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5月30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余干县水产局共同组织实施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促养增粮”生态农业新技术——鱼稻共生型水稻——芦苇稻的试种。该试验项目由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大户、水产养殖大户朱义才具体实施。  三个多月过去了,芦苇稻种种植情况如何?是否适宜在江西尤其是鄱阳湖边种植?稻鱼种养能否增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赴余干县康山垦殖场,对芦苇稻种植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芦苇稻简介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居民的营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在“鱼米之乡”更是引发了经济高效的水产养殖与种稻产粮的显著矛盾。特别是河虾、河蟹、湖蟹、甲鱼、龙虾等淡水养殖,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导致水产品产量与质量的下降。   为减轻水体营养富集化成为农业面源降污与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问题,浙江大学利用现代诱变技术从我国主栽品种诱变“高个”突变体并培育了水稻良种——芦苇稻。 芦苇稻株高可达1.8—2米,叶片大而长,抗病虫性好,每个稻节上可形成发达的水生根,种在1米多深的水里看起来就像芦苇,故名“芦苇稻”。   在河虾、湖蟹、龙虾、甲鱼以及特种鱼等经济高效的养殖水体种养芦苇稻,经济效益良好。水稻能促进虾蟹的快速生长,虾蟹可以帮助水稻除虫害。盛夏高温,密布的水稻是虾蟹遮荫的好去处。同时,危害水稻的害虫无需喷药,都将成为虾蟹的口中美味,为一种不喷药、不施肥的生态栽培模式。采用鱼稻共生新型养种模式,水稻与虾蟹之间形成合理的生态平衡,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解决了稻鱼争地的矛盾,拓展了水稻的生产途径,实现了蟹肥稻香的生态双赢,是一项生态低碳的实用技术,创新了鱼米之乡“促养增粮”的鱼稻共生新模式。  二、芦苇稻在江西试种选点  5月30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综合处副处长、研究员方福平,浙江大学原子能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原子能农学会理事吴殿星,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江西省农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农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潘晓华一行来到鄱阳湖畔的余干县康山垦殖场,就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促养增粮”生态农业新技术——鱼稻共生型水稻——芦苇稻的种植进行考察。   通过考察比较,一致认为,在江西试种芦苇稻,鄱阳湖畔的余干县康山垦殖场最为理想。于是,决定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余干县水产局共同组织实施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促养增粮”生态农业新技术——鱼稻共生型水稻——芦苇稻的试种。该试验项目由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大户、水产养殖大户朱义才具体实施。  三、芦苇稻试种情况  6月1日,朱义才根据专家的指导,开始浸种发芽,其中优质芦苇稻种0.75公斤,常规芦苇稻种1.5公斤。4天后,稻种陆续发芽,优质芦苇稻种发芽率95%,常规芦苇稻种发芽率20%。  30天后开始单株移栽,其中优质芦苇稻栽种面积1亩,常规芦苇稻栽种面积0.5亩。  禾苗生长期间,该试验田实行生态种养,既未施用肥料,也未下过鱼饲料。一直到8月28日,才施用环保农药—康大师(四川省川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一次,对鱼没有半点影响。  目前,芦苇稻长势良好。据测量,芦苇稻高1.8米,其中水深1米。9月8日,优质芦苇稻开始吐穗,到9月11日,已吐穗三分之一。常规芦苇稻目前还未吐穗,但稻肚饱满,据观测,预计9月16日左右可吐穗。  该试验田养有特色水产鲶鱼和四大家鱼之一鲤鱼两个品种。投苗时鲤鱼0.5斤左右/尾,鲶鱼0.1-0.2斤/尾。鲤鱼投苗300斤,鲶鱼投苗100斤。由于在水下,目前长势如何尚不明朗,但没有出现鱼病现象。  四、几点思考  1、芦苇稻的收割  芦苇稻的收割,无非三种方式:一是带水人工收割。据测算,人工每人每天要150元,由于水深(1米左右)功效大概一天能收割0.2亩,这样成本高,一亩田收割成本在750元。二是带水机械收割。目前在余干,在1米深的水田里进行收割,尚无法作业,不太现实。三是放水收割。这样势必对水深超1.5米的水稻收割有影响,可能倒杆,影响产量,同时也影响鱼的生长。除非在试验田四周挖沟蓄水藏鱼。这样机械收割尚可,但也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挖沟)。  2、稻草的处理  稻草如留在田里作绿肥,腐烂后对乌鱼等特种水产有影响,但对小龙虾、螃蟹、甲鱼等爬行特种水产有益处。  由此看来,种植芦苇稻,套养虾、蟹、甲鱼等特种水产,能够实现蟹肥稻香的生态双赢。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