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海洋生物学家凯斯婷·福斯贝出海寻找魔鬼鱼    “快,跟上,就在那里。”和当地渔民一同搭乘电动小渔船出海,生物学家凯斯婷•福斯贝(Kerstin Forsberg)紧盯海面,生怕错过一丝细节。船行至深海区域,不远处突然出现翻滚的鱼鳍,凯斯婷兴奋地呼喊,让渔民把船再靠近一些。那不是鲨鱼的鱼鳍,而是另一种海洋精灵“魔鬼鱼”的鱼鳍。作为海洋生物学家,凯斯婷能一眼辨出两者的区别——鲨鱼只会露出背鳍,而腾跃的魔鬼鱼两侧鱼鳍交替出现,可能会被误以为是两条鲨鱼。渔船逼近与魔鬼鱼的安全距离,凯斯婷穿戴好潜水装备跃入海中,试图将自己与魔鬼鱼的距离拉得更近。“3米之外,这是人与魔鬼鱼‘亲密接触’的极限距离,但也足以让你看清魔鬼鱼的表情了。”    日前,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上海外滩劳力士世•界展览现场,作为2016年度的大奖获得者,凯斯婷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自己保护巨型魔鬼鱼的历程。凯斯婷认为,生物学家还没有真正了解魔鬼鱼的各种生物特征,而该种群正在走向消亡。“人们称它们为魔鬼鱼,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误解。它们是好奇友善的生物,以浮游生物为食物,不像鲨鱼那样有攻击性,体积庞大却人畜无害。”魔鬼鱼原本和人类世界鲜有交集,却在多数人还未注意到它们时,默默承受着人类带来的劫难。    从1976年创立至今,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资助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位人才,评委会中不乏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学者和权威。而凯斯婷,这位三十出头的秘鲁女生物学家之所以能够获得青睐,是因为她很清醒地意识到,“生物保护不只是一个生态环境命题,更是一个经济命题和社会命题。”    温柔的大鱼    魔鬼鱼真正的名字叫蝠鲼。成年巨型蝠鲼体长可达8米,体重3吨,身体扁平,胸鳍发达。凯斯婷认为,人类对蝠鲼的误解,更多是出于对海洋世界的恐惧。“魔鬼鱼并不可怕,多数时候,它们对接近它们的人类表现出好奇。”每次在安全许可范围内,凯斯婷与魔鬼鱼的亲密接触都会让她忍俊不禁。“就像科学家通过锁眼观察黑猩猩,却发现黑猩猩也在锁眼中偷窥自己的经典案例一样,你靠近魔鬼鱼,试图观察它们的时候,你会看到它们也用眼睛好奇地盯着你看。”    魔鬼鱼真正的名字叫蝠鲼。成年巨型蝠鲼体长可达8米,体重可达3吨    凯斯婷从未见过蝠鲼发怒,这种大鱼也没有表现出任何领地意识和攻击性,从不攻击其他海洋动物。“每只蝠鲼的性情还不尽相同,个别蝠鲼在遇到潜水者时,好奇之余会羞涩地躲避。我遇到过好奇心强的几条,对氧气瓶呼出的气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迎上前来,甚至对被人类抚摸躯体这件事情表示欣喜。”凯斯婷坦言,即使蝠鲼性情难以捉摸或者野性难驯,保持在与其3米之外的距离进行观察,蝠鲼都会表现得安静沉稳。    “它们是庞然大物,但每一次的观察,我都为它们的姿态优雅震惊。看它们在海中游弋,我会忘记所有烦恼。”不过,正因为体型巨大、身体构造特殊,蝠鲼的自然生育、繁衍需要很长的时间。凯斯婷介绍,蝠鲼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5至7年。而且和每次产卵动辄数以万计的其他鱼类不同,蝠鲼为卵胎生,经过13个月的孕育,小蝠鲼直接从母体中产出。很快,它们就掌握娴熟的游弋技巧,随着母亲闯荡海洋世界了。初生的小蝠鲼体重达20公斤,体长一米。    连最凶猛的鲨鱼也不敢袭击蝠鲼,但是它却无法逃脱人类的杀戮。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渔业捕获的蝠鲼数量达97400条。再加上没有报录和自给性渔业的捕获量,实际数字可能更多。近年,中国广东一带开始流行以蝠鲼的鱼鳃入药。据称蝠鲼鳃可以增强免疫力,是减少体内毒素、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癌症、解决生育问题的“万能灵丹”。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更多的蝠鲼被源源不断地捕捉并运送到鱼市。    凯斯婷时常会听到蝠鲼的捕捞纪录不断被刷新的消息。在她的故乡,秘鲁北部,日渐贫瘠的渔业资源使得渔民对任何鱼类都不会轻易放过。秘鲁当地的报纸曾经刊登过一则当地渔民捕捞到迄今人们所见过的最大蝠鲼的报道。为了生计,渔民伊格度•科鲁兹(Edgardo Cruz)和同伴在海面布置了大面积的渔网,在近海捕捉到一条巨型蝠鲼。