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通讯员 江安县水务局 魏正才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环境美化的发展和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长江传统生态的自然生存和发展空间, 为了保护和维系长江水系湿地生态环境的生存和发展, 江安县采取了实实在在的举措助推了长江生态修复。本文着重从长江流域江安段中的水生生物的品种、保护级别、分布情况,生活习性,栖息地、产卵地、洄游通道和生态环境,适温范围以及种群数量等等方面作以介绍,以期望社会和政府更好地崇尚自然,尊重科学,维系长江流域江安段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一、长江流域江安段的生态基本摡况 江安县以地表水水体功能区生态主要划分为长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和沱江流域生态功能区。长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占全县的98%以上,沱江流域功能区仅是广褔老乡镇大部的范围。 (1)、长江流域江安段的自然生态优越。 江安县境内长江水系星罗棋布,得天独厚。江安县境内除长江外有大小河流145条,总长度为507.69公里(含境外河19.2公里,界河18.95公里)。其中,5公里以下的河流有120条,10至15公里的河流有4条,20至25公里的河流有1条,4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条。除河流外,江安县水域类型多,库、塘、堰、坝星罗棋布。 (2)、水资源生态丰富,是水产养殖的理想场所。 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4.8亿m3(未算长江和育江过境水),地下水1.5亿m3。全县水域总面积近6万亩,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15.8%。全县水库57座,其中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48座,总蓄水量5仟多万立方米,养殖面积1万多亩,适宜养殖塘3002口,适宜养殖堰125口,另外还有稻田面积51万多亩,其中冬水田面积41万多亩,适宜养鱼的冬水田约36万亩。此外,低山区的红桥、五矿一带,尚有丰富的地下泉水资源,该地下水矿化度低,PH值中性,流量较大,水温高在15℃左右,是开发鲟鱼类养殖的理想场所。 (3)、水文、气候条件适宜鱼类长期栖息繁殖。 江安县属中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等因素,故形成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湿度大。其特点:“春季气温回升早,蒸发旺盛;夏季炎热多雨,常有伏旱,秋季雨日增多,降温迅速,冬季暖和,霜雪稀少。年平均气温18.1℃,月平均气温,七月最高气温为27.4℃,一月最低气温为7.8℃。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5883.3度。年平均日照1224.8小时,最多八月为214.2小时,最少12月为38.9小时。无霜期347天,浅丘区达360天,低山区为300天,霜冻以一月份最多,平均2.2次,全年平均3.6次,霜期短。降雪多在低山地区,常年2—3次。丘陵区霜雪较少。常年降雨量为1130毫米,最多年可达1529.3毫米(1968年),最少为784.1毫米(1960年),因地形由南至北呈长条形,总的降雨趋势从北到南逐渐增多,在1025毫米到1275毫米。气水温相差甚小,水温处于5℃以下时间不超过15天,不仅给鱼类和水生动物、植物提供有利于生长的光能资源,且可安全过冬。 在水文上,雨水充沛,水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境内57座小型水库的供水,对我县农业和渔业用水,提供了基本稳定与可靠水源条件。也由于受地形的制约和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区域和时空分布不均;一年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盛夏暴雨时,山溪性河流源短,坡陡流急,涨落迅速,历时短。     (4)、水体生态理化适宜, 有利于水生生物和鱼类的生长。 PH值对水质、水生生物和鱼类有重要影响。江安县大部分水体PH值均在6.78~8.10之间,符合国家渔业水质的规定标准(GB11607-89),水体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有利于鱼类生长和发育。 