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大量的海胆& quot海上刺客& quot在南方,出现在广东大亚湾

   2014-09-17 互联网艺莲园4270
核心提示: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紫海胆资源恢复成功进入第二年  ■ 《海洋与渔业》实习记者 赵志玉/文  8月9日,在广东省惠州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从深圳路运和大连空运而来的数以万计的紫海胆被放生大海。据悉,此次活动增殖放流紫海胆苗种壳径为1.2cm~2.5cm的443.7万粒,壳径为0.5cm~0.8cm的苗种562.5万粒,合计共1006.2万粒。为方便后续跟踪测定,其中标志放流1.5万粒。这是由南海水产研究所联合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

今天小编鱼儿为大家分享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淡水海水养殖经验!

   紫海胆资源恢复成功进入第二年  ■ 《海洋与渔业》实习记者 赵志玉/文  8月9日,在广东省惠州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从深圳路运和大连空运而来的数以万计的紫海胆被放生大海。据悉,此次活动增殖放流紫海胆苗种壳径为1.2cm~2.5cm的443.7万粒,壳径为0.5cm~0.8cm的苗种562.5万粒,合计共1006.2万粒。为方便后续跟踪测定,其中标志放流1.5万粒。这是由南海水产研究所联合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共同承担的为当地海域海胆资源恢复的其中一个环节。  “这次紫海胆的增殖放流,成功地将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南方紫海胆的进一步增殖繁育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当地的渔业资源也得到增殖恢复。”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副主任陈丕茂介绍说。  礁岩底质+就地保护技术=紫海胆更易生活  随着捕捞强度逐渐增加,海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现象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紫海胆作为南方特色底栖经济动物,由于过度捕捞,数量也在急剧减少,资源恢复迫在眉睫。据悉,此次放流地点选择在大亚湾的中央列岛海域,是经过审慎调研的。  南海水产研究所秦传新副研究员告诉记者,为了完成本底调查,掌握大亚湾紫海胆资源恢复重建区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现状,找出适合紫海胆适宜生存的最佳海域,他们分别在大亚湾紫海胆资源恢复重建区及其附近海域选择了10个站点,开展了海洋水文要素、海水化学要素、叶绿素a、底质粒径结构及组成类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卵仔鱼、底栖生物、渔业资源等的本底调查,并在附近海域开展了底栖生物潜水调查。通过对数据库中广东附近整个沿海地区的对比分析整理,最终选址于礁岩底质的中央列岛附近。  南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团队还对福建、海南、广西以及广东的粤东、大亚湾、粤西等沿海地区的紫海胆样本进行采集,提取不同区域紫海胆样本的DNA序列进行分析,通过测量壳径、壳高、口器等指标和研究不同地域紫海胆种群之间的差异性,建立了不同地域紫海胆种群的种质资源标本库。初步建立紫海胆种质资源的就地保护技术,即筛选当地优质种苗进行繁殖培育,扩大当地紫海胆品种的优势,保证不造成生物入侵。  2013年4月,该项目组成功攻克人工育苗和中间培育技术这一难题,通过对大亚湾当地优选的亲体进行促熟、催产、孵化和培育等相关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共培育出平均壳径为5mm的苗种92万粒,通过约7个月的水泥池中间培养,培养出平均壳径12mm的幼海胆8.6万粒。并进一步进行了紫海胆苗种的海区现场增殖放流技术研究,通过海上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规格和密度的紫海胆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推定海区最适增殖密度为21万粒/公顷。  干露运输紫海胆的成活率可达95%  为了保证大亚湾紫海胆资源增殖恢复区苗种供应,2014年南海水产研究所分别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澳街道杨记海胆场和大连金瑞水产有限公司应用该所“南方紫海胆人工育苗和中间培育技术”开展紫海胆苗种繁育。  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底,在深圳利用大亚湾紫海胆亲本培育壳径为1.2cm以上的紫海胆苗种约500万粒;从大亚湾采集5批次空运到大连的紫海胆亲本进行苗种繁育,现已经培育出壳径为0.5cm以上的紫海胆苗种约700万粒。南方海胆为什么选择到大连进行育苗?秦传新告诉记者,“海胆苗在南方的繁育周期长,利润低,很多当地的养殖场不愿意进行育苗,众所周知,大连的紫海胆也很有名,而且大连有成熟的技术条件,采用升温等措施创造跟大亚湾相似的环境,养殖周期也刚好对接,所以选择在大连进行育苗。而现在的关键则是运输过程中对紫海胆的成活率的影响。”  对此,南海水产研究所也提前做了实验,分别用有水和无水两种方法进行测试发现,有水运输情况下,海胆易被相互之间的刺扎伤影响其成活率。通过对不同规格的紫海胆干露进行大量实验发现,干露运输大大减少了这种影响,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平均可达到95%左右。这也为以后探索紫海胆等的生产实践运输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大亚湾的整个生态系统生物链的角度入手,对于海胆资源恢复工作离不开初级生产者藻类。它不仅吸收了当地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同时也为海产动物提供食物,保持了整个海洋生物营养链的完整性。在人工增殖和移植大型海藻等饵料生物方面,南海水产研究所实现了马尾藻批量育苗和苗种度夏,研究确定了适合马尾藻增殖的附着基,去年在大亚湾示范区成功增殖了马尾藻7.5万株、约3亩,为当地的紫海胆的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也为海洋牧场探索了一条可循之路。  【海胆小知识】  海胆是一种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海洋浅水区,是地球上最长寿的海洋生物之一。海胆天性胆小,行动缓慢。大多生活于海底,喜欢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坚硬沙泥质浅海地带,具有避光和昼伏夜出的特性。  海胆在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种类最多,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及智利等国家的沿海区域,尤其是一些经济种类。在我国,北方主要有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及海刺猬等经济种;在南方主要有紫海胆、白棘三列海胆。  目前,光棘球海胆、紫海胆、马粪海胆养殖规模较大。光棘球海胆,即大连紫海胆,分布于辽东-山东半岛的黄海一侧海域及渤海部分岛礁周围,是北方最主要的经济种类;紫海胆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马粪海胆为我国和日本沿海的特有种,但分布比较分散,从黄海、渤海到浙江、福建均有分布。

wWw.YiLeen.Com.CN农业信息-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论坛,水产饲料,鱼药,淡水海水养殖设备,鱼虾螃蟹养殖技术,种苗培育,观赏鱼养殖,海鲜批发及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渔具网具。

 
标签: 大亚湾 海胆 广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