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为了充分发挥汉中市渔业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近日,汉中市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陕政发〔2011〕25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加快渔业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渔业工作,全市渔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市养殖水面12万亩,水产品产量2.35万吨,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渔业产值超过15亿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养殖户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渔业是大农业中增产、增收、增效较快的特色产业,在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市场供给、养护资源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渔业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产业化水平较低、渔业支撑体系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阻碍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渔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渔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赋予渔业与农业其它产业同等的地位和扶持政策,力争将渔业培育成为农业支柱产业,实现渔业大市向渔业强市的跨越。    《意见》的指导思想: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品牌、高效的发展理念,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始终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有效供给和增加渔民收入做为渔业发展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创新渔业发展体制机制,提高渔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渔业支撑体系建设,增强渔业综合生产、技术创新和资源养护能力,努力推进全市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意见》明确发展目标:按照“提质、扩量、增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确保渔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水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功能进一步拓展,渔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渔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平、渔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3万亩,水产品产量3.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6亿元。到202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5万亩,水产品产量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60亿元。   《意见》将重点加快建设“五大基地”,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名优鱼类精品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坚持“挖掘潜力,提升配套、连片开发”的原则,强力推进渔业“五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    (一)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突出区域特色,在平川县区集中连片开发万亩名优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年生产水产品6000吨,渔业产值7200万元。佛坪、镇巴、略阳等山区县要充分利用冷水资源,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虹鳟、金鳟、鲟鱼、秦岭细鳞鲑等冷水鱼类养殖,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挖掘小型水库增产潜力,以石门水库、湑惠渠、红寺坝、汉惠渠大型灌区为依托,建立东南西三片串珠式小型水库鱼类精养基地,总面积突破2万亩,年生产水产品1.6万吨,渔业产值1.6亿元。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低碳经济,重点发展勉县特种经济鱼类养殖、洋县有机水产品养殖、西乡峡口集种、养、加为一体的高效生态渔业示范基地。加快基地建设,以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抓手,培育有机、绿色、品牌渔业,力争把汉中建成全省最大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   (二)大鲵特色产业养殖示范基地。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尊重群众的意愿,遵循市场规律,以家庭养殖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示范园区为窗口,把汉中大鲵培育成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打造集大鲵标准化养殖、科技创新、交易展示、科普宣传、观赏美食为一体的城固县大鲵现代农业园区,加快汉台新岗和西乡峡口等大鲵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大鲵示范园区要坚持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路子,逐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坚持发展与转型并举,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介入大鲵高端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提升大鲵产品高附加值。积极申报大鲵商标注册和原产地标志认证,统一策划、统一宣传、统一商标、统一包装,打造“汉中大鲵”品牌。到2015年,全市大鲵养殖总规模达300万尾,年产商品大鲵6000吨,实现产值30亿元。   (三)水产良种繁育基地。以陕西省汉江上游地区水产良种场为中心,加快汉台区黄颡鱼良种场、西乡县特种水产养殖场、城固县鱼种场和洋县鱼种场改扩建步伐,扩大种苗生产规模,年生产种苗8000万尾,到2015年,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由30%提高到60%。(四)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依托旅游产业,加大汉中特色水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综合开发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为一体的都市渔业,打造休闲渔业品牌,培育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5年,全市休闲渔业发展到500处,实现年产值3亿元。   (五)大水面增养殖基地。利用石泉、南沙河、红寺湖、党河水库等大水面资源建立增养殖基地。利用汉江、嘉陵江梯级水电工程增加的天然养殖水面,大力发展天然增养殖、网箱养鱼和休闲垂钓基地。到2015年,新增水产品产量2000吨,新增产值2000万元。   《意见》将着力构建“四大体系”,强化渔业发展支撑保障。围绕渔业产业发展,着力构建质量监管、疫病控制、市场销售流通和资源保护四大体系,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饲料、渔药等投入品市场监管,建立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重点建设市级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平川六县区水产品质量检测站,加大抽检力度,及时公布质量信息,逐步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形成水产品质量从池塘到餐桌全程监管机制。    (二)渔业病害防治和水生动物检疫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快渔业病害防治和水生动物检疫体系建设,重点渔业镇要设立水产病害测报点,在出入境口岸设立水生动物检疫站,建立鱼病医院,提高对病害的防控能力,山区县大鲵繁育养殖重点镇建立大鲵病害测报点,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突破大鲵病害瓶颈。逐步建成省市县三级病害网络化防控体系。    (三)水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各类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做大做强渔业产业,创立一批在市场占有率高的水产名牌产品。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要发挥资金、市场、信息三大优势,把一塘一库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生产格局,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开拓水产品市场,着力构建信息灵敏、高效快捷的水产品流通渠道,初步建立以汉台区过街楼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各县城区水产品销售市场为辐射点的市场体系,内引外联,拓宽流通渠道,引导水产品销往外地市场。   (四)渔业及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养护体系。进一步完善禁渔期制度,建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长效机制。加快汉江西乡段、褒河、湑水河特有鱼类三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把优先保护汉中秦巴山区大鲵原种作为水生野生动物养护工作的切入点,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大野生大鲵资源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农业部支持,在汉中建立秦巴山区国家级大鲵原种保护繁育基地。开展大鲵原良种保种选育,为大鲵驯养繁殖场提供优质后备种源。加快推进留坝县、城固县、洋县、佛坪县大鲵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到2015年,初步建成一批国家和省、市、县四级水产种质资源和大鲵自然保护区,从根本上保证汉中鱼类、野生大鲵的规模和数量,为渔业及大鲵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质资源。   《意见》要求将完善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渔业产业投入力度。把渔业发展纳入市、县区经济发展规划,逐步加大对渔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渔业发展,并逐年增加投入力度。市级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田水利、水保生态、防汛抗旱、城乡供水、水资源管理、移民开发、扶贫开发、环境建设、绿色通道、“菜篮子”工程和国土资源整治等项目时,要统筹考虑渔业项目建设。强化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加大对渔业开发中长期信贷、渔民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的扶持力度,开展渔业政策性保险,建立健全渔业风险保障机制。按照分类发展的原则,将符合惠农政策的渔业建设纳入各级农业补贴范围。对渔业苗种生产、新品种养殖试验和良种引进给予财政补贴;将稻田养鱼、新建渔业基地、池塘标准化改造纳入国土资源治理项目给予扶持;进一步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许可证核发工作,确保养鱼户的合法权益,对渔业生产用水、用电,按照农业生产标准收费;新建水库、水电站、拦河工程,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经市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进行渔业资源评估和论证;按照农用地安排新建、扩建水产良种场和苗种场用地;渔业苗种生产水面、国家投资建设的商品鱼基地水面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因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征用的,须以同等数量和质量水面及设施予以补偿。    《意见》要求加强法制建设,营造渔业发展良好环境。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渔业行政执法工作,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发展渔业生产和保护资源的法制意识。按照《陕西省渔业船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好渔业船舶登记、检验和管理工作,确保渔业生产安全。切实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监督管理手段,强化行业管理服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破坏渔业生产的违法案件,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养殖者的合法权益,为我市渔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意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汉中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加强领导,把渔业开发作为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之一。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公安、工商、卫生、药监、质监等相关部门要全力支持渔业产业发展,形成发展渔业的强大合力,推动汉中渔业又好又快发展。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