水中溶氧是鱼类生存、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长江干流溶氧7.0—8.5毫克/升,绵溪河溶氧6.2~7.8毫克/升,其它水域都在2.48毫克/升以上,基本适宜鱼类生长。有场镇周围因附近居民排污,水质偏肥,水中有机质过多,导致水体溶氧低。 我县水域中大部分水体平均总氮都在0.3毫克/升以上,符合Ⅱ类水的要求,基本适宜鱼类的生长。硬度几乎都在3°以上,只有极个别处在3°以下。大部分水体总碱度在0.38~1.99毫克/升之间,适于鱼类生长。 二、长江流域江安段的生态保护范围、对象和区域。 生态修复着重是应该保护水生生物的品种、保护级别、分布情况、生活习性、栖息地、产卵地、洄游通道和生态环境、适温范围以及种群数量等等方面,兼而有顾,维而有护,放而有控,捕而有制。 1,保护区范围。 保护区范围为北纬27°29′至9°4′,东经104°9′至106°30′的长江上游干流及部分支流,宽度为各河流10年一遇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水域和滩涂。 2,主要保护对象。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华鲟、白鲟、达氏鲟、胭脂鱼、中华桃花水母等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和其它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3、栖息地、产卵地、洄游通道。主要分布在大中坝、小石盘、苗儿沱、曹家沱、牛角坝、龙门口、草坝场、太平湾、井口江段等等。 三、长江流域江安段的经济水生生物修复,重在自然环境的原貌不遭毁灭性破坏。 有的经济水生生物是各种鱼类的天然饵料和赖以生存的口粮,须加以保护和修复,以期达到自然良性循环生长。 1、浮游植物的种类和特性 江安县各水域常见的浮游植物共7门80属。以绿藻门居首,共计有33属,硅藻门13属、兰藻门15属,甲藻门8属、裸藻门5属,黄藻、金藻门种类较少。各测定水域构成优势种的种类较为单纯,占绝对优势的隐藻属,含量较高。另外,盘星藻、新月鼓藻、角甲藻、小球藻属、纤维藻、栅藻、螺旋藻、十字藻、绿球藻在水体中出现率较高,可形成优势种。生物量一般在1~9毫克/升之间,水库平均为4.22毫克/升,堰塘平均为3.65毫克/升,冬水田平均为2.5毫克/升,且以硅、隐藻为主体,生物量占总量的50%以上。由于水体中以这些鱼类易于消化利用的藻类为主体,对渔业生产非常有利。 2、浮游动物的种类和特性 江安县各水域浮游动物主要分布有4类105种:原生动物门7种,轮虫54种,甲壳动物(枝角类、桡足类)40种,介形类4种。其中水库有浮游动物52种,堰塘49种,冬水田38种,水库与堰塘的种类和数量都较相似,而冬水田与上述水域差异较大。优势种类有甲壳动物的颈沟基合蚤、原形盘肠蚤、长肢秀体蚤、镰角秀体蚤、台湾温剑水蚤、光布中剑水蚤、锯缘真剑水蚤、短尾温剑水蚤、翼状荡镖水蚤,轮虫动物中针簇多枝轮虫、长园疣毛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圆筒异尾轮虫等。原生动物中有:球形沙壳虫、杯状似玲壳虫。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19毫克/升,其中水库为6.05毫克/升,堰塘为6.32毫克/升。在生物组成中,主要是轮虫和枝角类,轮虫占生物量22~75%,无节幼体和枝角类在个别水域中也形成优势。原生动物在各水体中占数量不少,但其个体小,因而在生物量中所占的总体比例较小。 3、底栖动物的种类和特性 江安县各水域底栖动物有35种。其中:水生昆虫17种,软体动物9种,甲壳动物3种,螺类4种,水蚯蚓2种。比较常见的有水生昆虫中粗腹摇蚊幼虫,三带环足摇蚊幼虫。寡毛类的水丝蚓、尾鳃蚓。底栖动物在水域中生物量最多的有95832毫克/平方米,水库有625毫克/平方米,堰塘有28350毫克/平方米。冬水田有5635毫克/平方米。 4、大型水生植物及消落区陆生植物状况 江安县各水域大型水生植物及消落区陆生植物有36种,常见优势种为轮叶黑澡、鸭舌草、聚草、马来眼子菜、苦草、槐叶萍、紫背浮萍等。堰塘和冬水田亩产植物量可达1500~3500公斤。全县还有草坡地4.8万多亩,发展种草养鱼具有优势条件。 四、长江流域江安段的生态修复, 人工养殖重在科学生态养殖,禁止肥水养殖,还一湖清水。 1、溪河一般不支持裸体网箱养殖,搞好顶层规划、区域布局合乎生态规律。 我县境内38.5公里的长江江段可开展网箱和船体式网箱养鱼近7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大中坝、小石盘、苗儿沱、曹家沱、牛角坝、龙门口、草坝场、太平湾、井口,到2020年长江网箱可提供名、特、优、新商品鱼350吨、鱼种150吨,产值达2500万元。 2,鼓励大型养殖场的科学分布、标准化养殖和名特优品种繁殖。 一是江安县大型养殖场分布基本合理,管理技术、手段在提高,更加遵重自然和市场两大方面。   30亩以上苗种场普查结果特征体现在,其一,分布北重南轻,两端缺乏。