园的生态养殖尾水智能化循环处理检测调控系统建设项目已成为国家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之一,由“人工湿地+三池两坝”构建而成,自运行以来尾水处理效果明显。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