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2014年,费县水产工作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严格执法为保障,以市场为导向,调整渔业结构,加快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强化渔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优质水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八抓八提高”,全力促进全县渔业发展再上新水平。     (一)抓现代渔业园区和休闲渔业建设,提高全县现代渔业发展的整体水平。2014年,将按照上级关于建设现代渔业园区的相关要求成立园区建设组织机构,邀请省、市专家详细制定万亩现代渔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报告;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协调县水利、国土等部门和乡镇(街道),搞好土地流转;积极争取上级对园区项目建设的扶持资金,扩大政府投资,加快招商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计划一期投资5000万元,先期建设2000亩的现代渔业园区。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我县的渔业重点产业聚集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渔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将园区打造成集养殖、繁育、销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环保型现代渔业园区。休闲渔业建设上,在抓好天蒙湖休闲渔业基地和中华奇石城休闲渔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制定好天蒙湖休闲渔业基地单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实施好天蒙湖和奇石园休闲渔业园区基地的各项设施建设,完善基地的各种功能,使之成为费县休闲渔业基地建设的样板,从而达到基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显著增加。同时,进一步抓好费县钓鱼协会的建设工作,邀请全县知名度高、影响面广的知名人士入会,充分发挥钓鱼协会的宣传功能,积极推动费县现代渔业再上新水平。     (二)抓项目的引进与实施,提高以项目带动、促经济效益连年增的新水平。一是继续实施好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和科技入户工作。充分发挥技术指导员、专家组、示范户的作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加强主推品种和其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专家视频服务、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实际难题,计划2014年全年累计入户指导不少于900人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不少于16期、培训人员超2000人次。通过项目实施不断提高示范户的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继续实施好费县第三届放鱼节暨许家崖水库增殖放流项目。2013年10月份我县成功举办了费县第二届放鱼节暨许家崖水库增殖放流活动,这次活动共投放不同规格鲢鳙鱼苗种578.97万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计划2014年全力实施好费县第三届放鱼节暨许家崖水库渔业增殖放流项目。三是组织实施好池塘微孔增氧技术推广项目。池塘微孔增氧技术推广项目是费县水产局渔技站依托省、市渔业科研、推广机构,在充分总结已有池塘微孔增氧技术的基础上,计划在费县升茂养殖场、费县富余湾养鱼专业合作社、费县梁邱镇雁鸣湖鲟鱼养殖基地等三个养殖单位实施,涉及池塘面积600亩,推广模式为:渔技站指导,乡镇渔技站监督服务,养殖单位按生产要求操作,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服务管理机制。通过项目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提升水产品的质量,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将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四是做好花骨鱼种质资源保护区项目的引进与实施。该项目实施地计划设在费县上冶水库,该水库地处沂蒙山区,距日东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足,通讯等信息网络方便快捷,产权明确,管理规范,有利于向周边市县提供鱼苗及商品鱼。在上冶水库建设2600亩的花骨鱼种质资源保护区,设立拦鱼栅栏、浮标、界碑、界牌、看护房,购置资源检测设备、渔政执法船等,项目总投资60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扶持资金30万元,社会投入30万元。项目建设后,将加快和带动我县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壮大地方优势产业,提高产品的规模、品质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群众转产转业,优化库区经济结构,促进库区经济多元化发展。   (三)抓信息宣传工作,提高工作动态、宣传交流新水平。信息宣传工作是上级业务部门和养鱼户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联系的重要平台,2014年,我们将进一步建设好、利用好这一平台,强化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技术指导员、专家组、示范户的作用,及时将新技术、新做法、新经验传达给广大养鱼户。   (四)抓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提高全县创新养殖模式再上新水平。渔业技术人员按照岗位目标责任制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积极开展入户服务、入户指导,构建渔业科技工作技术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专家-技术指导员-养鱼户”服务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班,走出去、请进来,观摩交流学习等形式,将新技术引进来、传下去,真正提高养鱼户养殖水平。在新品种引进方面,筛选适合我县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名优品种1-2个,继续加大俄罗斯鲤鱼、鲟鱼、大银鱼、鳜鱼、青鱼、鲴鱼等水产品种的养殖规模,将养殖品种向多样化、高层次推进,努力打造我县具有地方品牌的优势品种。   (五)抓市场流通服务,提高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水平。我县根据市场需求,为全县养殖户搞好流通服务,积极引导渔业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强化市场开拓力度,探索推广“渔超对接”和“产地直供”等快捷销售方式,改变大捕捞、大批量集中上市的传统销售方式,源源不断的向农贸市场、超市提供鲜活水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多项措施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预警。在全县水产品生产基地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加强质量安全信息报送,实施质量安全预警,提前化解安全风险。二是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处置。加强与媒体、互联网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跟踪,强化与新闻部门的合作,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提高舆情相对水平。三是完善监管长效机制,按照水产品质量有关法规的要求,建立相关制度,严厉打击水产品非法添加行为,改革管理机制、创新监管模式、健全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四是开展渔业生产资料打假活动。积极与工商等部门沟通协作,互相配合,联合行动,开展渔业生产资料的市场检查,发现有禁用药物销售、违禁添加剂饲料销售的行为,从重查处,从源头上净化投入品的流通环节。五是检查养殖环节使用投入品的情况。对使用违禁添加剂饲料、禁用药物的生产单位和生产者,强制收缴违法物资,并通报相关联动单位进行查处。六是督促重点水产生产单位和生产者。健全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开展“三项记录”检查,对记录不实、不详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到位。   (六)抓安全生产,提高全县渔业管理的新水平。严格按省、市、县要求常年进行渔业安全生产整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落实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隐患预防预报制度以及恶劣气象预告制度,确保我县的渔业水环境、渔业生产秩序保持良好。深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抓好苗种引进、水质监测、饲料检查、渔用药物等方面,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全面推行“五项制度、两项登记”,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提高渔业安全生产的监管能力。   (七)抓渔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全县合作社组织自我管理、示范带动新水平。一是服务好。全面系统的、贴心地为渔业合作社在养殖技术的创新、推广,新品种的引进、市场的开拓等方面全面搞好服务协调,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给予关心、关注。二是规范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要求,深入基层,积极指导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其组织运行行为。三是培训好。大力开展培训活动,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管理和合作知识培训,全面提升渔业养殖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能力和渔业养殖户的合作意识。四是发挥好。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和帮助社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兴办经济实体,延伸产业服务链条,建立有效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八)抓渔政执法,提高维护全县渔业秩序的新水平。进一步抓好渔政执法工作,集中抓好渔用船只的管理、养殖业执法和“渔业三害”案件的查处。目前,我县的渔业水环境、渔业生产秩序保持良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完善管理机制,扎实抓好渔政执法工作,加强渔业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确保全县渔业生产秩序的持续、健康、稳定。 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