全县共8个水产苗种场,北乡5个,分布在铁清镇1个,水清镇1个,桐梓镇1个,四面山镇2个;南乡3个,分布在留耕镇1个,蟠龙乡1个,底逢镇1个。迎安,井口所在的北端和红桥、五矿的南端没有30亩以上的水产苗种场。其二,生产规模在状大,经营管理在完善。水产苗种场从五年前的2个, 且规模很小, 发展到今繁育面积已达1694平方米,养殖面积超50.7公顷。管理技术、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设备不断增多和优化,繁育设施增加到35个。其三,繁育能力在逐步满足本县水花、水产苗种供应的同时,还把目光瞄向了宜宾、贵州等大市场。泥鳅、美蛙、麻鲫、胭脂鱼、白甲、岩原鲤及常规水产品的繁育能力已达217060万尾。铁清鑫发泥鳅养殖基地总生产能力达10亿尾,不仅管理技术帮扶宜宾里庄,而且所培育的泥鳅苗种大量供应该地区。蟠龙乡兴盛泥鳅养殖基地、建伟水产苗种养殖场和方石鱼苗繁育基地所培育的泥鳅、麻鲫、胭脂鱼、白甲、岩原鲤及常规水产品苗种还远销贵州等地。 二是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逐步优化和升级。 江安县主要养殖品种有传统的鲢、鳙、鲤、草鱼、鲫。优良品种有杂交鲶、南方大口鲶、斑点叉尾鮰、长吻鮠、黄颡鱼、彭泽鲫、先科巨鲫、湘云鲫、黄鳝、鳜鱼、中华倒刺鲃、翘嘴红鲌、乌鱧、建鲤F-8,罗非鱼、丁秽、淡水白鲨、革胡子鲶、云斑鮰、方正鲫、麻鲫、银鲫、光倒刺鲃、胭脂鱼、俄罗斯鲟、青鱼也有养殖。养殖方式是池塘精养,稻田养殖,水库养殖、船体式网箱养殖、江河网箱养殖、流水养殖。 五,江安县采取了实实在在的举措助推了保护和维系长江湿地生态环境的生存和发展。 江安县水务局长期重视和保护长江湿地生态环境,采取实实在在的举措助推长江生态修复。   放生是弥补长江生态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   2013年 9月12日,夏秋之交的连续10多天积雨霁后,市、县一班人科普活动启动式主题之一就是到长江边码头放鱼。这次从江安县方石鱼苗繁育有限公司购买了胭脂鱼、花白鲢, 鲤, 草等200条, 价值总计2000多元。长江胭脂鱼是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放生胭脂鱼,从行动上引领人们关注和遵循长江自然生态良性发展。   科普宣传是唤醒人们修复长江生态的有效措施之二。   同一天,我们另一班人在江安镇中心路发放了2000多份水产养殖资料。除了弥补放归长江越来越稀少或越来越小的珍稀鱼类,如岩原鲤、胭脂鱼、长吻鮠、翘嘴红鮊、铜鱼、蛇鮈、等。我县长江境内的中华鲟、白鲟、达氏鲟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胭脂鱼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用知识宣传行动广泛武装社会公众参与到爱护和遵循长江自然生态良性发展中来。   执法严格是保障长江生态自然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三。   多年以来,江安县深入贯彻落实“大平安”理念,为进一步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和鱼类繁殖自然生产安全,多次会同县安全监管局、县公安局、县海事处和沿江乡镇对长江江安段38.5公里范围内的渔业船舶进行安全大检查, 并依法销毁违法违规使用的禁用塑料材质船、密眼网(布网、网络子、地笼子)、滚钩、地笼网、迷魂阵网和查处非法电鱼、毒鱼、炸鱼行为。严格执法行动是规范社会公众自觉遵守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生产管理安全。 长江休鱼是催生繁殖长江生态自然修复的有效措施之四。    2001年起,我县的天然水域每年2月1日至4月30日,都要执行四川省的禁渔期命令,广泛宣传、贯彻实施新《渔业法》,切实加强对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的管理,保护长江水糸鱼类自然繁殖生产秩序。 鼓励船体网箱或散网养殖是破解长江生态自然修复中渔民须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五。 在鱼类春繁保护禁渔期间,凡在天然水域作业的渔船必须上岸休业或可开展船体网箱、固定场所散网箱养殖,并许可长江传统渔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积极从事池塘、水库、稻田养殖鱼移喂于长江网箱中的“洗澡鱼”。 “洗澡鱼” 在长江水中二至三个月的船体网箱、散网箱的“旅游”养殖,既满足了禁渔期间长江优质鱼的市场供需,又保证了传统“水漂”渔民的收入来源,更促进了长江生态的修复。 备注:参考了《江安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