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2012年面对连续四年严重干旱影响,全站职工团结一致,扎实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抗大旱、保民生、促增长”的要求,一年来,在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昆明试验站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水产养殖面积27000亩,稻秧田养鱼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2000吨,产值12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710吨,增16.6%。养殖户数1280户,从业人员3050人。大宗水产品示范片区在陆良县华侨农场,面积950亩,涉及渔户35户,示范片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现将一年来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2年的主要工作  (一)通过示范片区,积极引导养殖户采取抗旱减灾措施。  我县大宗水产品示范片区鱼塘集中在华侨农场,位于坝区中心,以养殖苗种和成鱼为主,因4年干旱,导致水库坝塘蓄水量少,春耕栽插大量用水,造成水源紧缺,渔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是因渔农用水矛盾突出,群发事件隐患严重;其次是养殖水体蓄水不足,养殖密度较大,泛塘死鱼随时存在;三是大部分水库、坝塘缺水,鱼苗需求下降,鱼苗销售困难,出现了鱼苗价低于成鱼价的现象,4—6月份,水产品集中上市,价格较低,鲢鳙鱼3.6-4.5元/㎏,鲤鲫鱼6-7.5元/㎏,草鱼6.8-7.5元/㎏。四是因干旱缺水,导致放下去的鱼苗无水源补充,不能及时份塘而死亡。今年放苗时间比往年推迟(10-15天),但来水时间比往年推迟30天,死亡鱼苗近2000万尾,有的养殖户是两次或三次放苗。针对旱情,积极组织水产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大宗水产品示范片区,水库、坝塘指导渔户,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化解矛盾,排除隐患,补充鱼苗,确保渔业增产增收。  一是积极宣传,组织动员养殖户,及早做好抗旱救灾自救工作。3—4月份,动员养殖户按照“抗旱保民生,促增长”的要求,顾全大局,渔业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大农业,尽快出售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要求养殖户尽量降低养殖密度,减少水体负载,降低风险。6—8月份,增施水质改良剂和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促进鱼类生长。  二是深入塘头库边,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科技人员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分析,提出抗旱救灾措施,农业局印发《关于抓好抗旱救灾促进渔业生产的通知》和渔业抗旱救灾技术资料300分,加强鱼病的预测预报,渔药和水质改良剂、调节剂、增氧剂等物资储备,为渔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尽量减少渔民的损失。  三是要求养殖户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活动情况,加大增氧机和水质改良剂的使用,促进池塘水体循环,改善渔业水域环境。    四是做好鱼病预防工作,降低鱼病造成的损失。从5月份开始,每月根据监测点的检测情况,在农业信息网发布,鱼病的发生趋势及危害,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五是鼓励渔民采取“拦、提、蓄、引”措施,积极寻找水源,补充新水。  六是充分利用干旱时期,加大鱼池改造力度。养殖户投入资金近100万元,改造鱼池500亩。  (二)开展水产科技培训,提高科技人员和渔民的养殖技术水平。为提高科技人员和渔民的养殖技术水平,科技人员先后参加省举办的大宗淡水养殖培训两期,8人次,并于7月3日-5日,分别在农场和三岔河镇太家头村举办两期大宗水产品养殖技术培训班,参训渔农达100余人。  (三)引导渔农引进名优新品种养殖,提高经济效益。今年在示范片区引进的新品种有青鱼、武昌鱼,丁鮭、斑点叉尾鮰等新品种,带动农场养殖青鱼450亩,养殖产量达500吨,丁鮭150亩,产量25吨,斑点叉尾鮰100亩,产量20吨,白水塘套养武昌鱼400亩,产量增加了10吨,这些新品种的引进和养殖,丰富了水产品市场,提高了养殖效益﹙新品种的价格是大宗水产品价格的2—3倍﹚。  (四)做好渔业经济信息采集上报工作。按产业体系要求,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收集填报示范片、示范户、监测点经济信息采集的相关表格,确保按时做好相关信息收集填报工作,并对信息采集示范区定期跟踪调查,确保信息填报质量。  (五)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健康养殖,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已成为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我县加大水产健康养殖的推广培训,逐步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技术,加大渔药门市,饲料生产销售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禁用渔药、鱼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全县水产健康养殖面积达10000亩。  (六)积极申报水产项目,争取国家对大宗水产品生产的资金扶持。今年总共申报了三个项目,一是积极申报了云南省昆曲特色产《陆良县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园建设》项目;二是陆良县华侨农场申报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三是申报了陆良良县大宗水产品优质基地建设项目,已立项正在实施。  (七)圆满完成了 “长丰鲢”的引种试养任务  1、 “长丰鲢”试养情况  于2012年5月10日从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引入“长丰鲢”水花苗种150万尾,在总结去年的放养经验,今年采取集中和分散孵苗相结合的育种方式进行试养。集中放在三岔河镇白水塘高晓生3亩鱼塘试样,鱼塘面积3亩,放养50万尾,到6月5号,已分塘200公斤,每公斤1250尾,合计25万尾,留塘鱼种10万尾,成活率70%, 以后有份到8个池子60亩中套养,至10月30日,经用拖网检测,平均每公斤10-15尾, 最大尾重150克,最小尾重50克,平均尾重80克,预计产量6000公斤。农场6户放养100万尾,套养面积100亩,已销售夏花600公斤,收入18000元,其余的仍在塘中养殖,预计产量10000公斤,规格大的达250克,小的20克,成活率达50-70%。 去年培育的大规格鱼种转入水库、坝塘养殖,养殖面积3000亩,放养麦子河水库养殖长势较差,养殖规格在200-300克,坝塘养殖规格在300-500克。  通过引进 “长丰鲢”的试样结果,而长丰鲢表现出来的生长优势较明显,抗病性强,比较容易饲养,成活率高达70%,耐密养,不易浮头,只要做好合理密放,水质调控,饲养成本低,养殖效益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渔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针对近年来干旱影响,物价上涨,鱼价过渡平稳,渔业比较效益低,渔民收入较低。而池塘长年失修,淤积严重,池埂倒塌,渔民投入池塘的改造资金有限。  (二)养殖环境恶化,4年的干旱,导致蓄水不足,养殖用水困难,养殖过程中突发情况不断增加,养殖损失较大,鱼价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低。  (三)良种化水平较低,种质资源严重退化。全县没有一户具备苗种培育的资质单位,苗种全部靠外边进购,进苗渠道多而杂,苗种质量参次不齐,监管部门难于监管到位,导致良种化水平较低,种质资源严重退化,品种单一。  (四)监测检测体系不全,监测手段落后。虽然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但没有工作经费,人员培训不到位,面对水生动物疫病的多样性、复杂性,现有设备难于很好发挥,疫病防治站的管理水平、业务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渔业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供需存在错位,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养殖档案不健全,不规范。  三、明年的工作打算  抓住中央召开十八的机遇,积极争取大宗水产品项目建设,在昆明综合试验站的领导下,按照大宗淡水鱼类产业体系工作细则,认真总结两年的工作,找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示范区的技术推广工作,继续做好渔业经济信息采集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大宗水产品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