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6日,从省水产研究所获悉,目前,我省已建成石斑鱼种质资源库及遗传育种中心和3家规模化石斑鱼良种场,每年为全省提供优质石斑鱼受精卵达95%以上,生产苗种占全省石斑鱼苗种年产量的50%。  石斑鱼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鱼种,在我省市场上最常见的石斑鱼是青石斑鱼。因为目前只有这种鱼实现了规模化养殖,价格相对便宜,但吃起来肉质粗糙。而口感更好、也更为名贵的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却因为还没有实现规模化养殖,量少价高,普通老百姓很难消费得起。 在位于厦门小嶝岛上的省水产研究所石斑鱼繁养殖研究与示范基地,该所的高级工程师郑乐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快2年。为了让老百姓在不久的将来能吃得起名贵的石斑鱼,他和他的同事没少下功夫。据介绍,实现石斑鱼的规模化养殖,面临着三个问题。一个是这种鱼在性成熟的过程中会发生性别转化,导致人工养殖时,雌鱼和雄鱼比例难以确认。于是他们通过超低温冷冻保存鱼类精液的技术,随时都可以采用人工受精的方法,得到优质的受精卵。通过人工的诱导,使部分的雌鱼转化为雄鱼,解决了种鱼的问题。另外,由于石斑鱼是暖水性鱼类,如果渔民用网箱或在池塘里养殖,石斑鱼每年从12月开始到次年3月都无法在福建过冬,渔民只能贱价出售尚未成型的种鱼。技术人员在实验基地尝试着将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方式结合起来。上面是搭盖温棚,然后池塘里面再搭盖网箱。通过创新养殖模式,石斑鱼能在福建过冬了,全年不间断的养殖能让渔民们增加近40%的收入。 最后一个难题就是石斑鱼养殖中十分常见的神经坏死病毒病。  一旦染上这种病,死亡率超过99%。目前还没有根除这种病毒的方法,所以,省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们便从"病毒防控"环节入手,加强对亲鱼、卵饲料、养殖水体的抗病毒检测,让石斑鱼的死亡率降低了20%。目前,我省拥有石斑鱼种质资源库及遗传育种中心和三家规模化石斑鱼良种场,每年能为全省提供优质石斑鱼受精卵达95%以上,生产苗种占全省石斑鱼年产量的50%,不久的将来,就会有越来越多优质石斑鱼出现在市场中。 近几年我省不断地推进渔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仅是石斑鱼,还建成1个新吉富罗非鱼保种选育基地、4个苗种繁育示范基地、4个越冬苗生产示范基地及52个罗非鱼高效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繁育新吉富罗非鱼水花苗1.29亿尾,养殖示范面积达到1万多亩。完善水产原良种场体系建设,新增省级水产良种场 4家,国家级原种场1家。积极推进优势品种养殖,海参、对虾、罗非鱼、花蛤、牡蛎、鲍鱼、海带、紫菜等优势品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并显现区域化发展特征。“北参南养”模式迅速扩展,海参养殖成为福建新兴养殖产业,全省商品刺参总产量近2万吨。 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