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news/n2013080814463623.jpg>太湖非法捕捞。(资料图) 通讯员 季俊强 赵可 王伟 每年的2月1日至8月31日是太湖的封湖禁渔期,但太湖渔民非法捕捞现象时有发生,近日,渔民老张因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被移送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审查起诉。2011年至2012年间,老张先后多次驾驶渔船至太湖水域,采用电捕鱼的方式,使用底拖网捕捞水产品,被渔政部门抓获。 苏州市吴中区管辖3/5的太湖水域,有12个专业渔业村、社区,3960余户渔民。吴中区检察院在办理老张一案外,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抽查了141户渔民家庭,调查显示,吴中区每年有10%以上的渔民家庭因非法捕捞受到行政处罚。 渔民受传统理念和习惯影响较深 吴中区检察院在调查中发现,以捕捞为业的渔民年龄基本在45岁以上,“半文盲”居多,他们转换职业较困难,守法意识也较淡薄。 虽然近年来通过渔民上岸、渔村与农村合并等形式,已使渔民加速与农民融合,但对多数渔民而言,“鱼是可随时捕捞的资源”、“这么大的湖,电一点不会有大的影响”等传统理念根深蒂固,祖祖辈辈围绕“捕鱼、修船、织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不可立即改变。特别是封湖禁渔长达7个月,更让他们难以接受与不习惯。 非法捕捞获利大,成本低 同一种水产品在封湖禁渔期内往往更容易捕捞,价格也更高。以“太湖三白”之一的白鱼为例,在封湖禁渔期的价格一般比开捕期高10%以上。使用禁用渔具、方法的捕捞效率往往是正常渔具或方法的数倍。如电捕的捕鱼量是正常方法的三倍以上,而使用渔簖多设一个簖袋就意味着每年可能多2万元以上的收入。 同时,非法捕捞所使用的禁用工具如毒药、发电机、电瓶、各种网具等也极易获得。 监管难以全面有效 发现难、取证难、人手不足导致监管难以全面有效。地笼、丝网之类的捕鱼工具,放在水草丛里、水中、岸边极难被发现,一些渔船体积小、速度快,也难以被发现或追赶上;渔政执法船标识醒目,在水面上易被非法捕捞者察觉,渔民有充分时间采取隐藏、销毁非法捕鱼证据;太湖水域面积达2250平方公里,每名执法人员平均巡查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巡查面积哪可能做到!”一名渔政执法人员感叹。再加上执法人员不可能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巡查,就形成了巡查行为在时间、空间上都呈现点状、间隔的状态。 刑罚率偏低纵容非法捕捞行为 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被捕捞的水产品要达到一定的重量或价值,或是在禁渔区使用禁用工具、在禁渔期内使用禁用工具,或是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才构成犯罪,但并未对“其他严重情形”作出明确界定。 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以2012年为例,渔业部门予以行政处罚的非法捕捞案件达407件,但在刑事处罚方面,2011年以来仅有1例电鱼案件以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违法成本偏低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非法捕捞行为。 多部门综合治理 从源头上加大力度 “科学利用太湖渔业资源对遏制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水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对渔民非法捕捞不是仅凭渔政部门一己之力能解决的,亟需多部门综合治理。”办案检察官说。 吴中区检察院建议渔政、工商、水利、公安等部门形成联合执法常态机制,从非法捕捞工具的制售、使用和水产品的销售等多个环节予以监控,从源头上加大治理力度。行政执法部门与刑事司法部门要加强衔接,合理设置“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立案标准,提高刑事处罚率,以违法成本的提高遏制非法捕捞现象的多发。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提高渔民生产生活水平,推行了达到退休年龄的渔民可领近600元保险(放心保)金、以划拨土地、筹款建设等措施让渔民家庭在岸上有住房等惠民政策。建议建立渔民违法行为信息库,将捕捞证发放、福利房租售、燃油费补贴等福利与其遵纪守法程度挂钩,在积极解决渔民诸多困难的同时,也对其捕捞行为形成一种约束。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