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海南省发展海洋渔业条件得天独厚,但资金投入不足、科研能力不强的弱项制约了我省渔业发展。本文指出要从明确科技创新方向、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渔业科技管理机制、加强渔业科技人才建设等几方面加强发展海南海洋渔业。    海南是陆地小省,却拥有浩瀚辽阔的蓝色海洋。在不久前结束的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目标”。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既是我省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选择,也是为维护国家南海权益而肩负的一份神圣责任。渔业是海洋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发展海南现代渔业提出一些思考。    海南省渔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海南省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发展渔业条件得天独厚。 “十一五”期间,我省采取积极调整渔业生产布局、大力培育水产品生产与加工龙头企业、突出区位优势推进水产苗种生产、健全渔业保障体系、提高渔业执法装备水平、推动水产品市场建设和加快科教兴渔步伐等措施,促进了我省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 2011年全省水产品产量为173.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300亿元和188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4.9亿美元,其中,罗非鱼加工出口量居全国第一。渔业已成为海南省农业经济和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    海南省渔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海南省渔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困扰着海南省的渔业发展。具体表现在:    1、渔业科技资金总体投入不足。渔业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基础研发能力较弱,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在渔业科技人才缺乏,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创性成果,致使一些制约渔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渔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渔业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比重偏低,水产品加工与外向型渔业仍然是我省渔业发展中的“短腿”,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带动,渔业生产各环节没能实现有效链接,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3、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渔港避风能力不足,渔业服务码头偏少,水产养殖基础设施落后,渔业抵御灾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     推动现代渔业科学发展的建议    1、明确科技创新方向,突出科技创新重点。适应世界渔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渔业现代化新形势的要求,突出热带特色和海洋特色,加快水产育种、健康养殖、外海捕捞、水产品高值加工、渔业防灾减灾等技术的创新推广,提升渔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水产种业发展,水产品加工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利润和贸易话语权;积极开展西南中沙渔业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实现近海渔场向外海渔场转移,减轻近海渔场压力;加强海洋牧场建设,鼓励和引导渔民大力发展“碳汇渔业”。    2、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政策制定和环境建设,将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规模和强度。树立政府引导型全社会渔业科技投入新方略。    3、创新渔业科技管理机制,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完善科技创新的体系上,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和企业两个创新主体的作用,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以需求定项目、以应用定项目的渔业科技立项新机制,积极发展自主研发、促进成果转化的渔业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成果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探索协作创新机制,开展跨区域、跨系统、多学科、多领域协作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    4、加强渔业科技人才和渔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现有科研计划项目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养一批渔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渔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渔业从业者科技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整合现有的海洋水产科技力量,组建省海洋与水产科学院,建设与“海洋大省”相适应的海洋水产科研机构。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广开资金渠道,切实改善渔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按照海南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渔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创新转化、示范、培训功能,扩大渔业科技成果推广的覆盖率。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