“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想放了它,它太大了,让人于心不忍。但我的同伴却说,它能卖个好价钱。最终,我们想方设法把它捞出海面,拖到了鱼市上。”报纸用猎奇的口吻称伊格度他们为“魔鬼鱼猎人”。后来,在进入了凯斯婷创办的培训班学习后,伊格度意识到这个称呼对他来说是个耻辱。    “即便今天的科技发达,海洋仍是人类竭力勘探的领域。面对深海,我们有太多未知,其中就包括蝠鲼,尤其是它如何在深海中迁徙,洋流会对其迁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的腾跃是否真是由于体内寄生虫引起,都还没有定论。”提起魔鬼鱼的故事,凯斯婷难掩唏嘘之情。令她痛心的蝠鲼被捕捞和杀戮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也正是因为难以真正统计其种群数量,蝠鲼已经被打上易危物种的标签。    不只是环保命题    “我们都是靠海为生的人,如果离开了海,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伊格度出现在由凯斯婷和她的公益组织“海洋星球”(laneta cean)创办的渔民生态旅行培训班时带着一些迷惘。“我本就不愿意捕捉蝠鲼,我自己不会食用这种鱼肉。卖到附近的鱼市上,最终的收获才不到100美元。但我又不得不靠这些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从伊格度的话中,凯斯婷嗅到了打造保护魔鬼鱼完整产业链的契机。“在秘鲁当地,虽然之前蝠鲼捕捞的数量也少,但主动捕捞蝠鲼的渔民仅占总体渔民数量的一小部分,无非就是生计所迫。更多的渔民捕获蝠鲼是无意的。”    在当地一些媒体的帮助下,凯斯婷和她的团队借助舆论的力量,让人们普遍关注到蝠鲼的生存困境,阐明它们对海洋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民间的呼声引起了秘鲁政府的关注,“现在,禁捕蝠鲼已经被列入秘鲁部长级决议。”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17031709105078.jpg>凯斯婷和她的“海洋星球”正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2017031709105427.jpg>凯斯婷带领孩子们上街呼吁保护魔鬼鱼    在厄瓜多尔,蝠鲼保护已经立法。凯斯婷的一位朋友,厄瓜多尔的一名生物学家在给几条蝠鲼戴上生物智能环后发现,一些蝠鲼种群正从厄瓜多尔的海域迁徙至秘鲁海域。这一度让凯斯婷他们非常担忧。现在,禁捕魔鬼鱼立法在秘鲁已成定局,着实让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海洋星球”积极推动以蝠鲼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我们希望蝠鲼能成为秘鲁海岸线的一道不可或缺的美丽风景。游客可以在潜水时,在安全距离之外和蝠鲼亲密接触,近距离欣赏这一奇特的物种。这比捕杀蝠鲼的收益更大,而且也更具有可持续性。”在凯斯婷的培训班上,工作人员为当地渔民算了一笔账。捕捞一条巨型蝠鲼的收入不到100美元,刨去各种成本,收益不足50美元。而如果渔民从“魔鬼鱼猎人”转型成为“魔鬼鱼大使”,负责带领游客出海观鱼,或者浅水观鱼,一年的收益是前者的几十倍、上百倍。    渔民甚至迫不及待地打算放下渔网,成为蝠鲼的守护者。因为蝠鲼的存在能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而渔民收入的增加又会给政府带来更多税收,这也是当地政府所乐见的。“海洋星球”旗下的八家社会企业也在全力开发诸如生态景观等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相关产品,旨在帮助渔民尽快脱离简单粗放的捕捞行当。    既解决了当地渔民的生计,又从立法、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针刺式的单方面保育物种的方式被一连串与经济民生息息相关的解决方案所取代。凯斯婷和她的小团队正在以自己的力量改变着秘鲁北部的海洋生态图景,她希冀借助更多国际力量将这个项目更广泛地推广开来,尤其是食用蝠鲼鳃重灾区的中国广东一带。“食用蝠鲼鳃治病是毫无科学依据,而且它们的腮通常有比较重的重金属残留,长期食用反而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伤害。”作为生物学家,凯斯婷这样告诫人们。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过,对她来说,做到这一点可能远远不够。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